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75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探讨不同播期、播量对伊犁河谷冬小麦主栽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新冬4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共设置了5个播期和6个播量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冬小麦营养生长期缩短,但成熟期不推迟。同一播期下,播量对生育期无影响;播期为9月26日、播量为360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为6063.64kg/hm2;在播量较小的情况下,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有所下降,但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推迟,适当加大播量,小麦产量有所增加;当播期推迟到临界值时,产量随播期的推迟呈明显降低趋势。
  关键词:冬小麦;播期;播量;产量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将近30%的农民把种植小麦作为自己主要的经济来源。小麦提供了人类20%的能量和25%的蛋白质需求[1,2],全世界超过1/6的小麦产自中国[3]。小麦产量不仅受品种、土壤条件、气候的影响[4],而且与播期、播量也有密切联系[5]。只有在品种改良的基础上,配套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6]。播期和播量是影响冬小麦的群体性状和产量形成的2个重要因素。在一定播期范围内,播种期越迟,出苗和分蘖越迟,冬前分蘖越少,冬前未能形成壮苗,穗分化过程中退化小穗数过多,最终导致有效穗数减少[7]。随着播期的提前,麦苗能有效利用光、热、水等资源,冬前第一分蘖高峰分蘖量大,但从返青期至拔节期分蘖数基本变化不大。晚播小麦从返青期开始分蘖迅速,但无效分蘖多,因此,在晚播情况下争取足够穗数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基本苗数,依靠主茎成穗[8]。播量的不同必然会造成个体生长发育的差异,进而影响小麦个体的分蘖数量、成穗数和生长状况,而这些对群体结构、群体环境和产量形成都具有较大影响。新冬41号是伊犁河谷当地冬小麦主栽品种,研究当前条件下该品种的适宜播期、播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找出最佳播期播量,对实现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冬小麦试验田进行。该试验田地势平坦,采用滴灌模式灌溉,前茬为胡麻。
  1.2 供试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伊犁河谷主栽冬小麦品种新冬41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播期为主区,以7d为一梯度,共设置了5个播期;播量为副区,以60kg/hm2为梯度,共设6个播种密度(见表1)。试验共30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行长4m,每小区15行,行间距0.2m,小区面积12m2。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主要调查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及雪霉病发病率等情况。收获前调查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小穗最多粒数和穗粒数。成熟后每小区随机选1m行长测成穗数,收获后在室内考种测穗粒数、千粒重、小区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从播种到出苗时间间隔增加,9月26日播种的小麦历时7d出苗,10月3日播种的小麦历时8d出苗,10月10日播种历时10d出苗,10月17日播种历时13d出苗,10月24日播种历时17d出苗。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也随之延后,但不同播期之间拔节期和抽穗期间隔期比出苗期间隔期明显缩短。10月3日播种的小麦出苗期比9月26日播种的出苗期晚8d,拔节期晚4d,抽穗期晚1~2d;10月10日播种比10月3日播种的小麦出苗期晚9d,拔节期晚3d,抽穗期晚1~2d;10月17日播种的出苗期比10月10日播种晚10d,拔节期晚3d,抽穗期晚1~2d;10月24日播种的出苗期比10月17日播种晚10d,拔节期晚2d,抽穗期晚1~2d。不同播期的小麦抽穗期至成熟期间隔相差不大,说明播期推迟会造成小麦营养生长期缩短,但对成熟期影响较小。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全生育期明显减短,同一播期、不同播量下的小麦全生育期无较大差别。
  2.2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雪霉病发病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着播期的延后,冬小麦雪霉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随着播量的增加,冬小麦雪霉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9月26日播种,播量为420kg/hm2的小麦雪霉病发病率最高,达到42.7%;10月24日播种,播量为120kg/hm2的小麦的雪霉病发病率最低,只有8.6%。
  2.3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4可知,冬小麦株高随播期的推迟、播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全生育期和株高成正相关,生育期越长,株高越高;早播植株的营养生长时间较长,导致株高较高,播期推迟,株高变矮,可能是由于播期推迟导致光照时间缩短,植株在完成基本营养生长后很快进入了生殖生长。穗长和不结实小穗随播期的推迟、播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结实小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逐渐增加,10月24日播种的小麦结实小穗数最高达到19.2个/穗,但在同一播期中结实小穗数随播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小穗最多粒数随播期、播量的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收获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再降低,同一播期下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10月3日播种,播量为420kg/hm2的小麦收获穗数最多,为1003.0萬穗/hm2。
  2.4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10月17日、24日播种的小麦产量均较低,9月26日播种、播量为360kg/hm2的小麦产量最高(6063.64kg/hm2);产量水平在5000kg/hm2以上的处理组合有16个。9月26日播种的小麦产量均高于其他播种期,以处理A1B5产量最高,为6063.64kg/hm2;10月3日播种,处理A2B5产量最高,为5780.29kg/hm2;10月10日播种,处理A3B5产量最高,为5463.61kg/hm2。小麦产量受播期影响较大,晚于10月10日播种,小麦产量大幅下降。这说明伊犁河谷冬小麦最适播期在9月26日前后,在最适播期情况下,360kg/hm2的播量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形成。因此,早播和偏大播量是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播种期过晚、播量过低,无法保证群体总茎数,但播量过高会增加成本,而且产量反而会有所降低。由于2020年小麦锈病比较严重,导致大部分处理小麦产量比正常年份有所下降。   3 结论与讨论
  播期和播量是影响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早播促进冬前生长发育,晚播则减慢前期生长,降低单株分蘖,易造成群体不足,进而影响产量[9]。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能通过调节群体分蘖数,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收获穗数。试验结果表明:播期为9月26日、播量为360kg/ hm2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为6063.64kg/hm2;在播量较小的情况下,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有所下降,但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推迟,适当加大播量,小麦产量有所增加,當播期推迟到临界值时产量随播期的推迟呈明显降低趋势。这说明在早播情况下小麦单株分蘖能力强,有利于产量形成;在适宜播期范围内,随着播期的推迟适当增加播量,提高主茎成穗率,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Evans L T.Crop evolution adaption and yiel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2]Evans L T.Feeding the ten billion:plant and population growt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3]FAOSTAT.Agricultural Data[J].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2008,Rome:Online at http://faostat.fao.org/.
