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是多彩的世界。
人类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色彩为人类自身服务。我们在原始人的遗址中,发现原始人曾使用红土、黄土涂抹自己的身体,涂染劳动工具,涂染骨器、陶器等。
古代先民们对色彩作出许多哲学的、伦理的思考,把金、木、水、火、土五行作为解释宇宙生存及系统存在,并对应地用红、白、青、黑、黄与之联系起来。并把季节、方位、五味、五色等和色彩联系起来,如:春——青,夏——红,三伏——黄,秋——白,冬——黑;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等等。
中国古代各个时代的帝王对色彩都有某种偏爱。相传,夏代尚黑,殷代尚白,周代尚赤。秦始皇以为自己是水德而得天下,故他崇尚水的对应色——黑色。汉高祖从南方起兵,规定制服尚赤。而且汉代规定以各种颜色的冠服和印绶来区分官阶的等级:即皇帝赤绶,相国绿绶,公、侯、将紫绶,九卿中二千石青绶,千石、六百石黑绶,二至四百石黄绶,百石绀绶。南朝以白帽子为尊。隋文帝时百官穿黄袍。唐代除了皇帝可以穿黄色衣袍之外,“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宋代以紫为贵。清代以黄色为至高无上,一纸黄绫圣旨,将使百官跪倒。
说到“乌丝栏”的颜色,古人用乌丝(墨色的丝)织栏,朱红界行,是双色配合的,后来单用红色或黑色线界格。唐朝薛涛自制十色小彩笺是对“乌丝栏”的纸地加以染色,变白笺为彩色笺,深受时贤欢迎。可见古人对“乌丝栏”的颜色是非常讲究的。
现在除写信用的“八行笺”之外,毛笔书法已很少使用“乌丝栏”。而钢笔书法用的界格,却是沿袭古代“乌丝栏”的遗风,但色彩变化比较多。因时代的不同,科学的进步,色彩印刷比较方便,最常用的界格颜色有红、黑、青,也有绿色、紫色、粉红、赭石、灰色,甚至也有金色、银色的。有的作品也用双色来搭配、显得比较雅致。双色不易配好,要懂得一点色彩方面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而不显凡俗。
缤纷繁复的颜色,都有各自的属性和特征。例如:红色、橙色、黄色都属于暖色,而青、兰、绿都属于冷色。
颜色有千千万万种,你喜欢什么颜色呢?
民族有民族的不同,个人有个人的不同。
在我国,黑色自古以来因用以表现朴素幽雅的意境而受青睐,红色则作为喜庆和幸福的象征,黄色则作为富贵的象征。德国人则喜欢淡粉红。法国人喜欢红、兰、白三色,连国旗也是这三种颜色。日本人爱白色和浅兰。美国人喜爱鲜兰、红色和褐色。绿色是信奉伊斯兰教国家以及沙漠中的国家最受欢迎的色彩,被誉为生命之色。民族的文化习惯是和其民族的传统、风俗、伦理道德、宗教、经济观念等相互影响的结果。
对于个人来说,爱好因素也和本人的性别、年龄、性格、教养等有关。一个人年纪小的时候爱好原色或纯色,年龄增大由爱好暖色逐渐趋向冷色。性格和色彩爱好也有密切联系:感情丰富,容易激动,直率豪爽的人大都爱好暖色;相反,比较理智,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往往喜欢冷色、灰色。在性别上,男性喜欢青色一类的冷色,女性则比较喜欢红色一类的暖色。
金、银、黑、白、灰色,在色彩学中是被称为中性色的,它们不管和任何颜色相配都是调和的,因此,在选用二种以上颜色配合时,为了避免不恰当的调配或太强烈、太刺激的对比,其中一色可考虑选用中性色,特别是灰色,最柔和得体。灰色也有色彩倾向性,可以略偏红,或偏青、偏黄、偏紫等。为了减少某一色彩的纯度,可以在此颜色中加黑色或白色。
近几年的书法界,逐渐兴起一股“好色”之风。一个书法展览会,其中一大部分作品是用彩色宣纸来书写的。固然,缤纷的色彩,更夺人眼球,本来稍嫌平淡而沉静的黑白世界中,添加了色彩元素,使整个展览顿时活泼起来。
用色宣书写,古而有之。六朝时出现的“硬黄”纸是黄色的,用黄蘖染成,以防蛀蠹。至唐时,风行一种十色小笺,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兰等十色。宋元以下,制纸工艺进一步提高,纸的名称和颜色也更繁多了。明代出现了洒金纸和泥金纸,吴宽、祝允明书法扇面中,有很多就是用这种洒金纸。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出现了大量的粉笺纸和蜡笺纸。粉笺纸面上没有亮光,有素白的,也有各种颜色粉花,或画上了金花的。蜡笺纸面上有亮光,各种颜色的都有,有单色无花的,也有画上了各种金花的。刘墉、黄易、梁同书等人经常用这种粉笺和蜡笺来写字。古人如此喜爱,今人“好色”,则又如何?
