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兰德公司发布研究报告阐述如何在大国竞争和战争中利用复杂性

来源 :军事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智库兰德公司空军项目组近日发布《在大国竞争和战争中利用复杂性》系列研究报告,就复杂自适应系统思维塑造机遇和挑战的方式展开了初步探索。报告着眼现代战争所面临的跨域复杂作战环境,按照提出假设、选定方法、展开研究、得出结论、给出建议的逻辑脉络,重点研究了如何在空军环境下定义复杂性、如何在作战环境中运用复杂性,以及如何在战争复杂性方面发挥科技作用等具体问题,深入分析了如何将复杂自适应系统思维应用于大国竞争和战争,以帮助美国建立针对对手的优势。

主要观点

1. 美空军应通过掌握指挥控制复杂性,具备在不断变化的战场空间快速规划和遂行大规模多域作战的能力。掌握指挥控制复杂性,是有效构建、协调和运用全域力量的前提。鉴于此,美国应当从松散耦合、人为生成多域计划和评估的现有状态,向相互交织、持续完善计划、执行和评估的未来状态过渡。


  掌握指挥控制复杂性需要理解和量化向对手施加复杂性的预期结果。无论是战术、战役还是战略层面,在战场上实施欺骗和混淆(例如战争迷雾)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对敌人发动复杂性攻击可能会加剧战争迷雾,因为此举会引发认知不足、自身(和对手)实力及状态的不确定、预期与现实的差距、后勤困难、重新规划等一系列状况。
  除了加剧战争迷雾,复杂性攻击还能够让对手陷入重重困境,使其无法做出任何简单或单一反应。复杂性攻击的影响源自置对手于充满挑战的处境,并拒绝向其提供解决困难所需的信息。虽然美国可以向对手发动复杂性攻击,但对手同样能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遭受攻击的系统复杂性和针对系统进行的复杂性攻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系统复杂性可以用多种方法衡量,包括量化描述系统的困难性、创建系统的困难性,以及系统的组织程度。然而,效果是军事指挥控制的关键考虑因素。衡量复杂性只有在其与应用效果的预期结果相关并能够预测这种结果时才有意义。
  如果复杂性被空军用于指挥控制,那么有关复杂性的定义和衡量方法应当考虑人体和认知局限。此外,还应考虑开发智能自动化,以克服人类在攻防两端存在的种种不足。换言之,与复杂性相关的人为因素和利用人工智能协助作战人员的决策辅助工具都是复杂战争评估中的关键因素。

2. 在战争中运用复杂性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系统复杂性为对手制造更具挑战性的条件,从而使美国获得优势。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学会利用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属性。


  为更好理解复杂性这一概念在战争中的实际运用,有必要将战争以及全部人员、机构、装备、地形和其他相关要素统称为复杂自适应系统。这类所谓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由动态和彼此相适应的组件或部分构成,能够帮助规划、作战和分析人员透过复杂性视角去思考战争。
  复杂自适应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建立网络。具体来说,就是多种类型的复杂自适应系统按嵌套节点的层次结构来构建。例如,军队就是以层级指挥结构为特征的多层级复杂系统。因此,为从复杂自适应系统角度理解战争,特别是理解对手指挥控制系统的组织架构,详细描述对手指挥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以及该系统包含的嵌套层级具有重要意义。
  复杂自适应系统能够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自适应。系统内部工具对其他工具做出的决策进行回应,并对持续变化的环境条件进行回应。其结果是实现自发组织,即系统各部分在没有中心协调的情况下共同应对挑战。
  对手的指挥控制组织会随着许多领域的变化而变化,包括战略优先级、美国的战术、技术装备、资源水平、过往表现和其他驱动因素等,这一点完全可以预期。理解对手的指挥控制组织和自适应速度对理解对手如何应对变化和压力至关重要。
  阶段转换是大多数复杂自适应系统的主要应急属性之一。阶段转换包含质变,该过程将催生全新的系统条件,例如全新的规则或特征。作战域可以是物理域,也可以是网络空间等非物理域,在、经由和通过作战域,能力可以被用来在该域或其他域创造所需的效果。
  在、经由或通过某一个域所采取的行动,其目的是为行动方提供更大的行动自由,以实现其在该域或其他域的任务目标。作战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它不是通过使用任何一种能力来产生特定效果的结果,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在、经由和通過复杂自适应系统采取多种作战行动的结果。
  对手的指挥控制系统所表现出的应急属性可能与阶段转换和作战域有关。这种属性有助于理解“红方”指挥控制系统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了阶段转换、转换到了什么阶段,以及系统如何跨作战域运转。在两个作战域的衔接处发动攻击是“蓝方”可能采取的攻击方式,也符合多域作战思想。

