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在我们眼中总是天真而无忧无虑的,但有一部分儿童却生活在阴霾中,往往被我们忽视。他们由于视力的缺失,不能在IPAD上玩切水果,不能翻着图画书咿呀学语,好在设计师们并没有忘记这些孩子,他们也应当有自己的玩具和快乐。
盲文是一个阅读和书写的系统,用压花点印在纸张上,通过触摸来阅读,这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盲文不仅是一个帮助盲人的工具,本身也是一门艺术,美丽而有序的线条传达着信恩。阅读盲文,能够给视障人士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从1963年到1988年,美国盲人学生的入学数量翻了两番,但他们学习和阅读盲文的比例,却从1957年的57%下降到1998年的不到9.5%。盲文学习量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孩子们逐渐从盲人专科学校,进入到公立学校,同时却没有足够的盲文教师或其他替代设备来教授他们盲文。如果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视障儿童们学会了用触摸来阅读,那么在今天,这些孩子们虽然多才多艺,但却不懂得如何阅读,他们依赖音频文本、语音识别软件和计算机来获得知识。盲文识字率的下降,是一种倒退,而不是时代进步的结果,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很多动人的故事也将随着这个美丽而有价值的书写系统消失。
设计概念
这款名为“REACH&MATCH”的产品,是为视障儿童开发的盲文学习玩具,能够帮助这些孩子独立学习盲文,同时学到一些生活中的实用技能。设计的目的是为孩子们带来尊严、慰藉,让他们享有优质的生活体验,获得和普通儿童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套玩具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四个拼图坐垫、一个圆形收纳包、和26个形状不同的小模块。其中拼图坐垫和小模块都采用双面设计。其中一面可以称为“MATCH”,重点在于根据触感对玩具进行分类匹配。坐垫的这一面,是类似于盲道的凸起花纹,共有四种,分别印在四个坐垫后;小模块的一面,也印有凸起花纹,圆形、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四种形状的模块分别对应一种坐垫。玩具的这一面,是为年龄较小的幼儿设计的,因为视力的缺失,他们首先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用触觉来感知世界,他们需要用双脚感知坐垫上纹路的不同,当他们坐在坐垫上时,还可以学着用手指来区分小模块上的纹理,培养他们对于“纹路”的敏感,尽早开发出他们在触觉上的潜力。因为坐垫的面积较大,可供多人使用,这也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无论是互相协作还是争辩、比赛,都有助于他们个性的成长。
玩具的另一面可以称为“REACH”,重点在于通过盲文学习,完成一个任务。坐垫的这一面,是带有凹坑的平面,这些凹坑被一条细细的凹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曲线路径。对应小模块的这一面,则印着26个英文字母的盲文。这一面是为年龄稍大的学龄前儿童设计的,他们此时已经有了思考和记忆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始学习盲文字母了。他们需要找到每个凹槽所对应的字母模块,当匹配正确的时候,凹槽中的电机就会产生振动,并且发出字母读音的声音提示。家长们可以将四个拼图坐垫放置成不同的形状,孩子沿着这条路径,将模块逐个放在里面,从A到z,直到到达终点。不同的坐垫摆放位置和线路,能够给孩子带来新鲜感,同时强化他们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拼图完成后,沿着这条路径从头走到尾,对孩子的平衡感是一种挑战,在视力缺失的情况下,他们能够沿着地面的指示,走出一条较为复杂的线路,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从匹配和完成任务这两点上讲,这套玩具除了适用于视障儿童,也可以为视力正常的孩子提供英文字母学习、逻辑智能、空间意识等方面的训练。
设计实现
设计师了解到,世界上的视障儿童有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在这些人中,有90%又因为经济和身体的障碍而失去了学习机会。为了让这些孩子们也能够从玩具中受益,设计师重点开发了这个玩具的第二版本。在第一个版本中,设计师采用了ABs和泡沫材料,用模具进行批量制造。在第二个版本中,考虑到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中国西藏地区大量盲童的状况,和当地自然和地理资源情况,设计师采用了竹材和木材来制造小模块,用布料来缝制坐垫,在低成本、小规模制造的情况下,实现了与第一个版本同样的效果。这样,制造商可以通过第一个版本获得利润,提供给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和组织,而发展中国家的用户则能够通过第二个版本获得这个设计。
作为一名视力正常的设计师,为盲童设计这款产品,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用常人的眼光,很难理解这些孩子们的想法,更不用说通过他们的视角来看待周围的物理世界。设计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交谈,向专业人士请教,才确立了产品概念,并进入了模型测试阶段。在原型测试阶段,设计师发现,由于每个视障儿童都有不同的视野范围,所以他们每个人对玩具都有着不同的反应,这对确立玩具的难度产生了障碍。通过反复斟酌调整,最终用灵活调整难度的通用设计方案解决了这一问题。
因为视障儿童无法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和愉悦来获得阅读的技能,所以就要另辟蹊径。这个设计就是希望通过玩耍,建造一个独特的桥梁,让孩子们学习盲文的路径更顺畅、更有趣。通过这种学前教育,让他们更积极、更有动力地去学习,而不仅把盲文当做一种通信手段。此外,因为失明也伴随着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智力低下、自闭症和听障,视障儿童与他人的交流机会很少,通过这个平台,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弥补与正常儿童间的差距,发展和完善他们其他感官的能力,也是设计目的之一。同时,这也是一个检测系统,通过观察孩子们在玩耍中的表现,盲文教师、儿童教育工作者、物理治疗师们就能够了解到儿童的身体和认知能力如何。
