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信息化、集约化、机械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福建发展家庭农场的状况进行调研后,叙述了家庭农场对农民增收致富产生的显著作用,并分析了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因地制宜,选择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综合实力,确保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种养结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问题;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877
Problems in Constructing New Main Body of Agricultural Scale Management and Its Countermeasures:A Case Study of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Fujian
Cai Peiliang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3, Fujian, China)
Abstract: The family farm was a new main body of agricultural scale management. The family farm can promote agriculture to increase benefit, promote farmers to increase income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appropriate scale, with informatization, intensification, mechan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After the survey for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farms in Fujian, som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increasing income and becoming rich for the farmers by the family farms were summarized. Some urg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farms were analyze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y included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farmers by improving the land circulation,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by respecting the desire of farmers, selecting the management of appropriate scale by sui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ensuring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farms by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protecting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by combining planting with breeding.
Key words: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0 引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1]。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经营主体,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持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特征,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化发展。家庭农场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可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家庭农场生产要素潜能,提高农业生产力,壮大新型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有效解决土地闲置抛荒、农业散化耕作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家庭农场已成为当前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福建发展家庭农场的状况,对福建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农场进行了调研。
1 福建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
随着福建省的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向纵深推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转移,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农村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条件已日趋成熟。漳州、龙岩、三明、武夷山、南平、宁德、厦门、福州、泉州等地先后出台文件鼓励发展农村家庭农场,对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提出了总体要求,各县(市、区)也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认定标准。工商部门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的登记注册开辟了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登记注册确认家庭农场的合法市场主体地位。尤其是漳州市领先下发了《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若干意见》。
漳州是大陆首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近年来对台农业交流合作日益频繁、逐渐扩大,为发展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漳州对家庭农场的认定、登记注册、示范场建设的标准、资金扶持力度、项目扶持力度、金融服务内容、各类保险、税收政策、用地用电、品牌建设、土地流转、农场主培育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并计划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级新增的农业补贴资金,重点向示范性家庭农场提供各种扶持和优惠政策。漳州市级财政从2013年起将连续3年,每年预算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不少于200万元,主要用于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商标注册、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方面,旨在引导家庭农场实行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激励农民申请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确认家庭农场的合法市场主体地位。漳州还制定了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要符合不同条件要求的规定。 从表1可以看出,种植业家庭农场经营土地流转要5年以上,并且集中连片的土地面积要达到2 hm2以上,其中:种植粮油作物的要达到3.3 hm2以上,种植食用菌的要达到2000 m2或1万袋以上,种植林木的要达到13.3 hm2以上;畜禽养殖业家庭农场应符合《畜牧养殖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治理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具备固定的场地场房和厂区围栏、消毒池,功能分区明显,畜禽饲养、排污等配套设施齐全,做到达标排放或生态利用,动物疫病防控和抗灾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养殖规模,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家禽年出栏5000羽以上,肉牛年出栏100头以上;水产养殖业家庭农场要求经营流转5年以上并集中连片养殖水面2 hm2以上;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要符合上述相关要求[2]。
截至2013年6月底,漳州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287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家庭农场涵盖种植、养殖、园圃绿化、农业基地开发、农业观光、垂钓休闲服务及农业旅游等领域。
福建家庭农场的快速推进,激发了农业生产的活力,提升了农户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在此列举2个案例。
