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肿瘤靶向治疗的抵抗或耐药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其最终结果是在治疗压力下具有逃避治疗能力或相对增殖优势的肿瘤克隆被选择性保留。BCR::ABL1融合基因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主要分子异常,靶向BCR::ABL1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开发和应用开创了小分子靶向药物的时代。目前已有多种TKI获批临床应用或在研发中。尽管大多数CML患者对TKI治疗有良好反应,但仍有部分患者原发反应不良或发生耐药复发。随着长期维持治疗的患者和序贯使用多种TKI药物的患者增多,TKI耐药情况也变得更为复
【机 构】
:
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医学科,廊坊 065201;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北京 100176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医学科,廊坊 065201;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北京 100176;北京陆道培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靶向治疗的抵抗或耐药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其最终结果是在治疗压力下具有逃避治疗能力或相对增殖优势的肿瘤克隆被选择性保留。BCR::ABL1融合基因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主要分子异常,靶向BCR::ABL1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开发和应用开创了小分子靶向药物的时代。目前已有多种TKI获批临床应用或在研发中。尽管大多数CML患者对TKI治疗有良好反应,但仍有部分患者原发反应不良或发生耐药复发。随着长期维持治疗的患者和序贯使用多种TKI药物的患者增多,TKI耐药情况也变得更为复杂。文章介绍近年来CML分子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分享2021年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中与之相关的前沿报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黑色二氧化钛b-TP-700介导的光动力学反应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固相原位热还原法成功制备b-TP-700。用31.25、62.5、125、250、500、1000μg/mlb-TP-700处理PC-3细胞12、24、48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3细胞形态,判断b-TP-700对PC-3细胞的毒性。采用31.25、62.5、125、250、500μg/mlb-TP-700处理PC-3细胞后,激光(1W/cm,808nm)照射
目的观察口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颈部Ⅱ区及口腔靶区优化对治疗效果、涎腺功能、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放疗组(对照组)25例及口腔、颈部靶区优化组(观察组)25例。两组均采用IMRT同步铂类药物化疗,对照组行双侧颈部Ⅱ~Ⅳ区淋巴引流区照射(颈部淋巴结阳性侧包括ⅠB区),双侧颈部Ⅱ区给予肿瘤剂量60Gy照射(阳性淋巴结予推量照射);观察组进行靶区优化,其中健侧颈部(无阳性淋巴结侧)ⅡB区给予肿瘤剂量50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152例≥60岁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log-rank检验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52例老年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6个月(32~40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80.26%、61.84%、57.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临
目的系统评价细针穿刺洗脱液测定甲状腺球蛋白(FNA-Tg)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中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病理组织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FNA-Tg和FNAC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试验。根据Cochrane协作网筛选与诊断试验方法组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特征信息提取。应用ReviewManager5.0、MetaDiSc软件进行Me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收治的1例原发皮肤ENKTL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相关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66岁,以四肢皮下硬结、皮疹、发热入院,肺CT示双肺可见多个斑片及结节影;全腹CT示肠系膜、大网膜多发絮状高密度影,考虑为脂膜炎;通过肺穿刺和腋下结节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原发皮肤ENKTL。结论原发皮肤ENKTL临床特征不典型,侵袭性强,患者预后差。其容易误诊
目的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实施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切除嗅沟脑膜瘤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切除27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2例;术后早期发热7例,视力下降2例,嗅觉缺失12例,术后新发癫痫3例;2例患者术后行伽玛刀辅助治疗,无脑脊液鼻漏及死亡患者。随访5个月至6年,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可安全有效全切除嗅沟脑膜
目的提高对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收治的1例BPDCN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有皮肤受累,肿瘤细胞有大伪足,高表达CD123,且CD4、CD56阳性,cCD3、MPO、cCD79a、CD19阴性,符合BPDCN表现。结论BPDCN的临床表现及细胞形态缺少特异性,主要借助免疫表型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涎腺肿瘤的早期发现及定性诊断至关重要,有助于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及制定治疗方案,延缓或终止疾病进展。目前双能量CT的多参数定量分析,如虚拟单能图像(VMI)、基物质图、能谱曲线及有效原子序数等已逐步用于评估涎腺疾病,为涎腺肿瘤的定性、分期及分型提供了诸多量化指标。文章就双能量CT的多种后处理参数在涎腺肿瘤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γ突触核蛋白(SNCG)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特异性的过表达而被广泛研究。目前发现SNCG参与了雌激素、AKT-mTO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微管调节等多种信号通路,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化疗药物耐药性等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抗肿瘤、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键靶点。
人纤维蛋白家族是一类广泛在各组织中表达的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并在ECM的形成及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Fibulin蛋白家族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可分别起到抑癌或促癌的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并与肿瘤的化疗耐药密切相关,有希望成为临床抑制甚至逆转肿瘤化疗耐药的靶点。文章就Fibulin蛋白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中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化疗耐药找寻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