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改良区域阻滞麻醉法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8例腹股沟疝手术应用改良区域阻滞麻醉法,观察在术中疼痛、肌松程度、术中术后的麻醉不良反应,比较改良区域阻滞麻醉法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优势。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肌肉松弛,解剖层次清楚,除5例在牵扯精索时有轻度酸痛外,余无任何不适,术后无特殊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平均住院9天,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较其他麻醉明显减少。结论:改良区域阻滞麻醉法用于腹股沟疝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节约医疗资源,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改良区域阻滞麻醉腹股沟疝手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018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68例,男146例,女22例,年龄10~76岁,平均39岁。其中腹股沟斜疝144例,腹股沟直疝24例;单侧151例,双侧17例;初次手术157例,复发手术11例;平诊手术158例,急诊手术10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15例,疝修补术153例,其中无张力修补术22例[1]。病史3个月~10年。合并高血压病者7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者5例,脊柱外伤陈旧性腰椎压缩性骨折者1例,合并肺心病5例,糖尿病3例。
麻醉方法:采用改良区域阻滞麻醉法即三点二线法[1,2]:第一点从髂前上棘与脐之间连一直线,在其连线的中外1/3处作皮丘刺入,在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各层间,来回作扇形浸润,以阻滞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第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用药5~10ml。第二点摸到耻骨结节,作第2个皮丘。从皮丘刺入,沿着耻骨的平行支作扇形浸润,每次都触及耻骨。再向外、向上穿过腹外斜肌腱膜而进入腹股沟管,在精索两侧交叉浸润。用药5~10ml。第3点摸到股动脉搏动,在其上外侧0.5cm处作第3个皮丘。从这点垂直刺入约0.5~1cm,阻滞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用药2~4ml。第一线从第一点刺入自髂前上棘至脐连线方向,作皮内、皮下及肌层浸润,再次阻滞第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用药5~8ml。第二线从第三点至大腿内侧与阴囊交界处,作皮内和皮下浸润,以阻滞股外侧皮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用药5~8ml。以上三点二线法,应用1%利多卡因溶液,1次总量约为利多卡因200~400mg,双侧者同法。药液内加入1:20万肾上腺素,可维持麻醉2小时左右。
注意事项:术前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60/95mmHg以下,糖尿患者应控制血糖在接近正常范围。每次注射时均需抽吸观察有无回血,尤其注射第三点时,以防误注入血管内。采用三点二线法注射,穿刺开始时有一定疼痛,须告知患者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对穿刺有恐惧者可术前注射镇静剂。本组研究人群设定为10岁以上、能配合完成区域阻滞麻醉者,10岁以下儿童未列入其中。对于绞窄性疝须处理坏死肠管者,麻醉效果较差,不适用本法。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术中完全无痛,肌肉松弛,解剖层次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不追加其他镇痛措施;②有效:有轻微疼痛,肌肉松弛,能坚持完成手术;③无效:疼痛难忍,肌肉紧张,需改用其他麻醉方能完成手术。
结果
本组168例采用改良区域阻滞麻醉,针对性强、麻药用药量小,利用1%利多卡因20~40ml就可完成腹股沟疝手术,术中肌肉松弛,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并发症少。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包括麻醉),传统疝修补术平均费用1480元,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费用3200元,平均住院9天。而本院硬膜外麻醉传统疝修补术平均费用1850元,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费用350元,平均住院13天;腰麻传统疝修补术平均费用1800元,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费用3400元,平均住院12天。采用改良区域阻滞麻醉疝修补术的患者,每例患者仅麻醉一项可平均节约费用170元。采用改良区域阻滞麻醉疝修补术的患者与腰麻、硬膜外麻醉者相比,每例可减少住院时间3天,以日平均住院费用150元计算,可节约费用450元。改良区域阻滞麻醉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势[3],见表1。
讨论
目前腹股沟疝手术主要方法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等。其中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虽然是微创外科高新技术,但由于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绝大多数基层医院难以完成。传统疝修补术是本市乃至全国县级以下医院开展的主体。目前报道开展该项手术的医院绝大多数都使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本组研究的改良区域阻滞麻醉法,即三点二线法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
本组研究成果符合我国卫生改革发展的要求,具有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既省人力又省物力等特点。因此,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明腹股沟疝修补术局部麻醉86例的体会.中国乡村医药,2006,13(2):20.