(1)漳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商蔡平全在漳浦县盘陀镇租下一片6.7 hm2的土地,建立了家庭农场,发展牛蛙养殖和青枣种植。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精心设计了牛蛙池的排水系统,把牛蛙池排出的废水转变为果园种植的营养液,将家庭农场建成了一个生态园。如今,果园与牛蛙养殖相得益彰,蔡平全在牛蛙池周围种满了各种果树,有青枣、柠檬、莲雾和菠萝释迦等,不仅每年收获15万kg牛蛙,而且还有收获5000多棵果树产出的新鲜水果,每年创收近百万元人民币。
(2)尤溪县八字桥乡九曲村的“金柑农场主”吴绍桢,他家开发了8.7 hm2荒山,成为远近闻名的金柑农场,他负责金柑栽培技术和产品营销;他的妻子管理家庭农场事务,他的2个弟弟及弟媳们负责养猪场和金柑种植、采收、装运等,各尽其职,井然有序。
在县农业局、农办的指导下,家庭农场实施了全省首个金柑大棚种植示范项目,县信用联社等提供支农贷款,帮助吴绍桢完善金柑农场里的机耕路、水利灌溉等。吴绍桢一家在家庭农场果园里养猪,建造沼气池,再用沼液取代化肥浇灌金柑,搞起生态立体种养。去年靠养猪赚了7万元,沼液取代化肥省下5万元。金柑年产量3万kg,而且销路很好,供不应求。预计再过几年金柑可达到年产5~6万kg。头脑精明的吴绍桢,去年开始尝试“金柑采摘游”。他和家人投资30多万元,修起通往金柑农场的水泥路;投资70万元,在金柑农场的山上建成一座3层休闲山庄,2013年1月初开张,接待10多批客人。发展家庭农场引导金柑农场走上了致富路,金柑农场已被列入县科技示范基地。
2 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信息化、集约化、机械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虽然福建在发展家庭农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由于福建各区域的自然、地理、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村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地区的土地流转还存在着制约因素;有些家庭农场经营耕地的面积超出农户经营的能力;有些家庭农场的经营理念模糊、经营模式落后、种粮欲望较低。
2.1 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
有些非农就业有限的地区,农民外出打工,在没有解决城镇就业工作、社保、住房、户籍等之前,心存顾虑的农民不愿长期出租土地,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政府赋予农民的物质利益,农民对土地总是有难以割舍的感情,况且当地土地流转租赁的价格在逐年攀高,他们不愿轻易把土地长久流转出去。流转期限不长,租期偏短,就会造成家庭农场不敢大规模投资,制约着家庭农场发展壮大。
有后顾之忧的农民宁愿土地暂时荒芜,也不愿租给急需用地的家庭农场经营者,致使一些有发展家庭农场意愿的农民难以租到集中连片、租期相对稳定的耕地,这也是制约土地流转、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发展家庭农场急于求成
有些地方发展家庭农场急于求成,要求每个乡镇都要发展家庭农场,给发展家庭农场的乡镇定指标,力争在部分乡镇实现村级全覆盖。用行政手段来推进发展家庭农场,攀比发放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的数量,一哄而起发展家庭农场的苗头已露端倪。
2.3 经营耕地面积规模过大
有些地方发展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规模过大,农户经营耕地的面积规模超出家庭农场经营能力的范围。虽然土地集中种植、经营,能够产生规模效益,但是一些家庭农场的管理和技术能力还不强,不能充分有效发挥土地的效益,同时家庭农场还要支付较高的耕地流转租金等费用,不仅家庭农场所承担的风险较高,而且还会损害出租土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2.4 对家庭农场概念理解模糊
虽然一些农民领到了家庭农场执照,但对于什么是中国式的家庭农场、未来家庭农场应如何发展,他们对家庭农场的内涵还不太理解,概念模糊。一些家庭农场主以雄厚的资金租来大面积的土地,由于家庭的劳力有限,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与所拥有的耕地不相匹配,这些家庭农场主的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产生了想大量雇工进行耕作的念头,如果这些家庭农场主按这种想法进行经营,那么将会导致变相雇工剥削。
2.5 家庭农场种粮欲望低
有些地区的土地越来越“金贵”,家庭农场租种其他农户的土地,不但承包租金较高,而且前期还要对土地开垦平整、水利建设等进行大规模投资,农资投入成本和机械运营的成本都较高,导致农场主宁愿从事利润较高的花卉、水果、食用菌、蔬菜、水产、养殖、加工等非粮食经济经营,也不愿种植传统粮食。如果非粮食经济经营的家庭农场数量过多,则会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3 建立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对策与建议
美国科学史家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曾经指出:“在科学中没有教条,只有方法;方法本身不是完善的,但却是可以无限改善的。”[3]发展家庭农场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创新,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努力把家庭农场建设成内部管理规范、成员综合素质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
3.1 完善土地流转,解决后顾之忧
3.1.1 把握土地流转契机 土地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关键,土地流转的前提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农民向非农转移的户籍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让向非农转移的农民在流转土地后没有后顾之忧。2012年年底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十二条措施部门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4]。2013年7月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八条措施》:(1)落户:放宽条件,促进人口有序流动;(2)土地流转:农村住房可置换城镇住房;(3)社保:可接续城镇职工养老险;(4)保障房:探索集体用地建公租房;(5)教育:随迁子女相对就近入学;(6)就业:享同等就业援助政策;(7)生产生活:排查危害从业人员污染物;(8)公共服务:城市政府承担成本[5]。
福建发展家庭农场正处于一个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要把握这一重要的发展契机,采用多种形式对有关政策和措施进行广泛宣传,指导引导农民,让各种惠民政策和措施家喻户晓,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户向非农产业或城镇转移,为农业转移人口定居城镇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向非农产业或城镇转移的农民,能获得较稳定的非农业收入,使他们的生活和住房等得到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生活稳定才会自愿、放心地流转土地。
3.1.2 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流转的形式应多样化、运作的方式应市场化。构建便捷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进行土地流转供求双方的价格协调和纠纷调解,促进土地流转供求双方在土地流转租赁的价格逐年攀高时能够利益联结,使农民与家庭农场主结成利益共同体,保障农民土地流转的利益不受损害,鼓励农民长期流转土地。
3.1.3 构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 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宣传力度,做好土地流转的法律与政策宣传。构建统一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为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为土地流转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代理服务、纠纷调解仲裁等服务,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搞好协调、组织等各项工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
3.1.4 发展农村土地信用社 在保留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农户自愿、依法把土地存入农村土地信用社,土地信用社对农户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升值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农户的存地租金。土地信用社把存入的闲散土地进行集中整理,向社会招标竞争,贷给家庭农场进行规模经营开发,有效地解决耕地分散、存地期限过短和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调节土地的供求平衡,有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家庭农场要按照所贷土地的期限向土地信用社按时缴纳贷地租金,农村土地信用社定期向农户发放存地租金,对较长期限存地的农户还可引入大型家庭农场的股份制,存地的农户除了获得存地租金之外,还能参与家庭农场的收益分配,进一步提高农户的存地收入,保障存地农户的权益。
