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铭文锦图文研究

来源 :丝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铭文锦作为汉代最富特色的纺织品,是汉代铭文装饰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文章以发现文字在汉代织锦上的作用,以及织锦中的文字与图案选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通过对西北地区主要汉代墓葬中出现的铭文锦进行整理,发现汉代铭文锦的主题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分为寓意性、叙事性和纹样性几种。且同类主题的铭文锦不仅有相近的文字内容,在图案选择上也会使用同一套动物组合,对各图形、文字在构图中的排布也常采用相似的规律。
  关键词:
  铭文锦;汉代;云气动物纹;吉祥纹样;文字;构图
  中图分类号: TS941.12;K876.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03(2021)10-0075-06
  引用页码: 101202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1.10.012(篇序)
  Study on the patterns and characters in inscription-brocades of Han dynasty
  MIAO Huicui1, ZHAO Feng1,2
  (1.College of Fashion and Design,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2.China National Silk Museum,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inscription-brocade a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textile in the Han dynasty, is also an important form of manifestation of the inscription decoration culture in the Han dynasty. Aiming to discover the role of characters on brocades of the Han dynasty, and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s and patterns’ selection in the brocades,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inscription-brocades unearthed from several major Han dynasty tombs in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The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certain regularity in the themes of the inscription-brocades of the Han dynasty, which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several types: auspicious, narrative and pattern. Moreover, inscription-brocades of the similar themes, not only contain similar text content, but also use the same set of animal combinations. In addition, similar rules can be found in terms of the arrangement of various graphics and characters in the composition.
  Key words:
  inscription-brocade; Han dynasty; cloud-animal pattern; auspicious pattern; character; composition
  收稿日期: 2021-04-06;
  修回日期: 2021-09-14
  基金項目:
  作者简介: 苗荟萃(1990),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饰染织史。通信作者:赵丰,教授,[email protected]
