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索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在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在本校2003级和2004级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n=120)采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n=120)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实验班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班(P<0.01),学生普遍反映新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更好地掌握静脉输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出现的问题的能力。结论:应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深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教学质量。适应了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培养实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静脉输液;真人示教;强化训练;教学方法
静脉输液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根据教材范围讲授理论部分,然后在模型病人身上边示范操作边讲解要领,最后组织学生分组练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灵活的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不出学生实际掌握护理技术的程度,静脉穿刺技术成功率低,为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新时期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的需求。我校教学人员根据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自身的授课经验,综合已毕业学生、实习学生及实习医院对我校学生评估所反馈的信息,对《护理技术》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已在2004、2005、2006、2007四届护理班试行,并在2005、2006、2007届推广到其他专业(如临床医疗、卫生保健、妇幼等)的《常用护理技术》的学习及强化训练中。现将静脉输液教学中应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介绍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2003级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120人)用传统教学法授课,为对照班;2004级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120人)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新的教学法授课,为实验班。从学生一艘情况来看,2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2个年级具有可比性。
2.教材
2个年级的班级所使用的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护理技术》(第1版,马如娅主编)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内部资料)。
3.教学方法
2个年级的班级均由同一位老师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教
学法授课;实验班按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教学法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静脉输液操作,首先由老师讲解这一操作的定义及适应范围,介绍输液装置的性能及特点、用途、常用溶液等。然后通过实验方法,重点使学生弄清输液的原理、一次性排气法的方法、穿刺技巧、能分析、判断及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的方法。教学模式归纳为:
讲授—真人示教—强化训练模型身上练习+真人模拟练习
(真人穿刺每人各三针)—技术考核(真人穿刺每人各一针)。
4.评价方法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静脉输液操作考核中,一次性排气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考核合格率进行比较。运用广东省护理三基操作考核相关标准并结合我校编著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合格为60分。技术考核成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自制,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20份。
结 果
1.实验班与对照班静脉输液技术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2.学生评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教学法可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了查对制度,无菌观念增强,增强与病人沟通、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加师生互动与交流,提高团结协助能力,具体见表2。
讨 论
1.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静脉输液法
表2提示,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把握整体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对排气、穿刺方法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较熟练地掌握静脉输液法。
2.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无菌观念、提高沟通能力
表3提示,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大部分同学能运用沟通技巧向病人解释,增强查对意识,掌握一次性排气方法,能处理输液过程出现的故障,通过真人模拟强化练习,认识到静脉注射未命中血管时针头在皮下反复穿刺时的疼痛、体会病人的痛苦和减轻患者痛苦的重要意义。增强了爱伤观念和无菌观念,对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有了初步认识。
3.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强化了角色功能
我们采用边讲授边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弄清输液的原理、排气的方法、故障的处理,然后采用真人示教、给学生以系统、规范的操作模式,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的过程,再通过强化训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最后采用真人穿刺考核,让学生体现护士及病人的角色,感受病人的痛苦及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明白护士角色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从考核结果(表2)看,应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培养了护生的沟通能力和主动摄取知识能力,使护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护士角色,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4.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有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应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归纳有以下三种:一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强化训练,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习静脉输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是通过技术考核,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5.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
在2005、2006、2007届护理专业中,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推广到《病人的清洁护理技术》中的口腔和头发护理技术:《药物治疗和过敏试验技术》的皮内注射法(ID)、皮下注射法(H)、肌内注射法(IM)、静脉注射法(Ⅳ)等,同样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从实习学生及实习医院反馈的信息肯定了我们的教学。
学生反馈:将真人模拟强化训练中的经验和技巧,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变和适应,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应变能力、观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明显缩短。
医院反馈:近几年,我校实习生,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扎实,沟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对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法和生活护理技术比较熟练,获带教老师及病人好评。
实践证明,在静脉输液教学中采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应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教学法有助于深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护理技术教学质量,适应了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培养实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采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教学,已开展了六年,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模式,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以待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如娅,鲍曼玲,护理技术[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0:153
[2]梁嘉定,刘静慰,常用护理技术[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8:50