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我喜爱多彩的世界,崇尚色彩,但更崇尚黑与白构筑成的艺术世界。
人类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色彩为人类自身服务。我们在原始人的遗址中,发现原始人曾使用红土、黄土涂抹自己的身体,涂染劳动工具,涂染骨器、陶器等。
古代先民们对色彩作出许多哲学的、伦理的思考,把金、木、水、火、土五行作为解释宇宙生存及系统存在,并对应地用红、白、青、黑、黄与之联系起来。并把季节、方位、五味、五色等和色彩联系起来,如:春——青,夏——红,三伏——黄,秋——白,冬——黑;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等等。
中国古代各个时代的帝王对色彩都有某种偏爱。相传,夏代尚黑,殷代尚白,周代尚赤。秦始皇以为自己是水德而得天下,故他崇尚水的对应色——黑色。汉高祖从南方起兵,规定制服尚赤。而且汉代规定以各种颜色的冠服和印绶来区分官阶的等级:即皇帝赤绶,相国绿绶,公、侯、将紫绶,九卿中二千石青绶,千石、六百石黑绶,二至四百石黄绶,百石绀绶。南朝以白帽子为尊。隋文帝时百官穿黄袍。唐代除了皇帝可以穿黄色衣袍之外,“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宋代以紫为贵。清代以黄色为至高无上,一纸黄绫圣旨,将使百官跪倒。
说到“乌丝栏”的颜色,古人用乌丝(墨色的丝)织栏,朱红界行,是双色配合的,后来单用红色或黑色线界格。唐朝薛涛自制十色小彩笺是对“乌丝栏”的纸地加以染色,变白笺为彩色笺,深受时贤欢迎。可见古人对“乌丝栏”的颜色是非常讲究的。
现在除写信用的“八行笺”之外,毛笔书法已很少使用“乌丝栏”。而钢笔书法用的界格,却是沿袭古代“乌丝栏”的遗风,但色彩变化比较多。因时代的不同,科学的进步,色彩印刷比较方便,最常用的界格颜色有红、黑、青,也有绿色、紫色、粉红、赭石、灰色,甚至也有金色、银色的。有的作品也用双色来搭配、显得比较雅致。双色不易配好,要懂得一点色彩方面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而不显凡俗。
缤纷繁复的颜色,都有各自的属性和特征。例如:红色、橙色、黄色都属于暖色,而青、兰、绿都属于冷色。
颜色有千千万万种,你喜欢什么颜色呢?
民族有民族的不同,个人有个人的不同。
在我国,黑色自古以来因用以表现朴素幽雅的意境而受青睐,红色则作为喜庆和幸福的象征,黄色则作为富贵的象征。德国人则喜欢淡粉红。法国人喜欢红、兰、白三色,连国旗也是这三种颜色。日本人爱白色和浅兰。美国人喜爱鲜兰、红色和褐色。绿色是信奉伊斯兰教国家以及沙漠中的国家最受欢迎的色彩,被誉为生命之色。民族的文化习惯是和其民族的传统、风俗、伦理道德、宗教、经济观念等相互影响的结果。
对于个人来说,爱好因素也和本人的性别、年龄、性格、教养等有关。一个人年纪小的时候爱好原色或纯色,年龄增大由爱好暖色逐渐趋向冷色。性格和色彩爱好也有密切联系:感情丰富,容易激动,直率豪爽的人大都爱好暖色;相反,比较理智,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往往喜欢冷色、灰色。在性别上,男性喜欢青色一类的冷色,女性则比较喜欢红色一类的暖色。
金、银、黑、白、灰色,在色彩学中是被称为中性色的,它们不管和任何颜色相配都是调和的,因此,在选用二种以上颜色配合时,为了避免不恰当的调配或太强烈、太刺激的对比,其中一色可考虑选用中性色,特别是灰色,最柔和得体。灰色也有色彩倾向性,可以略偏红,或偏青、偏黄、偏紫等。为了减少某一色彩的纯度,可以在此颜色中加黑色或白色。
近几年的书法界,逐渐兴起一股“好色”之风。一个书法展览会,其中一大部分作品是用彩色宣纸来书写的。固然,缤纷的色彩,更夺人眼球,本来稍嫌平淡而沉静的黑白世界中,添加了色彩元素,使整个展览顿时活泼起来。
用色宣书写,古而有之。六朝时出现的“硬黄”纸是黄色的,用黄蘖染成,以防蛀蠹。至唐时,风行一种十色小笺,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兰等十色。宋元以下,制纸工艺进一步提高,纸的名称和颜色也更繁多了。明代出现了洒金纸和泥金纸,吴宽、祝允明书法扇面中,有很多就是用这种洒金纸。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出现了大量的粉笺纸和蜡笺纸。粉笺纸面上没有亮光,有素白的,也有各种颜色粉花,或画上了金花的。蜡笺纸面上有亮光,各种颜色的都有,有单色无花的,也有画上了各种金花的。刘墉、黄易、梁同书等人经常用这种粉笺和蜡笺来写字。古人如此喜爱,今人“好色”,则又如何?
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我喜爱多彩的世界,崇尚色彩,但更崇尚黑与白构筑成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