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标的稀缺,科创基金陷入尴尬期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_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监管层试图让科创板更加名实相副。4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决定》。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改动是:
  其一,在相关公司“科创属性”的评价与认定方面,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以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修改后将形成“4+5”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
  其二,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分类界定科创板行业领域,建立负面清单制度,“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上述文件的发布,不仅意味着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等巨头不再有机会在科创板上市,同时也意味着科创板IPO趋严将成常态。
  对于渴盼优质资产的科创板投资者,尤其是其中手握巨资的机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令其喜忧参半的变数:忧的是,至少在短期内,他们仍需在存量中寻找配置机会,这就免不了要继续打其他板块的主意;喜的是,未来增量或优质可期。
  Wind资讯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61只科创板概念基金的前三大重仓股主要来自93只股票,而在其中,科创板上市股票仅有18只,占比不到两成。

科创属性“硬指标”


  2020年3月,证监会发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试行)》)。这份文件仅三条八款,不到600字,对拟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科创属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原则上,拟科创板上市企业首先必须是“硬科技企业”,其要具备的主要特征,应该是“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而且,最好出自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这些产业是国家明确“重点支持”的产业(见《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
  根据《指引(试行)》,具备上述特征的“硬科技企业”,若要申报科创板上市,要同时符合下列三项指标:
  其一,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
  其二,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
  其三,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
  而据4月16日发布的《关于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决定》,除了上述三项指标,拟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还必须符合一项新增指标,即“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不过,对于国家支持和鼓励的产业,若相关企业符合其他“五项条件”之一,那么,即便其未达到上述四项指标,也可以申报科创板上市。该五项条件包括:
  其一,发行人拥有的核心技术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具有国际领先、引领作用或者对于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其二,发行人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或者发行人的核心技术人员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并将相关技术运用于公司主营业务;
  其三,发行人独立或者牵头承担与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其四,发行人依靠核心技术形成的主要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设备、关键产品、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并实现了进口替代;
  其五,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

未达标者众


  有意思的是,在已上市的26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并非所有公司都符合上述“四项指标”(抛开其是否符合“五项条件”不论)。
  例如,天合光能发布的年报显示,2020年年末,公司研发人员共计62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4.34%,同比下降了0.27个百分点。大地熊发布的年报显示,2020年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有9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7.31%,同比下降了1.79个百分点。
  年报还显示,作为2019年7月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之一,嘉元科技2020年年末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9.80%,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而2021年1月才上市的天能股份2020年年末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只有7.21%。
  若论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则至少有25家(截至4月20日,已披露2020年年报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有119家,占比21.01%)科创板上市公司过去三年(2018年至2020年)皆低于5%,其中不止包括首批上市的容百科技,、中国通号,还包括2021年才上市的8家公司,例如天能股份、聚石化学、富淼科技、极米科技等。
  若论营收增速指标,则在已披露2020年年报且有过去三年营收数据的11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过去三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有53家,占比44.92%。复合增长率低于10%的有39家,低于5%的有25家,还有14家增速为负,占比分别为33.05%、21.19%和11.86%。
  尽管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研发支出占比下降以及营收增速不及预期提供解释,但是,上述数据同样揭示了科創板的某些脆弱现实,或许这正是监管层试图进一步提高科创板门槛的原因之一。

优质标的稀缺


  无论如何,优质标的稀缺已经是科创板概念基金面临的最大尴尬之一。
  以2020年年末前三大重仓股为例。
  根据Wind资讯,2020年年末,科创板概念基金共计61只,其第一大重仓股主要来自42只股票,但其中在科创板上市的只有8只,占比19.05%,分别是中芯国际、金山办公、石头科技、西部超导、传音控股、恒玄科技、思瑞浦、中信博;其第二大重仓股主要来自39只股票,其中在科创板上市的只有7只,占比17.95%,分别是金山办公、传音控股、西部超导、中微公司、君实生物-U、晶晨股份、固德威;其第三大重仓股主要来自41只股票,其中在科创板上市的只有9只,占比21.95%,分别是中芯国际、金山办公、晶晨股份、睿创微纳、澜起科技、嘉元科技、华润微、孚能科技及九号公司-WD。   去除同类项之后,投资者会发现,科创板概念基金的前三大重仓股主要来自93只股票,其中只有18只股票来自科创板,占比19.35%,不到两成。
  再看2021年一季报的数据。
  截至4月20日,61只科创板概念基金已全部披露一季报。数据显示,其前三大重仓股主要来自49只股票,其中在科创板上市的仅有5只,占比10.20%,仅一成左右。这5只科创板股票分别是金山办公、容百科技、传音控股、中信博和柏楚电子。
  显然,相较于2020年年底,一季度科创板概念基金的“非科创板化”程度更为严重。