3.1.5 开垦拓荒建设家庭农场 推进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的承包、租赁,鼓励有发展家庭农场意愿的农民通过开垦拓荒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在开垦治理“四荒”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四荒”的承包、租赁与治理开发工作有序进行。赋予这些拓荒的家庭农场相当长的承包经营期限,使这些家庭农场经营者能实现长远投资的预期,提高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
3.2 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
发展家庭农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福建省人多地少,要因地制宜,应根据当地的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城镇化的水平以及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等来发展家庭农场,更不能不顾实际,一哄而上。发展家庭农场要注重质量、效益,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可滥竽充数,不能以发展的数量作为政绩导向。
3.2.1 培养较高素质的家庭农场主 农场主并非一般的传统务农者能够胜任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以及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6]。发展家庭农场需要依靠并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职业农民是一项战略任务,注重培养一批能吃苦、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尤其是培养年富力强的职业农民。实施家庭农场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信息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生产技能、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对农民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统一颁发《职业农民证书》。
3.2.2 为家庭农场保驾护航 为发展经营能力强、有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好的农户,营造发展家庭农场的良好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财税、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优势,积极搭建政银协作平台,积极协调财政、金融等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为具有发展家庭农场潜力的农户提供融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资金。确保家庭农场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持家庭农场参加农业保险,减少家庭农场因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降低生产风险。利用注册登记、家庭农场监管信息资源,向金融部门推荐资信良好的家庭农场,构建并完善借贷人主动还贷的激励机制[7],为家庭农场的发展保驾护航。
3.2.3 增强家庭农场的吸引力 尊重农民的意愿,让符合条件的农户自愿申请登记家庭农场营业执照。通过对家庭农场的培养和扶持,使家庭农场主创造出体面的收入并对未来拥有更美好的梦想,让农民感到种田是一种自豪的职业,从而吸引更多的种田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和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加入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催生新一代职业农民。这样,既能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数量,又能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 3.3 因地制宜,选择适度规模经营
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并非愈大愈好。家庭农场的面积过大,人力、物力、技术和管理跟不上,会导致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发展家庭农场要适应当地的实际和自然地理条件,综合考虑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规模,经营的规模以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为限,应与劳动生产力和生产条件相匹配,避免经营的土地规模过大而产生的管理成本增加、无法精耕细作等弊端。
对于土地规模已经过大、生产水平、经济条件、社会服务还跟不上的家庭农场,应有选择地发展适当的农业综合经营来弥补农业投资不足,努力提高土地产出,提高经济效益[8]。
随着家庭农场数量的不断增加,将家庭农场组织起来,发展成大规模的家庭农场联合会,解决家庭农场单家独户无法完成的事情。搭建家庭农场联合会,加强农场与农场之间的合作互助,构建家庭农场联合会与家庭农场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增进家庭农场的组织服务功能,促进资本、技术、机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家庭农场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提升家庭农场的信息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家庭农场可灵活应用家庭农场联合会先进的机械设备、信息技术和生产手段进行生产经营,从而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达到效益最大化。
3.4 提升综合实力,确保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3.4.1 提高农民对家庭农场知晓度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宣传家庭农场的含义和作用,让家庭农场的含义和作用妇孺皆知。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有区别的,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主要是依靠家庭成员来完成,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佣工人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家庭农场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而专业大户长期雇佣劳动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则是农民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其成员大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因此,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农业合作公司的专业大户不能被认定为家庭农场。
应加强有关方面的法制教育,增强农民契约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农民全面认识和理解家庭农场的内涵,对于大规模流入土地的农场主,不允许其常年大量雇工,更不能改变大面积租来土地的性质和农业用途,防止假借家庭农场之名大规模租赁农地。
3.4.2 提高家庭农场综合实力 促进家庭农场经营向现代科技信息和先进生产管理方式转变,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家庭农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福建省从2001年开始,整合和利用全省的信息技术和资源,部署实施一大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点工程,构筑“数字福建”整体框架,经过10年来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数字福建”建设已被国家列为区域信息化科学发展的样板工程,目前福建省的信息化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9]。“十二五”既是加快推进“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家庭农场信息化的关键契机。福建将于2015年之前在全省所有建制村通宽带,并实现100%的建制村通光纤,使乡镇地区的接入能力达到20 M以上,农村用户的接入能力达到12 M以上,农村居民电脑的拥有量将每百户达到45台。进一步推进农村“三网融合”,实现建制村3G信号全覆盖[10]。“数字福建”将有力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家庭农场的发展。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家庭农场进行经营决策、高效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和市场服务。推进家庭农场信息化建设,培养家庭农场主及成员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使他们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与观念,利用家庭农场的产业优势,自发、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家庭农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综合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庭农场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等各方面[11],家庭农场不再只是依靠大量劳动力的辛勤劳作来获得收入,而是靠农业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来提高产出。
