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瑞祥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油画家、美术家。在其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题材广泛、技法精湛且思想深刻的艺术品,作品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和平、友谊、人性及美的热情歌颂和执着追求,被中外二十多间博物馆、纪念馆、大学、宋庆龄基金会及总督、主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收藏。“文革”期间,创作的《井冈山会师》,驰名中外;著作的《澳门——中国油画发祥地》等论文,成功地弥补了中外油画史的诸多空白。多次参加国外大型美术展览,被誉为“实力派画家”。
【李瑞祥先生,当代实力派画家,祖籍广西桂林,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82年迁居澳门,五十余年的艺术之路,作品上千余件。代表有:《井冈山会师》、《太公教学》、《孙中山》、《宋庆龄》、《百花仙子》、《解冻》、《心事》等。出版著作有《李瑞祥画集》、《澳门历史风采》、《台海玉山》、《澳门历程》、《百画心得》、《瑞祥画选》、《绘事余墨》等。】
学习酝酿:小荷崭露,一鸣惊人
李瑞祥先生生于广西桂林。锺灵毓秀,故乡的山水陶冶了他的艺术情操,他从小便在绘画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天赋,十岁入选国际儿童画展,十五岁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在入学的摸底作业中,李瑞祥结合离家的感情,颇具特色地创作了一幅《慈母手中线》,得到了满分。
在学校里,李瑞祥远离家乡,生活艰苦,时常连寒暑假回家的车票钱都没有,但不管生活多么艰辛,他都坚持习画不断。八年下来,绘画技巧进步明显,多次在作业创作中,表现突出,成为班级中的高材生。其中,大二的时候,创作的一幅《丰收季节》,更是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
以一幅《海滩》优秀作品毕业后,李瑞祥先生被分配到广东文化厅工作。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性情随和、心地善良的他没有参加任何一派的批斗,但由于绘画出众,经常被邀请参加毛主席的画像创作。在大画特画中,他的艺术才华进一步发掘,日臻成熟。
在下放到“五七干校”时,李瑞祥先生应命先后创作了两幅有关井冈山会师的油画,尤其第二幅,更是成为那个时候革命题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在画中,李瑞祥先生首次将陈毅元帅画入其中。据他回忆,当年在创作的时候,陈毅元帅的夫人张茜女士闻讯后,亲自来观摩,向他讲述陈毅元帅的故事和性格特征。正巧陈毅元帅的小儿子在旁,李瑞祥先生便以他为模特。完成后,该画可谓一鸣惊人,朱德老总亲自拄着拐来参观,并大加赞赏。该画让他声名鹊起,一跃成为内地知名画家。目前,该画藏于广州博物馆。如今,回忆起该画作,他总结说:“作品品格第一,构思第二,手法第三,相连有序。”
“文革”期间,政治斗争混乱,但李瑞祥先生一直保持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不为政治服务,不偏不倚,在实践中,他摆脱学生味,找到了自我风格,不断创作、试验、失败、思索、再变、不满、又再变,渐渐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期间,创作的《心向陕北》、《白云楼上》、《母系氏族会议》等作品,都是思想和艺术相结合的佳作。
“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中华大地面貌焕然一新,李瑞祥先生对国家民族前途、个人事业以及信念与理想,寄予了无限热情和期望,自然率真地创作了《搏》、《出峡》、《漩涡》等作品。
