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近22000只黑腹滨鹬(一种迁徙水鸟)抵达崇明东北面的滩涂,遮天蔽日,无比壮观。每一位在农庄参与耕种的志愿者都为之惊叹,这片鸟类迁徙途中难得的补给站,每年都在为水鸟们提供最充沛的食物补给。这里是长江入海口,淡水与咸水相汇,养育了世界上最多样的生物群。第二年,同样的时间,上万只黑腹滨鹬再一次兑现了它们的“承诺”。正如电影《迁徙的鸟》中所诉说的,为了兑现这样的“承诺”,这些迁徙的鸟们每年都要飞行数千甚至上万公里,穿越高山、丛林,面对天敌以及各种恶劣天气。如果你是它们中的一员,你一定会为每年能够兑现这种“承诺”感到无比自豪,然而,每年鸟儿的食物正一点点变少,能够安心饮用的水源正在消失,它们长途跋涉的过程也越来越艰辛。也许将来某一天,鸟儿的“承诺”将无法继续兑现了。许多物种已经或正在离我们而去,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努力生存,而是因为这个星球越来越不适合它们居住了。
正值秋收时节,农庄的工作人员正收获着种类繁多的蔬菜,菠菜、鸡毛菜、红甜菜、刀豆、毛豆、豇豆、紫薯、黄瓜、西葫芦、南瓜等等,一箩筐一箩筐装得花花绿绿,引来了周围的农民前来围观。“那么多的蔬菜品种啊!”村民们惊叹道。这就是生态农庄,为自然而生,为保护地球上的鸟、蛙以及人类自身而存在。秋天的农庄有种五彩斑斓的感觉,因为农作物品种丰富,又有为数众多的杂草竞相生长,鸟儿和青蛙在这里司空见惯,俨然一片草原景象。秋风掠过田园,引得无数鸟儿飞起又停下,它们爱待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足够多的食物与庇护场所。
一只小地老虎啃食着菜地里的杂草,田鼠已把目标锁定在它的身上伺机而动,却不料自己被一只黄鼠狼盯上了——看似紧张的一幕幕,每天都在农庄上演,这紧凑的食物链保护了田里的蔬菜。小地老鼠是田鼠的最爱,还有数也数不清的食蚜蝇、寄生蜂、草蛉、四星瓢虫等肉食昆虫,为鸟儿和青蛙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美食。自然界一物降一物的规律在生态农庄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多样化的环境与杂草给这些生物提供了很好的家园,让它们能够世世代代地繁衍生息。这就是为什么生态农业被称为“可持续农业”,因为它造就了适合地球上大多数生命居住的“环境”,当然也包括了人类。
“嗯,像是老家的味道!”农夫市集上一位客人边吃着番茄边称赞道。“因为是有生命的菜!”农庄志愿者答说。每一个在农庄工作过的志愿者都深爱着农庄的蔬菜,菜味好浓是最普遍的评价。蔬菜自然生长,带来浓重的口感,因为蕴藏了更多大地的能量与养分。“药补不如食补”,当自然耕种的蔬菜成为你平日的口粮时,它确实可以让你抛弃许多营养品,还会让你的精力更充沛。蔬菜本身没有毒素,就已经减轻了你身体上很多的负担了。而在生态农庄中耕作,更是无与伦比的健康体验,拔拔草、捉捉虫,呼吸着清新而没有杂味的空气,难怪志愿者们都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这种感觉很像我前几年在南非参与的当地社区农业推进项目,因为当地人出乎意料地支持这种更自然的耕种方式,他们自己也因此变得更健康了。菜有些虫眼或是多些歪瓜裂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人和我们的地球更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当我和当地农民一同工作了一整天,并得到他们送给我的洋葱的时候,那股清新又浓烈的味道是我至今都不能忘怀的。
要付出才会有收获,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早就验证了这句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传统农耕的写照。从早忙到晚,究竟在忙什么呢?如果你种过地,又不像大多数农民一样用除草剂来除草的话,你就有的忙了。其实种地这点事,没有什么比杂草更令你操心的了。的确,杂草给田间生命带来了极好的庇护,然而,如果你完全放任它们不管,你的菜远非它们的对手。所以对于长得比菜高的草,绝对不能手软。当我们种植水稻的时候,除草才真正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整整一个夏天,20亩的水稻田,逼着农庄20多个工作人员不论烈日或暴雨的日子都要坚持清理杂草,这背后的辛苦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而对付蔬菜地里的杂草,更需要一份耐心和细心。