3.4.3 加强家庭农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的横向交流 分期分批组织家庭农场主前往家庭农场示范场进行参观考察,通过科学安排参观考察的地点和内容,让他们在示范农场现场亲眼目睹、亲耳凝听致富的典型案例,使其对家庭农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有一个直观的感觉,从而达到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转变他们传统观念的目的[12],避免在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走弯路。
3.4.4 降低家庭农场生产消耗 在家庭农场农业生产资金较紧的情况下,一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投资效益,用较少的消耗生产更多的农产品。衡量农业技术改造的指标就是农业机械化程度。在购置机械上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用部分对路实用的机具,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二是降低生产费支出,用预算、定额、限额、制度等方法进行严格管理,把农业生产中的无效投入降低到最低限度[13]。
3.4.5 做好家庭农场备案工作 对家庭农场进行系统管理,建立家庭农场的农事记录、生产台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朔制度和农场管理制度,以便进行家庭农场发展的动态管理。建立家庭农场信息共享平台,为家庭农场的统计和监测工作提供便利,对建设不完善的家庭农场进行跟踪指导,监督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家庭农场依法健康顺利发展。对达标、发展效益好的家庭农场授予“家庭农场示范场”,并给予家庭农场示范场更多的涉农项目安排、财政奖补、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培育一批可学可比的家庭农场成功典型,示范带动其他家庭农场发展。
3.5 种养结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福建的地域广阔,各区域的自然、地理、气候、农作物生长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4],发展家庭农场可根据当地的自然和资源优势,确立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优势特色产品和产业,围绕优势特色产品发展优势产业家庭农场,集聚优势产业形成优势家庭农场经济。但是,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家庭农场的同时,不能忽视发展生产粮食的家庭农场。对已具备家庭农场雏形,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农户,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转变;同时对从事粮食生产有较大热情,并且具有一定经营和管理经验的人员,要积极引导他们创办种粮家庭农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15]。 由于种粮的效益比较低,因此要在土地流转、农机购置、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补贴等方面向种粮家庭农场给予更多的倾斜。特别优先扶持当地的种粮和养殖能手兴办生态、效益型家庭农场,采用“种粮+养殖”的种养结合的方式来发展家庭农场。“种养结合”既能减少种田的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带来更多的收益。利用种植业的废料做养殖业的饲料,利用养殖业畜禽的粪便做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种植养殖生态循环利用物质,进行循环农业生产。种养结合还可改变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低的状况,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发展,改变畜禽生产是污染源的偏面认识[16]。这样就可以节省一部分购买饲料和肥料的费用,种粮的成本就降低了。实现种养结合、互动协调发展,不仅能生产无公害、有机粮食,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又能获得养殖业丰厚的收益。通过家庭农场规模化种植、养殖,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经营,提高家庭农场的劳动生产率和收益,逐步实现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产品加工精深化、市场营销品牌化,提高家庭农场种粮的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 结语
家庭农场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最佳载体之一,发展家庭农场已迫在眉睫。福建发展家庭农场正处于一个有利的战略机遇期,要把握这一重要的发展契机,因地制宜,排除一切不利于家庭农场发展的障碍因素,把提高家庭农场主及成员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摆上战略位置,积极推进家庭农场有序地发展,使发展家庭农场与城镇化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加快实现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与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努力把家庭农场建设成综合实力较强的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EB/OL]. (2013-02-01)[2013-09-27].http://www.farmer.com.cn/xwpd/tjyd/201302/t201302 01_805057.htm.
[2] 漳州市人民政府网.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3-06-05)[2013-09-27].http://www.zhangzhou.gov.cn/cms/html/zzszf/2013-06-05/968082897.html.
[3] 蔡培良,李朝灿,黄安妮,等.远程培训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及问题分析[J].农学学报,2011,1(3):54.
[4] 福建省人民政府网.关于印发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十二条措施部门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EB/OL].(2012-12-11)[2013-09-27].http://www.fujian.gov.cn/zwgk/zxwj/szfwj/201212/t20121220_554978.htm.
[5] 新浪财经网.福建出台八条措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EB/OL].(2013-07-23)[2013-09-27].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 130723/000016214727.shtml.
[6] 朱博文.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新疆农垦经济,2005(2):72.
[7] 郭伊楠.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3(3):61.
[8] 李仁安.农业规模经营实践与探索[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24.
[9] 福建省人民政府网.“数字福建”升格为国家试点工程[EB/OL]. (2012-10-23)[2013-09-27].http://www.fujian.gov.cn/fjyw/fjyw/201 210/t20121023_533773.htm.
[10] 中共福建省委农办网.关于推广“世纪之村”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EB/OL]. (2012-10-22)[2013-09-27].http://www.fjnb.com.cn/html/10/229/23957_20121022851.html.
[11] 蔡培良,林铭沥,黄爱民.农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9):175.
[12] 蔡培良.福建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研究[J].农学学报,2013,3(8):71.
[13] 康树人,宋素芳.家庭农场生产管理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94-196.
[14] 蔡培良,翁伯琦.农业科技区域精准传播策略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6):644.
[15] 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EB/OL].(2013-02-01)[2013-09-27].http://www.farmer.com.cn/xwpd/tjyd/201302/t201302 01_805057_6.htm.
[16] 侯鹏程,俞平高,莫成伟.上海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2(12):17-24.