为了能够一门心思自由地从事自己喜爱的绘画创作,李瑞祥先生放弃了内地大好的“仕途”,借着太太居住在澳门的缘由,于1982年举家迁居澳门。离开大陆前,他怀着深深眷恋之情,创作了《一撮乡土》,表达出了强烈的乡土情结。
和谐追求:真、善、美
到了澳门后,李瑞祥先生想当一名纯粹的画家的梦想,在现实前,面临着严峻挑战。当时的澳门,被誉为“文化沙漠”,既没有画廊亦无职业画家,作为一个在内地颇负盛名的画家,李瑞祥先生却面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他说:“当时内地过来的画家差不多有二三百人,无一例外地做有兼职。”
为了生存,同时还能兼顾绘画创作,他给人画肖像,边养家边创作,并以油画《生命的异彩》自娱言志:悬崖绝壁,花岗岩的石缝中长出一株生命,只要有阳光雨露,定能开花结果。李瑞祥先生是一个执着的人,过着“吃面包吃得很香,辣椒泡饭又一餐”的生活,仍然废寝忘食地创作。半年后,他受到当时澳门政府的聘请,为澳门“总督”和葡萄牙总统、澳门天主教绘制肖像,打破了澳门长期以来肖像创作为欧美画家垄断的局面。
“澹泊明志,清茶淡饭”,在“文化沙漠”中,李瑞祥先生苦心孤诣地灌溉着艺术之花。多年来,他不打工,不挂招牌,不刊广告,不画行货,不收学生,不与同行挣饭碗。曾有艺术界的朋友对他说:“你这样,迟早是会饿死的。”然而在没有其它经济强援的条件下,李瑞祥先生一直丹青不断,默默耕耘,加之以前的艺术和生活积累,在绘画领域丰收了累累硕果,创作累积上千幅作品。李瑞祥先生真是爱艺术,献身艺术,是一个纯粹的美术家。人们说:“李瑞祥先生的作品是澳门的一笔财富,有了它们,澳门就不再是文化沙漠了。”
纵观李瑞祥先生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历史题材、人体画和风俗风景画。在画界,历史题材的画作往往难以驾驭,非功力深厚者往往不敢涉足,而李瑞祥先生却创作了三四百幅之多,其中一幅反映中美关系的作品,为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所收藏。“历史画创作非常辛苦,既要有纯熟的技法,更需要丰富的历史、文学知识,每次创造都要翻阅资料。长期埋首在故纸堆,人很容易疲劳,所以我会经常创作一些人体画,来放松身心。”
其实,李瑞祥先生很早便开始创作人体画,从最开始的肖像画,到现在的各种人体艺术画,他曾为葡萄牙总统恩尼斯、澳门总督高斯达、马俊贤、主教高秉常、林家俊、华人领袖何贤、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前中央领导李富春、蔡畅等绘制肖像。由于形神兼备,技巧高超,他名扬中外,成为著名的肖像画家。
“政治画的寿命一般比较短,只有真正反映人性真善美的作品才能永远焕发艺术光彩。比如《蒙娜丽莎》,表现了要突破中世纪教会禁欲的桎梏。欣赏这些画作,是一种享受。”李瑞祥先生说。正因有这样的艺术追求,他的《凝望》成为澳门有史以来的画展中第一幅女裸体像。他说:“人体是上帝赋予的,表现这种自然的天真之美,是一种很大的突破。这些理念以往都是创作的禁区。但这些确实是美的艺术,创作出来的作品,有血有肉,人物富有弹性、有温度,颇有立体感。”
“画为心声,画品人品。”李瑞祥先生擅长人物画,讲究内涵和造型,笔下人物充满人性与爱,富有审美趣味。诸如《慈母》、《母与子》、《家书》等,都是此方面的力作。
李瑞祥先生的风景画主要表现自然的美,他在风景画写生基础上升华,巧妙构思,创作了诸多思想内涵深刻、技法稔熟的作品。诸如《饥饿》、《艾滋》、《救救地球》、《心事》、《原野》、《野柳》、《海岛激浪》等代表人与自然的真诚对话,抒发了炽热的感情,融合了天人合一和人性解放的思想。
唯美探索:美兮人性
上个世纪末,为了迎接澳门回归,中国美术协会在国家美术馆组织了全国名家的展览,李瑞祥先生也名列其中。二十多年来,他的很多作品没有展览过,这一次展览可谓积蓄了他多年的成果,可以说,每一幅都是他呕心之作,都有一个故事,应事应时贴切恰当。因此,在北京展出,顿时轰动了京城。他回忆说:“当时,国家的很多领导人,王兆国、刘延东等,在参观完启功的展览后,来参观我的画展,差不多欣赏了两个多钟头。”
