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在增加就业机会、缓解三农问题、增加财政税收、发展开放性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支撑重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的动力源泉。但是,重庆中小企业要加快发展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特别是融资问题这个业界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金融危机对重庆中小企业冲击
(一)订单减少 据了解国内厂商由于担心金融危机会导致回收账款困难,已经不敢贸然与经销商签订合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订单减少;二是订单撤消。金融危机对重庆市旅游业也造成了冲击。其中最大的是以欧美等市场为主的三峡旅游船,2011年的订单减少50%。
(二)产量回落 金融危机导致需求的下降。以摩托车行业为例,金融危机使重庆市的摩托车出口量急剧减少、产量下降。据调查,重庆市各大整车厂产量的下降导致上千家配套企业产量下降,部分企业的产量下降甚至超过了2/3,少数企业已经处于停产、半停产、转产状况。
(三)库存增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重庆市部分企业的产品库存增加。据调查,摩托车及配件企业库存增加,销售下滑,已经采取了赊账发货。而房地产公司也反映,商品房销售量下降。
(四)开始减员 在重庆市调查的8家企业中,2010年以来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有3家,合计停产、半停产天数达到了130天,减少总产值超过了3亿元。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减员。
(五)价格下降据调查重庆市摩配企业现已基本无利润可言。部分摩托车及配套企业,2010年前9月利润同比下降了28.6%。除机械行业外,能源化工等行业受价格影响,增长速度也逐步放缓。
(六)出口下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体现,特别是对出口依存度比较高的摩托车、丝绸等行业尤其明显。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一)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目前全市中小企业达15.1万户,从业人员363.5万人,占全市二、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41.9%。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地方财力、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不足,融资难制约着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是资金缺口大。据调查,82%以上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制约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的区90户中型工业企业,资金缺口达7.7亿元,占资金总需求的60%以上;有的区中小企业流动和技改资金缺口达3.5亿元,占资金总需求的66%;有的区91%的企业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或只能满足部分需求,仅10户企业可以满足融资需求。
二是融资渠道窄。调查显示,除业主自有资金外,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当前全市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80%以上的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融资主渠道。在银行融资困难时,企业更多地考虑民间借贷和企业间拆借,而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极少,融资渠道较窄。
三是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两种融资主渠道的成本都比较高。从银行贷款来讲,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达10%以上,在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企业还要承担贷款总额2~3.6%的担保费用和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中介费用;国外银行如渣打银行贷款,其小额信用贷款利率高达18~20%,其部分质押贷款利率也实行上浮,此外企业还要额外承担1.5%的手续费,加上存款质押利差,成本也很高。
总体而言,中小企业平均信贷融资成本高达13%左右,比大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约高5个百分点以上。从民间借贷来讲,年利率一般超过20%,高的甚至超过100%。不论银行贷款还是民间借贷,全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都显得高昂。过高的融资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遏制了企业发展动力,也降低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二)当前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据统计,重庆市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汽摩零部件、纺织、建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和设备的依存度低,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在融资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内部自身问题。重庆市位于内陆欠发达地区,不少中小企业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规模小,产品、技术创新和能力不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弱,土地、房产等有效抵、质押物不足,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低,总体信誉度较低,很难达到商业银行AAA信用等级获取贷款,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融资途径及方式的认识,融资渠道单一,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大。
二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对商业银行而言,无论贷款数额大小,其发放程序和调查、评估、监督等经办环节都与大型企业大致相同,若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增多,必然导致银行的贷款交易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商业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自然对中小企业“惜贷”。由于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加之商业银行责任风险管理制度和终身责任制的推行,商业银行为控制信贷风险,往往不愿放贷给中小企业。在贷款主体上存在所有制歧视,商业银行大多将贷款放给上市公司和大企业,或流向国有中小企业,“三资”和私营企业得到贷款最少。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短、小、频、急”的特点,目前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缺失,信贷审批权上收,贷款手续烦琐,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
三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实力不强。与担保行业发达地区相比,重庆市信用担保行业相对落后,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73家,注册资本金48.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只有10家。对企业的信用评价缺乏中介机构,全市资信评级部门少,评估标准不统一,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滞后,间接影响企业融资。市内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多以房产、设备抵押担保为主,信用担保尤其是第三方担保机构少,担保方式单一,使中小企业贷款难。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研究
