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猪的拉稀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冬季其发病率最高。冬季相对来说气温是比较低的,而且猪舍内的通风性能也会很差。因此一旦有一只仔猪出现拉稀病,那么就会通过腹泻的方式传染给其他仔猪,最终导致仔猪出现大范围患病的情况,而且一旦出现严重情况更会导致仔猪出现死亡,对农户的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预防仔猪出现拉稀病的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1.仔猪出现拉稀病的原因
1.1毒素原因
在秋季及初冬,由于怀孕母猪采食的饲料大都是玉米且多为新鲜玉米制成的,由于新鲜玉米的水分会比较大,而且再加上玉米的胚芽处于活跃期,这样就会导致在玉米的仓储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呼吸导致仓库中水分的移走,进而造成仓储衍生大量的霉菌。而且,在冬季,相对来数昼夜的温差会比较大,这样更会加速霉菌的繁殖,进而产生多种、大量毒素,除此之外,由于最近几年母猪“产前产后药物保健”概念盛行,大部分的养猪场都会在养殖的过程中使用多种、大剂量的抗生素为母猪做保健,虽然这样一来对于母猪的生产会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却会带来更为复杂的情况,即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母猪的肝肾出现受损情况,进而使母猪的毒物排泄功能出现严重下降的情况,母猪的体内就会因此蓄积大量的毒素(重金属、抗生素和霉菌毒素等),对仔猪胚胎造成极大威胁,仔猪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感染,出现肝脏肾脏发育受损,出生后发生拉稀病。
1.2环境因素
造成仔猪出现拉稀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环境因素,在初冬季节,天气转凉,在这个时候,养殖人员往往都会用塑料布将猪舍封闭起来,这样一来虽然有很好的保温作用,但是却极易导致猪舍圈内出现潮湿阴冷,空气流通不好的情况,进而导致病菌浓度大幅度上升增加,仔猪也就会更加容易被感染,出生后更易发生拉稀病。除此之外,由于初生的仔猪对外界环境的温度要求很高,因此在其出生后的2周内,养殖人员往往会将环境温度保持在27~30℃,而地面的温度尤为重要。因此虽然这个温度对于仔猪的生长来说是十分合适的,但是如果只是注重环境温度,而忽视地面温度,那么仔猪就会由于地面温度过低而导致腹部受凉,进而使得其胃肠蠕动出现紊乱,从而引起腹泻,并且这种情况造成的拉稀病依靠药物进行治疗是无效。
1.3营养因素
在母猪的怀孕期间,其饲养情况往往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进而导致母猪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又或者由于其产后获取的营养不足,进而使得其奶汁里面能量不足以支持仔猪的正常发育生长。而仔猪在出生后12个小时内,必须吃够15次初乳,而且每次还要吃到不小于15毫升,因此只有这样,仔猪才能具有足够的能量去维持正常体温,因此一旦母猪出现奶水不足的情况,导致仔猪吃不到足够的初乳,就会导致仔猪出现体温下降、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其肠道绒毛出现损伤的情况,仔猪也就会因此出现拉稀病。
2.仔猪拉稀病的预防措施
2.1提高仔猪的体质
养殖人员在对仔猪的饲喂的饲料进行配制时,需注意营养搭配要均衡全面,而且供给仔猪食用的饲料还要特别注意柔细适口,便于消化,因为仔猪的肠胃消化能力相比于成年的猪是很差的,因此还可以在饲料中适当地加一些酵母粉、益生素等等,促进仔猪的消化,这样一来既可预防仔猪出现胃肠疾病,还可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猪的体质,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
2.2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温
在仔猪出生的1~4周之内,由于其发育还不够完全,就导致其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受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冬季,养殖户更应注意要保持猪圈温度稳定,避免温度忽高忽低。除此之外,新生的仔猪胃肠发育也尚未完善,其胃肠蠕动功能较弱,抗病力低,如果保温不好,遭受寒冷刺激容易发生腹泻。必须封闭门窗,及时供热保暖,实行高温育子,猪失热少,抗病力强,自然猪就不易生病。
2.3預防免疫
想要有效地避免仔猪出现拉稀病,那么首先必须要做好免疫接种。及时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苗”免疫,而且母猪必须先免疫1次,在初产前1个月左右再次对其免疫1次,以后,每胎产前1个月免疫1次,交巢穴注射,每次4 ml。初生仔猪0.5ml一头,5~25 kg仔猪1 ml一头,25公斤以上猪2 ml一头。
2.4隔离消毒
养殖户一旦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现仔猪出现拉稀病,必须及时地将患病的仔猪进行隔离,将其隔离到消毒的隔离舍进行管理,采用固定工具、专人饲养和治疗的方式进行管理,进而避免仔猪之间出现互相感染的情况。除此之外,对于没有患病的仔猪应立即将其隔离到安全的地方,用没污染的工具、饲料和饮水喂猪。
冬季作为仔猪拉稀病高发的季节,仔猪出现拉稀病的概率极大,而且仔猪由于拉稀病出现死亡的概率也会很高。基于此,相关的养殖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冬季的仔猪日常管理,尽可能地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除此之外还要对猪舍的内部温度和湿度进行严格地控制,一旦发现患拉稀病的仔猪,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采取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地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636151四川省宣汉县隘口乡农业技术服务站)