1999年,澳门“回归”后,李瑞祥先生的艺术水平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进入新千年,对于他而言,艺术追求上升到了唯美的境界之中。一幅《心事》,将“回归”前,一些人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创作的《宋庆龄肖像》,将宋庆龄的慈祥爱心、雍容华贵、庄重典雅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受到了一致好评;此后,他创作的《解冻》,更是将自然景观、象形文字和人文思考结合起来。
绘画是真善美的载体之一,而美术家则是借用这种载体,将抽象的形象具体化,给人心灵以震撼。“作为一个美术家,灵感来自于对世界的一种人文思考,是自己人生体验和情感的物化。我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的各种运动,还有港澳“回归”等重大意义的事件。在艺术的路上,很多人会消沉下去,但我始终保持着斗志和精力,心态好,真正地追求艺术,做一个纯粹的人。”
看看李瑞祥先生的名片,除了“美术家”之外,什么都没有,追求做“一个纯粹的人”,他也确实做到“纯粹”;在经常几十天不离开画室,专心创作,诸多媒体采访他,连法国《费加罗报》都被其艺术情感所感动;在创作中,他还总结经验,撰写了的著作、论文、散文集书评有《百画心得》、《绘事余墨》等百万著作。其中,《澳门——中华油画的发祥地》一文,提出了中国油画发祥于澳门的观点,弥补了中外美术史研究的空白。
多年来艺术生涯中,他从政治到追求和谐,一步一步走向艺术的世界,一步一步突破,更多将视角定在表现人性,追求唯美。他总结自己的艺术之路说:“来澳门后,我发现这里不管是什么国家、民族、种族的人都能和谐相处,共建澳门的繁荣,我的作品开始转向了和谐的主题。后来,我又转向人性的主题,因为人性是永恒的,唯美的,没有阶级、没有国界,不分民族和种族,是全人类的。”
如今,李瑞祥美术馆正在筹建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建成之后的美术馆,一定会是富藏珠玑,美的所在。因为里面是一个纯粹的美术家、有着品德、有着学识的艺术家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一幅幅能够震撼人心的艺术品。
【李瑞祥先生,当代实力派画家,祖籍广西桂林,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82年迁居澳门,五十余年的艺术之路,作品上千余件。代表有:《井冈山会师》、《太公教学》、《孙中山》、《宋庆龄》、《百花仙子》、《解冻》、《心事》等。出版著作有《李瑞祥画集》、《澳门历史风采》、《台海玉山》、《澳门历程》、《百画心得》、《瑞祥画选》、《绘事余墨》等。】
学习酝酿:小荷崭露,一鸣惊人
李瑞祥先生生于广西桂林。锺灵毓秀,故乡的山水陶冶了他的艺术情操,他从小便在绘画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天赋,十岁入选国际儿童画展,十五岁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在入学的摸底作业中,李瑞祥结合离家的感情,颇具特色地创作了一幅《慈母手中线》,得到了满分。
在学校里,李瑞祥远离家乡,生活艰苦,时常连寒暑假回家的车票钱都没有,但不管生活多么艰辛,他都坚持习画不断。八年下来,绘画技巧进步明显,多次在作业创作中,表现突出,成为班级中的高材生。其中,大二的时候,创作的一幅《丰收季节》,更是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
以一幅《海滩》优秀作品毕业后,李瑞祥先生被分配到广东文化厅工作。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性情随和、心地善良的他没有参加任何一派的批斗,但由于绘画出众,经常被邀请参加毛主席的画像创作。在大画特画中,他的艺术才华进一步发掘,日臻成熟。
