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快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和性格非常必要。
孩子如果出现寻衅、脏话、违抗、撒谎,其至偷窃之类的行为,会使家长们感到烦恼和困惑。了解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对尽快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是非常必要的。
对待寻衅行为
孩子有时会寻衅惹事,但父母对孩子偶然出现的拳打脚踢现象不必多虑,要及时制止和处理,否则会发展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过度的寻衅行为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这很可能表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妥。例如,当孩子们打斗时,你是否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让他在这方面受到鼓励,甚至为了培养孩子的“男子汉气概”,怂恿自己的孩子好斗?如果是这样,当孩子再出现寻衅行为时,你要表示出不满,严厉地告诫他:“不许这样!”还要责令孩子向“受委屈”的孩子道歉。
寻衅行为也可能是由于成人常在孩子面前用粗暴的方式解决家庭争端所致。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效仿,并认为对别人寻衅、粗暴是合理的。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友善、谅解、和睦,是消除孩子寻衅行为的重要环境因素。
过分的溺爱也会导致孩子寻衅惹事。受到溺爱的孩子,交往能力差,容易唯我独尊,寻衅闹事。因此,经常引导孩子友好地与同伴一起游戏、分享玩具、看书等,比消极地禁止寻衅要好得多。
有些孩子持续寻衅惹事,也可能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行为失控造成的。这就需要请有关心理和精神病医生进行诊断,然后对症治疗。
对待脏话
如果父母的言语毫无节制,那么孩子口吐脏字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要让孩子不讲脏话,家长首先要在孩子面前检讨自己,为孩子做出表率。当然,孩子的不良玩伴骂人,对其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从小训练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教会他们有礼貌地提出请求十分必要。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对外界的脏话就有了免疫力。
对待违抗
任何孩子都可能公然违抗父母,这是一种合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现象。持续的违抗行为可能是孩子对不如意的家庭环境的反应。例如,有的父母滥用禁令,会把孩子置于困难的境地,面对无数的事情需要辩解,孩子慢慢地就只会做出否定的反应。另外,家长的要求缺乏一贯性和一致性,也会使孩子产生神经过敏、容易激动和固执现象。因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和禁令(即使是完全合理的)不要太多,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要坚持始终。
同时,应知道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情感和愿望,要孩子放弃他想做的事是不容易的。该睡觉了,可孩子玩得入迷,这时你突然用命令的口吻让他睡觉,效果往往不佳。最好在准备睡觉之前几分钟就预先提醒他,并运用适当的方式诱导他上床睡觉。
对待撒谎
孩子撒谎有一个简单而明显的原因,就是想免遭指责。假如打碎了一个花瓶,他会说:“我没有打碎花瓶。”因为他常见到这种说法可以掩饰过失,免遭惩罚。如果家长肯定是孩子打碎的,只要说:“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今后小心就行了。”家长还得向孩子说清楚不应当撒谎,撒谎不是诚实的好孩子。如果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你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使孩子体验到说真话、承认错误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和谅解,逐渐养成诚实的习惯。切忌采取打、恫吓等简单粗暴的方法。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今后更不敢说实话。
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也常常“说谎”。一个孩子可能这样说:“我没有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是一个穿绿衣裳的大魔怪搞的。”这种“谎”倒像异想天开的故事,是由于儿童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所导致的无意“撒谎”。对此,你切不可去追究,否则会损害孩子自尊心,毁灭孩子智慧的火花。但一定要提醒孩子,应该怎样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后果。
对待偷窃
很小的孩子从别人处拿些东西,只是想拿来玩玩而已,父母不要把这类事看作是什么道德问题。你应把东西还给主人,并向孩子说明,拿別人的东西是不允许的,孩子最后会明白这个道理的。尽量不要使用“偷窃”这类字眼,因为孩子头脑里还没有“偷窃”这个概念,这样说反而会强化这种错误的行为。
至于那些年龄较大、完全懂得偷和拿的区别的孩子,如果出现偷窃行为,就需要采取严厉的措施。除了把家里的东西管理好,切断偷的诱因;还要及时抓住苗头,抓紧教育,不要让这种行为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否则,这种行为就会作为一种满足欲望的行为方式与特定的情境形成联系系统而重复出现。多次重复,这种联系系统便会成为支配行为的强烈动力,再矫正就困难了。
