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0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公益营销

来源 :成功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政府的号召或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许多企业不惜调动大量资金或物资捐献给社会,开始轰轰烈烈,但赞助的过程结束了,企业发现自己的“义举”已随风而逝:媒体在报道时轻描淡写,政府在总结中一笔带过,普通民众对此一无所知——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M3.0时代,我们如何进行社会公益营销?”这是来自一位民营企业“慈善家”在“橙色沙龙”中的困惑。也许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公益营销所注重的是企业自身的营销,而不再只是社会公民——社会公益营销已越发像是一个企业具体的商业目标。这正如陈一木丹所说:“基金会只有当作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来办,用专业的营销方式涵盖其作为社会公益营销的发展脉络,它才能存活下来。”
  跨国企业进入中国,之所以在中国能够迅速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感与品牌知名度,这与他们在公益赞助上的成功运作有密切关系,而它们的社会公益营销本就是本着长远的心思而来。而对中国企业来说,新的商业环境下,必须摒弃“慈善家”的观念和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看待商业赞助,通过多种营销手段的配合,使公益赞助项目真正成为一种“对社会有益,对企业有利”的双赢行动。
  
  公益赞助,联合营销未必对路
  
  “M3.0时代,就是科技化的联合营销时代。”不过,在社会公益营销上,这句话也有其不对路的地方。
  黄双民是流沙集团的副总裁,主要负责集团对外的公共事务工作。由于老板一向为人低调,虽然流沙集团在行业中实力数一数二,但一直少在媒体上曝光,企业鲜为外界所熟知。在黄双民的劝导下,老板意识到对外宣传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通过公关的手段去打造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当时,省政府正在启动一个关于关注贫困百姓健康的社会项目,并广泛发动企业积极参与,黄双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公益赞助机会,既可以迅速提高流沙集团的知名度,又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政府关系,老板也认可了黄双民的想法。在黄双民的主导下,公司投入二百万元,与省一家著名的医院合作,免费为家庭贫困的山区患白内障的患者免费做手术。在与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之后,合作全程交由医院去操作。
  活动结束后,黄双民发现,虽然媒体对此次公益活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新闻报道基本只提到医院一方,对真正的投入方流沙集团几乎只字不提,省里领导在活动结束时的总结中,也竟然没有提到此次活动的赞助者及主导者流沙集团。
  二百万的公益赞助虽然是做了一件社会大好事,但对流沙集团而言,却不是一次双赢的结果。因此老板大发雷霆,黄双民陷入了苦恼之中,问题出在哪里?
  流沙集团在公益赞助项目所遇到的问题,在中国的企业中并不是个案。在一个功利的商业化社会中,企业进行公益赞助虽然不纯粹为了商业目标,但从企业利益的角度上看,企业总是希望其公益赞助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社会因企业的行为而受益,而企业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或赢得消费者好感。令人的遗憾是,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行为上,到最后总是变成了“无名英雄”或者效果不如意。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公益赞助行为的认识存在偏差。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思维影响,一些企业家在进行公益赞助时,纯粹只考虑到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没有想到如何让公益赞助变成一种双赢的结果。
  其次,对公共关系的理解有待提高。在企业对外宣传与影响力传播上,大多数中国企业只懂得选择广告的手段去进行,对于公共关系的运用,要么毫无认识,要么不知如何运用。公关思维的匮乏,使得企业很少考虑公关战略方面的策略制定,这造成企业很少将公益赞助作为一种公关手段去运用。
  再次,对公益赞助的运用不够娴熟。公益赞助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关手段,已经被西方许多企业经常运用,而中国的企业由于公关思维的匮乏,在这方面一直裹足不前。从营销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上往往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像印度洋海啸时,广州某企业当众许诺无偿赞助50万,在大肆炒作一番之后,竟然没了下文,一时间引来社会各界的批评与反感。要么策略不当,无法达到双赢结果,最后只当无名英雄。
  
