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小夫妻为爱相守隐居深山,那里有我们的“诗和远方”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epnui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峰和李敏英是典型的天之娇子,他们都来自大城市,都才情出众,都拥有光鲜的职业,收入也颇为可观。在周围的人看来,只要再努力奋斗几年,两个人就将跻身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之列。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峰和李敏英却在花一样的年纪选择了安居山中。他们一边拉坯制陶,一边酿酒饮茶,看袅袅炊烟,品淡淡茶香。和爱人相守一门手艺,过简单宁静的山居生活,这对85后夫妇完美地诠释了“择一事以终老,携一人以白首”的人生境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陈峰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收藏世家。从曾祖父那一辈起,他的家人就十分热衷于古物的收藏。尤其是陶瓷藏品,更是深得祖父和父亲的喜爱。陈峰从小学开始就经常跟随祖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探寻古物,以至于后来很多潘家园和琉璃厂的卖家远远看到他,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大家都非常喜欢和这个既会看门道,又很有见解的小主顾聊上两句。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凭借陈峰的分数,原本可以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但是因为受到家庭的影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美院的陶艺专业。那个时候,陈峰完全被满腔的热血所支配,根本没有想到未来的就业问题,这也导致他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深深陷入了困惑与迷茫。
  按理说,陈峰找到谋生的饭碗也并非一件难事,可是陶瓷设计这种工作既要靠天分,也要靠灵感,是老天爷赏饭的差使。一旦失去设计的感觉,甭说日进斗金,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母亲总是劝陈峰找一份前景更加看好的职业:“工作当然要稳定最好,兴趣不能当饭吃,别太天真了。”几番纠结下来,陈峰最终向现实低头妥协,决定参加公务员考试,并顺利在政府部门谋到了一个与所学专业关系不是很大的职位。
  陈峰原本以为自己会逐渐习惯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毕竟公务员的工作清闲体面,收入稳定,母亲也很安心。不过,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耐性。机关里沉闷的工作氛围和繁杂的规矩约束,渐渐让他喘不过气来。
  有一次,从重庆出差回来的科长让陈峰帮忙粘贴差旅票据,财务那边催得很急,他不敢怠慢,忙活了整个上午才全部搞定。本来以为可以顺利交差,谁知临近午休的时候,出纳突然打来电话,说是一张住宿发票贴错了地方,需要返工。
  又累又饿的陈峰问对方能不能下午再做,给他一点吃午饭的时间,没想到却遭到了拒绝,理由是财务主管下午要去开会,票据必须要在她离开之前审核完毕,否则就要拖到下个月。科长和财务主管都不能得罪,陈峰无奈,只得饿着肚子重新将票据整理无误,这件事让他郁闷了好几天。
  初入行的机关小科员总要受些委屈,这没什么好新鲜的。让陈峰真正不能忍耐的,是从小的家庭熏陶以及中国美院五年的专业学习,已经让陶艺融入了他的生命,与陶瓷没有关联的日子让他备感失落。
  一年之后,考虑再三的陈峰痛下狠心,毅然辞掉了机关的闲职。母亲知道后很是着急,她不知道主动敲掉“金饭碗”的儿子往后要如何生存下去。可是陈峰却不慌不忙,显然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他先是通过学长在师大找到了一份讲授陶艺课的工作,然后,又成为区少年宫的固定任课老师,专门给孩子们指导制陶。尽管每周的课时都是安排好的,但留给陈锋自己的时间也不算少。与机关里刻板的朝九晚五生活相比,他觉得自由了许多。可是没过多久,问题也来了。
  对于陈峰来说,无论是给大学生教授制陶,还是给小学生授课,他和学生们交流探讨的都是最浅层的陶艺知识,时间一长,难免会觉得不够尽兴,留下知音难觅的遗憾。陈峰知道,这些都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不能当成事业,更与自己的理想相距甚远。此外,还有一件事也让他感到不太适应,那就是按部就班的课时安排虽然和打卡上班并不一样,但毕竟还是让他感到不自由。如果排到上午课的话,连睡到自然醒都没办法,这让陈峰觉得有点烦。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半年之后。有一天,陈峰去798闲逛,不经意间看到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处新开了一间陶艺工作室,他走进去转了转,发现里面陈列的陶瓷器物有不少独到之处,看得出来,店主也是一个颇富才情的人,陈峰被深深感染了。然后,他的内心随之一动:“为什么我不能也开一间这样的陶艺工作室呢?既能学以致用,又是兴趣所在,还可以赚钱糊口,实在是一举三得呀!”