1.仔猪出现拉稀病的原因
1.1毒素原因
在秋季及初冬,由于怀孕母猪采食的饲料大都是玉米且多为新鲜玉米制成的,由于新鲜玉米的水分会比较大,而且再加上玉米的胚芽处于活跃期,这样就会导致在玉米的仓储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呼吸导致仓库中水分的移走,进而造成仓储衍生大量的霉菌。而且,在冬季,相对来数昼夜的温差会比较大,这样更会加速霉菌的繁殖,进而产生多种、大量毒素,除此之外,由于最近几年母猪“产前产后药物保健”概念盛行,大部分的养猪场都会在养殖的过程中使用多种、大剂量的抗生素为母猪做保健,虽然这样一来对于母猪的生产会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却会带来更为复杂的情况,即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母猪的肝肾出现受损情况,进而使母猪的毒物排泄功能出现严重下降的情况,母猪的体内就会因此蓄积大量的毒素(重金属、抗生素和霉菌毒素等),对仔猪胚胎造成极大威胁,仔猪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感染,出现肝脏肾脏发育受损,出生后发生拉稀病。
1.2环境因素
造成仔猪出现拉稀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环境因素,在初冬季节,天气转凉,在这个时候,养殖人员往往都会用塑料布将猪舍封闭起来,这样一来虽然有很好的保温作用,但是却极易导致猪舍圈内出现潮湿阴冷,空气流通不好的情况,进而导致病菌浓度大幅度上升增加,仔猪也就会更加容易被感染,出生后更易发生拉稀病。除此之外,由于初生的仔猪对外界环境的温度要求很高,因此在其出生后的2周内,养殖人员往往会将环境温度保持在27~30℃,而地面的温度尤为重要。因此虽然这个温度对于仔猪的生长来说是十分合适的,但是如果只是注重环境温度,而忽视地面温度,那么仔猪就会由于地面温度过低而导致腹部受凉,进而使得其胃肠蠕动出现紊乱,从而引起腹泻,并且这种情况造成的拉稀病依靠药物进行治疗是无效。
1.3营养因素
在母猪的怀孕期间,其饲养情况往往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进而导致母猪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又或者由于其产后获取的营养不足,进而使得其奶汁里面能量不足以支持仔猪的正常发育生长。而仔猪在出生后12个小时内,必须吃够15次初乳,而且每次还要吃到不小于15毫升,因此只有这样,仔猪才能具有足够的能量去维持正常体温,因此一旦母猪出现奶水不足的情况,导致仔猪吃不到足够的初乳,就会导致仔猪出现体温下降、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其肠道绒毛出现损伤的情况,仔猪也就会因此出现拉稀病。
2.仔猪拉稀病的预防措施
2.1提高仔猪的体质
养殖人员在对仔猪的饲喂的饲料进行配制时,需注意营养搭配要均衡全面,而且供给仔猪食用的饲料还要特别注意柔细适口,便于消化,因为仔猪的肠胃消化能力相比于成年的猪是很差的,因此还可以在饲料中适当地加一些酵母粉、益生素等等,促进仔猪的消化,这样一来既可预防仔猪出现胃肠疾病,还可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猪的体质,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
2.2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温
在仔猪出生的1~4周之内,由于其发育还不够完全,就导致其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受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冬季,养殖户更应注意要保持猪圈温度稳定,避免温度忽高忽低。除此之外,新生的仔猪胃肠发育也尚未完善,其胃肠蠕动功能较弱,抗病力低,如果保温不好,遭受寒冷刺激容易发生腹泻。必须封闭门窗,及时供热保暖,实行高温育子,猪失热少,抗病力强,自然猪就不易生病。
2.3預防免疫
想要有效地避免仔猪出现拉稀病,那么首先必须要做好免疫接种。及时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苗”免疫,而且母猪必须先免疫1次,在初产前1个月左右再次对其免疫1次,以后,每胎产前1个月免疫1次,交巢穴注射,每次4 ml。初生仔猪0.5ml一头,5~25 kg仔猪1 ml一头,25公斤以上猪2 ml一头。
2.4隔离消毒
养殖户一旦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现仔猪出现拉稀病,必须及时地将患病的仔猪进行隔离,将其隔离到消毒的隔离舍进行管理,采用固定工具、专人饲养和治疗的方式进行管理,进而避免仔猪之间出现互相感染的情况。除此之外,对于没有患病的仔猪应立即将其隔离到安全的地方,用没污染的工具、饲料和饮水喂猪。
冬季作为仔猪拉稀病高发的季节,仔猪出现拉稀病的概率极大,而且仔猪由于拉稀病出现死亡的概率也会很高。基于此,相关的养殖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冬季的仔猪日常管理,尽可能地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除此之外还要对猪舍的内部温度和湿度进行严格地控制,一旦发现患拉稀病的仔猪,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采取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地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636151四川省宣汉县隘口乡农业技术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