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素质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小学美术如何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目标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有效性教学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结构有较大变化,为了使美术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创造美、热爱美、欣赏美,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习惯与健全的审美观念。美术教育的首要主题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没有美育的美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用美术技法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动物的脸”国画时,绘画要点是笔墨不需要千篇一律,而是用侧锋来突出动物皮毛的质感,用中锋描绘出动物身体的轮廓,并要求学生在绘画中进行独立思考,将自己的思想独特性融入绘画中,可以体现动物的显著特征即可。
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
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学会从美术视角去看待事物。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当地停下画笔进行思考,将脑海中原有的概念与自己的画进行比较,找到画中与脑海中概念的不同之处,从而锻炼自身的观察力。另外,部分学生的绘画创作时间可能会较长,教师切忌催促此类学生或是让其按照教师的概念去画。
要想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就要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发现美、积累美,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对自身及学生进行重新定位,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将学生画出与众不同的画、敢画、能够面对真实的世界画等目标排在首位。待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每天的画进行保存,并与以往学生画的画进行对比,观察学生的绘画水平提升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最大特征就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而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画笔进行记录,学生在记录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分析、记忆、观察、理解这件事物,并在记录中加入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记录的事物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用画笔记录身边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注重给予个别辅导,发挥学生的个性
实际上,儿童画充分体现了儿童的个性创造能力。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趋向于儿童,他们的内心天真烂漫、无拘无束,虽然学生没有艺术家、画家的技能或是技法,但是它们却勇于想象,敢于创造,会将自己的所感所想通过极具个性的美术作品展示出来。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材施教,让学生个体特征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给予学生关爱,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信赖教师。同时,美术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拓展思维、大胆想象,用美术作品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感所想,展示自身的独特性,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
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的实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首先,要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其次,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个性作品;第三,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记忆画、想象画以及添加画的创作。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美术创作过程,不但可以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念,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养成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其创新与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教学的艺术对美术进行有效教学。通过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成效。这需要广大小学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小姝.淺谈新课程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1(3) .
[2]周玲.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J].吉林教育,2012(23).
[3]申戈.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过程论[J].教育科研论坛,2014(2).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有效性教学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结构有较大变化,为了使美术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创造美、热爱美、欣赏美,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习惯与健全的审美观念。美术教育的首要主题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没有美育的美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用美术技法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动物的脸”国画时,绘画要点是笔墨不需要千篇一律,而是用侧锋来突出动物皮毛的质感,用中锋描绘出动物身体的轮廓,并要求学生在绘画中进行独立思考,将自己的思想独特性融入绘画中,可以体现动物的显著特征即可。
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
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学会从美术视角去看待事物。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当地停下画笔进行思考,将脑海中原有的概念与自己的画进行比较,找到画中与脑海中概念的不同之处,从而锻炼自身的观察力。另外,部分学生的绘画创作时间可能会较长,教师切忌催促此类学生或是让其按照教师的概念去画。
要想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就要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发现美、积累美,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对自身及学生进行重新定位,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将学生画出与众不同的画、敢画、能够面对真实的世界画等目标排在首位。待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每天的画进行保存,并与以往学生画的画进行对比,观察学生的绘画水平提升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最大特征就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而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画笔进行记录,学生在记录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分析、记忆、观察、理解这件事物,并在记录中加入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记录的事物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用画笔记录身边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注重给予个别辅导,发挥学生的个性
实际上,儿童画充分体现了儿童的个性创造能力。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趋向于儿童,他们的内心天真烂漫、无拘无束,虽然学生没有艺术家、画家的技能或是技法,但是它们却勇于想象,敢于创造,会将自己的所感所想通过极具个性的美术作品展示出来。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材施教,让学生个体特征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给予学生关爱,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信赖教师。同时,美术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拓展思维、大胆想象,用美术作品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感所想,展示自身的独特性,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
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的实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首先,要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其次,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个性作品;第三,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记忆画、想象画以及添加画的创作。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美术创作过程,不但可以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念,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养成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其创新与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教学的艺术对美术进行有效教学。通过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成效。这需要广大小学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小姝.淺谈新课程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1(3) .
[2]周玲.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J].吉林教育,2012(23).
[3]申戈.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过程论[J].教育科研论坛,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