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尔沁短调民歌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在历史长河里也存在着很长时间。千百年来,科尔沁人民创造了科尔沁短调民歌原生态的演唱韵味,演唱韵味也是各地区文化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结果。
关键词:科尔沁短调 原生演唱 韵味研究
一、引言
科尔沁短调民歌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旋律上还是歌曲风格上都有其独特性。因为它主要依照自身对审美的角度与表达的习惯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地表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与劳作,具有原生态的延长韵味。所以,要很好地对这种文化进行继承与保护,需要对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进行研究。
二、韵味的基本内涵
民族歌唱的主要特征是“韵味”。韵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音乐中对歌词与曲子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将演唱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与细腻的感情变化渗透到音乐与表演中便形成了延长的韵味,这是不能用乐谱记录的。演唱者将对生活与文化的审美意识,通过演唱与表演的方式将“韵味”艺术性地呈现给观众。韵味是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学,注重字、声、情等韵味的协调,相互渗透、融合,并充分地将民族声乐中的“韵味”美表现出来。
科尔沁人民通过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将自身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以艺术的形式表现,结合自身方言的发音特色,充满了科尔沁独特的风格,并对短调民歌在唱法上做了修饰,使得科尔沁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
三、科尔沁短调民歌原生演唱韵味的研究
(一)“字”的韵味
科尔沁短调民歌对传统的咬字发音进行了继承,能找准咬字与吐字的力道。在传统的歌唱中,在发音时强调“咬字”,通过字来传递情感,从而形成了咬字靠前的特点,并且口腔的前部会有较大的幅度,字与声音比较融洽,声音具有较强的个性,主要以风格和韵味为主要呈现点。科尔沁短调在演唱中有两种比较突出的发音特点——圆润与平展。圆润型特点是将咽腔全部打开,发音比较洪亮和圆润,需要有较强的气息支持。而平展型特点是口咽腔不完全地打开,略微扁点,发出的声音比较抒情。并且,蒙古语的组合方式伸缩性比较大,所以,演唱者通过对音节的调整与组合就能演唱歌曲。同时,科尔沁短调善于发挥母音的作用,吐字比较清晰,吐出的字之间转换灵活,能够充分地表达音乐的语气和包含的情感,当地的语言特色得到了充分的保留。在演唱抒情一些的科尔沁短调民歌时要咬字并柔和地吐字,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转化,衔接时不能太生硬。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舒展开来。在演唱比较雄伟的科尔沁民歌时,演唱者的咬字与吐字都要坚定,使字的每一个音节都刚劲有力量,并且富有弹性。
(二)“声音”的韵味
在气息的运用上,科尔沁短调主要强调局部的共鸣和个性音乐的追求,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程度。在歌唱艺术中需要进行恰当的呼吸,没有呼吸就不会有歌唱。准确的发音、优美的音质、歌唱时的表情都和呼吸有很大的关联性。科尔沁民歌演唱者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气息培训,以口传心授为主要形式,以模仿为主。[1]科尔沁短调民歌在演唱时的呼吸与我国民族演唱时的呼吸理论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他们能够进行“自然的呼吸”主要与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和在田间劳作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这样的劳作方式使他们拥有了强健的身体,同时也找到了演唱时如何呼吸的真谛。
歌唱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主要是演唱者在发声时,因为气息相互冲击声带,使其产生振动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引起了人体中口腔、头腔等共同振动。科尔沁民间艺人虽然没有学习过“共鸣”的有关理论,并且在不知道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在歌唱中会自觉地使用共鸣腔体,还能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唱腔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声乐演唱理论相结合,科尔沁短调延长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注重声音靠前、声音清脆,唱法上要自然与亲切。科尔沁短调民歌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是人们心声的自然流露。通过对演唱技巧的分析,发现科尔沁短调民歌的演唱方式充分地展现了真切的自然的嗓音,展现了民族的特色,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三)字正腔圆
在歌唱时,歌曲的演唱注重“字正腔圆”,因为这样可以确保吐出的字清晰,远处的观众也能清楚地听见,从而实现对歌曲美的追求。通过语音的美化来表现科尔沁短调民歌的韵味。韵味中有节奏、音符等演唱技巧的变化,通过各种演唱技巧将字形象化、情感化与色彩化,然后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唱法中所强调的“字正腔圆”。
四、结语
科尔沁短调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由当地人们自己创造,带有本族的独特演唱风格与韵味。科尔沁短调民歌是其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也具有当地的民族风格和韵味,通过声音语言对当地的方言进行加工与美化,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示当地人们劳作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武晓兰.试论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07).