(一)从引导银行服务创新着力,构建有效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政、银、企融资畅通平台基础,构建互动、双赢、稳定的新型银企关系,政府引导商业银行改变重大型企业轻中小企业的观念,从政策制度上给商业银行松绑,降低银保合作门槛,改革不适用于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考核指标,要求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下放贷款审批权,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如开展小额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贷款、存单质押贷款、法人按揭贷款、个体私营小型技改贷款。
(二)适应客观需求,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议考虑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机构,客观、公平、公正对企业的资信状况加以评定;在广泛听取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或方法;积极争取政府从财政预算内专项列支,对纳入全市重点扶持的区县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予以担保业务补贴,确保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总额每年按财政增幅逐年增长,解决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求;按照“社会资本为主、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政府支持”的原则,放宽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支持和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创办担保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创办担保机构的积极性。
(三)以市场导向,构筑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优势企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可把大小不等的厂商和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网络,能增强信息对称度,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建议市政府根据市场需求,立足辖区特色产业和资源特点,以各类工业园为支撑形成特色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中小企业集群,在集群内设立民营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区域性信用担保体系,形成集体抗风险、获资金的融资优势。
(四)工商部门依托职能优势,开辟融资新渠道通过细化、创新动产抵押、股权出质、股权出资方式方法,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办理动产抵押,激活企业股权沉淀性资本,积极支持组建各类基金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支持以有限合伙形式组建股权投资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开辟崭新的融资渠道。
(五)从解决企业自身问题入手,创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内部环境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市场主体注册登记资源优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规划,引导中小企业确立产业定位,避免与大型企业相冲突,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链,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注册登记、监管巡查、企业年检、定期走访,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支持企业转变经营机制,通过改组改制,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形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单位中小企业信用资源,指导企业完善信用制度,依法履行合同,提高自身资信等级。
参考文献:
[1]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机理分析及政策建议》,《海南金融》2006年第1期。
(编辑向玉章)
一、金融危机对重庆中小企业冲击
(一)订单减少 据了解国内厂商由于担心金融危机会导致回收账款困难,已经不敢贸然与经销商签订合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订单减少;二是订单撤消。金融危机对重庆市旅游业也造成了冲击。其中最大的是以欧美等市场为主的三峡旅游船,2011年的订单减少50%。
(二)产量回落 金融危机导致需求的下降。以摩托车行业为例,金融危机使重庆市的摩托车出口量急剧减少、产量下降。据调查,重庆市各大整车厂产量的下降导致上千家配套企业产量下降,部分企业的产量下降甚至超过了2/3,少数企业已经处于停产、半停产、转产状况。
(三)库存增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重庆市部分企业的产品库存增加。据调查,摩托车及配件企业库存增加,销售下滑,已经采取了赊账发货。而房地产公司也反映,商品房销售量下降。
(四)开始减员 在重庆市调查的8家企业中,2010年以来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有3家,合计停产、半停产天数达到了130天,减少总产值超过了3亿元。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减员。
(五)价格下降据调查重庆市摩配企业现已基本无利润可言。部分摩托车及配套企业,2010年前9月利润同比下降了28.6%。除机械行业外,能源化工等行业受价格影响,增长速度也逐步放缓。
(六)出口下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体现,特别是对出口依存度比较高的摩托车、丝绸等行业尤其明显。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一)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目前全市中小企业达15.1万户,从业人员363.5万人,占全市二、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41.9%。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地方财力、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不足,融资难制约着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是资金缺口大。据调查,82%以上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制约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的区90户中型工业企业,资金缺口达7.7亿元,占资金总需求的60%以上;有的区中小企业流动和技改资金缺口达3.5亿元,占资金总需求的66%;有的区91%的企业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或只能满足部分需求,仅10户企业可以满足融资需求。
二是融资渠道窄。调查显示,除业主自有资金外,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当前全市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80%以上的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融资主渠道。在银行融资困难时,企业更多地考虑民间借贷和企业间拆借,而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极少,融资渠道较窄。
三是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两种融资主渠道的成本都比较高。从银行贷款来讲,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达10%以上,在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企业还要承担贷款总额2~3.6%的担保费用和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中介费用;国外银行如渣打银行贷款,其小额信用贷款利率高达18~20%,其部分质押贷款利率也实行上浮,此外企业还要额外承担1.5%的手续费,加上存款质押利差,成本也很高。
