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体育教学是一项具有鲜明的集体性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以中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的,它要求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竞争性,更有思想性、教育性。体育教学中注重德育因素的挖掘、整理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只重视了对学生的身体练习,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致使部分学生思想意识差,心理素质低,身体素质提高缓慢,体育教学很难有大幅度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层推进,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体育正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体育的育人性正日渐发挥出巨大作用。体育老师如能在注重学生身体练习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竞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素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我国的体育教材改革力度是很大的,特别是我们的省编教材《体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构建方面,比较充分地考虑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及其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材就没问题了,不再需要改革了。
1.深入研究教材的魅力所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前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和运用心理学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体育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挖掘教材的娱乐性,也就是教材的魅力所在。因为,教材的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篮球的投篮、足球的射门、跳远的远度、投准的命中率等等。抓住了教材的魅力,备课就可以围绕教材的魅力来做文章,用教材的魅力来吸引和带动其他练习。
2.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
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其结果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体育尖子,无需做出什么努力,就可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另一部分体育差生,却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屡受挫折,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然而,一个班好几十名学生,要教师一一帮助每个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而把学习目标分成若干层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层次目标,则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3.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不断变换和更新教学方法,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教材可以采用多种教法。例如,迎面接力跑可用三种教法,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分别进行教学。教法一:采用近距离迎面接力或近距离往返接力形式进行,以提高传接棒技术为主;教法二:采用较长距离形式的迎面接力跑练习,以发展奔跑能力为主;教法三: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接力比赛,既发展了接力跑的全面技术,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活跃了课堂气氛。由三种教法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克服了同一教材重复练习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缺点。
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系统化,根据学生对某些动作的惧怕心理,采用一些与正式练习特点相接近的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转移性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跨越式跳高练习时,可用皮筋代替竹竿;侧手翻练习之前可先做靠墙手倒立的练习等等。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有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尽量少批评、少指责,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对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4.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不"知",则教育无的放矢,徒劳无益;若"知"之肤浅,则教育缺乏力度,难有成效。只有"知"之深刻、全面,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知"学生个体的基础上,还要"知"学生群体,如班级特点、全班学生的整体素质等均应心中有数,把个体和群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子深其深,浅其浅",即深者增加、浅者减少的教学方法。
真正的体育教学并非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积极练、自觉参与。
5.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底在于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为此必须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区别对待,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分解好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接近目标,并及时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于体育差生来说,不是要求他们要达到什么标准,或是赶上或超过什么人,而主要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解决有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最积极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改革组织教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体育课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身体练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提问、分析、对比等方式,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素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我国的体育教材改革力度是很大的,特别是我们的省编教材《体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构建方面,比较充分地考虑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及其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材就没问题了,不再需要改革了。
1.深入研究教材的魅力所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前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和运用心理学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体育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挖掘教材的娱乐性,也就是教材的魅力所在。因为,教材的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篮球的投篮、足球的射门、跳远的远度、投准的命中率等等。抓住了教材的魅力,备课就可以围绕教材的魅力来做文章,用教材的魅力来吸引和带动其他练习。
2.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
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其结果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体育尖子,无需做出什么努力,就可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另一部分体育差生,却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屡受挫折,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然而,一个班好几十名学生,要教师一一帮助每个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而把学习目标分成若干层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层次目标,则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3.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不断变换和更新教学方法,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教材可以采用多种教法。例如,迎面接力跑可用三种教法,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分别进行教学。教法一:采用近距离迎面接力或近距离往返接力形式进行,以提高传接棒技术为主;教法二:采用较长距离形式的迎面接力跑练习,以发展奔跑能力为主;教法三: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接力比赛,既发展了接力跑的全面技术,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活跃了课堂气氛。由三种教法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克服了同一教材重复练习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缺点。
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系统化,根据学生对某些动作的惧怕心理,采用一些与正式练习特点相接近的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转移性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跨越式跳高练习时,可用皮筋代替竹竿;侧手翻练习之前可先做靠墙手倒立的练习等等。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有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尽量少批评、少指责,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对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4.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不"知",则教育无的放矢,徒劳无益;若"知"之肤浅,则教育缺乏力度,难有成效。只有"知"之深刻、全面,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知"学生个体的基础上,还要"知"学生群体,如班级特点、全班学生的整体素质等均应心中有数,把个体和群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子深其深,浅其浅",即深者增加、浅者减少的教学方法。
真正的体育教学并非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积极练、自觉参与。
5.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底在于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为此必须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区别对待,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分解好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接近目标,并及时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于体育差生来说,不是要求他们要达到什么标准,或是赶上或超过什么人,而主要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解决有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最积极的办法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改革组织教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体育课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身体练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提问、分析、对比等方式,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