  汉代出现的带有文字纹样的织锦常被称为铭文锦,对于铭文锦的地域性研究[1]曾随着各地墓葬的发掘持续出现[2]。目前对铭文锦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织锦组织结构[3]或文字装饰[4]探究其织造技术和特点,纺织品中的文字性装饰也有出现[5]。但就文字和图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汉代铭文锦研究尚不多见,找出古代文献中铭文锦名称所对应的现有实物,厘清铭文锦主题与其使用文字和图案的联系,可以为汉代织锦的研究及铭文锦的发展演变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本文就目前出土的一部分重要的铭文锦为实物依据,通过对几大主要主题铭文锦的纹样分析,寻找其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1 铭文锦纹样分析
  1.1 “如意”主题铭文锦
  图1(a)(b)为两件以穗云尾装饰元素的铭文锦,图1(c)是对图1(b)安乐如意长寿无亟锦的简报复原图,纹样中只有穗状云,没有动物与其他云纹。在马王堆汉墓的发掘简报中,将出土的长寿绣和信期绣中的云气纹成为穗状流云,其形态与此处的穗云尾非常相似[6]。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两个织锦所用的纹样完全一致,只是色彩的表现有所差异。两者的文字是“万世如意”[7]和“安乐如意长寿无亟”[8],虽然内容并不相同,但都是在同样的空位进行添加。
  1.2 “宜后”主题铭文锦
  图2是多件不同地区出土的铭文锦,图2(a)(b)的实物分别织有“韩仁绣文衣右子孙无亟”[9]和“延年益寿长葆子孙”[8],观察两件织锦的纹样,可发现其对图案元素的选择有一定相似性,两件织物的云纹都有穗状云,且穗状云出现的位置基本相似。同时两个图案中都以六个带翼瑞兽为主题形成一组,虽外形并不完全一致,但每个瑞兽对应的形态和种类明显相同,且在最右侧老虎前和最左侧龙后都有一只立鸟形象。这种云纹的框架和瑞兽的组合在很多铭文锦中都有使用。如图2(c)铭文锦[10]可以看到,图案和骨架都与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锦非常相似甚至相同。这些铭文锦中的文字都集中于“延年益寿大宜子孙”和“延年益寿长葆子孙”。   1.3 “明光”主题铭文锦
  图3(a)是楼兰孤台发现的长乐明光锦[10],与当年斯坦因在《西域考古记》中展示的一样(图3(b)),图3(c)是楼兰孤台发现的一件长寿明光锦[11],图3(d)是中国民族博物馆所藏的一件大长乐明光承福受右锦。这三件织物初看各有不同,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很多相似之处,三件织物都使用山状云与动物纹结合,骨架升降规律相同。从三件织物中提取每
  一组主题动物可以发现,一组纹样中第一个动物的形态都为向后回首,只是前两个织锦中是虎,第三件织锦中则为翼兽;第二个动物都为翼兽且立身向右上抬爪;第三个动物都为较为稳健的翼兽似龙形向右张口;第四个动物与第五个动物都相隔很近,在一个空隙中。第五个动物都为左上立身却回首向右,而第四个动物则三件织物各不相同,长乐明光锦(图3(a))中为一个骑马戴帽者,大长乐明光承福受右锦(图3
  (d))为一个似马的独角兽,长寿明光锦(图3(c))中则是一只立鸟。由此可以看到,三件织物有所变化又有所联系。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尼雅出土的大长乐明光承福受右锦(图3(e))与前述大长乐明光承福受右锦基本一样。永昌锦(图3(f))[11]也使用了与前面描述的三件织物相似的图案,但将第二个动物改成了一只“三足鸟”。
  1.4 “登高”主题铭文锦
  图4(a)为望四海贵富为国庆锦[11],图4(b)为楼兰墓地出土登高望四海锦,图4(c)为一件登高锦[12]。图4(b)(c)明显为两件织料,说明不织锦中使用了近乎相同的图案,图4(b)应连接着“望四海”的文字。仔细观察图4(a)的织
  锦,可以看出四海上部的动物与“登高望四海”(图4(b))中的一样,为张大口带獠牙眼睛暗色,两前爪之间为“四”字,腹部下方为“望”字,由于这件织物右侧毁损,但根据“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可以推断右侧应是接连有“登高”二字。因此这四件“登高望四海……”主题织锦应是使用了相同的图案模板。
  1.5 “丰收”主题铭文锦