致谢:本项目调研承蒙漳州市农业局以及各地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问题;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877
Problems in Constructing New Main Body of Agricultural Scale Management and Its Countermeasures:A Case Study of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Fujian
Cai Peiliang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3, Fujian, China)
Abstract: The family farm was a new main body of agricultural scale management. The family farm can promote agriculture to increase benefit, promote farmers to increase income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appropriate scale, with informatization, intensification, mechan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After the survey for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farms in Fujian, som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increasing income and becoming rich for the farmers by the family farms were summarized. Some urg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farms were analyze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y included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farmers by improving the land circulation,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by respecting the desire of farmers, selecting the management of appropriate scale by sui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ensuring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farms by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protecting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by combining planting with breeding.
Key words: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0 引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1]。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经营主体,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持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特征,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化发展。家庭农场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可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家庭农场生产要素潜能,提高农业生产力,壮大新型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有效解决土地闲置抛荒、农业散化耕作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家庭农场已成为当前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福建发展家庭农场的状况,对福建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农场进行了调研。
1 福建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
随着福建省的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向纵深推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转移,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农村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条件已日趋成熟。漳州、龙岩、三明、武夷山、南平、宁德、厦门、福州、泉州等地先后出台文件鼓励发展农村家庭农场,对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提出了总体要求,各县(市、区)也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认定标准。工商部门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的登记注册开辟了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登记注册确认家庭农场的合法市场主体地位。尤其是漳州市领先下发了《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若干意见》。
漳州是大陆首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近年来对台农业交流合作日益频繁、逐渐扩大,为发展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漳州对家庭农场的认定、登记注册、示范场建设的标准、资金扶持力度、项目扶持力度、金融服务内容、各类保险、税收政策、用地用电、品牌建设、土地流转、农场主培育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并计划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级新增的农业补贴资金,重点向示范性家庭农场提供各种扶持和优惠政策。漳州市级财政从2013年起将连续3年,每年预算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不少于200万元,主要用于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商标注册、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方面,旨在引导家庭农场实行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激励农民申请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确认家庭农场的合法市场主体地位。漳州还制定了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要符合不同条件要求的规定。 从表1可以看出,种植业家庭农场经营土地流转要5年以上,并且集中连片的土地面积要达到2 hm2以上,其中:种植粮油作物的要达到3.3 hm2以上,种植食用菌的要达到2000 m2或1万袋以上,种植林木的要达到13.3 hm2以上;畜禽养殖业家庭农场应符合《畜牧养殖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治理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具备固定的场地场房和厂区围栏、消毒池,功能分区明显,畜禽饲养、排污等配套设施齐全,做到达标排放或生态利用,动物疫病防控和抗灾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养殖规模,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家禽年出栏5000羽以上,肉牛年出栏100头以上;水产养殖业家庭农场要求经营流转5年以上并集中连片养殖水面2 hm2以上;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要符合上述相关要求[2]。
截至2013年6月底,漳州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287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家庭农场涵盖种植、养殖、园圃绿化、农业基地开发、农业观光、垂钓休闲服务及农业旅游等领域。
福建家庭农场的快速推进,激发了农业生产的活力,提升了农户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在此列举2个案例。
(1)漳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商蔡平全在漳浦县盘陀镇租下一片6.7 hm2的土地,建立了家庭农场,发展牛蛙养殖和青枣种植。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精心设计了牛蛙池的排水系统,把牛蛙池排出的废水转变为果园种植的营养液,将家庭农场建成了一个生态园。如今,果园与牛蛙养殖相得益彰,蔡平全在牛蛙池周围种满了各种果树,有青枣、柠檬、莲雾和菠萝释迦等,不仅每年收获15万kg牛蛙,而且还有收获5000多棵果树产出的新鲜水果,每年创收近百万元人民币。