3. 按照将冲突视为一种复杂自适应系统的思路,可以利用环境的复杂特性为对手制造更具挑战性的条件,或直接发起攻击。这种行为被称为施加复杂性或复杂性攻击。施加复杂性是指采取行动,增加环境中某一特定方面的复杂性,使对手难以做出决策或实施行动,其本质是塑造有利于“蓝方”的条件。复杂性攻击是指通过行动,利用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特征,向对手故意施加消极影响。


  报告确定能够直接从复杂自适应系统特征中获取效用的行动大致有四类,包括削弱作战图、迟滞“红方”反应、打破机构界限、利用非线性特征。
  在大多数复杂自适应系统中,受时间、内存等方面限制,系统组成部分既没有关于对手和环境的完美信息,也没有处理现有信息的完美推理能力。作战效率要求系统具备出色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这种施加复杂性的路径直接针对信息环境。


掌握指挥控制复杂性需理解和量化向对手施加复杂性的预期结果
  由于决策出自组织的各个层级,且决策取决于观察和预测对手行动,因此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决策者总是在有限的信息和认知处理能力条件下实施行动。尽管双方都在尽可能地了解和思考彼此,但复杂自适应系统的观点承认这些固有局限,并努力寻求最大化减少影响“蓝方”的限制因素和放大对“红方”影响的方法。
  信息削弱有几种形式。首先,“蓝方”可以制造不完美的信息,确保“红方”对正在发生之事知之甚少。其次,“蓝方”可以向“红方”反馈错误信息,导致“红方”做出错误决策或延缓决策。最后,通过欺骗行动造成深度不确定,使“红方”无法理解问题本质或任务目标。如果“蓝方”比“红方”更清楚地理解己方目标,并且比“红方”对“蓝方”理解得更透彻,那么“蓝方”就会获得优势。
  反馈是所有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自适应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搜集反馈是观察行动结果并利用这些结果指导未来行动的过程。这也是军事情报的主要职能。美军需要建立能够利用反馈结果并调整其结构、战术、目标和行为的系统,以应对其所面临的挑战。
  如果将红蓝双方军队视作网络,表明“蓝方”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获取优势。此类网络嵌套结构意味着并非所有节点都具有相同价值,需要分析哪种干预措施能够最为有效地保持“蓝方”能力和破坏“红方”能力。
  非线性是复杂自适应系统的一个常见特征。系统输入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引起输出结果的巨大差异。“红方”网络节点中的“过载”现象就是利用非线性特征的例子。例如,指挥官在轻压下可能表现良好,但随着负担加重,其表现也将难以为继。

4. 將施加复杂性作为一种工具,可用于在特定作战环境中塑造结果。通过向对手施加越来越多的复杂性,有可能以一种可预测且有益的方式来塑造对手的行为。利用复杂性的目标是对手的决策者,因为他们通过决策推演来做出战略或战役决策。


  报告之所以将决策作为攻击目标,是因为决策过程最能体现复杂性对作战实践施加的影响。在研究初期,课题组模拟试验了复杂性对“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循环施加影响的方法,这种方法将战术军事行动视为由一系列循环步骤构成的过程,如果美国能够比对手更迅速、更准确地完成循环过程,就会获取相对于对手的决定性优势。研究发现,复杂性会影响“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循环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决策阶段。模糊信号、欺骗行动和诱饵会混淆或削弱观察阶段,日益复杂的环境会影响判断能力。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课题组通过“敏捷作战部署”和“对敌防空压制”两个典型作战场景,来演示复杂自适应系统框架的应用效果。“敏捷作战部署”概念的原则之一,是美国基地能够通过各种方式降低遭受攻击的概率或减少可能受到的破坏,从而限制对手攻击对空中行动造成的潜在影响。例如,主动防御可以拦截来袭导弹;设置掩体可以降低飞机受到的打击;分散部署可以减少单枚导弹的杀伤力;跑道修复能力等“弹性”措施可以帮助快速恢复战斗力。