总体而言,中小企业平均信贷融资成本高达13%左右,比大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约高5个百分点以上。从民间借贷来讲,年利率一般超过20%,高的甚至超过100%。不论银行贷款还是民间借贷,全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都显得高昂。过高的融资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遏制了企业发展动力,也降低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二)当前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据统计,重庆市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汽摩零部件、纺织、建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和设备的依存度低,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在融资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内部自身问题。重庆市位于内陆欠发达地区,不少中小企业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规模小,产品、技术创新和能力不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弱,土地、房产等有效抵、质押物不足,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低,总体信誉度较低,很难达到商业银行AAA信用等级获取贷款,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融资途径及方式的认识,融资渠道单一,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大。
二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对商业银行而言,无论贷款数额大小,其发放程序和调查、评估、监督等经办环节都与大型企业大致相同,若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增多,必然导致银行的贷款交易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商业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自然对中小企业“惜贷”。由于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加之商业银行责任风险管理制度和终身责任制的推行,商业银行为控制信贷风险,往往不愿放贷给中小企业。在贷款主体上存在所有制歧视,商业银行大多将贷款放给上市公司和大企业,或流向国有中小企业,“三资”和私营企业得到贷款最少。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短、小、频、急”的特点,目前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缺失,信贷审批权上收,贷款手续烦琐,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
三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实力不强。与担保行业发达地区相比,重庆市信用担保行业相对落后,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73家,注册资本金48.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只有10家。对企业的信用评价缺乏中介机构,全市资信评级部门少,评估标准不统一,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滞后,间接影响企业融资。市内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多以房产、设备抵押担保为主,信用担保尤其是第三方担保机构少,担保方式单一,使中小企业贷款难。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研究
(一)从引导银行服务创新着力,构建有效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政、银、企融资畅通平台基础,构建互动、双赢、稳定的新型银企关系,政府引导商业银行改变重大型企业轻中小企业的观念,从政策制度上给商业银行松绑,降低银保合作门槛,改革不适用于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考核指标,要求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下放贷款审批权,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如开展小额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贷款、存单质押贷款、法人按揭贷款、个体私营小型技改贷款。
(二)适应客观需求,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议考虑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机构,客观、公平、公正对企业的资信状况加以评定;在广泛听取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或方法;积极争取政府从财政预算内专项列支,对纳入全市重点扶持的区县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予以担保业务补贴,确保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总额每年按财政增幅逐年增长,解决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求;按照“社会资本为主、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政府支持”的原则,放宽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支持和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创办担保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创办担保机构的积极性。
(三)以市场导向,构筑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优势企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可把大小不等的厂商和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网络,能增强信息对称度,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建议市政府根据市场需求,立足辖区特色产业和资源特点,以各类工业园为支撑形成特色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中小企业集群,在集群内设立民营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区域性信用担保体系,形成集体抗风险、获资金的融资优势。
(四)工商部门依托职能优势,开辟融资新渠道通过细化、创新动产抵押、股权出质、股权出资方式方法,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办理动产抵押,激活企业股权沉淀性资本,积极支持组建各类基金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支持以有限合伙形式组建股权投资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开辟崭新的融资渠道。
(五)从解决企业自身问题入手,创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内部环境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市场主体注册登记资源优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规划,引导中小企业确立产业定位,避免与大型企业相冲突,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链,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注册登记、监管巡查、企业年检、定期走访,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支持企业转变经营机制,通过改组改制,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形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单位中小企业信用资源,指导企业完善信用制度,依法履行合同,提高自身资信等级。
参考文献:
[1]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机理分析及政策建议》,《海南金融》2006年第1期。
(编辑向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