  [4]李克南,杨晓光,慕臣英,等.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Ⅷ:气候变化对中国冬小麦冬春性品种种植界限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8):1583-1594.
  [5]周晓虎,贺明荣,代兴龙,等.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9):65-69.
  [6]张永丽,于振文,王东,等.不同密度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4(5):29-30.
  [7]杨清岭,朱统泉.晚播不同播期对郑麦9023的群体质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自然科学版),2007(1):18-20.
  [8]张杰,胡开明.播期播量对徐麦99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42(24):62-63.
  [9]杨春玲,李晓亮,冯小涛,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及播量对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6):32-34.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介绍了三明市林药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林药生态产业的对策措施,为探索山区绿色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明市;林药;生态产业  林药生态产业是指利用林地空间种植药用植物,实现林业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实现生态林业与绿色药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模式。三明境域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峰峦耸峙,低丘起伏
期刊
摘 要:畜产品加工课程是科学理论和加工工艺技术结合的学科,实践教学是贯彻理论课程教学计划、达成优化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该文通过对畜产品加工领域发展趋势和高效畜产品加工综合性实验的现状分析,阐述了过程化控制在高校畜产品加工综合性教学体系应用的必要性,探讨了畜产品加工综合性实验的过程化控制应用遵循的指导原则和一般步骤,提出了创新过程化控制教学方式手段、完善高效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打造符合现代化建设能力人
期刊
摘 要:目的:掌握三明市民间药膳使用整体情况,为三明市的药膳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和访谈对三明市十县两区开展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总结与分析。结果:通过实地调查三明市民间乡土药膳的使用情况,共收集到三明市各地区60味常用乡土药材的78种药膳验方。药膳形式多样化,主要有药膳菜肴、药膳饭点等;功效主要为滋补强身与治疗疾病,其中常见的为清热类药膳;受众人群较广,如
期刊
摘 要:推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梅林村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梅林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总结了其成功经验,进一步明晰了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开辟新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经验;梅林村  1 梅林村概况  梅林村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东部,辖区总面积9.17km2,辖35个自然村,共计
期刊
摘 要:川西獐芽菜(Swertia mussotii)是一种传统高寒藏药,由于它对治疗肝胆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其野生资源被过度采挖,资源枯竭,故人工栽培出药效上佳的川西獐芽菜品种已经迫在眉睫。立地因子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不同地域、海拔、土壤情况以及光照强度等都会造成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的差异,但目前针对川西獐芽菜立地因子的研究寥寥无几。该文在查阅近年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立地因子对研究川西獐芽
期刊
摘 要:为探明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循环模式的物流特征、调控特征及复合价值,以及该模式能否在苏中地区推广使用,应用物质流、价值流以及系统分析法对该循环模式的投入、产出和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西来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家庭农场循环模式是一个以养羊养殖业为主、秸秆还田为辅的循环模式,该模式实现了“粮-羊-果园”的高效结合。该系统的复合价值高达823.18万元,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占复合价值的
期刊
摘 要:茶树灵芝与金线莲林下生态可持续种植模式是采用废弃茶枝、茶梗代替木屑制作茶树灵芝栽培料,在林下种植茶树灵芝,子实体收获后的废菌棒通过堆沤制成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的专用基质,金线莲采收后,基质又回归森林,达到生态可持续循环的目的。该文以福建省永泰县洋门村的实践为例,总结了该模式的实施情况,分析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针对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茶树
期刊
摘 要:晋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春播花椰菜品种在花球生长发育阶段经历高温胁迫,对花球商品性的影响较大。因此,适宜对花椰菜种植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从品种选择、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对晋北地区糯玉米间作花椰菜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糯玉米;花椰菜;间作;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2-0050-02 
期刊
摘 要:研究常规3次采收(4-4-4片)、2次采收(5-5片)和1次采收(8片)等不同烟叶采收次数对烟叶质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3次采收,烟草叶片生长较正常;2次采收、1次采收,烟草叶片出现“生长稍旺”和“生长过旺”的现象。综合烟叶长势和采收成熟度来看,随着采收次数减少,“长势偏旺、过旺”和“采生、采过”的几率增加;随着采收次数和留叶数的降低,烟叶产量、产值呈现降低趋势。云烟97的2次采收产
期刊
摘 要:在仔猪日粮中添加500g/T第益肽,研究第益肽对仔猪生产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39d末重、平均日增重增加5.0%、7.47%(P<0.05),料肉比降低6.1%(P<0.05),腹泻率降低63.27%(P<0.01)。可见,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第益肽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  关键词:第益肽;仔猪;生产性能  中图分类号 S828.5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