(2)尤溪县八字桥乡九曲村的“金柑农场主”吴绍桢,他家开发了8.7 hm2荒山,成为远近闻名的金柑农场,他负责金柑栽培技术和产品营销;他的妻子管理家庭农场事务,他的2个弟弟及弟媳们负责养猪场和金柑种植、采收、装运等,各尽其职,井然有序。
在县农业局、农办的指导下,家庭农场实施了全省首个金柑大棚种植示范项目,县信用联社等提供支农贷款,帮助吴绍桢完善金柑农场里的机耕路、水利灌溉等。吴绍桢一家在家庭农场果园里养猪,建造沼气池,再用沼液取代化肥浇灌金柑,搞起生态立体种养。去年靠养猪赚了7万元,沼液取代化肥省下5万元。金柑年产量3万kg,而且销路很好,供不应求。预计再过几年金柑可达到年产5~6万kg。头脑精明的吴绍桢,去年开始尝试“金柑采摘游”。他和家人投资30多万元,修起通往金柑农场的水泥路;投资70万元,在金柑农场的山上建成一座3层休闲山庄,2013年1月初开张,接待10多批客人。发展家庭农场引导金柑农场走上了致富路,金柑农场已被列入县科技示范基地。
2 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信息化、集约化、机械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虽然福建在发展家庭农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由于福建各区域的自然、地理、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村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地区的土地流转还存在着制约因素;有些家庭农场经营耕地的面积超出农户经营的能力;有些家庭农场的经营理念模糊、经营模式落后、种粮欲望较低。
2.1 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
有些非农就业有限的地区,农民外出打工,在没有解决城镇就业工作、社保、住房、户籍等之前,心存顾虑的农民不愿长期出租土地,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政府赋予农民的物质利益,农民对土地总是有难以割舍的感情,况且当地土地流转租赁的价格在逐年攀高,他们不愿轻易把土地长久流转出去。流转期限不长,租期偏短,就会造成家庭农场不敢大规模投资,制约着家庭农场发展壮大。
有后顾之忧的农民宁愿土地暂时荒芜,也不愿租给急需用地的家庭农场经营者,致使一些有发展家庭农场意愿的农民难以租到集中连片、租期相对稳定的耕地,这也是制约土地流转、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发展家庭农场急于求成
有些地方发展家庭农场急于求成,要求每个乡镇都要发展家庭农场,给发展家庭农场的乡镇定指标,力争在部分乡镇实现村级全覆盖。用行政手段来推进发展家庭农场,攀比发放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的数量,一哄而起发展家庭农场的苗头已露端倪。
2.3 经营耕地面积规模过大
有些地方发展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规模过大,农户经营耕地的面积规模超出家庭农场经营能力的范围。虽然土地集中种植、经营,能够产生规模效益,但是一些家庭农场的管理和技术能力还不强,不能充分有效发挥土地的效益,同时家庭农场还要支付较高的耕地流转租金等费用,不仅家庭农场所承担的风险较高,而且还会损害出租土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2.4 对家庭农场概念理解模糊
虽然一些农民领到了家庭农场执照,但对于什么是中国式的家庭农场、未来家庭农场应如何发展,他们对家庭农场的内涵还不太理解,概念模糊。一些家庭农场主以雄厚的资金租来大面积的土地,由于家庭的劳力有限,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与所拥有的耕地不相匹配,这些家庭农场主的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产生了想大量雇工进行耕作的念头,如果这些家庭农场主按这种想法进行经营,那么将会导致变相雇工剥削。
2.5 家庭农场种粮欲望低
有些地区的土地越来越“金贵”,家庭农场租种其他农户的土地,不但承包租金较高,而且前期还要对土地开垦平整、水利建设等进行大规模投资,农资投入成本和机械运营的成本都较高,导致农场主宁愿从事利润较高的花卉、水果、食用菌、蔬菜、水产、养殖、加工等非粮食经济经营,也不愿种植传统粮食。如果非粮食经济经营的家庭农场数量过多,则会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3 建立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对策与建议
美国科学史家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曾经指出:“在科学中没有教条,只有方法;方法本身不是完善的,但却是可以无限改善的。”[3]发展家庭农场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创新,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努力把家庭农场建设成内部管理规范、成员综合素质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
3.1 完善土地流转,解决后顾之忧
3.1.1 把握土地流转契机 土地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关键,土地流转的前提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农民向非农转移的户籍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让向非农转移的农民在流转土地后没有后顾之忧。2012年年底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十二条措施部门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4]。2013年7月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八条措施》:(1)落户:放宽条件,促进人口有序流动;(2)土地流转:农村住房可置换城镇住房;(3)社保:可接续城镇职工养老险;(4)保障房:探索集体用地建公租房;(5)教育:随迁子女相对就近入学;(6)就业:享同等就业援助政策;(7)生产生活:排查危害从业人员污染物;(8)公共服务:城市政府承担成本[5]。
福建发展家庭农场正处于一个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要把握这一重要的发展契机,采用多种形式对有关政策和措施进行广泛宣传,指导引导农民,让各种惠民政策和措施家喻户晓,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户向非农产业或城镇转移,为农业转移人口定居城镇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向非农产业或城镇转移的农民,能获得较稳定的非农业收入,使他们的生活和住房等得到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生活稳定才会自愿、放心地流转土地。
3.1.2 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流转的形式应多样化、运作的方式应市场化。构建便捷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进行土地流转供求双方的价格协调和纠纷调解,促进土地流转供求双方在土地流转租赁的价格逐年攀高时能够利益联结,使农民与家庭农场主结成利益共同体,保障农民土地流转的利益不受损害,鼓励农民长期流转土地。
3.1.3 构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 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宣传力度,做好土地流转的法律与政策宣传。构建统一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为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为土地流转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代理服务、纠纷调解仲裁等服务,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搞好协调、组织等各项工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
3.1.4 发展农村土地信用社 在保留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农户自愿、依法把土地存入农村土地信用社,土地信用社对农户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升值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农户的存地租金。土地信用社把存入的闲散土地进行集中整理,向社会招标竞争,贷给家庭农场进行规模经营开发,有效地解决耕地分散、存地期限过短和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调节土地的供求平衡,有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家庭农场要按照所贷土地的期限向土地信用社按时缴纳贷地租金,农村土地信用社定期向农户发放存地租金,对较长期限存地的农户还可引入大型家庭农场的股份制,存地的农户除了获得存地租金之外,还能参与家庭农场的收益分配,进一步提高农户的存地收入,保障存地农户的权益。
3.1.5 开垦拓荒建设家庭农场 推进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的承包、租赁,鼓励有发展家庭农场意愿的农民通过开垦拓荒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在开垦治理“四荒”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四荒”的承包、租赁与治理开发工作有序进行。赋予这些拓荒的家庭农场相当长的承包经营期限,使这些家庭农场经营者能实现长远投资的预期,提高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
