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法的调整路径

来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in2yh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货币演进中出现的两次国家介入的对比引申出国家介入经济的前提和方式,探究国家介入经济的法学内涵,指出经济法的调整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调整,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虽然正当却存在内生的矛盾,对此传统法学无法回应、更难以解决。而经济法的调整既体现着国家介入的正当性旨在代言公众利益,也体现着市场经济制度的正当性旨在成就个人自由。
其他文献
理顺供销社理事会与所属企业的关系邓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按照社企分开的原则,理顺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与其所属企业的关系”。对
公平是人类世代永恒追求的主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以教育公平的内涵为出发点,将制度作为衡量不同时期教育公平发展的标准,从文化、人文、道德层面对教育公平进
彝族习惯法是某一特定社区内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习惯、习俗、礼节、仪式、舆论、禁忌、村规民约等,用以划分人们的权利义务和调解各类纠纷,并且具有一定的
古汉语中的“孰与”是个同形异构体,根据句法分布和语义类型的不同,可离析为“孰与1”、“孰与2”、“孰与3”。“孰与1”是介词结构,引介伴随对象。“孰与2”受“孰与1”句宾语前置规
中国现代伦理学对于中国现代伦理和生活问题的关注,最后必然集中于对中国现代话语的分析。西方非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新儒家构成了中国现代的基本话语。走出中国传统思
模糊限制语和模糊限制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普遍地存在于英、汉、日语中。在交际中,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模糊限制看似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但实际上是更好地遵守了合作
本文主要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面临的道德困境 ,市场经济自身的道德合理性 ,道德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功用性等方面 ,来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持
对面向创新能力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其"创新"之理论依据予以浅析,以期进一步理性认识研究生课程体系,促进其更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认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创新的机理
语言歧义是各种语言存在的普遍现象,语言歧义对人们的信息交流有消极影响。英语歧义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成因,英语歧义有积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