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论是对于小學生,抑或是中学生而言,数学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然而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感到十分吃力。相较于中小学数学而言,高中数学的难度系数更高,也更为复杂,这就要求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以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文从高中数学的学习层面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079
引言
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向备受关注,高中数学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核心素养理念渗入其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大有裨益,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了教学质量。
一、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过去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常都是被动吸收教师所讲解的相关数学知识,不能很好地构建自身的数学思维,导致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在解决世纪问题中灵活,教学质量相对较差[1]。基于此,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置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此学生才能够更加认真地对待课堂学习,推动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引导,确保学生可以构建相应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加以培养,助力于学生日后更为深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譬如,在空间几何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通常会较为吃力。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讨论中学习。教师亦可以给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对其加以讨论。针对部分难于理解的知识,学生可以对其加以记录,并向教师反馈,让教师对其进行讲解。另外,为了对学生的联想能力加以培养,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创建立体模型,使学生在自身创建的空间图形中完成对问题的解答。如此,于学生空间几何知识的理解十分有益,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巧用数学图形,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于一些习题的讲解,教师如果只是采用文字的方式进行教授,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难以理解,而这时如果教师在其中引入数学图形,抽象的数学知识便会变得更加具体化,更加形象化,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学生也会更加乐于学习,提升了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如下习题为例:已知PQ为有向线段,其起点P的坐标是(-1,1),终点Q的坐标是(2,2)。现有一直线l:x+my+m=0,其和PQ的延长线相交,m为实数,求m的取值范围。
对于这道习题,若是教师仅仅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进行讲解,通常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无法形成对知识的有效吸收,而利用数学图形的引入,学生会对题目认识得更加清晰,理解得更为透彻。
解:将直线l的方程变化为点斜式:y+1=1mx,这样便能够得知直线l过M(0,-1)点,其斜率为1m。
因为直线l交于有向线段PQ的延长线,由图一可知:在过点M(0,-1),同时平行于PQ时,直线l的斜率最小;在过点M(0,-1)和点Q(2,2)时,直线l的斜率最大。kPQ=212(1)=13,kMQ=2(1)20=32。
若直线l的斜率是k1,因为kMQ>k1>kPQ,所以32>1m>13,这样便可以求出m最终的取值范围-3 三、加强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善于学习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十分必要。这一过程等同于对知识的再一次学习,能够使学生看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而针对那些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整理,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与总结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的[2]。与此同时,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也形成了对知识点的有效延伸。譬如,教师在讲解初等函数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在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时便可以提问学生,查看学生之于指数函数、幂函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给出有关题目完成考察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帮助,让其更好地对不同函数加以区分。另外,总结归纳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构建相应的函数思维体系,确保学生可以更加良好地串联所学知识,以便日后在习题的解答中能够灵活应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于学生十分有益,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学好高中数学知识,有效的方法必不可少。学生只有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乐学并善学才能够形成对知识的有效吸收。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今后的学习,抑或是工作,数学知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实现高效学习,形成对自身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建魁.浅谈对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理解和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5:85.
[2]张淑梅,何雅涵,保继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统计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50-55.
关键词:数学;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079
引言
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向备受关注,高中数学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核心素养理念渗入其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大有裨益,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了教学质量。
一、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过去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常都是被动吸收教师所讲解的相关数学知识,不能很好地构建自身的数学思维,导致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在解决世纪问题中灵活,教学质量相对较差[1]。基于此,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置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此学生才能够更加认真地对待课堂学习,推动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引导,确保学生可以构建相应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加以培养,助力于学生日后更为深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譬如,在空间几何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通常会较为吃力。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讨论中学习。教师亦可以给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对其加以讨论。针对部分难于理解的知识,学生可以对其加以记录,并向教师反馈,让教师对其进行讲解。另外,为了对学生的联想能力加以培养,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创建立体模型,使学生在自身创建的空间图形中完成对问题的解答。如此,于学生空间几何知识的理解十分有益,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巧用数学图形,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于一些习题的讲解,教师如果只是采用文字的方式进行教授,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难以理解,而这时如果教师在其中引入数学图形,抽象的数学知识便会变得更加具体化,更加形象化,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学生也会更加乐于学习,提升了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如下习题为例:已知PQ为有向线段,其起点P的坐标是(-1,1),终点Q的坐标是(2,2)。现有一直线l:x+my+m=0,其和PQ的延长线相交,m为实数,求m的取值范围。
对于这道习题,若是教师仅仅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进行讲解,通常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无法形成对知识的有效吸收,而利用数学图形的引入,学生会对题目认识得更加清晰,理解得更为透彻。
解:将直线l的方程变化为点斜式:y+1=1mx,这样便能够得知直线l过M(0,-1)点,其斜率为1m。
因为直线l交于有向线段PQ的延长线,由图一可知:在过点M(0,-1),同时平行于PQ时,直线l的斜率最小;在过点M(0,-1)和点Q(2,2)时,直线l的斜率最大。kPQ=212(1)=13,kMQ=2(1)20=32。
若直线l的斜率是k1,因为kMQ>k1>kPQ,所以32>1m>13,这样便可以求出m最终的取值范围-3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十分必要。这一过程等同于对知识的再一次学习,能够使学生看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而针对那些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整理,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与总结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的[2]。与此同时,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也形成了对知识点的有效延伸。譬如,教师在讲解初等函数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在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时便可以提问学生,查看学生之于指数函数、幂函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给出有关题目完成考察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帮助,让其更好地对不同函数加以区分。另外,总结归纳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构建相应的函数思维体系,确保学生可以更加良好地串联所学知识,以便日后在习题的解答中能够灵活应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于学生十分有益,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学好高中数学知识,有效的方法必不可少。学生只有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乐学并善学才能够形成对知识的有效吸收。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今后的学习,抑或是工作,数学知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实现高效学习,形成对自身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建魁.浅谈对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理解和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5:85.
[2]张淑梅,何雅涵,保继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统计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