(作者简介:阿木古楞,男,通辽职业学院,初级职称,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科尔沁短调 原生演唱 韵味研究
一、引言
科尔沁短调民歌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旋律上还是歌曲风格上都有其独特性。因为它主要依照自身对审美的角度与表达的习惯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地表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与劳作,具有原生态的延长韵味。所以,要很好地对这种文化进行继承与保护,需要对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进行研究。
二、韵味的基本内涵
民族歌唱的主要特征是“韵味”。韵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音乐中对歌词与曲子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将演唱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与细腻的感情变化渗透到音乐与表演中便形成了延长的韵味,这是不能用乐谱记录的。演唱者将对生活与文化的审美意识,通过演唱与表演的方式将“韵味”艺术性地呈现给观众。韵味是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学,注重字、声、情等韵味的协调,相互渗透、融合,并充分地将民族声乐中的“韵味”美表现出来。
科尔沁人民通过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将自身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以艺术的形式表现,结合自身方言的发音特色,充满了科尔沁独特的风格,并对短调民歌在唱法上做了修饰,使得科尔沁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
三、科尔沁短调民歌原生演唱韵味的研究
(一)“字”的韵味
科尔沁短调民歌对传统的咬字发音进行了继承,能找准咬字与吐字的力道。在传统的歌唱中,在发音时强调“咬字”,通过字来传递情感,从而形成了咬字靠前的特点,并且口腔的前部会有较大的幅度,字与声音比较融洽,声音具有较强的个性,主要以风格和韵味为主要呈现点。科尔沁短调在演唱中有两种比较突出的发音特点——圆润与平展。圆润型特点是将咽腔全部打开,发音比较洪亮和圆润,需要有较强的气息支持。而平展型特点是口咽腔不完全地打开,略微扁点,发出的声音比较抒情。并且,蒙古语的组合方式伸缩性比较大,所以,演唱者通过对音节的调整与组合就能演唱歌曲。同时,科尔沁短调善于发挥母音的作用,吐字比较清晰,吐出的字之间转换灵活,能够充分地表达音乐的语气和包含的情感,当地的语言特色得到了充分的保留。在演唱抒情一些的科尔沁短调民歌时要咬字并柔和地吐字,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转化,衔接时不能太生硬。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舒展开来。在演唱比较雄伟的科尔沁民歌时,演唱者的咬字与吐字都要坚定,使字的每一个音节都刚劲有力量,并且富有弹性。
(二)“声音”的韵味
在气息的运用上,科尔沁短调主要强调局部的共鸣和个性音乐的追求,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程度。在歌唱艺术中需要进行恰当的呼吸,没有呼吸就不会有歌唱。准确的发音、优美的音质、歌唱时的表情都和呼吸有很大的关联性。科尔沁民歌演唱者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气息培训,以口传心授为主要形式,以模仿为主。[1]科尔沁短调民歌在演唱时的呼吸与我国民族演唱时的呼吸理论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他们能够进行“自然的呼吸”主要与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和在田间劳作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这样的劳作方式使他们拥有了强健的身体,同时也找到了演唱时如何呼吸的真谛。
歌唱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主要是演唱者在发声时,因为气息相互冲击声带,使其产生振动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引起了人体中口腔、头腔等共同振动。科尔沁民间艺人虽然没有学习过“共鸣”的有关理论,并且在不知道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在歌唱中会自觉地使用共鸣腔体,还能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唱腔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声乐演唱理论相结合,科尔沁短调延长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注重声音靠前、声音清脆,唱法上要自然与亲切。科尔沁短调民歌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是人们心声的自然流露。通过对演唱技巧的分析,发现科尔沁短调民歌的演唱方式充分地展现了真切的自然的嗓音,展现了民族的特色,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三)字正腔圆
在歌唱时,歌曲的演唱注重“字正腔圆”,因为这样可以确保吐出的字清晰,远处的观众也能清楚地听见,从而实现对歌曲美的追求。通过语音的美化来表现科尔沁短调民歌的韵味。韵味中有节奏、音符等演唱技巧的变化,通过各种演唱技巧将字形象化、情感化与色彩化,然后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唱法中所强调的“字正腔圆”。
四、结语
科尔沁短调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由当地人们自己创造,带有本族的独特演唱风格与韵味。科尔沁短调民歌是其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也具有当地的民族风格和韵味,通过声音语言对当地的方言进行加工与美化,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示当地人们劳作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武晓兰.试论科尔沁短调民歌的原生演唱韵味[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07).
(作者简介:阿木古楞,男,通辽职业学院,初级职称,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