在下放到“五七干校”时,李瑞祥先生应命先后创作了两幅有关井冈山会师的油画,尤其第二幅,更是成为那个时候革命题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在画中,李瑞祥先生首次将陈毅元帅画入其中。据他回忆,当年在创作的时候,陈毅元帅的夫人张茜女士闻讯后,亲自来观摩,向他讲述陈毅元帅的故事和性格特征。正巧陈毅元帅的小儿子在旁,李瑞祥先生便以他为模特。完成后,该画可谓一鸣惊人,朱德老总亲自拄着拐来参观,并大加赞赏。该画让他声名鹊起,一跃成为内地知名画家。目前,该画藏于广州博物馆。如今,回忆起该画作,他总结说:“作品品格第一,构思第二,手法第三,相连有序。”
“文革”期间,政治斗争混乱,但李瑞祥先生一直保持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不为政治服务,不偏不倚,在实践中,他摆脱学生味,找到了自我风格,不断创作、试验、失败、思索、再变、不满、又再变,渐渐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期间,创作的《心向陕北》、《白云楼上》、《母系氏族会议》等作品,都是思想和艺术相结合的佳作。
“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中华大地面貌焕然一新,李瑞祥先生对国家民族前途、个人事业以及信念与理想,寄予了无限热情和期望,自然率真地创作了《搏》、《出峡》、《漩涡》等作品。
为了能够一门心思自由地从事自己喜爱的绘画创作,李瑞祥先生放弃了内地大好的“仕途”,借着太太居住在澳门的缘由,于1982年举家迁居澳门。离开大陆前,他怀着深深眷恋之情,创作了《一撮乡土》,表达出了强烈的乡土情结。
和谐追求:真、善、美
到了澳门后,李瑞祥先生想当一名纯粹的画家的梦想,在现实前,面临着严峻挑战。当时的澳门,被誉为“文化沙漠”,既没有画廊亦无职业画家,作为一个在内地颇负盛名的画家,李瑞祥先生却面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他说:“当时内地过来的画家差不多有二三百人,无一例外地做有兼职。”
为了生存,同时还能兼顾绘画创作,他给人画肖像,边养家边创作,并以油画《生命的异彩》自娱言志:悬崖绝壁,花岗岩的石缝中长出一株生命,只要有阳光雨露,定能开花结果。李瑞祥先生是一个执着的人,过着“吃面包吃得很香,辣椒泡饭又一餐”的生活,仍然废寝忘食地创作。半年后,他受到当时澳门政府的聘请,为澳门“总督”和葡萄牙总统、澳门天主教绘制肖像,打破了澳门长期以来肖像创作为欧美画家垄断的局面。
“澹泊明志,清茶淡饭”,在“文化沙漠”中,李瑞祥先生苦心孤诣地灌溉着艺术之花。多年来,他不打工,不挂招牌,不刊广告,不画行货,不收学生,不与同行挣饭碗。曾有艺术界的朋友对他说:“你这样,迟早是会饿死的。”然而在没有其它经济强援的条件下,李瑞祥先生一直丹青不断,默默耕耘,加之以前的艺术和生活积累,在绘画领域丰收了累累硕果,创作累积上千幅作品。李瑞祥先生真是爱艺术,献身艺术,是一个纯粹的美术家。人们说:“李瑞祥先生的作品是澳门的一笔财富,有了它们,澳门就不再是文化沙漠了。”
纵观李瑞祥先生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历史题材、人体画和风俗风景画。在画界,历史题材的画作往往难以驾驭,非功力深厚者往往不敢涉足,而李瑞祥先生却创作了三四百幅之多,其中一幅反映中美关系的作品,为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所收藏。“历史画创作非常辛苦,既要有纯熟的技法,更需要丰富的历史、文学知识,每次创造都要翻阅资料。长期埋首在故纸堆,人很容易疲劳,所以我会经常创作一些人体画,来放松身心。”
其实,李瑞祥先生很早便开始创作人体画,从最开始的肖像画,到现在的各种人体艺术画,他曾为葡萄牙总统恩尼斯、澳门总督高斯达、马俊贤、主教高秉常、林家俊、华人领袖何贤、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前中央领导李富春、蔡畅等绘制肖像。由于形神兼备,技巧高超,他名扬中外,成为著名的肖像画家。
