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雅”、“颂”多为上层阶级的作品,已成定论,而关于“风”诗的作者,研究者往往偏执一端,关于《豳风·七月》的作者,分歧更大。本文试图依据西周时期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况,以及原文本义,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求教于大方之家。 《毛诗序》最早把《七月》的作者说成是周公。它说:“《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其后注疏大家郑玄、孔颖达,恪守“疏不破注”,遂沿用旧说,垂行后世。至宋代朱熹等人从自己的政治伦理观念出发,大肆发挥。朱熹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雅”、“颂”多为上层阶级的作品,已成定论,而关于“风”诗的作者,研究者往往偏执一端,关于《豳风·七月》的作者,分歧更大。本文试图依据西周时期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况,以及原文本义,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求教于大方之家。 《毛诗序》最早把《七月》的作者说成是周公。它说:“《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其后注疏大家郑玄、孔颖达,恪守“疏不破注”,遂沿用旧说,垂行后世。至宋代朱熹等人从自己的政治伦理观念出发,大肆发挥。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周公旦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先公之风化,作诗一篇,以戒成王”,认为《七月》的主题是反映“上以诚爱下,下以忠利上。
其他文献
运用筛选法为《楚辞·招魂》决疑熊任望(河北大学中文系)读《招魂》者,无不感到它的“奇丽”。明人评它“构法奇,撰语丽,备谈怪说,琐陈缕述,务穷其变态,自是天地间环法文字。”(孙)然而,“鬼斧神工,人莫窥其下手处”(陆时雍),以至于作者问题、被招者问题,...
<正>《诗经·周颂》中作於西周早期(武王、成王时期)的篇章中,有被称为《大武》和《三象》的两组诗。《三象》亦单称《象》,在周代典礼用乐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用乐等级来说,它和《大武》一样,是周天子专用之乐。《礼记·祭统》:“夫人尝禘,升歌清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明堂位》、《仲尼燕居》及《文王世子》等皆有类似记载。《象》之为舞,亦为天子所用。是於礼书及金文。《匡卣铭》:“佳(唯)三(四)月初吉,甲午,(亚欠)(懿)王在射卢。作象舞。匡
<正>《诗经》三百篇,古今注家有歧义者甚多。然而讲解某些诗篇却又古今一词,对诗的解释基本一致。这后—种情况往往并不意味对诗的解释已完全正确,有时倒是因为诗的意义过于隐晦,不容易被人们理解。《唐风·扬之水》就属于这种类型,全诗如下: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诗不长,文字也比雅,颂的许多篇章远为平易。但是,由于汉儒解诗的风气相沿成习,一直用这首诗
<正>关于屈原的生年,学术界探讨已久,至今仍在争论之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一、《离骚》“摄提贞于孟陬”究竟是否指明屈原降生之年?二、“孟陬”是否是“夏正正月”之专称?三、屈原自述生辰用的是“夏正”还是“周正”?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得到解决,则屈原之生年便无法确定。我以为陈久金先生的《屈原生年考》(见《社会科学战线》八○年二期),大胆提出的“楚用周正”说,在探讨屈原的生年上开出了一条新蹊径。对他的立论和推算方法稍作修正和补充,屈原的生年便可考定。据我的推算,屈原当生于“周正”前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