  图5中织锦纹样也是云气动物纹,但与前面的织锦有所不同的是其中的动物纹样都是带翼瑞兽,且其中的翼兽形态都为向上升腾的状态,与前面云气动物纹中的翼兽或立或走非常不同。图5(a)和图5(b)的两件中国丝绸博物馆藏的织锦纹样非常相似,铭文分别为“恩泽下岁孰大宜子孙富贵寿”和“岁大孰长葆子孙熙兄弟茂盛”,主题也很相似。另外一件织物为“新神灵广成寿万年”(图5(c)),这件织物的图案也是飞腾的翼兽纹,但比前两件更为飘逸,其中不仅有翼兽,还有一个驾鹿羽人的形象;与左侧升腾的动物不同,此处的动物都为四脚放平向前飞行,且其中的云氣纹样更加缥缈,四带状云,可以看出此为仙境,与铭文“神灵广成”相呼应。
  1.6 特殊铭文锦
  在铭文锦中,还会发现一种特殊的云纹铭文锦,图6的两件铭文锦都是在尼雅地区发现的。图6(a)是王侯和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衾的局部[13],图6(b)是德、安、内、生、宜、子、君锦女帽上残片的发掘报告简图[8],原图没有清晰的图片。仔细比照两个图片,可以发现两件织物的云纹形态和骨架结构都是相同的,只是图6(a)中的织锦是简单色重复排列,并在其中放置文字,而图6(b)的织锦在变形云纹中还加入了人物纹样,其中有对称的形态,也有非对称的形态,并且还有在其中加入“山”等无法辨别的文字。在“王侯和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的简报中将之称为变形云纹与茱萸纹,根据此纹样不与动物结合及有穗云纹和茱萸纹的特点,推测认为与前文的穗云纹一样是对刺绣纹样的模仿。
  2 铭文锦名类辨析
  铭文锦分类方式多使用铭文内容或主题进行,于志勇[2]根据文字内容分为一般吉祥语、政治术语、弘扬意识形态理念等文字。陆翎的《邺中记》中则记载:“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明光、小明光、大博山、小博山……”本文的主题分类并不以应有尽有为原则,主要分析前面提到的一些较为多见的汉代
  铭文锦主题,可将其大体分为:
  长寿宜后:如延年益寿(千秋万岁)大宜(长葆)子孙
  如意:安乐如意、万世如意
  明光:长寿(乐)明光、大长乐明光承福受右
  登高:登高明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
  丰收:下岁大孰……
  特殊事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
  纹样名称:续世锦、世毋极锦、安乐绣文、韩仁绣文
  以上铭文锦中很多与陆翎的《邺中记》所记载的锦名一一对应。首先大小明光可以对应“明光”主题的铭文锦,前文分析中可以发现,“明光”主题中一类铭文为“大长乐明光承福受右”,很明显可以与“大明光”对应。另外在文字的排布上,大长乐明光承福受右锦都为单字横排自右而左间隔排列,而与此相对,长寿(乐)明光锦的文字,“长”字在云纹一侧的上部,“寿(乐)明光”三个字则自左上而右下连续排列在云纹另一侧,非常明显,如此一来“长寿(乐)明光”四字一组配置在较集中位置。根据经锦的织造原理,这类设计可以在纬向重复多次,其图案尺寸就相对较小。这种特点被称为“小明光”是较为合理的推测。
  对于大小“登高”锦,目前亦有实物出现,但只发现一类构图(图4),尚不能解决大小的区分;关于大小“博山”锦,本文认为应对应图7中的织锦,这两件织锦的云纹骨架与“新神灵广成寿万年”(图5)中有些相似,似云似雾,缥缈清逸。但其中装饰都是走兽,铭文都带有“山”字,且两件织物的特点为都是两色织锦,仅用线条表现纹样,尤其是图7(b)华盛顿大学博物馆藏的织锦,这在汉代铭文锦中较少出现,但博山锦的大小依然无法区分。另外本文推测,“博山”锦的特点可能不仅铭文中有山名,其图案也以两色线描为主,没有过多的色彩。
  3 铭文锦图文关系
  3.1 铭文锦中云气动物纹与刺绣的关系
  根据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云气动物纹样都是带有文字的,少部分没有文字的织锦也都是面积很小的物件,无法判断整体的图案。相对应的,东汉时期的铭文锦中,图案也大都是以云气动物纹为表现形式,因此可以说文字与云气动物纹在东汉时期的搭配契合度是非常高的。   云纹分为穗状云、山状云、带状云、涡状云,可能是从刺绣中学承而来的,首先形成以云气为主的穗云式锦纹,之后主要是带动物的穗云式锦纹,然后山状云出现并与穗云在东汉时期共存,穗云逐渐被淘汰被山状云取代,之后的山状云逐渐程式化成了几何骨架[15]。这种演变在铭文锦中可以得到印证,同时铭文锦中的文字也为云气纹从刺绣而来的说法提供了明确的证据。在现有的铭文锦中,出现两件内容分别为“安乐绣文大宜子孙”“韩仁绣文衣右子孙无亟”的铭文锦,这两件织物中的文字都提到了绣字(“安乐绣””韩仁绣”),关于“韩仁”是织造工的名字或是其他身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2]。但本文关注的是“绣文”一词含义,如果该纹样是从刺绣中学承而来,这种使用就很合理,即这两件织锦使用纹样分别为“安乐绣”和“韩仁绣”两种刺绣中的纹样,并将这个模仿而来的纹样用文字标注其中。且在这两件铭文锦中,所用的云纹都带有刺绣中最常见的穗状云[16]。因此可以推测,铭文锦最常见的云气动物纹样源于对刺绣的模仿,直至后来与铭文一起组合形成织锦中特有的存在方式。