  M3.0时代,跨国企业的公益赞助
  
  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公益营销对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性。跨国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早在1952年,宝洁就建立了“宝洁基金”。今天,宝洁公司和宝洁基金会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捐款都超过了5千万美元,不断向有需要的人、向有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之手。依靠着这种积极、主动、持续的公益赞助,宝洁在全世界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与强大的影响力。在中国,宝洁是知名度最高、大学毕业生最向往工作的跨国企业。
  在中国的公益赞助项目中,宝洁尤其支持教育事业——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院,宝洁公司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宝洁在教育上的公益赞助,大抵遵循以下三项思维逻辑:
  第一,通过赞助,影响中国最高端的知识人才。宝洁相当多的教育赞助项目,集中于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等中国最优秀的研究机构、大学,那里聚集中国最顶尖的知识人才,他们是宝洁公司最希望吸引的发展人才。
  第二,跟随政府关注的焦点,赢得政府的认同。“希望小学”建设是中国政府所积极推进的宏大工程,宝洁不断投入资金支持中国希望工程,赢得了中国政府的高度赞许。
  第三,关注中国下一代,将品牌影响力对准未来消费者。宝洁投入巨资启动“春蕾计划”,支持中国少年儿童的教育工程,从营销的角度上,宝洁已经将品牌影响力对准了其未来的消费者——中国的少年儿童。
  在宝洁等跨国巨头企业看来,公益赞助既是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赢得政府认同、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出色的商业化运作则使得公益赞助变成一种社会受益、企业有利的双赢行为,并使企业有动力不断进行循环投入。
  
