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信吗?扛过这个冬天就是胜利。”一杯酒下肚之后,代厚义卷着舌头,挥舞着手指比划道。和代厚义一样关注锡、钨价格的还有一个人数近3万人之多的特殊群体,他们以矿为生,中间有身家上亿的矿老板,也有普通的底层矿工,他们就是闻名有色金属业的“灌阳矿帮”。地处广西桂林东北部的灌阳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钨、锡、锑、铅等矿产资源,即使在这个矿业寒冬,灌阳矿帮依旧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
等待机会
2009年1月底,在郊区一块用铁栅栏围起来的四十多亩土地上,矿老板王熙成正准备在这里建设一座当地最大的选矿厂。“100多吨矿石,原来值800多万,现在可能值500万。资产是少了,但是利润还有那么多。”急降的矿石价格让王感受到了丝丝寒意,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算盘。
维持利润的秘密在于时刻了解市场行情。做矿石贸易、选矿是在获得市场信息的前提下才和大小矿主联系订购。这种中间差价的灵活性保证了王能游刃有余。他还是在云南、湖南、广西等地购买了几座矿山。这种储备资源的方式,虽然让他倍感压力,甚至萌发变卖矿山的想法,然而机会总是在等待中才出现的。
同样等待机会的还有灌阳选矿机械厂的老板熊宗泽,他表示,现在矿石机械设备的订购量已经从最高位期间每个月卖出七十多台降到了现在的四十多台,但是他坚信这只是暂时现象。由于他们的矿山机械是根据选矿方式量身定做,这让他们的矿山机械在“灌阳机械一条街”上享有盛名。“每年产值几千万依然没问题,好一些可以达到7000万到8000万。”熊宗泽腼腆地说。
不同于其他矿业帮派,灌阳帮之所以能在这个矿业寒冬坚持下来,寻找新的商业机会,源于祖辈传下来的神奇找矿技术。
寻矿秘技
“我们灌阳人可以单凭眼力就能断定矿石的品位,从而给出价位。”一位灌阳矿老板指着地上的一堆矿石说。
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1998年,当几个灌阳矿老板前去云南找矿的时候,另外一拨其他省份的人也看中了同一批锡矿石,结果这批人拿着矿石前往省城化验,灌阳老板凭借自己的眼力、鉴定技术,得出的矿石品位竟然与化验出来的没有多少差距。
更大的难度在于,面对庞大的矿山,在没有地质资料的情况下,要确定在哪里探矿,如何沿着矿带打矿,灌阳帮都有自己的一套土办法。在一张纸上,灌阳老板如同一个工程师绘制着他们看矿带的方法。
发掘海外市场
2005年至2007年有色金属价格暴涨期间,王熙成就是这波行情的受益者。王熙成家里储存着三四百吨矿石,王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
从2000年开始,灌阳帮甚至进军国外。灌阳帮到过越南、缅甸、朝鲜,甚至远赴俄罗斯。通行的做法是将当地的矿石通过集装箱运回灌阳加工,提高矿石品位。在异国他乡找矿他们除了要融合到当地的官商文化之中,还要谨防不断变化的国外矿产资源政策。
聪明的灌阳帮发现的市场秘密远不止于此。周文,这位被灌阳县领导特别看重的矿业机械老板的选矿机械已经远销印尼、越南、新加坡、朝鲜等地。他想到的办法是用自己的矿山机械换取矿石,在国外选好矿石之后,再运回国内卖。
“这些地方的工艺技术和中国相差20到30年。”周文说。正是依靠这些换回来的矿石赚取的钱,周文在云南购买了一座占地27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矿。
延续奇迹
在灌阳街头的饭店内经常可以看到觥筹交错的矿老板,他们与其说是在谈生意,不如说是交换信息。
或是三五成群,或是集资搞矿他们用矿石编织了一条关系纽带。这些看似大老粗的矿老板粗中有细,他们的手机中每天接收来自伦敦交易所的實时信息,这些帮助他们判断走势。
矿老板们说,搞矿山的要看矿山资源的富集程度、品位的高低,做贸易的要掌握行情,自己也要预测。这条分工明确的链条发挥着灌阳帮最朴素的智慧。
生存只是一方面,伴随着矿业帮的始终是风险。“你知道有多危险?”一位老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憋着通红的脸说,“我差点被埋在矿坑里出不来。”
