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初,全国两会期间,经贸界传出粤港澳合作深化、升温的利好消息——粤港澳将共同建设特别合作区。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功能将与自由贸易区相似,在地缘毗邻的粤港澳地区,有望建立起人员、货物、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在大珠三角未来发展的蓝图中,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关系将寻求新的突破。为实现该合作区的有效运作,中央政府将给予该合作区下放部分经济管理许可权、社会管理许可权以及金融创新试验权。
据有关人士介绍,“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概念,正在成为热议中的加强粤港澳三地融合的最新思路。一个由广东省外经贸厅、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院及中山大学等多个部门、机构组成的专题调研组,正在联手对粤港澳融合进行大范围调研。据知情人士透露,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调研结果将在今年5月出台。该项调研正在就“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内涵、可行性、对三方的利弊以及对国家和周边的影响、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设计的对策及实施步骤进行专题调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去年末到任广东之后,粤港澳合作进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据了解,在汪洋发表关于解放思想的一系列讲话之后,汪洋亲自挂帅、广东省23个省直部门及研究机构,对深化粤港澳合作设立了多项调研课题。为顺利地完成此次调研,广东省邀请了包括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务院港澳办等在内的中央部门和机构参与。
参与调研的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CEPA合作框架之上,深化粤港澳合作最可能实现的方式是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特殊制度安排,并通过小范围区域合作试点进行破题。其中,作为更加大胆的假设,特别合作区有望实行股票、证券和期货自由交易措施。广东省副省长宋海3月12日在全国两会期间也表示,在三地合作中,广东将尝试与香港、澳门共建金融特区。
广东省一位政策研究权威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珠三角比较优势的不断丧失,原来前店后厂的粤港澳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面临相对衰落危机。他表示,CEPA合作框架已经不足以进一步解决粤港澳区域合作深化的新问题,粤港澳区域合作的出路就是在经济国际化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消除区域间合作阻隔,推动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他建议,创建粤港澳合作区,进一步消除区域间合作阻隔,推动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成为现实之需。他认为,粤港澳共建特别合作区的意义足可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对外开放、创办特区相提并论。
香港媒体报道,有分析人士指出,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提出,意味着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广东,又将联手香港、澳门,率先迈开扩大开放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去年中共十七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即明确提出要“扩大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随后走马上任主政广东的汪洋旋即提出广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再次“杀出一条血路”的观点。这与30年前邓小平南巡时在广东的讲话精神几乎如出一辙。该分析人士强调,这两者绝非简单巧合,而是体现了胡总书记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的战略意图。
据香港媒体透露,广东、香港和澳门有可能成立特别合作区,在经贸、社会、文化等多领域探索融合,从而组建中国最强大的超级都市圈。据港媒报道,知情人士称,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主要功能,将与自由贸易区相若,但最大的不同,是自贸区一般都是独立关税主体之间的合作,而广东并非独立关税主体。然而,在特别合作区的框架下,粤港澳三地将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消除制度上及行政区划上的藩篱,力促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自由往来。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目标,正是汪洋不久前所提出的:“确立世界眼光,打造比肩纽约、东京大都会圈的世界级大经济区。”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急于建设超级都市圈,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全球化带来的某些不稳定因素,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发言权和竞争力。”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香港学者表示:建立粤港澳特别合作区应该是一个国家战略而不仅仅是地区合作的构想。按照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到2030年,中国要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时候,国家要掌握在全球物流、人流、资金流上的主动权,就必须在最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起自己的超级都市圈。
编辑:卢小平
据有关人士介绍,“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概念,正在成为热议中的加强粤港澳三地融合的最新思路。一个由广东省外经贸厅、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院及中山大学等多个部门、机构组成的专题调研组,正在联手对粤港澳融合进行大范围调研。据知情人士透露,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调研结果将在今年5月出台。该项调研正在就“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内涵、可行性、对三方的利弊以及对国家和周边的影响、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设计的对策及实施步骤进行专题调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去年末到任广东之后,粤港澳合作进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据了解,在汪洋发表关于解放思想的一系列讲话之后,汪洋亲自挂帅、广东省23个省直部门及研究机构,对深化粤港澳合作设立了多项调研课题。为顺利地完成此次调研,广东省邀请了包括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务院港澳办等在内的中央部门和机构参与。
参与调研的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CEPA合作框架之上,深化粤港澳合作最可能实现的方式是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特殊制度安排,并通过小范围区域合作试点进行破题。其中,作为更加大胆的假设,特别合作区有望实行股票、证券和期货自由交易措施。广东省副省长宋海3月12日在全国两会期间也表示,在三地合作中,广东将尝试与香港、澳门共建金融特区。
广东省一位政策研究权威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珠三角比较优势的不断丧失,原来前店后厂的粤港澳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面临相对衰落危机。他表示,CEPA合作框架已经不足以进一步解决粤港澳区域合作深化的新问题,粤港澳区域合作的出路就是在经济国际化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消除区域间合作阻隔,推动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他建议,创建粤港澳合作区,进一步消除区域间合作阻隔,推动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成为现实之需。他认为,粤港澳共建特别合作区的意义足可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对外开放、创办特区相提并论。
香港媒体报道,有分析人士指出,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提出,意味着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广东,又将联手香港、澳门,率先迈开扩大开放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去年中共十七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即明确提出要“扩大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随后走马上任主政广东的汪洋旋即提出广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再次“杀出一条血路”的观点。这与30年前邓小平南巡时在广东的讲话精神几乎如出一辙。该分析人士强调,这两者绝非简单巧合,而是体现了胡总书记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的战略意图。
据香港媒体透露,广东、香港和澳门有可能成立特别合作区,在经贸、社会、文化等多领域探索融合,从而组建中国最强大的超级都市圈。据港媒报道,知情人士称,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主要功能,将与自由贸易区相若,但最大的不同,是自贸区一般都是独立关税主体之间的合作,而广东并非独立关税主体。然而,在特别合作区的框架下,粤港澳三地将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消除制度上及行政区划上的藩篱,力促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自由往来。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的目标,正是汪洋不久前所提出的:“确立世界眼光,打造比肩纽约、东京大都会圈的世界级大经济区。”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急于建设超级都市圈,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全球化带来的某些不稳定因素,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发言权和竞争力。”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香港学者表示:建立粤港澳特别合作区应该是一个国家战略而不仅仅是地区合作的构想。按照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到2030年,中国要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时候,国家要掌握在全球物流、人流、资金流上的主动权,就必须在最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起自己的超级都市圈。
编辑:卢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