  说干就干,两个月后,陈峰的陶艺工作室在东直门南小街的一处平房正式开张了。他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否正确,但至少让他和自己的理想更近了一步。
  还有诗和远方
  工作室成立之后,激情迸发的陈峰全身心地投入了陶器的创作,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陈峰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经常在细节上死抠硬磨。在他看来,北京很多地方的泥料都不能达到他的标准。而没有好的泥料,陶器的器型和上釉效果都会受到影响,这可怎么办呢?
  陈峰突然想到他在杭州上学时,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周围都是优质的酸性红壤土,自己那件获得交口称赞的毕业作品,也正是用那里的红土完成的,为什么不去杭州采集一些优质泥料呢?
  第二天一早,陈峰打点行囊,登上了南下的列车。回到熟悉的校园,他的内心有种莫名的悸动,尤其是远远那片红壤土因为土层和地块的区别而呈现出或深或浅的红色,美得好似一幅画,陈峰怀念不已。就在他拿出口袋,准备收集一些红土的时候,不远处走来一个女孩,她一口吴侬软语,容貌清丽脱俗,陈峰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你是美院的学生?在准备作品?”女孩问。陈峰笑着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很快,两个素昧平生的人便聊得十分投机了。陈峰得知女孩名叫李敏英,是上海人。让他惊喜万分的是,李敏英居然是比自己低三届的美院学妹,两个人相见恨晚的感觉更加强烈了。陈峰还得知李敏英如今供職于一家外企,工作和陶艺半点关联都没有,他替对方感到惋惜,连忙追问原因,李敏英于是道出了实情。
  原来,李敏英虽然是一个南方女孩,却有着和北方姑娘一样的倔强脾气,面对高考志愿单,她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填报了中国美院的陶艺专业。李敏英的固执差一点让父母掀了桌子,“在他们的眼里,艺术只是生活的一味配料,靠它吃饭,迟早要饿死。他们相信女孩子成家、结婚、生子,才是正经事儿。”   “这些话怎么和我妈当初跟我说的那么像呢?”陈峰险些脱口而出,“但我觉得你还是应该顶住压力,坚持下去,否则太可惜了。”而李敏英随后的一席话,更增添了陈峰的惋惜之情。
  原来,李敏英直到进入美院,才发现自己竟然是过敏体质。只要皮肤稍稍沾上一点釉料,便会长出疹子;在制陶室待得稍久一点,就会感到心慌、头痛。这对于需要长时间和泥料、釉料打交道的陶艺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相当致命的。
  好在后来她意外地看到了一篇国外资料,说是一位名叫汉斯·库伯的艺术家采用化妆土代替釉料,并制作出了别具一格的优秀作品。她受到启发,干脆就以校园附近的红土做了釉料。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个双赢的法子,不但解决了李敏英的过敏问题,还让她的作品突显了自然古朴的韵味,深得教授的赞赏。只是因为父母实在担心她的身体,想尽各种办法逼迫她放弃陶艺,李敏英为此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每每结束一天的忙碌回到家中,她都有种身心被掏空的感觉。
  陈峰当然了解李敏英的感受,因为他也曾有过被迫放弃梦想的经历。不知不觉间,两颗心因为类似的境况靠得更近了。随后,他们相约一起去著名的“瓷都”景德镇游历。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这居然是改变二人命运的一趟神奇之旅。
  梦想生根的地方
  在景德镇,陈峰和李敏英的心灵经受了一次全新的洗礼。他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泥料,见识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制陶工艺,还结识了很多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工巧匠。两个人突然意识到:他们的梦想并不在繁华的都市,因为他们的心是浸在泥土里的,他们应该在这里感受自然与泥土的赐予。