基金规模停滞


  反过来说,优质标的稀缺也制约了科创板概念基金的发展。
  Wind资讯显示,上一批科创板概念基金的问世还是2020年9月底的事,当时华夏、易方达、工银瑞信和华泰柏瑞同时成立了一只以科创板50指数(000688.SH)为标的的ETF基金,发行规模在5.10亿元至5.50亿元。
  换句话说,截至4月20日,基金公司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没有成立新的科创板概念基金,而首批科创50ETF基金之所以发行规模仅在5亿元上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优质标的稀缺,现有成分股的流通市值也不够大。
  根据Wind资讯,截至一季度末,61只科创板概念基金规模合计1221.48亿元,同期已上市的251只科创板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合计8715.23亿元,科创50指数成分股的自由流通市值合计3865.35亿元。
  也就是说,若61只科创板概念基金全部投向科创板,则将持有科创板自由流通市值的14.02%,若全部投向科创50指数成分股,则将持有后者自由流通市值的31.60%。
  而从成交额来看,包括科创板概念基金在内的投资者对科创板的兴趣明显下降。
  以Wind资讯计算2020年年初以来“日均成交金额”数据的215只科创板上市公司为例。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该215只股票2021年以来的日均成交额合计231.54亿元,而在2020年則是561.03亿元,降幅达到58.73%。同期有数据可查的891只创业板股票,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621.15亿元和2191.82亿元,降幅为26.04%。
  业绩方面,截至4月20日,61只科创板概念基金成立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正的有54只,超过20%的有38只,跑赢业绩基准的有33只。
其他文献
光弘科技(300735.SZ)的销售以大客户和关联方为主,非客户供料业务扑朔迷离,在产业链中缺乏主导地位,2019年,公司凭借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爆增创造了盈利巅峰,并借机实现了20亿
期刊
2012年至2014年,苏利股份(603585.SH)的增长速度比较慢,营业收入从7.16亿元增长至8.90亿元,净利润从6008万增长至6881万元,扣非净利润从6293万元增长至6603万元。  自2015年开始,苏利股份驶入高速道。2016年两样是难得的高光时刻,凭借快速增长的势头,2016年12月,苏利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6.70亿元。  2017年、2018年,苏利股份还处于增长中,
期刊
3月起,A股就未出现过万亿元以上成交,两市成交额呈现缩量趋势,市场做多热情不高.美债利率上行、核心资产高估值担忧与交易过于集中、海外疫情反弹拖累经济复苏节奏等因素制约
期刊
五大上市险企一季度保费收入同比“四升一降”,单月保费增速表现不及预期,行业分化较为明显。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一季度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239亿元、2438亿元、2034亿元、1387亿元、634亿元,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5.2%、-5.5%、5.0%、6.3%、8.8%。3月当月,仅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保费同比实现正增长。  在寿险方面,新华保险高基数下延续
期刊
4月22日晚,上海莱士(002252.SZ)发布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2020年,上海莱士实现营业收入27.62亿元,同比增长6.84%;净利润13.24亿元,同比增长117.75%。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8.54亿元,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1%、37.14%。  之所以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是因为公司三分之一以上营业利润来自于投资收益。2020年,上海莱
期刊
REITs试点步伐再进一步.rn根据证监会官网信息,4月28日,富国、华安、东吴、中金及红土创新等5家基金公司同时提交了一只REITs基金的注册申请.加上4月21日已提交类似申请的博
期刊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20年证券业经营数据,2020年度行业实现营收、净利分别为4484.79亿元、1575.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1%、27.98%.截至2020年年末,行业总资产为8.9万
期刊
2021年3月2日晚间,天山股份(000877.SZ)公布了拟以981.4亿元的对价收购其控股股东中国建材(03323.HK)旗下主要水泥资产的重组草案.截至2020年6月末,天山股份具有0.39亿吨水泥
期刊
4月21日晚间,普丽盛(300442.SZ)发布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公司拟置入资产为润泽科技100%股权。  然而,草案发布次日,普丽盛股价下跌20%,以跌停价报收,收盘价为46.93元,收盘市值为48亿元,对于这笔资产置换,资本市场似乎并不认可。主业持续亏损  普丽盛主要从事液态食品灌装机械和纸铝复合无菌包装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灌装机系
期刊
不及预期的一季报出炉后,贵州茅台(600519.SH)股价应声下跌。在经历了连续的稳增长后,如何继续保持两位数的盈利增长成为贵州茅台一个棘手问题。  从近一年多分季度的盈利来看,2021年一季度贵州茅台的净利润增速中规中矩。但无论是收入还是净利润增速,贵州茅台正在放缓增长的步伐。  在不提价的情况下,贵州茅台已经千方百计变相涨价,例如加大直销力度、增加非标产品……公司吨酒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如果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