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物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化的必然产物,高层建筑的施工由于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其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中低层建筑物。高层建筑施工具有高空作业多、施工过程工作面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立面造型复杂、顶层没有设计观景厅或蘑菇状,或者是上部建筑形体大于下部建筑形体并且上部挑出部位长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往往会碰到很多难题。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施工应注意的要点,探讨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注意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高层建筑的特点探讨一下其常见施工技术及措施。
一、高层建筑施工应注意的要点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要求高层建筑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使高层建筑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将自身的位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中大量采用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以及框架与剪力墙的组合结构,令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能够承受更多的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同时提升了高层建筑的结构强度与刚度,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而这些结构的采用也提高了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的要求。
1、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较多。高层建筑的高度大,有大量需要进行高空作业的部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合理的安排材料、机械设备与人员的运输工作,也要做好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并防止高空坠落物带来的人身及财产损失。
2、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较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与稳固,其地基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建筑物整体高度的1 /12,并至少建有层地下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通常在5m 以上,个别超高层建筑的基础甚至达到了20m。深基础施工,地基的处理十分复杂,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尽可能采用各种先进的开挖支护技术,保证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1、高层房屋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高层房屋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控制好混凝土强度,应做好以下工作。
(1)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砼的配合比。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10%,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2)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房屋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工程施工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养护时间要求、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施,同时注意根据规定不同水泥品种和砼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对于大体积砼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另外也要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试块的制作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不能弄虚作假,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2、高层房屋建筑裂缝的控制
(1)设计措施
“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2)施工措施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积混凝土,应着重在控制砼的温升,延缓砼的降温速率,减少砼的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如选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强度,掺加减水剂粉煤灰等,选择良好级配的粗细骨料,控制砼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温差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3、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测量控制
由于高层房屋建筑的层数多,高度高,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故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好施测方案,确定好测量仪器,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網;将高层建筑控制轴线及时投影到建筑面层上,然后根据控制轴线作柱列线等细部放样,以备绑扎钢筋,立模板和浇筑砼之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一般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当采用外控法投测轴线时,应每隔数层用内控法测一次,以提高精度,减少竖向偏差的积累;当用内控法时,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必须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但必须经过校对和复核,以确保准确无误。
高层房屋建筑在建筑市场中的崛起与发展,让我们充分的意识到: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已经无法满足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需求。为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必须要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当然,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高层房屋施工技术奠定了基础,越来越多的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被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还远远比不上西方的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阳.高层建筑施工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 年01 期.
[2]李跃.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第27 期.
[3]何登前.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06)
[4]文仕波.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11(05)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注意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高层建筑的特点探讨一下其常见施工技术及措施。
一、高层建筑施工应注意的要点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要求高层建筑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使高层建筑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将自身的位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中大量采用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以及框架与剪力墙的组合结构,令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能够承受更多的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同时提升了高层建筑的结构强度与刚度,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而这些结构的采用也提高了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的要求。
1、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较多。高层建筑的高度大,有大量需要进行高空作业的部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合理的安排材料、机械设备与人员的运输工作,也要做好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并防止高空坠落物带来的人身及财产损失。
2、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较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与稳固,其地基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建筑物整体高度的1 /12,并至少建有层地下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通常在5m 以上,个别超高层建筑的基础甚至达到了20m。深基础施工,地基的处理十分复杂,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尽可能采用各种先进的开挖支护技术,保证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1、高层房屋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高层房屋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控制好混凝土强度,应做好以下工作。
(1)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砼的配合比。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10%,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2)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房屋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工程施工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养护时间要求、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施,同时注意根据规定不同水泥品种和砼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对于大体积砼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另外也要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试块的制作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不能弄虚作假,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2、高层房屋建筑裂缝的控制
(1)设计措施
“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2)施工措施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积混凝土,应着重在控制砼的温升,延缓砼的降温速率,减少砼的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如选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强度,掺加减水剂粉煤灰等,选择良好级配的粗细骨料,控制砼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温差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3、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测量控制
由于高层房屋建筑的层数多,高度高,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故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好施测方案,确定好测量仪器,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網;将高层建筑控制轴线及时投影到建筑面层上,然后根据控制轴线作柱列线等细部放样,以备绑扎钢筋,立模板和浇筑砼之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一般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当采用外控法投测轴线时,应每隔数层用内控法测一次,以提高精度,减少竖向偏差的积累;当用内控法时,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必须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但必须经过校对和复核,以确保准确无误。
高层房屋建筑在建筑市场中的崛起与发展,让我们充分的意识到: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已经无法满足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需求。为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必须要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当然,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高层房屋施工技术奠定了基础,越来越多的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被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还远远比不上西方的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阳.高层建筑施工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 年01 期.
[2]李跃.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第27 期.
[3]何登前.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06)
[4]文仕波.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