  2011年,陈峰和李敏英花了4.5万元在景德镇郊外造了房子和一所小柴窑。那里身后是山,门口是田,清澈的溪水流过田间,漫山遍野的覆盆子美丽娇艳,那里成了他们的世外田园。
  每天早上,李敏英会骑着自行车,穿过山路去菜市场,买路边爷爷、奶奶自己种的菜,然后回家炖汤做饭。家里的灶台是她和陈峰自己砌的,吃饭用的碗碟是他们亲手烧制的。两个人都追求质朴浑厚、自然古拙的美感,器型大多是一些日常实用的器皿,除了陶泥做的碗碟、粗陶做的茶杯和盖碗,还有米斗、盐罐和不上釉的花瓶等。
  李敏英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给每道菜搭配各自最适合的器皿。有一天晚饭,她做了羊肉汤和干煸豆角,主食是柴火灶蒸的馒头,再配上炭火炉上温着的梅子酒,陈峰一闻到香味,就连忙从小柴窑跑进屋子,准备大快朵颐,可李敏英却不让他拿筷子,因为她要给这几道美味料理寻找最恰当的盛器。
  心急的陈峰看着李敏英查看了成品室的每个角落,直到她在顶层架子上最终找到那个有着优美颈曲线的酒壶,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他才长出一口气:“终于能在羊肉汤变凉之前,喝上一口鲜汤了。”而对于自己的执着,李敏英也自有道理:“美味的食物源自于最简单朴素的食材和器皿,器皿是有生命的,它能赋予食物最充分的味道。”在她看来,与器皿相处是件简单而美好的事,也是一种心与大地泥土的交流。
  去年,两个年轻的背包客途经这对夫妇的小屋,留宿一夜并大致了解二人的生活方式之后,向他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离开亲人和朋友,在山中忍受孤独,为什么要过这种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呢?”陈峰笑答:“这个世界上有百万种活法,我们只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种活法而已。其实生活和食物一样,越天然朴素,越好。”
  陈峰和李敏英从来不接商业订单,他们按照自己的理念和坚持来制作陶器。李敏英有时会在朋友圈里上传一些图片,图片上,他们烧制的朴拙陶器盛装着她烹制的美味料理,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很多人于是喜欢上了他们的陶器,有些人甚至亲自找到他们的小柴窑,一买就是十幾件。
  经过一番口口相传,夫妇二人已经开始在网上变得小有名气。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心与泥土的交流,心与自然的相处。其实生活可以很文艺、很走心、很简单、很自如,只要活出你想要的理想状态,就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完美体验。
  编辑郑佳慧
其他文献
2017年1月17日,瑞士达沃斯山头滑雪学校的红色滑板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握手留影,共同宣布开启2017年为“中瑞旅游”年。两国主席在滑板前的主题拍照,是瑞士国家旅游局亚太地区主任包西蒙和他的团队一手策划的。这个年纪不大却一头白发的包西蒙先生,曾随着电视连续剧《翻译官》的热播,和男主角黄轩一起进入中国大众的视线,而包西蒙身边娇小俏丽的中国女子更是引人注目,她叫黄艳辉,是曾
期刊
2017年5月底,一本破旧的日记本引来俄罗斯和西欧诸国一片哗然,让人们惊讶的不仅是日记中鲜为人知的内容,更缘于日记的主人是沃尔夫·梅欣。  梅欣曾经是名躁一时的世界头号特异功能大师,拥有科学解释不清的心灵感应能力、测心术,还有遥视遥感能力。历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喜欢他的人称他为魔术师、催眠家,甚至有的人将他视为无所不能的先知和精神领袖;讨厌他的人则贬称他为国际神棍。他的传奇经历几乎超过了以往
期刊