“政治画的寿命一般比较短,只有真正反映人性真善美的作品才能永远焕发艺术光彩。比如《蒙娜丽莎》,表现了要突破中世纪教会禁欲的桎梏。欣赏这些画作,是一种享受。”李瑞祥先生说。正因有这样的艺术追求,他的《凝望》成为澳门有史以来的画展中第一幅女裸体像。他说:“人体是上帝赋予的,表现这种自然的天真之美,是一种很大的突破。这些理念以往都是创作的禁区。但这些确实是美的艺术,创作出来的作品,有血有肉,人物富有弹性、有温度,颇有立体感。”
“画为心声,画品人品。”李瑞祥先生擅长人物画,讲究内涵和造型,笔下人物充满人性与爱,富有审美趣味。诸如《慈母》、《母与子》、《家书》等,都是此方面的力作。
李瑞祥先生的风景画主要表现自然的美,他在风景画写生基础上升华,巧妙构思,创作了诸多思想内涵深刻、技法稔熟的作品。诸如《饥饿》、《艾滋》、《救救地球》、《心事》、《原野》、《野柳》、《海岛激浪》等代表人与自然的真诚对话,抒发了炽热的感情,融合了天人合一和人性解放的思想。
唯美探索:美兮人性
上个世纪末,为了迎接澳门回归,中国美术协会在国家美术馆组织了全国名家的展览,李瑞祥先生也名列其中。二十多年来,他的很多作品没有展览过,这一次展览可谓积蓄了他多年的成果,可以说,每一幅都是他呕心之作,都有一个故事,应事应时贴切恰当。因此,在北京展出,顿时轰动了京城。他回忆说:“当时,国家的很多领导人,王兆国、刘延东等,在参观完启功的展览后,来参观我的画展,差不多欣赏了两个多钟头。”
1999年,澳门“回归”后,李瑞祥先生的艺术水平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进入新千年,对于他而言,艺术追求上升到了唯美的境界之中。一幅《心事》,将“回归”前,一些人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创作的《宋庆龄肖像》,将宋庆龄的慈祥爱心、雍容华贵、庄重典雅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受到了一致好评;此后,他创作的《解冻》,更是将自然景观、象形文字和人文思考结合起来。
绘画是真善美的载体之一,而美术家则是借用这种载体,将抽象的形象具体化,给人心灵以震撼。“作为一个美术家,灵感来自于对世界的一种人文思考,是自己人生体验和情感的物化。我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的各种运动,还有港澳“回归”等重大意义的事件。在艺术的路上,很多人会消沉下去,但我始终保持着斗志和精力,心态好,真正地追求艺术,做一个纯粹的人。”
看看李瑞祥先生的名片,除了“美术家”之外,什么都没有,追求做“一个纯粹的人”,他也确实做到“纯粹”;在经常几十天不离开画室,专心创作,诸多媒体采访他,连法国《费加罗报》都被其艺术情感所感动;在创作中,他还总结经验,撰写了的著作、论文、散文集书评有《百画心得》、《绘事余墨》等百万著作。其中,《澳门——中华油画的发祥地》一文,提出了中国油画发祥于澳门的观点,弥补了中外美术史研究的空白。
多年来艺术生涯中,他从政治到追求和谐,一步一步走向艺术的世界,一步一步突破,更多将视角定在表现人性,追求唯美。他总结自己的艺术之路说:“来澳门后,我发现这里不管是什么国家、民族、种族的人都能和谐相处,共建澳门的繁荣,我的作品开始转向了和谐的主题。后来,我又转向人性的主题,因为人性是永恒的,唯美的,没有阶级、没有国界,不分民族和种族,是全人类的。”
如今,李瑞祥美术馆正在筹建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建成之后的美术馆,一定会是富藏珠玑,美的所在。因为里面是一个纯粹的美术家、有着品德、有着学识的艺术家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一幅幅能够震撼人心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