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y_s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承担科学课的教学工作,深感棘手,到底该怎样上好这门课,我的脑海一片茫然。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模式有一个科学的定位,我想了很多办法:研读教材教参,看教学录像,听课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这样几种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把“自主探究”的实质等同于“教师旁观”
  有些老师在上科学课时,不管什么课型、无论什么内容,都采用几乎相同的教学模式,几乎相同的问题,课堂上除了提几个问题外,剩下的事情就由学生“自主探究”,“该给学生的”都给了学生。
  《小学科学(3—6)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可能自由地或自发地对任意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因此,我们决不能放任不管,随其发展。以上课堂上之所以出现学生对探究要求、目的不明确,在探究过程中不知所从、盲目探究、偏离主题、收效甚微的结果,正是由于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在一旁静观其变,没有必要的引导的缘故。
  二、认为“以探究为核心”的实质就是“事事由学生探究(讨论)”
  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天的食物》一课时,引导学生讨论了很多次:同学们,你们昨天都吃过什么呢?这些吃过的喝过的东西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这些食物怎样记录下来?昨天一天共吃了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按一日三餐分别吃什么是最好的?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位教师仍然是一个问题让学生一讨论,一个问题让学生一研究。
  在讨论过程中,尽管学生还是四个人坐在一起,然而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个个懒洋洋、慢吞吞、有人无心的样子,从学生们的状态自然可以得知学生们活动的质量如何。其实,有效的教学必须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任何单一的教学方式都不可能完成高效的任务,就象人吃东西,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完成人体的所有需要。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能让其成为唯一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必须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但有些问题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
  三、把“以探究为核心”与“知识结论”对立起来
  一位教师在上《一杯水的观察》时,学生对水进行了充分的观察、研究。在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竟然回避对知识结论的归纳、整理。整堂课看起来知识不足,问题有余。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探究来自问题,学生进入探究的动力来自与对问题的兴趣,并特别强调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及提高提问水平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是不要结果、不要结论,问题、探究与结论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价值观等。可见:探究是为获取结论服务的一种方式,决不能使二者对立起来。
  四、把“自主探究”认为是“学生提什么就研究什么”
  许多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不管学生提出多少问题,提的问题能否研究,都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删减,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喜欢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就像执教《听听声音》一课的老师,学生提的问题是超出整个单元的问题,教师一句:“下面就请同学们设计实验,研究研究这些问题,看谁的收获多。”便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了学生。
  五、重视操作过程,忽略思维过程
  其实:科学探究不仅包括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还包括学生的动脑思维过程,探究的本质是思维,目前大部分教师都很重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一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给予学生操作、活动,表面看起来,教师的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忙的不亦乐呼,但这样盲目的操作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尽管学生比较喜欢参加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但离开了思维的动手活动,或是不知从何入手或是成为无意义的“体力劳动”,效果可想而之。如果他们果真能利用桌面上的材料研究出问题的实质,那他们就可以当科学家了。真正的科学探究应追求的是深层次的思维。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之前应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动脑思考、设计的过程;在学生动手活动过程之中还应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活动结束后,还要鼓励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让思维活动贯穿探究活动的始终。而不能顾此失彼。
  六、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忽略教师自身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出现“放开了,收不拢”,“不知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的意外问题处理不了”等驾驭不好课堂的现象。
  教师是新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课改必须抓好教师,让教师走进课改并与课改共同成长。目前的大部分教师都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然而却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目前一个急需解决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师自身要努力学习。教师自身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精深的文化知识和多个专长,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七、重视合作学习的形式,忽略活动的效果
  目前最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就是:上课时学生们几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老师出示探究话题:××问题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交流等等,然而让学生汇报时却总是:你的研究情况如何,你的意见是什么,你的看法怎样等,很少说你们的研究成果、你们的意见,学生在发表意见时也根本无法体现出群体的意识。
  然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因此科学教师很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只是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而没有真正发挥好合作学习的群体智慧,没有起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却没有深度。
  八、实验操作形同虚设
  实验操作可以说是科学课程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几乎无法落到实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每周课节有限,且每堂课只有三十五分钟,而每一课时的容量又比较大,教师为了不耽误课程进度,不得不忙于讲解知识要点,对于实验操作,很多时候都是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操作,那后果可想而之:有的学生虽然做了,但缺少老师的专业指导,知识要点得不到升华;还有的学生贪玩成性,早就把实验任务丢到九霄云外,心想,反正老师也没时间检查;有的班级班额较大,实验器材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只好由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只能做观众观看,干着急却不能亲身体验,熟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所以说,实验教学的实施直接关系到科学教学的成效。
  九、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利用率有待加强
  目前,不少老师对科学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一个准确定位。在心理上还当作“副课”,自然很少顾及到信息技术对这门课程的辅助作用。只在上公开课时才费尽心思去挖掘信息技术的潜能。
  其实,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自然(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科学教学内容,不但使科学教材"活"起来,更能让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信息化时代,同时也可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避免教师教学走弯路,说废话的现象。信息技术与自然(科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能为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科学教学朝着自主、特色、个性化的教学方向发展。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辅助教学。
  总之,目前在我们小学科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盲点,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我们科学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还不深入,对新理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模仿的阶段。要想走出这些误区,我们科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真正理解新课程标准。只有吃透教材的教育精髓,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其他文献
[论文关键词]:生物教学多媒体优势问题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高实效、直观形象等独特的教学魅力,在我国各级各类教学中迅速普及。同样,对于生物这门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展示出常规教学所不能企及的优势,但在其日趋高涨的应用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的应用中显示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以简要论述。   新课程指出,生物教学应注重信息技术与生物学习的整合。而信息技
目的:  通过回顾性的临床研究,CT三维重建技术对髋关节骨性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例髋关节结构并与正常结构比较,了解髋关节发育不良病髋关节空间结构改变,为髋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得力助手。乌市米东区所有学校都架设了校园局域网,接入了宽带,以此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捕获大量的知识信息。还有许多家长也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给孩子购置电脑,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使孩子能尽早地掌握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就上网本身而言,当然并没有错,关键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出发,本着对祖国未来接班人负责的态度,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方法,希望能对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实际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前言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往的教学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好的成绩,以应试为第一目的,新的课程则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的人文
背景: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与生殖及代谢异常相关的内分泌疾病,是导致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最常见病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内分泌及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