他是歌手,也是大厨;他是主持人,也是收藏家;他是隐形富豪,也是创业者。能把诸多标签系于一身却毫无违和感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美食”。而林依轮就是那个“娱乐圈里最会唱歌的厨师”。  唯有美食与音乐不可辜负  说起今年已47岁的林依轮,很容易暴露年龄。上个世纪,不会唱“爱情鸟”的人,是会遭到鄙视的,大街上、公交车里、餐厅里……只要有人唱“我爱的人已经飞走了”,后面就会有人接上“爱我的人她还没来到”。  
期刊
植一方园地给自己,它可以被你随意带出门,带去办公室,带回家,它不仅仅是你的口袋花园,还是一剂良药,用尺寸间的绿意,疗愈都市人的“自然缺失症”,轻松开启绿色生活新方式。这就是90后女孩为都市人建的“口袋花园”!  绿色疗愈  90后女孩马婕婷从小就不爱红装,她更愿意与一切绿色为伴。蔷薇、悬铃木、菊花脑都是她最好的玩伴。等这个父母眼里总是喜欢拈花惹草的女孩长大,在读研究生期间,她选择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
期刊
考上美国名校伯克利大学的儿子,在赴美前夕强暴了父亲的女友!这位拥有亿万身家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幸福,不得不跪求女友放儿子一马,并最终兑现给女友一个原本不想给她的婚礼。  在极度尴尬的婚后生活中,他无法抹去此事的阴影。为了逃避妻子,他上演了一连串荒唐的举动:绝育、转移财产、移民。最终,当美国的儿子学业已成,他决定不顾一切都要逃。而就在这一刻,妻子识破了他的伎俩,怒火中烧的她决意要将这一切公布于众,这一次
期刊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扮演“祁同伟”的演员许亚军再次爆红。年过五旬却依然俊朗有型的外貌,和一帮老戏骨合作却毫不逊色的实力演技,很多观众说因为许亚军才追的这部剧。  在剧中,许亚军扮演的祁同伟为了仕途和大自己十岁的梁璐结婚,婚姻糟糕的他很快背叛了妻子,疯狂爱上高小琴。而在现实生活中,许亚军与娇妻张澍结婚九年,恩爱如初,两个儿子阳光帅气。那么,走过多情岁月的许亚军,是如何炼成魅力好男人的
期刊
当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热恋回归平淡生活,当海誓山盟变成赚钱养家、柴米油盐,成都女子沈冰发现这样的婚姻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是愉悦感,而是深深的疲惫和失望,并由此生出离婚的冲动。  所幸后来,受“懒”闺蜜的启发,沈冰开始打造自己的“懒生活”,结果她惊喜地发现,懒生活不仅挽救了她的婚姻,还把她的小日子懒出了格调,懒出了品位,也使他们钢筋丛林笼罩下的压力生活从此舒适自在……  婚姻不和谐,  為了儿子暂缓离婚
期刊
女富豪艰辛打拼,终于有了丰厚的产业。然而,面对一潭死水的婚姻生活,她却没了主意。一边是木讷暴戾的丈夫,一边是风流帅气的情人,一边是家庭,一边是激情,何去何从?女富豪将如何面对这场情感风暴?  丈夫车祸受伤,  女富豪精神出轨  2016年11月的一天夜里,被丈夫魏和平暴打致昏迷的林诗华苏醒过来,头疼欲裂,她慢慢从储藏室爬出来,回想起自己潦草的情感之路,不禁百感交集……  1970年3月,林诗华出生
期刊
出演《山城棒棒军》里的“毛子”,让他小有名气。之后因在《康熙微服私访》担任小太监“三德子”一角,让长着一张“喜庆脸”的赵亮红透大江南北。接着他戏路不断,参演作品达到上百部!没想到就在事业进入巅峰时,他却出人意料的一头扎进深山,像当年的陈佩斯一样,成了一名“绿色农夫”。妻子比他小15岁,19岁就得过全国模特冠军,为什么这对名人夫妻,甘愿带着孩子离开繁华都市,生活在原始山林中?  执着追求,  “小太
期刊
他英俊儒雅,却带着一颗善良的童心;他潇洒率性,却保有最感性的生活態度;他,在台北住了50多年,被誉为最有魅力的台湾男演员,却因为旅途中遇见的几只流浪猫,决定迁居北京。他就是著名演员赵文瑄,2017年5月,在央视《朗读者》以家为主题的节目中,他朗读了季羡林老先生的《老猫》一文,献给自己最爱的“家人”——大咪(赵文瑄的宠物猫)。他形容自己和那些流浪猫的故事:只是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机缘巧合与惊喜默契,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