2谢荣.麻醉学.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09-310.
3黄建,刘永强,谢伟.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比较分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3):312-315.
关键词改良区域阻滞麻醉腹股沟疝手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018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68例,男146例,女22例,年龄10~76岁,平均39岁。其中腹股沟斜疝144例,腹股沟直疝24例;单侧151例,双侧17例;初次手术157例,复发手术11例;平诊手术158例,急诊手术10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15例,疝修补术153例,其中无张力修补术22例[1]。病史3个月~10年。合并高血压病者7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者5例,脊柱外伤陈旧性腰椎压缩性骨折者1例,合并肺心病5例,糖尿病3例。
麻醉方法:采用改良区域阻滞麻醉法即三点二线法[1,2]:第一点从髂前上棘与脐之间连一直线,在其连线的中外1/3处作皮丘刺入,在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各层间,来回作扇形浸润,以阻滞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第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用药5~10ml。第二点摸到耻骨结节,作第2个皮丘。从皮丘刺入,沿着耻骨的平行支作扇形浸润,每次都触及耻骨。再向外、向上穿过腹外斜肌腱膜而进入腹股沟管,在精索两侧交叉浸润。用药5~10ml。第3点摸到股动脉搏动,在其上外侧0.5cm处作第3个皮丘。从这点垂直刺入约0.5~1cm,阻滞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用药2~4ml。第一线从第一点刺入自髂前上棘至脐连线方向,作皮内、皮下及肌层浸润,再次阻滞第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用药5~8ml。第二线从第三点至大腿内侧与阴囊交界处,作皮内和皮下浸润,以阻滞股外侧皮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用药5~8ml。以上三点二线法,应用1%利多卡因溶液,1次总量约为利多卡因200~400mg,双侧者同法。药液内加入1:20万肾上腺素,可维持麻醉2小时左右。
注意事项:术前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60/95mmHg以下,糖尿患者应控制血糖在接近正常范围。每次注射时均需抽吸观察有无回血,尤其注射第三点时,以防误注入血管内。采用三点二线法注射,穿刺开始时有一定疼痛,须告知患者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对穿刺有恐惧者可术前注射镇静剂。本组研究人群设定为10岁以上、能配合完成区域阻滞麻醉者,10岁以下儿童未列入其中。对于绞窄性疝须处理坏死肠管者,麻醉效果较差,不适用本法。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术中完全无痛,肌肉松弛,解剖层次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不追加其他镇痛措施;②有效:有轻微疼痛,肌肉松弛,能坚持完成手术;③无效:疼痛难忍,肌肉紧张,需改用其他麻醉方能完成手术。
结果
本组168例采用改良区域阻滞麻醉,针对性强、麻药用药量小,利用1%利多卡因20~40ml就可完成腹股沟疝手术,术中肌肉松弛,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并发症少。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包括麻醉),传统疝修补术平均费用1480元,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费用3200元,平均住院9天。而本院硬膜外麻醉传统疝修补术平均费用1850元,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费用350元,平均住院13天;腰麻传统疝修补术平均费用1800元,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费用3400元,平均住院12天。采用改良区域阻滞麻醉疝修补术的患者,每例患者仅麻醉一项可平均节约费用170元。采用改良区域阻滞麻醉疝修补术的患者与腰麻、硬膜外麻醉者相比,每例可减少住院时间3天,以日平均住院费用150元计算,可节约费用450元。改良区域阻滞麻醉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势[3],见表1。
讨论
目前腹股沟疝手术主要方法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等。其中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虽然是微创外科高新技术,但由于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绝大多数基层医院难以完成。传统疝修补术是本市乃至全国县级以下医院开展的主体。目前报道开展该项手术的医院绝大多数都使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本组研究的改良区域阻滞麻醉法,即三点二线法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
本组研究成果符合我国卫生改革发展的要求,具有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既省人力又省物力等特点。因此,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明腹股沟疝修补术局部麻醉86例的体会.中国乡村医药,2006,13(2):20.
2谢荣.麻醉学.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09-310.
3黄建,刘永强,谢伟.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比较分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3):3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