未来战场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

  然而,从战略层面看,上述措施只是通过降低对手决定发动进攻的可能性来达成威慑效果,并不会重塑对手的决策过程。也就是说,这些措施不会给对手的决策推演引入新的变量或需要考虑的因素。相比之下,如果利用复杂性概念对“敏捷作战部署”进行建模,则可以达成使对手无法获得准确信息和有效目标的目的,即摈弃保护美国资产、提高生存能力的简单措施,转而寻求通过欺骗和信息拒止来塑造对手的行动。
  通过对基于对手决策流程的复杂性策略进行建模,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该作战概念的独特之处:利用复杂性攻击将迫使对手重新进行决策和推演。同时,通过干扰对手的情报搜集能力和散布虚假信息,还将使对手不得不重新考虑一系列问题,包括评估数据可靠性、搜集可行性和图像结果真实性。
  除此之外,在全面理解复杂性作战效用的过程中,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一是要充分考虑施加复杂性可能会破坏当前战略平衡;二是要充分考虑施加复杂性可能会增加己方成本。
  责任编辑:陈晓芳
其他文献
1947年8月,英国被迫结束对南亚次大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按照英方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原英属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被划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实行分治。印度以锡克教为主,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占多数。由于宗教;中突,早在独立之初,这两个国家就频频发生暴力冲突。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居民大多为穆斯林,但当地头领却是印度教徒。因此在政权转移时,英国一直没有就该地区的归属问题同双方商定。在印、
期刊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2021年10月9日报道,美国防部联合人工智能中心(JAIC)主任迈克尔·格罗恩中将表示,人工智能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有用信息以纳入决策的关键。随着美国防部寻求人工智能技术制度化,指挥官和组织将以全新的方式思考“数据如何推动决策”。美国防部正在开展一项全新的计划,以实现数据驱动的任务执行方式。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赢得B-52轰炸机发动机替换合同  据美国《空军杂志》网站2021年10
期刊
技術复杂性与战争复杂性促使国家间的冲突博弈演变成为多领域的联合博弈。未来的冲突将是多模式和多变性的,而不是以前非黑即白的简单划分。技术复杂性与战争复杂性背景下的政治战、经济战、军事战、外交战、文化战、舆论战不是相互无关的斗争形式,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网络关系。由于国际战略环境愈发复杂,新兴技术手段逐渐多样,美国开始寻求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并最终形成了跨域威慑概念。
期刊
當今时代,科学技术表现为越来越庞大的复杂体系,各领域科技高度关联、互相交叉、跨界融合、系统集成。诸如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量子科学、人工智能、自主武器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精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应用,极为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作战理念和作战方式。随着国防科技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战争形态的快速嬗变,现代作战体系本身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如何认识现代作战体系的超级复杂性?
期刊
威慑是自冷战时期以来美国战略思想的基石,而慑止对美国本土的核攻击、阻止对欧洲和东北亚的美国盟友的核攻击或常规攻击,以及打消自身不具备核力量的同盟国对美国安全保障可信度的疑虑,是美国长期以来国防政策和战略的核心。虽然跨域威慑概念可能是新的,但与之相关的挑战和实践并非如此。纵观美国历史,可以发现当下的跨域威慑中有许多先前就出现过的难题,例如新手段、多种手段、模棱两可的手段以及计划之外的行为体。  美国
期刊
基辛格在对传统威慑理论的研究中指出,威慑的三要素包括实力、决心和让对手知道。跨域威慑概念同样参考和适用这个威慑原则,不同之处在于跨域威慑概念会涉及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政治背景。传统威慑理论通常假设威慑手段为核武器,在研究威慑效果时不需要过多考虑威慑手段的选择,对于跨域威慑概念而言,领域的选择和技术的运用则对威慑效果极为重要。因此,新兴技术的发展虽然不能简单地决定政治走向,但它们往往会产生引导政治互动
期刊
随着国防科技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与战争形态的快速嬗变,特别是数据、网络、算法等软性要素发挥着特殊而极为重要的非线性铰链、融合、级联作用,现代作战体系呈现出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呈指数式、爆炸式发展。这决定着,战争正进入“制序权”时代——在未来战争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维护与驾驭作战体系内在秩序的一方将获胜,反之则败。由此,笔者提出“失序战”理论。“失序战”的内涵要义  
期刊
现代条件下的战争动员,是一个多领域、多部门、多要素的社会系统工程。健全的动员体制是战争动员的组织基础。美国把战争动员体制的完善程度,作为衡量其国防能力的重要标志。纵观美国丰富的战争动员实践,不难发现日趋完善的战争动员体制为美国赢得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织机构健全  受“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和联邦制国家结构影响,美国没有专设负责动员的组织机构,而是建立了决策、协调、执行机构各司其职、合力运转的战争动
期刊
2021年6月14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希望就“袭击北约成员国卫星行为将被视为攻击北约”达成共识,以便将集体防御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太空。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内,斯托尔滕贝格的此番言论,显然是替美国构建太空军事同盟体系进行表态。构建太空军事同盟是近来美国加速推进太空军事化的重点内容,美国打着与盟友共同应对太空威胁的幌子,明为太空防御,实则为追求太空霸权,遏制中国崛
期刊
随着新一代信息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信息化赋能向信息化、智能化双重赋能转变;由网络中心战向算法中心战转变;由单一杀伤链向敏捷杀伤网转变;由兵力集中、火力集中向战斗要素大范围散布、分布式杀伤转变;由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向无人化智能化技术支持下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甚至是完全无人的蜂群、雁群、狼群作战)转变。这就对新时代作战体系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