3.2 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
发展家庭农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福建省人多地少,要因地制宜,应根据当地的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城镇化的水平以及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等来发展家庭农场,更不能不顾实际,一哄而上。发展家庭农场要注重质量、效益,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可滥竽充数,不能以发展的数量作为政绩导向。
3.2.1 培养较高素质的家庭农场主 农场主并非一般的传统务农者能够胜任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以及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6]。发展家庭农场需要依靠并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职业农民是一项战略任务,注重培养一批能吃苦、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尤其是培养年富力强的职业农民。实施家庭农场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信息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生产技能、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对农民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统一颁发《职业农民证书》。
3.2.2 为家庭农场保驾护航 为发展经营能力强、有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好的农户,营造发展家庭农场的良好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财税、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优势,积极搭建政银协作平台,积极协调财政、金融等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为具有发展家庭农场潜力的农户提供融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资金。确保家庭农场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扶持家庭农场参加农业保险,减少家庭农场因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降低生产风险。利用注册登记、家庭农场监管信息资源,向金融部门推荐资信良好的家庭农场,构建并完善借贷人主动还贷的激励机制[7],为家庭农场的发展保驾护航。
3.2.3 增强家庭农场的吸引力 尊重农民的意愿,让符合条件的农户自愿申请登记家庭农场营业执照。通过对家庭农场的培养和扶持,使家庭农场主创造出体面的收入并对未来拥有更美好的梦想,让农民感到种田是一种自豪的职业,从而吸引更多的种田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和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加入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催生新一代职业农民。这样,既能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数量,又能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 3.3 因地制宜,选择适度规模经营
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并非愈大愈好。家庭农场的面积过大,人力、物力、技术和管理跟不上,会导致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发展家庭农场要适应当地的实际和自然地理条件,综合考虑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规模,经营的规模以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为限,应与劳动生产力和生产条件相匹配,避免经营的土地规模过大而产生的管理成本增加、无法精耕细作等弊端。
对于土地规模已经过大、生产水平、经济条件、社会服务还跟不上的家庭农场,应有选择地发展适当的农业综合经营来弥补农业投资不足,努力提高土地产出,提高经济效益[8]。
随着家庭农场数量的不断增加,将家庭农场组织起来,发展成大规模的家庭农场联合会,解决家庭农场单家独户无法完成的事情。搭建家庭农场联合会,加强农场与农场之间的合作互助,构建家庭农场联合会与家庭农场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增进家庭农场的组织服务功能,促进资本、技术、机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家庭农场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提升家庭农场的信息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家庭农场可灵活应用家庭农场联合会先进的机械设备、信息技术和生产手段进行生产经营,从而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达到效益最大化。
3.4 提升综合实力,确保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3.4.1 提高农民对家庭农场知晓度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宣传家庭农场的含义和作用,让家庭农场的含义和作用妇孺皆知。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有区别的,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主要是依靠家庭成员来完成,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佣工人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家庭农场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而专业大户长期雇佣劳动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则是农民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其成员大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因此,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农业合作公司的专业大户不能被认定为家庭农场。
应加强有关方面的法制教育,增强农民契约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农民全面认识和理解家庭农场的内涵,对于大规模流入土地的农场主,不允许其常年大量雇工,更不能改变大面积租来土地的性质和农业用途,防止假借家庭农场之名大规模租赁农地。
3.4.2 提高家庭农场综合实力 促进家庭农场经营向现代科技信息和先进生产管理方式转变,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家庭农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福建省从2001年开始,整合和利用全省的信息技术和资源,部署实施一大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点工程,构筑“数字福建”整体框架,经过10年来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数字福建”建设已被国家列为区域信息化科学发展的样板工程,目前福建省的信息化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9]。“十二五”既是加快推进“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家庭农场信息化的关键契机。福建将于2015年之前在全省所有建制村通宽带,并实现100%的建制村通光纤,使乡镇地区的接入能力达到20 M以上,农村用户的接入能力达到12 M以上,农村居民电脑的拥有量将每百户达到45台。进一步推进农村“三网融合”,实现建制村3G信号全覆盖[10]。“数字福建”将有力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家庭农场的发展。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家庭农场进行经营决策、高效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和市场服务。推进家庭农场信息化建设,培养家庭农场主及成员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使他们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与观念,利用家庭农场的产业优势,自发、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家庭农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综合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庭农场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等各方面[11],家庭农场不再只是依靠大量劳动力的辛勤劳作来获得收入,而是靠农业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来提高产出。
