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十分重要。在此,笔者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浅谈几点体会。
一、讲物理学史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的观察在发现、发明上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些物理学史这方面的小故事,如: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发现吊灯摆动有一定规律,经过认真观察,发现了钟表原理──等时定律;再如瓦特小的时候观察到壶里的水沸腾后壶盖会跳动而深受启发,长大后发明了蒸气机。通过这样一个个有趣生动的观察小故事,学生充分认识到认真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重要意义,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有了观察的兴趣,养成了勤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带着疑问做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做物理实验时,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与学生探讨、器材、装置、结构的基础上,应有意让学生明白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要问学生为什么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上?否则,可能有什么结果。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实验,会发现上述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时,烛焰的像有时不能成在光屏上。这样,带着问题做实验,不仅达到了预期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了观察能力,养成了认真、严谨的观察习惯。
三、对比观察法的训练
对比观察,既可让学生学会用控制量变法研究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谓一箭双雕。如在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时,我要求学生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在两块玻璃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并且让两块玻璃上液体的表面积相同,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阴凉处;第二次,在一块玻璃上滴一滴水,另一块玻璃上滴一滴酒精,并且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把滴水的玻璃和滴酒精的玻璃都放在阴凉处,观察发现,同种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不同液体在质量、表面积、温度相同时,蒸发快慢确不同。同学们也懂得了物理概念的成立是有一定条件的,通过这种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四、分步观察法的训练
对复杂的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一步一步的观察。比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其次,水温达到9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且一边给水加热,一边还必须不停地观察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有什么变化。然后还要观察水在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气泡的变化情况。最后,还要观察水在沸腾后,停止加热时的现象,观察后让学生讨论,水沸腾时的特征是什么?把讨论的结果用一句话描述出来。这样分步观察后,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对复杂现象的認识能力和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五、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重视观察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新课标准重要要求之一,也是一个难题,更是我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首先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学生可能提出:照相时,一只苍蝇飞到了镜头上,底片上能否成完整的像,是不是凸透镜被打破一部分仍能成像?如能,所成像与原来的像有什么区别?再如,学习摩擦力后,学生可能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学习惯性后,学生可能提出: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有关?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找材料做实验后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与学生共同研究,边实验、边观察、边探究。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加深和拓宽。同时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云、雾、露、雨、雪、霜的形成原因;大气中的各种光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学生乐于知道、了解它们,教师如能正确引导更会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激发兴趣、多方引导、在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讲物理学史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的观察在发现、发明上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些物理学史这方面的小故事,如: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发现吊灯摆动有一定规律,经过认真观察,发现了钟表原理──等时定律;再如瓦特小的时候观察到壶里的水沸腾后壶盖会跳动而深受启发,长大后发明了蒸气机。通过这样一个个有趣生动的观察小故事,学生充分认识到认真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重要意义,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有了观察的兴趣,养成了勤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带着疑问做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做物理实验时,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与学生探讨、器材、装置、结构的基础上,应有意让学生明白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要问学生为什么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上?否则,可能有什么结果。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实验,会发现上述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时,烛焰的像有时不能成在光屏上。这样,带着问题做实验,不仅达到了预期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了观察能力,养成了认真、严谨的观察习惯。
三、对比观察法的训练
对比观察,既可让学生学会用控制量变法研究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谓一箭双雕。如在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时,我要求学生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在两块玻璃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并且让两块玻璃上液体的表面积相同,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阴凉处;第二次,在一块玻璃上滴一滴水,另一块玻璃上滴一滴酒精,并且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把滴水的玻璃和滴酒精的玻璃都放在阴凉处,观察发现,同种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不同液体在质量、表面积、温度相同时,蒸发快慢确不同。同学们也懂得了物理概念的成立是有一定条件的,通过这种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四、分步观察法的训练
对复杂的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一步一步的观察。比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其次,水温达到9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且一边给水加热,一边还必须不停地观察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有什么变化。然后还要观察水在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气泡的变化情况。最后,还要观察水在沸腾后,停止加热时的现象,观察后让学生讨论,水沸腾时的特征是什么?把讨论的结果用一句话描述出来。这样分步观察后,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对复杂现象的認识能力和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五、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重视观察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新课标准重要要求之一,也是一个难题,更是我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首先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学生可能提出:照相时,一只苍蝇飞到了镜头上,底片上能否成完整的像,是不是凸透镜被打破一部分仍能成像?如能,所成像与原来的像有什么区别?再如,学习摩擦力后,学生可能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学习惯性后,学生可能提出: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有关?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找材料做实验后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与学生共同研究,边实验、边观察、边探究。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加深和拓宽。同时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云、雾、露、雨、雪、霜的形成原因;大气中的各种光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学生乐于知道、了解它们,教师如能正确引导更会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激发兴趣、多方引导、在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