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度音程的听辩是初中视唱练耳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以往的教学方式却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进行了一些探索: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尝试将感知性的学习成果迁移到概念性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视唱练耳;二度音程;感知性学习;概念性学习;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250-02
【本文著录格式】张靓靓.从感知性学习到概念性学习的升华——初中视唱练耳课二度音程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20,03(06):250-251.
音程的听辩是初中视唱练耳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二度音程,由于是在不同音级间所构成的距离最小的音程,所以,无论是后续学习距离更远的音程还是和弦、旋律的听辩都以二度音程为基础。因此,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二度音程的训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我以往的教学工作中,二度音程的训练是先从理论层面入手分析大二度与小二度的区别,再从听觉上区分两者间的不同,最后引导学生记住不同音程的色彩,经过这一系列过程才完成教学。然而,最后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学生仅对在自然音级上建立起的大、小二度辨识较为清晰,当加入变化音级就很容易产生混淆;当听到数目较多的二度音程时,听觉上容易产生疲劳,无从入手进行音程性质的分辨;扩展为分辨音列中相邻二度的性质便更加困难,很难将之前学习的方法运用进来。于是,我便不断思考和尝试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把握心理学原理,拓展教学方式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初中的学生处于感知性学习发展的高级阶段,正处在向概念性学习过渡的重要时期。这提示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通过迁移,利用既有的学习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并建立新的概念。对于将上述心理学原理运用到二度音程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试验。
比起科学知识的学习,音乐的学习是一种更为抽象、更难计量,更加依赖“感知”的学习。因此,老师应该更加善于带领学生去发掘更多的感知通道,从而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
学生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学唱歌曲属于感知性学习。这类学习往往不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听着听着,慢慢就会了”,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学习,一旦掌握就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我们知道,歌曲的旋律正是由各种距离的音程构成,如果能够提炼出歌曲中的特定旋律迁移到音程的学习中去,便搭建起了由感知性学习通往概念性学习的桥梁。
二、明确学习难点,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在二度音程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会先带领学生做一些较为熟悉的练习,如:
(1)二度音程构唱练习:
找到歌曲中的二度音程,需要學生带着歌词反复哼唱,去体会乐句中不同二度的感觉。老师也可以在不同高度给出第一个音,让学生在移调的状态下唱出这些旋律片段,要达到调高不同但旋律关系不变的练习效果。这种训练目标不难达成,原因是基于学生既往对歌曲旋律的烂熟。然而这种变化却是十分“神奇”的:以往学生遇到变化音就怕,可是随着歌曲的移调,变化音不断加入,有的调甚至要在“黑键上唱”,而学生却能把每一个音符唱准,可见,潜移默化的感知性学习已经在学生心中深深刻下烙印,无法抹去。那么,如何将此处熟练的转调转换成音程理论学习中的游刃有余呢?
(二)利用“迁移”,解决学习难点
上文提到学生会唱某首歌曲,并且在调高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旋律间特定的音程关系不变是基于学生对旋律本身深刻的“感知”,那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迁移”将这种感知力独立出来,去完成单个音程的教学。
具体方法是,学生既已完成《暗香》和《菊花台》两首歌曲的读谱工作,明确何种二度音程以何种方向出现在旋律当中,那么就可以在单独练习音程时让熟悉的曲调参与进来。
四、结论
通过迁移熟悉的歌曲旋律到二度音程的教学当中,解决了学生对大小二度音程性质辨别不清;多个二度音程混杂在一起产生听觉疲劳,无法辨认;带变化音的二度音程无法分辨等问题。本方法将解决问题的重点集中在:听觉和注意力不要受具体音高的干扰,而应侧重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并把握好熟悉的歌曲旋律中的特定音程关系,再将之迁移到单独的音程性质的分辨中来,从而完成了由感知性学习到概念性学习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章姚姚.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8.
作者简介:张靓靓,佛山市顺德区实验中学音乐教师,中学音乐一级教师。
【关键词】视唱练耳;二度音程;感知性学习;概念性学习;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250-02
【本文著录格式】张靓靓.从感知性学习到概念性学习的升华——初中视唱练耳课二度音程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20,03(06):250-251.
音程的听辩是初中视唱练耳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二度音程,由于是在不同音级间所构成的距离最小的音程,所以,无论是后续学习距离更远的音程还是和弦、旋律的听辩都以二度音程为基础。因此,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二度音程的训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我以往的教学工作中,二度音程的训练是先从理论层面入手分析大二度与小二度的区别,再从听觉上区分两者间的不同,最后引导学生记住不同音程的色彩,经过这一系列过程才完成教学。然而,最后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学生仅对在自然音级上建立起的大、小二度辨识较为清晰,当加入变化音级就很容易产生混淆;当听到数目较多的二度音程时,听觉上容易产生疲劳,无从入手进行音程性质的分辨;扩展为分辨音列中相邻二度的性质便更加困难,很难将之前学习的方法运用进来。于是,我便不断思考和尝试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把握心理学原理,拓展教学方式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初中的学生处于感知性学习发展的高级阶段,正处在向概念性学习过渡的重要时期。这提示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通过迁移,利用既有的学习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并建立新的概念。对于将上述心理学原理运用到二度音程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试验。
比起科学知识的学习,音乐的学习是一种更为抽象、更难计量,更加依赖“感知”的学习。因此,老师应该更加善于带领学生去发掘更多的感知通道,从而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
学生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学唱歌曲属于感知性学习。这类学习往往不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听着听着,慢慢就会了”,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学习,一旦掌握就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我们知道,歌曲的旋律正是由各种距离的音程构成,如果能够提炼出歌曲中的特定旋律迁移到音程的学习中去,便搭建起了由感知性学习通往概念性学习的桥梁。
二、明确学习难点,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在二度音程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会先带领学生做一些较为熟悉的练习,如:
(1)二度音程构唱练习:
找到歌曲中的二度音程,需要學生带着歌词反复哼唱,去体会乐句中不同二度的感觉。老师也可以在不同高度给出第一个音,让学生在移调的状态下唱出这些旋律片段,要达到调高不同但旋律关系不变的练习效果。这种训练目标不难达成,原因是基于学生既往对歌曲旋律的烂熟。然而这种变化却是十分“神奇”的:以往学生遇到变化音就怕,可是随着歌曲的移调,变化音不断加入,有的调甚至要在“黑键上唱”,而学生却能把每一个音符唱准,可见,潜移默化的感知性学习已经在学生心中深深刻下烙印,无法抹去。那么,如何将此处熟练的转调转换成音程理论学习中的游刃有余呢?
(二)利用“迁移”,解决学习难点
上文提到学生会唱某首歌曲,并且在调高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旋律间特定的音程关系不变是基于学生对旋律本身深刻的“感知”,那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迁移”将这种感知力独立出来,去完成单个音程的教学。
具体方法是,学生既已完成《暗香》和《菊花台》两首歌曲的读谱工作,明确何种二度音程以何种方向出现在旋律当中,那么就可以在单独练习音程时让熟悉的曲调参与进来。
四、结论
通过迁移熟悉的歌曲旋律到二度音程的教学当中,解决了学生对大小二度音程性质辨别不清;多个二度音程混杂在一起产生听觉疲劳,无法辨认;带变化音的二度音程无法分辨等问题。本方法将解决问题的重点集中在:听觉和注意力不要受具体音高的干扰,而应侧重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并把握好熟悉的歌曲旋律中的特定音程关系,再将之迁移到单独的音程性质的分辨中来,从而完成了由感知性学习到概念性学习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章姚姚.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8.
作者简介:张靓靓,佛山市顺德区实验中学音乐教师,中学音乐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