生态农庄让环境与健康共同繁荣。秋天再次来临时,迁徙鸟的先遣部队又一次来到了崇明所在的长江入海口。在距离农庄不到5分钟车程的滩涂上,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它们的“承诺”。今年,我们终于有机会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上海野鸟会共同用镜头记录这脆弱的湿地以及迁徙的鸟儿们,这便是“湿地使者行动”。借助镜头,更多人可以了解到湿地的变迁、人类生活及活动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迁徙的鸟儿每年努力为兑现“承诺”所做的努力。如果你也有心参与其中,见证22000只黑腹滨鹬的奇迹,请@上海梦田生态农庄,诉说你对生态农业与迁徙的鸟的理解。生态是一个整体,环境、人类活动、气候,每一样都影响到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以及我们的健康,这一切就像是蝴蝶效应。健康的身心需要从关心环境开始,生态农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正值秋收时节,农庄的工作人员正收获着种类繁多的蔬菜,菠菜、鸡毛菜、红甜菜、刀豆、毛豆、豇豆、紫薯、黄瓜、西葫芦、南瓜等等,一箩筐一箩筐装得花花绿绿,引来了周围的农民前来围观。“那么多的蔬菜品种啊!”村民们惊叹道。这就是生态农庄,为自然而生,为保护地球上的鸟、蛙以及人类自身而存在。秋天的农庄有种五彩斑斓的感觉,因为农作物品种丰富,又有为数众多的杂草竞相生长,鸟儿和青蛙在这里司空见惯,俨然一片草原景象。秋风掠过田园,引得无数鸟儿飞起又停下,它们爱待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足够多的食物与庇护场所。
一只小地老虎啃食着菜地里的杂草,田鼠已把目标锁定在它的身上伺机而动,却不料自己被一只黄鼠狼盯上了——看似紧张的一幕幕,每天都在农庄上演,这紧凑的食物链保护了田里的蔬菜。小地老鼠是田鼠的最爱,还有数也数不清的食蚜蝇、寄生蜂、草蛉、四星瓢虫等肉食昆虫,为鸟儿和青蛙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美食。自然界一物降一物的规律在生态农庄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多样化的环境与杂草给这些生物提供了很好的家园,让它们能够世世代代地繁衍生息。这就是为什么生态农业被称为“可持续农业”,因为它造就了适合地球上大多数生命居住的“环境”,当然也包括了人类。
“嗯,像是老家的味道!”农夫市集上一位客人边吃着番茄边称赞道。“因为是有生命的菜!”农庄志愿者答说。每一个在农庄工作过的志愿者都深爱着农庄的蔬菜,菜味好浓是最普遍的评价。蔬菜自然生长,带来浓重的口感,因为蕴藏了更多大地的能量与养分。“药补不如食补”,当自然耕种的蔬菜成为你平日的口粮时,它确实可以让你抛弃许多营养品,还会让你的精力更充沛。蔬菜本身没有毒素,就已经减轻了你身体上很多的负担了。而在生态农庄中耕作,更是无与伦比的健康体验,拔拔草、捉捉虫,呼吸着清新而没有杂味的空气,难怪志愿者们都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这种感觉很像我前几年在南非参与的当地社区农业推进项目,因为当地人出乎意料地支持这种更自然的耕种方式,他们自己也因此变得更健康了。菜有些虫眼或是多些歪瓜裂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人和我们的地球更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当我和当地农民一同工作了一整天,并得到他们送给我的洋葱的时候,那股清新又浓烈的味道是我至今都不能忘怀的。
要付出才会有收获,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早就验证了这句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传统农耕的写照。从早忙到晚,究竟在忙什么呢?如果你种过地,又不像大多数农民一样用除草剂来除草的话,你就有的忙了。其实种地这点事,没有什么比杂草更令你操心的了。的确,杂草给田间生命带来了极好的庇护,然而,如果你完全放任它们不管,你的菜远非它们的对手。所以对于长得比菜高的草,绝对不能手软。当我们种植水稻的时候,除草才真正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整整一个夏天,20亩的水稻田,逼着农庄20多个工作人员不论烈日或暴雨的日子都要坚持清理杂草,这背后的辛苦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而对付蔬菜地里的杂草,更需要一份耐心和细心。
生态农庄让环境与健康共同繁荣。秋天再次来临时,迁徙鸟的先遣部队又一次来到了崇明所在的长江入海口。在距离农庄不到5分钟车程的滩涂上,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它们的“承诺”。今年,我们终于有机会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上海野鸟会共同用镜头记录这脆弱的湿地以及迁徙的鸟儿们,这便是“湿地使者行动”。借助镜头,更多人可以了解到湿地的变迁、人类生活及活动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迁徙的鸟儿每年努力为兑现“承诺”所做的努力。如果你也有心参与其中,见证22000只黑腹滨鹬的奇迹,请@上海梦田生态农庄,诉说你对生态农业与迁徙的鸟的理解。生态是一个整体,环境、人类活动、气候,每一样都影响到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以及我们的健康,这一切就像是蝴蝶效应。健康的身心需要从关心环境开始,生态农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