3.4.3 加强家庭农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的横向交流 分期分批组织家庭农场主前往家庭农场示范场进行参观考察,通过科学安排参观考察的地点和内容,让他们在示范农场现场亲眼目睹、亲耳凝听致富的典型案例,使其对家庭农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有一个直观的感觉,从而达到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转变他们传统观念的目的[12],避免在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走弯路。
3.4.4 降低家庭农场生产消耗 在家庭农场农业生产资金较紧的情况下,一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投资效益,用较少的消耗生产更多的农产品。衡量农业技术改造的指标就是农业机械化程度。在购置机械上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用部分对路实用的机具,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二是降低生产费支出,用预算、定额、限额、制度等方法进行严格管理,把农业生产中的无效投入降低到最低限度[13]。
3.4.5 做好家庭农场备案工作 对家庭农场进行系统管理,建立家庭农场的农事记录、生产台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朔制度和农场管理制度,以便进行家庭农场发展的动态管理。建立家庭农场信息共享平台,为家庭农场的统计和监测工作提供便利,对建设不完善的家庭农场进行跟踪指导,监督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家庭农场依法健康顺利发展。对达标、发展效益好的家庭农场授予“家庭农场示范场”,并给予家庭农场示范场更多的涉农项目安排、财政奖补、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培育一批可学可比的家庭农场成功典型,示范带动其他家庭农场发展。
3.5 种养结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福建的地域广阔,各区域的自然、地理、气候、农作物生长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4],发展家庭农场可根据当地的自然和资源优势,确立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优势特色产品和产业,围绕优势特色产品发展优势产业家庭农场,集聚优势产业形成优势家庭农场经济。但是,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家庭农场的同时,不能忽视发展生产粮食的家庭农场。对已具备家庭农场雏形,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农户,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转变;同时对从事粮食生产有较大热情,并且具有一定经营和管理经验的人员,要积极引导他们创办种粮家庭农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15]。 由于种粮的效益比较低,因此要在土地流转、农机购置、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补贴等方面向种粮家庭农场给予更多的倾斜。特别优先扶持当地的种粮和养殖能手兴办生态、效益型家庭农场,采用“种粮+养殖”的种养结合的方式来发展家庭农场。“种养结合”既能减少种田的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带来更多的收益。利用种植业的废料做养殖业的饲料,利用养殖业畜禽的粪便做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种植养殖生态循环利用物质,进行循环农业生产。种养结合还可改变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低的状况,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发展,改变畜禽生产是污染源的偏面认识[16]。这样就可以节省一部分购买饲料和肥料的费用,种粮的成本就降低了。实现种养结合、互动协调发展,不仅能生产无公害、有机粮食,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又能获得养殖业丰厚的收益。通过家庭农场规模化种植、养殖,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经营,提高家庭农场的劳动生产率和收益,逐步实现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产品加工精深化、市场营销品牌化,提高家庭农场种粮的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 结语
家庭农场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最佳载体之一,发展家庭农场已迫在眉睫。福建发展家庭农场正处于一个有利的战略机遇期,要把握这一重要的发展契机,因地制宜,排除一切不利于家庭农场发展的障碍因素,把提高家庭农场主及成员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摆上战略位置,积极推进家庭农场有序地发展,使发展家庭农场与城镇化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加快实现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与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努力把家庭农场建设成综合实力较强的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EB/OL]. (2013-02-01)[2013-09-27].http://www.farmer.com.cn/xwpd/tjyd/201302/t201302 01_805057.htm.
[2] 漳州市人民政府网.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3-06-05)[2013-09-27].http://www.zhangzhou.gov.cn/cms/html/zzszf/2013-06-05/968082897.html.
[3] 蔡培良,李朝灿,黄安妮,等.远程培训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及问题分析[J].农学学报,2011,1(3):54.
[4] 福建省人民政府网.关于印发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十二条措施部门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EB/OL].(2012-12-11)[2013-09-27].http://www.fujian.gov.cn/zwgk/zxwj/szfwj/201212/t20121220_554978.htm.
[5] 新浪财经网.福建出台八条措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EB/OL].(2013-07-23)[2013-09-27].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 130723/000016214727.shtml.
[6] 朱博文.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新疆农垦经济,2005(2):72.
[7] 郭伊楠.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3(3):61.
[8] 李仁安.农业规模经营实践与探索[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24.
[9] 福建省人民政府网.“数字福建”升格为国家试点工程[EB/OL]. (2012-10-23)[2013-09-27].http://www.fujian.gov.cn/fjyw/fjyw/201 210/t20121023_533773.htm.
[10] 中共福建省委农办网.关于推广“世纪之村”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EB/OL]. (2012-10-22)[2013-09-27].http://www.fjnb.com.cn/html/10/229/23957_20121022851.html.
[11] 蔡培良,林铭沥,黄爱民.农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9):175.
[12] 蔡培良.福建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研究[J].农学学报,2013,3(8):71.
[13] 康树人,宋素芳.家庭农场生产管理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94-196.
[14] 蔡培良,翁伯琦.农业科技区域精准传播策略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6):644.
[15] 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EB/OL].(2013-02-01)[2013-09-27].http://www.farmer.com.cn/xwpd/tjyd/201302/t201302 01_805057_6.htm.
[16] 侯鹏程,俞平高,莫成伟.上海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2(12):17-24.
致谢:本项目调研承蒙漳州市农业局以及各地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