  3.2 铭文锦中主题与图案选择的固定搭配
  在前面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相似主题的铭文锦在图案选择上也非常相像。如长寿宜后类的铭文锦,所使用图案题材相同,为六类翼兽,形态种类一一对应,排列先后、云纹骨架及文字放置的位置都是相似的。图3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长乐明光”“长寿明光”“大长乐明光承福受右”这三个铭文都为明光类,其所使用的五个动物中只有一个是三者都不相同,还有一个是大明光与小明光不同,其余的骨架结构和动物类型都一样。同理,登高锦与续世锦等,都是在同类主题下的图案,有细微的差别,但主题与纹样骨架有严格的对应关系。相对比,事件性的铭文锦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18]、“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等则没有发现与其图案非常相似的其他织物,可以看出这些事件性铭文锦在织造时会进行单独的纹样设计。
  同时,对这些纹样进行仔细观察,发现虽然纹样的程式化痕迹严重,但是每个实物的织造都体现出图案的些许不同,可以肯定这些相似的纹样并非用完全相同的花本进行织造的,因此排除了这些织物是同一个织机或作坊使用相同的花本变换颜色织造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此相似的纹样、如此严密的图文对应是在不同的生产者或生产地区中独自设计,然后提花织造的,由此更能证明当时主题与铭文和图案的严格对照是一种程式化或规范性的要求,而不是简单的图案模仿或花本复制。
  这种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使然,首先铭文锦本就是由谶纬学说推动形成的产物,文字的含义、不同图像对应的意义必定有着详细明确的解释,因此何字配何图都有著精确的安排。目前尚未能将这些图案中翼兽的隐喻与文字联系起来,但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如果能够明确这一关系,其后就可根据文字猜测图案类型或根据图案猜测铭文主题。另外一个原因,铭文锦织造之复杂使其本就为少数统治阶级的特供品,因此这些对文字、图案的对应要求可能是由政府官方下达一套设计标准,织造者进行设计织造,或是官方给出图案模板,织造者复制图案各自设计花本,因此出现了外观看似相同但却有细小织造差别的现象。
  4 结 论
  目前所见的汉代铭文锦,最常使用的纹样为云气动物纹与铭文的结合,其云气动物纹很可能最早是织锦出于对刺绣的模仿,后来逐渐发展成熟。铭文锦的主题多集中于吉祥愿望出发的各类祈福文字,这必然与汉代谶纬学说离不开关系。另外在这些铭文锦中,文字与图案元素的选择有着明显的程式化对应关系,这不仅涉及纹样设计,也触及到当时可能存在的官方织造标准,此中规律可以为未来铭文锦和汉代纺织品的分析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夏鼐. 新疆新发现的古代丝织品: 绮、锦和刺绣[J]. 考古学报, 1963(1): 45-76.
  XIA Nai. Newly discovered ancient silk fabrics in Xinjiang: Qi, Brocade and Embroidery[J]. Acta Archaeologica Sinica, 1963(1): 45-76.
  [2]于志勇. 楼兰-尼雅地区出土汉晋文字织锦初探[J]. 中国历史文物, 2003(6): 38-48.
  YU Zhiyong. The examination on characters on silks from Loulan-Niya sites during Han Jin dynasties[J].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2003(6): 38-48.
  [3]刘辉. 从新疆出土实物看汉晋经锦所使用的织机类型[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5(4): 36.
  LIU Hui. Study on the weaving technique of warp brocade of the Han to Jin dynastie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archeological evidence from Xinjiang[J].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4): 36.
  [4]刘安定, 李斌, 邱夷平. 铭文锦中的文字与汉代织造技术研究[J]. 丝绸, 2012, 49(2): 50-55.