盲文是一个阅读和书写的系统,用压花点印在纸张上,通过触摸来阅读,这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盲文不仅是一个帮助盲人的工具,本身也是一门艺术,美丽而有序的线条传达着信恩。阅读盲文,能够给视障人士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从1963年到1988年,美国盲人学生的入学数量翻了两番,但他们学习和阅读盲文的比例,却从1957年的57%下降到1998年的不到9.5%。盲文学习量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孩子们逐渐从盲人专科学校,进入到公立学校,同时却没有足够的盲文教师或其他替代设备来教授他们盲文。如果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视障儿童们学会了用触摸来阅读,那么在今天,这些孩子们虽然多才多艺,但却不懂得如何阅读,他们依赖音频文本、语音识别软件和计算机来获得知识。盲文识字率的下降,是一种倒退,而不是时代进步的结果,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很多动人的故事也将随着这个美丽而有价值的书写系统消失。
设计概念
这款名为“REACH&MATCH”的产品,是为视障儿童开发的盲文学习玩具,能够帮助这些孩子独立学习盲文,同时学到一些生活中的实用技能。设计的目的是为孩子们带来尊严、慰藉,让他们享有优质的生活体验,获得和普通儿童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套玩具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四个拼图坐垫、一个圆形收纳包、和26个形状不同的小模块。其中拼图坐垫和小模块都采用双面设计。其中一面可以称为“MATCH”,重点在于根据触感对玩具进行分类匹配。坐垫的这一面,是类似于盲道的凸起花纹,共有四种,分别印在四个坐垫后;小模块的一面,也印有凸起花纹,圆形、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四种形状的模块分别对应一种坐垫。玩具的这一面,是为年龄较小的幼儿设计的,因为视力的缺失,他们首先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用触觉来感知世界,他们需要用双脚感知坐垫上纹路的不同,当他们坐在坐垫上时,还可以学着用手指来区分小模块上的纹理,培养他们对于“纹路”的敏感,尽早开发出他们在触觉上的潜力。因为坐垫的面积较大,可供多人使用,这也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无论是互相协作还是争辩、比赛,都有助于他们个性的成长。
玩具的另一面可以称为“REACH”,重点在于通过盲文学习,完成一个任务。坐垫的这一面,是带有凹坑的平面,这些凹坑被一条细细的凹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曲线路径。对应小模块的这一面,则印着26个英文字母的盲文。这一面是为年龄稍大的学龄前儿童设计的,他们此时已经有了思考和记忆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始学习盲文字母了。他们需要找到每个凹槽所对应的字母模块,当匹配正确的时候,凹槽中的电机就会产生振动,并且发出字母读音的声音提示。家长们可以将四个拼图坐垫放置成不同的形状,孩子沿着这条路径,将模块逐个放在里面,从A到z,直到到达终点。不同的坐垫摆放位置和线路,能够给孩子带来新鲜感,同时强化他们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拼图完成后,沿着这条路径从头走到尾,对孩子的平衡感是一种挑战,在视力缺失的情况下,他们能够沿着地面的指示,走出一条较为复杂的线路,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从匹配和完成任务这两点上讲,这套玩具除了适用于视障儿童,也可以为视力正常的孩子提供英文字母学习、逻辑智能、空间意识等方面的训练。
设计实现
设计师了解到,世界上的视障儿童有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在这些人中,有90%又因为经济和身体的障碍而失去了学习机会。为了让这些孩子们也能够从玩具中受益,设计师重点开发了这个玩具的第二版本。在第一个版本中,设计师采用了ABs和泡沫材料,用模具进行批量制造。在第二个版本中,考虑到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中国西藏地区大量盲童的状况,和当地自然和地理资源情况,设计师采用了竹材和木材来制造小模块,用布料来缝制坐垫,在低成本、小规模制造的情况下,实现了与第一个版本同样的效果。这样,制造商可以通过第一个版本获得利润,提供给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和组织,而发展中国家的用户则能够通过第二个版本获得这个设计。
作为一名视力正常的设计师,为盲童设计这款产品,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用常人的眼光,很难理解这些孩子们的想法,更不用说通过他们的视角来看待周围的物理世界。设计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交谈,向专业人士请教,才确立了产品概念,并进入了模型测试阶段。在原型测试阶段,设计师发现,由于每个视障儿童都有不同的视野范围,所以他们每个人对玩具都有着不同的反应,这对确立玩具的难度产生了障碍。通过反复斟酌调整,最终用灵活调整难度的通用设计方案解决了这一问题。
因为视障儿童无法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和愉悦来获得阅读的技能,所以就要另辟蹊径。这个设计就是希望通过玩耍,建造一个独特的桥梁,让孩子们学习盲文的路径更顺畅、更有趣。通过这种学前教育,让他们更积极、更有动力地去学习,而不仅把盲文当做一种通信手段。此外,因为失明也伴随着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智力低下、自闭症和听障,视障儿童与他人的交流机会很少,通过这个平台,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弥补与正常儿童间的差距,发展和完善他们其他感官的能力,也是设计目的之一。同时,这也是一个检测系统,通过观察孩子们在玩耍中的表现,盲文教师、儿童教育工作者、物理治疗师们就能够了解到儿童的身体和认知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