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具有集思广益的效果,同时也是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进行思想碰撞的关键环节。高中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难度大的特征,学生个体学习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并及时汲取小组成员思想上的精华。高中数学教师要学会科学地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成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础,是一种将学生视为教学动态因素,并激发动态因素合作互动仪式的教学模式,小组整体绩效和目标导向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简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点是为学生安排合作的小组角色,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小组活跃度和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来完成小组学习目标。
为了全面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高中生数学综合素养,高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若干小组,让同一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圈讨论问题,但是这大部分只是在形式上开展了小组学习,而没有抓住小组学习的实质,很多教師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开展小组学习,枉顾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开展小组学习,导致课堂氛围看似热闹,但是学生在其中实际学到的知识很少,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最终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由此可见,要让小组学习发挥真正的效用,还需要教师更多的探索和努力。笔者接下来要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合开展针对性探讨,以期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带来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得学生有机会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一、科学分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从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小组合作学习都浮于表面,实质性的合作学习凤毛麟角。为了让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落实,教师需要秉承公正、合理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划分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因素,使得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个性的小组成员能够相互补充、优势相长。这样,学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小组学习之中学会去深入地思考问题、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尊重并倾听他人的思想,使得教学内容可以被放在更加广阔的平台和背景之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推理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小组成员的数量以4-6人为宜,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则可以便于小组之间公平、良性的竞争。
二、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小组分组只是第一步,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条不紊、平稳有序地落实下去,教师还需要在课本上多琢磨、多研读,将教材和学生都摸索清楚,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当是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学生一定的摸索和探索之后可以完成的问题。如果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过于晦涩,那么大多数学生都会丧失继续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情绪;如果问题过于加单,那么互让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感觉小组合作没有意义、难以满足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应当保持具体问题难度的适中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小组谈论之中来。
三、引导小组学习、强化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鱼不如授人以鱼。小组合作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通过合作研究来激发自主思考能力,最终提升数学综合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鸡腿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探讨过程中来逐步地、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比如,在“直线和圆的关系”的教学之中,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陷入僵局,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分小组讨论学习,并让小组总结出自己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想法,并及时汲取同学想法和思维之中的精华之处。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能够为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会让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也积极向上、拼搏不懈。
结语
简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形式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大有可为。教师可以将其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和清晰地分工,设置难度适中、适于讨论的问题,并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不要让其流于形式,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积累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并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颖.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
[2]顾丽琴.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础,是一种将学生视为教学动态因素,并激发动态因素合作互动仪式的教学模式,小组整体绩效和目标导向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简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点是为学生安排合作的小组角色,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小组活跃度和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来完成小组学习目标。
为了全面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高中生数学综合素养,高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若干小组,让同一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圈讨论问题,但是这大部分只是在形式上开展了小组学习,而没有抓住小组学习的实质,很多教師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开展小组学习,枉顾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开展小组学习,导致课堂氛围看似热闹,但是学生在其中实际学到的知识很少,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最终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由此可见,要让小组学习发挥真正的效用,还需要教师更多的探索和努力。笔者接下来要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合开展针对性探讨,以期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带来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得学生有机会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一、科学分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从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小组合作学习都浮于表面,实质性的合作学习凤毛麟角。为了让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落实,教师需要秉承公正、合理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划分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因素,使得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个性的小组成员能够相互补充、优势相长。这样,学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小组学习之中学会去深入地思考问题、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尊重并倾听他人的思想,使得教学内容可以被放在更加广阔的平台和背景之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推理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小组成员的数量以4-6人为宜,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则可以便于小组之间公平、良性的竞争。
二、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小组分组只是第一步,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条不紊、平稳有序地落实下去,教师还需要在课本上多琢磨、多研读,将教材和学生都摸索清楚,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当是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学生一定的摸索和探索之后可以完成的问题。如果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过于晦涩,那么大多数学生都会丧失继续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情绪;如果问题过于加单,那么互让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感觉小组合作没有意义、难以满足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应当保持具体问题难度的适中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小组谈论之中来。
三、引导小组学习、强化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鱼不如授人以鱼。小组合作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通过合作研究来激发自主思考能力,最终提升数学综合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鸡腿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探讨过程中来逐步地、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比如,在“直线和圆的关系”的教学之中,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陷入僵局,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分小组讨论学习,并让小组总结出自己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想法,并及时汲取同学想法和思维之中的精华之处。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能够为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会让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也积极向上、拼搏不懈。
结语
简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形式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大有可为。教师可以将其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和清晰地分工,设置难度适中、适于讨论的问题,并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不要让其流于形式,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积累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并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颖.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
[2]顾丽琴.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