  中国企业的自主公益营销
  
  宝洁公司发明了公益赞助的“楷书”模式,那么,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办?
  显然,不能重蹈流沙集团的公益赞助覆辙—中国企业需要自主公益营销。在企业自主公益营销方面,凉茶行业的翘楚—王老吉,以其“企业公民”理念,成为了中国企业公益营销的一个新坐标。
  从2001年开始,加多宝集团就以“圆今日学子梦,造未来栋梁材”的爱心理念,连续7年举办“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助学活动。从企业公益营销的时间延续性来看,此活动目前已成为国内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大学助学捐款的稳定平台之一。而2007年的“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公益助学活动,其活动范围更是辐射全国,重点覆盖广东、福建、浙江、海南、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江苏等9个省(自治区)31座城市,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极大重视,尤其得到了当地居民对王老吉的强烈的企业文化认同感。
  目前,“王老吉·学子情”活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制度化的机制,包括受捐助者的选拔机制,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有王老吉自身特点的企业慈善文化。一位长期关注企业文化研究的专家表示,这是加多宝集团将“企业公民”理念融入企业文化的一个表现,公益活动也成为了王老吉文化营销的一部分,同时也符合王老吉品牌的“草根”定位。
  参照宝洁、王老吉们对公益赞助的成功运作中,企业要避免再出现“对社会有利,对企业无益”的结果,自主公益营销可以遵循以下的策略原则:
  时机性原则。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地赞助。当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时,社会、媒体、民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最高,如果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主动表态,必然可以引来更多注意力,也最能吸引媒体的报道。与市场营销一样,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数量,而是能够预先抓住最适合的时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商业运作化原则。公益赞助,策略先行。对于企业而言,公益赞助可能视为一项企业营销行为,所以在执行公益赞助时必须视其同企业其他营销活动一样,策略先行,预先将整个过程的每个步骤考虑周到,包括何时赞助、赞助多少、何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是否邀请政府官员见证、媒体宣传计划如何执行等等。只有考虑充分,把握得当,才能使企业避免成为“无名英雄”。
  长期性原则。将公益赞助视为企业一种商业战略。对跨国企业而言,公益赞助是一项长期的商业策略行为—持续的投入与持续回报推动了他们不断进行公益赞助,在这种前提下,跨国企业积累起深厚的品牌美誉度,获得了媒体持续关注。在实力允许的前提下,中国企业可以将公益赞助纳入企业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对某一公益项目持续性的赞助,最终获得政府、媒体的认可与持续关注。
其他文献
编者按:北京夏日的酷热还在延续,2007年8月23日,在北京山水文园的会所里,乘着热浪而来的是新浪、和讯、奇虎、酷6、金融界等几大门户网站和垂直网站的代表,还有互联网研究及营销策划专家——《成功营销》行业热点沙龙之社区营销沙龙正式启动。环顾场馆四壁,布满了码放整齐的各种图书杂志,仿佛让每个人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那时除了泡在图书馆的书山题海里,很多人也热衷于进入校园网站的BBS,在那个虚拟的空间里
期刊
编者按:  提起营销策划人,我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很多显赫的名字——王力、王志刚、赵强、路长全、秦全耀、李光斗、张默闻、许喜林、刘永炬、娄向鹏、屈云波、叶茂中、梁中国、李志起……这是非常富于中国特色的一个群体,他们起于草根,兴盛于草根,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营销策划人有从弄潮儿沦为旁观者的危险。营销策划人只有实现升级,才能完成自我救赎。    策划
期刊
在国外,传统方式的CRM实施成功率只有30%左右,换句话说就是有70%的传统CRM项目都是不成功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在中国,数据质量走向两个极端,如果你问一个从事数据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会告诉你,虽然可以相对容易地搞到客户信息,但要得到真实的数据有多困难,人们的变化有多频繁,不管是经济原因、地理迁移,还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传统CRM叫苦不迭的同时,一种被新媒体催生的CMR(即CR
期刊
基础:人与关系,内容与互动      在CRM2.0的体系中,个体成为一个核心的地位,尤其是多中心的个体形成的关系网络营销,带动更多的体验营销、口碑营销和社群营销等等。其核心的模型为人与关系,内容与互动。  首先是客户与个体,客户与用户,粘着度与忠诚度(活跃程度、在网时长、口碑传播等)的关系。相对于Web2.0的社区营销针对的是大众或者一群用户,而CRM2.0则是一对一营销,首要核心就是要进行个体
期刊
背景:未来的几年之内,随着电脑和网络的高普及,千万高校学生将成为酷睿时代的主流消费群体。英特尔新推出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猫扑为INTEL量身打造专门针对大学生人群的酷睿品牌CLUB,线上互动社区,专人负责运营和维护,使这里成为INTEL的品牌宣传主阵地,大学生交流品牌的部落,体验产品的多媒体橱窗。  策略:猫扑为企业量身打造的具备Web2.0气质的在线娱乐互动社区平台——INTEL酷睿品牌校园新生
期刊
互联网:草根参与奥运最方便的途径      奥运会是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全球顶级体育赛事,受到全球瞩目。奥运会的精彩,不只是运动精英的比拼和角逐,更源于观众的存在和热情参与。奥运期间,参加比赛的运动队员,特别是获得奖牌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无疑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这些体育明星接受各种媒体采访的机会有限,与普通观众接触和互动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相当数量的普通奥运观众即草根,不满足于被动地观
期刊
本土日化品牌逐渐式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国际日化品牌巨头相比,本土日化品牌除了品牌历史、资金实力、经营经验、人才储备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外,在很多具体的营销策略和手法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比如,在与渠道合作进行整合营销方面,国际品牌有很多现成的案例,可以给本土日化品牌以启示。以下试作分析:  今年3月下旬,国际著名日化品牌巴黎欧莱雅和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王府井百货集团)在
期刊
渐行渐远。  中国民族日化品牌正在遭遇有史以来的“寒冬”,因为他们与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当“大宝天天见”离“天天见”越来越远时,似乎宣告着一个大宝时代行将结束。  今年3月,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以23亿的价格转让100%股权。随即,强生、联合利华和宝洁等众多大牌外资公司都表示了对大宝的青睐。有消息称,“国内日化第一品牌”的大宝将被强生收购,这是继小护士、羽西被欧莱雅收购之后,又一“沦陷”
期刊
我们不得不承认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艺术时代早已远离,远到只能赴法国卢浮宫去膜拜了,而今是一个没有电脑就茶饭不思的年代,打印、投影等影像输出技术的发展令视觉艺术找到了新的表现形式,灵感得以冲破藩篱、自由表达。在艺术驶入数码时代的今天,Epson作为数码影像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视觉艺术的高品质演绎,并通过艺术营销走近消费者。  8月16日,“大声展2007”北京地区的展览在SOHO尚都举行。来自日本、英
期刊
广告公司的创意和制作,从其流程来说,大同小异,也近乎是公开的秘密。但尽管如此,也鲜有一个广告公司会把自己为客户的创意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这就好像炒菜的手法基本相同,但没有一个大厨会让外人进入自己的工作间,看自己如何炒菜一样。经对方的同意,在此,我们将著名的4A公司国安DDB的一个案例展示出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广告公司,特别是国际著名广告公司是如何为一个产品进行创意的全过程。  可口和百事这两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