从开矿山、搞矿石贸易、矿山机械乃至冶炼厂,灌阳帮几乎涉足了所有的有色金属领域。正是这些泥腿子,他们靠着最土的办法在矿业市场上南征北战,创造着奇迹。
编辑 周 南
等待机会
2009年1月底,在郊区一块用铁栅栏围起来的四十多亩土地上,矿老板王熙成正准备在这里建设一座当地最大的选矿厂。“100多吨矿石,原来值800多万,现在可能值500万。资产是少了,但是利润还有那么多。”急降的矿石价格让王感受到了丝丝寒意,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算盘。
维持利润的秘密在于时刻了解市场行情。做矿石贸易、选矿是在获得市场信息的前提下才和大小矿主联系订购。这种中间差价的灵活性保证了王能游刃有余。他还是在云南、湖南、广西等地购买了几座矿山。这种储备资源的方式,虽然让他倍感压力,甚至萌发变卖矿山的想法,然而机会总是在等待中才出现的。
同样等待机会的还有灌阳选矿机械厂的老板熊宗泽,他表示,现在矿石机械设备的订购量已经从最高位期间每个月卖出七十多台降到了现在的四十多台,但是他坚信这只是暂时现象。由于他们的矿山机械是根据选矿方式量身定做,这让他们的矿山机械在“灌阳机械一条街”上享有盛名。“每年产值几千万依然没问题,好一些可以达到7000万到8000万。”熊宗泽腼腆地说。
不同于其他矿业帮派,灌阳帮之所以能在这个矿业寒冬坚持下来,寻找新的商业机会,源于祖辈传下来的神奇找矿技术。
寻矿秘技
“我们灌阳人可以单凭眼力就能断定矿石的品位,从而给出价位。”一位灌阳矿老板指着地上的一堆矿石说。
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1998年,当几个灌阳矿老板前去云南找矿的时候,另外一拨其他省份的人也看中了同一批锡矿石,结果这批人拿着矿石前往省城化验,灌阳老板凭借自己的眼力、鉴定技术,得出的矿石品位竟然与化验出来的没有多少差距。
更大的难度在于,面对庞大的矿山,在没有地质资料的情况下,要确定在哪里探矿,如何沿着矿带打矿,灌阳帮都有自己的一套土办法。在一张纸上,灌阳老板如同一个工程师绘制着他们看矿带的方法。
发掘海外市场
2005年至2007年有色金属价格暴涨期间,王熙成就是这波行情的受益者。王熙成家里储存着三四百吨矿石,王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
从2000年开始,灌阳帮甚至进军国外。灌阳帮到过越南、缅甸、朝鲜,甚至远赴俄罗斯。通行的做法是将当地的矿石通过集装箱运回灌阳加工,提高矿石品位。在异国他乡找矿他们除了要融合到当地的官商文化之中,还要谨防不断变化的国外矿产资源政策。
聪明的灌阳帮发现的市场秘密远不止于此。周文,这位被灌阳县领导特别看重的矿业机械老板的选矿机械已经远销印尼、越南、新加坡、朝鲜等地。他想到的办法是用自己的矿山机械换取矿石,在国外选好矿石之后,再运回国内卖。
“这些地方的工艺技术和中国相差20到30年。”周文说。正是依靠这些换回来的矿石赚取的钱,周文在云南购买了一座占地27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矿。
延续奇迹
在灌阳街头的饭店内经常可以看到觥筹交错的矿老板,他们与其说是在谈生意,不如说是交换信息。
或是三五成群,或是集资搞矿他们用矿石编织了一条关系纽带。这些看似大老粗的矿老板粗中有细,他们的手机中每天接收来自伦敦交易所的實时信息,这些帮助他们判断走势。
矿老板们说,搞矿山的要看矿山资源的富集程度、品位的高低,做贸易的要掌握行情,自己也要预测。这条分工明确的链条发挥着灌阳帮最朴素的智慧。
生存只是一方面,伴随着矿业帮的始终是风险。“你知道有多危险?”一位老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憋着通红的脸说,“我差点被埋在矿坑里出不来。”
从开矿山、搞矿石贸易、矿山机械乃至冶炼厂,灌阳帮几乎涉足了所有的有色金属领域。正是这些泥腿子,他们靠着最土的办法在矿业市场上南征北战,创造着奇迹。
编辑 周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