[3]李风平,真人模拟练习在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3):74
[4]王新霞,角色扮演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23-824
[5]贾海燕,角色扮演在实习护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88-189
[6]张巧玲反思性讨论在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411
[7]王维卡,类彦妍,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方法改革的体会,卫生职业教育2008 26(10):78-79
关键词:静脉输液;真人示教;强化训练;教学方法
静脉输液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根据教材范围讲授理论部分,然后在模型病人身上边示范操作边讲解要领,最后组织学生分组练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灵活的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不出学生实际掌握护理技术的程度,静脉穿刺技术成功率低,为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新时期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的需求。我校教学人员根据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自身的授课经验,综合已毕业学生、实习学生及实习医院对我校学生评估所反馈的信息,对《护理技术》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已在2004、2005、2006、2007四届护理班试行,并在2005、2006、2007届推广到其他专业(如临床医疗、卫生保健、妇幼等)的《常用护理技术》的学习及强化训练中。现将静脉输液教学中应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介绍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2003级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120人)用传统教学法授课,为对照班;2004级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120人)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新的教学法授课,为实验班。从学生一艘情况来看,2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2个年级具有可比性。
2.教材
2个年级的班级所使用的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护理技术》(第1版,马如娅主编)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内部资料)。
3.教学方法
2个年级的班级均由同一位老师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教
学法授课;实验班按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教学法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静脉输液操作,首先由老师讲解这一操作的定义及适应范围,介绍输液装置的性能及特点、用途、常用溶液等。然后通过实验方法,重点使学生弄清输液的原理、一次性排气法的方法、穿刺技巧、能分析、判断及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的方法。教学模式归纳为:
讲授—真人示教—强化训练模型身上练习+真人模拟练习
(真人穿刺每人各三针)—技术考核(真人穿刺每人各一针)。
4.评价方法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静脉输液操作考核中,一次性排气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考核合格率进行比较。运用广东省护理三基操作考核相关标准并结合我校编著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合格为60分。技术考核成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自制,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20份。
结 果
1.实验班与对照班静脉输液技术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2.学生评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教学法可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了查对制度,无菌观念增强,增强与病人沟通、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加师生互动与交流,提高团结协助能力,具体见表2。
讨 论
1.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静脉输液法
表2提示,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把握整体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对排气、穿刺方法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较熟练地掌握静脉输液法。
2.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无菌观念、提高沟通能力
表3提示,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大部分同学能运用沟通技巧向病人解释,增强查对意识,掌握一次性排气方法,能处理输液过程出现的故障,通过真人模拟强化练习,认识到静脉注射未命中血管时针头在皮下反复穿刺时的疼痛、体会病人的痛苦和减轻患者痛苦的重要意义。增强了爱伤观念和无菌观念,对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有了初步认识。
3.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强化了角色功能
我们采用边讲授边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弄清输液的原理、排气的方法、故障的处理,然后采用真人示教、给学生以系统、规范的操作模式,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的过程,再通过强化训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最后采用真人穿刺考核,让学生体现护士及病人的角色,感受病人的痛苦及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明白护士角色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从考核结果(表2)看,应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培养了护生的沟通能力和主动摄取知识能力,使护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护士角色,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4.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有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应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归纳有以下三种:一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强化训练,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习静脉输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是通过技术考核,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5.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
在2005、2006、2007届护理专业中,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推广到《病人的清洁护理技术》中的口腔和头发护理技术:《药物治疗和过敏试验技术》的皮内注射法(ID)、皮下注射法(H)、肌内注射法(IM)、静脉注射法(Ⅳ)等,同样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从实习学生及实习医院反馈的信息肯定了我们的教学。
学生反馈:将真人模拟强化训练中的经验和技巧,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变和适应,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应变能力、观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明显缩短。
医院反馈:近几年,我校实习生,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扎实,沟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对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法和生活护理技术比较熟练,获带教老师及病人好评。
实践证明,在静脉输液教学中采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应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教学法有助于深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护理技术教学质量,适应了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培养实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采用真人示教及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教学,已开展了六年,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模式,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以待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如娅,鲍曼玲,护理技术[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0:153
[2]梁嘉定,刘静慰,常用护理技术[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8:50
[3]李风平,真人模拟练习在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3):74
[4]王新霞,角色扮演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23-824
[5]贾海燕,角色扮演在实习护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88-189
[6]张巧玲反思性讨论在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411
[7]王维卡,类彦妍,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方法改革的体会,卫生职业教育2008 26(1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