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促进,网络教学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课堂,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乐趣,发挥网络平台集图、文、声、色、像于一体的优点,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深化对新知的认识,使人人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网络平台;通向;数学;王国;桥梁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19-01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促进,网络教学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课堂,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它集图、文、声、色、像于一体,不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共进的理想平台,使新课程倡导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扫除学习新知的障碍,从而为学生架起了通向数学王国桥梁。下面,让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网络平台下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乐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取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欢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探究架设桥梁。
二、呈现探究过程,深化新知认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门高度抽象与概括的学科。新课程理念高度注重学生主动探究,亲历知识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趣味化,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从所获取的信息中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主动的观察、验证、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学生所经历的是一个生动的、充满个性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过程,教师所充当的是一个学习信息、学习内容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换来了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激活,你的感受、我的想法、他的意见在课堂上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从而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和谐发展。
如:三年级上册《周长》一课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平面图形“边线一周”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上课时,我用课件演示了小蚂蚁与小蜗牛在一片树叶上赛跑的情境,其中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而蜗牛却沿着树叶的内侧爬一周,结果蜗牛先到了终点。当我宣布把奖杯奖给小蜗牛时,引起了学生热烈讨论。
生1:不公平,小蜗牛爬的路程没有小蚂蚁远。
生2:小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它爬的路程更远。
……
师:树叶的边缘就叫做树叶的边线,小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爬的。而蜗牛是在树叶的内侧爬,它爬的路程比小蚂蚁短,看来将奖杯奖给小蜗牛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才公平呢?
生:让它们重新比赛,都沿着树叶的边线爬。
我采纳了学生的建议,让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一前一后都沿着树叶的边线爬。在学生紧张、专注的目光中,两只小动物进行了新一轮的比赛。虽然一前一后,但同时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各自从自己的起点爬一周回到自己的起点(实际上都是树叶一周的距离)。结果,两只小动物同时到达自己的起点。我问学生:现在可以颁奖了吗?又一次引起了学生激烈的争论,经过一阵激烈的争论之后,最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同意颁奖。在课件演示中,学生理解了“一周”的意思:就是“从起点出发绕一周回到起点”。经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对“什么是周长”有了直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沿图形边线描一周,然后告诉学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学生又很难理解“封闭”一词,我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工具,通过向“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倒颜色,结果“不封闭图形”的颜色漏到了图形外,学生通过观察,就能直观地理解“封闭图形”,于是,“什么是周长”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变得直观,易于理解,从而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网络环境为数学教学架起了静态的理论知识通往动态生活实际的桥梁,以更加直观的动态演示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学生易于理解新知,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置身于网络,在网络中畅游,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以及竞争的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优化练习设计,提升教学效益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通向数学王国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网络教学信息量大,交互及时的优势在数学多层次练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即因材施练,使人人获得成功的体验,人人得到相应的发展。
比如:计算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最不愿意做的,因为它枯燥、无味。在以往的计算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问题,老师往往多次强调,可学生依然“涛声依旧”。现在,我们只要把学生自己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帮助找错误原因,使全体学生都引以为戒的目的。别看学生在检查自己错误的时候查不出来,但检查别人错误时眼睛却是雪亮的,如数字抄错、相同数位没对齐、加做成了减、横式得数没写等等问题学生个个都能找得及其极准确。出错的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印象很深,再做题时就不容易出错了。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中的错例,既能节约板书时间,又给学生以真实感。
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沟通工具,只要我们合理、恰当地运用网络平台,就会让数学课堂“亮”起来,就能使网络平台成为学生通向数学王国的桥梁。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贺建.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2003,5.
关键词:网络平台;通向;数学;王国;桥梁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19-01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促进,网络教学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课堂,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它集图、文、声、色、像于一体,不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共进的理想平台,使新课程倡导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扫除学习新知的障碍,从而为学生架起了通向数学王国桥梁。下面,让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网络平台下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乐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取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欢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探究架设桥梁。
二、呈现探究过程,深化新知认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门高度抽象与概括的学科。新课程理念高度注重学生主动探究,亲历知识的产生及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趣味化,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从所获取的信息中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主动的观察、验证、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学生所经历的是一个生动的、充满个性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过程,教师所充当的是一个学习信息、学习内容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换来了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激活,你的感受、我的想法、他的意见在课堂上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从而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和谐发展。
如:三年级上册《周长》一课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平面图形“边线一周”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上课时,我用课件演示了小蚂蚁与小蜗牛在一片树叶上赛跑的情境,其中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而蜗牛却沿着树叶的内侧爬一周,结果蜗牛先到了终点。当我宣布把奖杯奖给小蜗牛时,引起了学生热烈讨论。
生1:不公平,小蜗牛爬的路程没有小蚂蚁远。
生2:小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它爬的路程更远。
……
师:树叶的边缘就叫做树叶的边线,小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爬的。而蜗牛是在树叶的内侧爬,它爬的路程比小蚂蚁短,看来将奖杯奖给小蜗牛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才公平呢?
生:让它们重新比赛,都沿着树叶的边线爬。
我采纳了学生的建议,让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一前一后都沿着树叶的边线爬。在学生紧张、专注的目光中,两只小动物进行了新一轮的比赛。虽然一前一后,但同时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各自从自己的起点爬一周回到自己的起点(实际上都是树叶一周的距离)。结果,两只小动物同时到达自己的起点。我问学生:现在可以颁奖了吗?又一次引起了学生激烈的争论,经过一阵激烈的争论之后,最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同意颁奖。在课件演示中,学生理解了“一周”的意思:就是“从起点出发绕一周回到起点”。经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对“什么是周长”有了直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沿图形边线描一周,然后告诉学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学生又很难理解“封闭”一词,我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工具,通过向“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倒颜色,结果“不封闭图形”的颜色漏到了图形外,学生通过观察,就能直观地理解“封闭图形”,于是,“什么是周长”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变得直观,易于理解,从而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网络环境为数学教学架起了静态的理论知识通往动态生活实际的桥梁,以更加直观的动态演示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学生易于理解新知,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置身于网络,在网络中畅游,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以及竞争的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优化练习设计,提升教学效益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通向数学王国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网络教学信息量大,交互及时的优势在数学多层次练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即因材施练,使人人获得成功的体验,人人得到相应的发展。
比如:计算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最不愿意做的,因为它枯燥、无味。在以往的计算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问题,老师往往多次强调,可学生依然“涛声依旧”。现在,我们只要把学生自己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帮助找错误原因,使全体学生都引以为戒的目的。别看学生在检查自己错误的时候查不出来,但检查别人错误时眼睛却是雪亮的,如数字抄错、相同数位没对齐、加做成了减、横式得数没写等等问题学生个个都能找得及其极准确。出错的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印象很深,再做题时就不容易出错了。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中的错例,既能节约板书时间,又给学生以真实感。
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沟通工具,只要我们合理、恰当地运用网络平台,就会让数学课堂“亮”起来,就能使网络平台成为学生通向数学王国的桥梁。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贺建.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