(责编 刘国栋)
孩子如果出现寻衅、脏话、违抗、撒谎,其至偷窃之类的行为,会使家长们感到烦恼和困惑。了解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对尽快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是非常必要的。
对待寻衅行为
孩子有时会寻衅惹事,但父母对孩子偶然出现的拳打脚踢现象不必多虑,要及时制止和处理,否则会发展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过度的寻衅行为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这很可能表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妥。例如,当孩子们打斗时,你是否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让他在这方面受到鼓励,甚至为了培养孩子的“男子汉气概”,怂恿自己的孩子好斗?如果是这样,当孩子再出现寻衅行为时,你要表示出不满,严厉地告诫他:“不许这样!”还要责令孩子向“受委屈”的孩子道歉。
寻衅行为也可能是由于成人常在孩子面前用粗暴的方式解决家庭争端所致。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效仿,并认为对别人寻衅、粗暴是合理的。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友善、谅解、和睦,是消除孩子寻衅行为的重要环境因素。
过分的溺爱也会导致孩子寻衅惹事。受到溺爱的孩子,交往能力差,容易唯我独尊,寻衅闹事。因此,经常引导孩子友好地与同伴一起游戏、分享玩具、看书等,比消极地禁止寻衅要好得多。
有些孩子持续寻衅惹事,也可能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行为失控造成的。这就需要请有关心理和精神病医生进行诊断,然后对症治疗。
对待脏话
如果父母的言语毫无节制,那么孩子口吐脏字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要让孩子不讲脏话,家长首先要在孩子面前检讨自己,为孩子做出表率。当然,孩子的不良玩伴骂人,对其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从小训练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教会他们有礼貌地提出请求十分必要。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对外界的脏话就有了免疫力。
对待违抗
任何孩子都可能公然违抗父母,这是一种合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现象。持续的违抗行为可能是孩子对不如意的家庭环境的反应。例如,有的父母滥用禁令,会把孩子置于困难的境地,面对无数的事情需要辩解,孩子慢慢地就只会做出否定的反应。另外,家长的要求缺乏一贯性和一致性,也会使孩子产生神经过敏、容易激动和固执现象。因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和禁令(即使是完全合理的)不要太多,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要坚持始终。
同时,应知道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情感和愿望,要孩子放弃他想做的事是不容易的。该睡觉了,可孩子玩得入迷,这时你突然用命令的口吻让他睡觉,效果往往不佳。最好在准备睡觉之前几分钟就预先提醒他,并运用适当的方式诱导他上床睡觉。
对待撒谎
孩子撒谎有一个简单而明显的原因,就是想免遭指责。假如打碎了一个花瓶,他会说:“我没有打碎花瓶。”因为他常见到这种说法可以掩饰过失,免遭惩罚。如果家长肯定是孩子打碎的,只要说:“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今后小心就行了。”家长还得向孩子说清楚不应当撒谎,撒谎不是诚实的好孩子。如果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你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使孩子体验到说真话、承认错误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和谅解,逐渐养成诚实的习惯。切忌采取打、恫吓等简单粗暴的方法。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今后更不敢说实话。
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也常常“说谎”。一个孩子可能这样说:“我没有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是一个穿绿衣裳的大魔怪搞的。”这种“谎”倒像异想天开的故事,是由于儿童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所导致的无意“撒谎”。对此,你切不可去追究,否则会损害孩子自尊心,毁灭孩子智慧的火花。但一定要提醒孩子,应该怎样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后果。
对待偷窃
很小的孩子从别人处拿些东西,只是想拿来玩玩而已,父母不要把这类事看作是什么道德问题。你应把东西还给主人,并向孩子说明,拿別人的东西是不允许的,孩子最后会明白这个道理的。尽量不要使用“偷窃”这类字眼,因为孩子头脑里还没有“偷窃”这个概念,这样说反而会强化这种错误的行为。
至于那些年龄较大、完全懂得偷和拿的区别的孩子,如果出现偷窃行为,就需要采取严厉的措施。除了把家里的东西管理好,切断偷的诱因;还要及时抓住苗头,抓紧教育,不要让这种行为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否则,这种行为就会作为一种满足欲望的行为方式与特定的情境形成联系系统而重复出现。多次重复,这种联系系统便会成为支配行为的强烈动力,再矫正就困难了。
(责编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