  LIU Anding, LI Bin, QIU Yiping.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characters in inscription-patterned brocade and weaving technology in Han dynasty[J]. Journal of Silk, 2012, 49(2): 50-55.   [5]刘安定. 中国古代织物中的文字及其图案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 2015.
  LIU Anding. Study on Characters and Patterns on the Textile in Ancient China[D].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2015.
  [6]湖南省博物馆.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2.
  Hunan Provincial Museum. Brief Report on the Excavation of Mawangdui No.1 Han Tomb in Changsha[M]. Beijing: Cultural Relics Press, 1972.
  [7]李遇春. 新疆民丰县北大沙漠中古遗址墓葬区东汉合葬墓清理简报[J]. 文物, 1960(6): 9-12.
  LI Yuchun. A brief report on the cleaning of the eastern Han tombs in the tombs of the middle ancient ruins in the beida desert, Minfeng County, Xinjiang[J]. Cultural Relics, 1960(6): 9-12.
  [8]于志勇. 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95MNI号墓地M8发掘简报[J]. 文物, 2000(1): 4-40.
  YU Zhiyong. Bulletin of excavation at M8 of cemetery No. 95MNI at Niya Site, Minfeng County, Xinjiang[J]. Cultural Relics, 2000(1): 4-40.
  [9]沈从文, 王家树. 中国丝绸图案[M]. 北京: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1957.
  SHEN Congwen, WANG Jiashu. Chinese Silk Patterns[M]. Beijing: China Classical Art Press, 1957.
  [10]侯灿. 楼兰城郊古墓群发掘简报[J]. 文物, 1988(7): 23-39.
  HOU Can. A brief report on the excavation of ancient tombs in the suburbs of Loulan[J]. Cultural Relics, 1988(7): 23-39.
  [11]侯灿. 楼兰古城址调查与试掘简报[J]. 文物, 1988(7): 1-22.
  HOU Can. A brief report on investigation and trial excavation of Loulan ancient city site[J]. Cultural Relics, 1988(7): 1-22.
  [12]周金玲, 李文瑛. 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995年发掘简报[J]. 文物, 2002(6): 4-45.
  ZHOU Jinling, LI Wenying. The institrte of archaeology of Xinjiang excavation of the Yingpan graveyard at Yuli, Xinjiang in 1995[J]. Cultural Relics, 2002(6): 4-45.
  [13]赵丰. 纺织品考古新发现[M]. 杭州: 中国丝绸博物馆, 2002.
  ZHAO Feng. New Discoveries of Textile Archaeology[M]. Hangzhou: China National Silk Museum, 2002.
  [14]赵丰. 云气动物锦纹的系谱: 中国古代丝绸图案研究之三[J].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89(3): 22-24.
  ZHAO Feng. The genealogy of cloud-animal brocade patterns: the third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silk patterns[J].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Silk Technology, 1989(3): 22-24.
  [15]張宏源. 长沙汉墓织绣品的提花和印花[J]. 文物, 1972(9): 50-51.
  ZHANG Hongyuan. Jacquard and printing of embroidery in Han tomb of Changsha[J]. Cultural Relics, 1972(9): 50-51.
  [16]于志勇. 新疆尼雅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织文初析[J]. 西域研究, 1996(3): 43-46.
  YU Zhiyong.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Five stars out of the east and benefit China"unearthed in Niya, Xinjiang[J]. The Western Regions Studies, 1996(3): 43-46.
其他文献
文章梳理了自动驾驶中主动制动技术的主流执行方案,分析了各执行方案对驾驶员输入制动和自动制动的响应机理,明确了制动执行器内部表征驾驶员制动意图和自动制动意图的参数,提出使用制动执行器内部参数准确判断驾驶员制动接管的方法,即通过实际主缸压力值超出自动制动目标液压一定阈值,或响应驾驶员制动输入的目标电机转速超出自动制动的目标电机转速一定阈值,判断自动制动过程中驾驶员通过制动接管车辆的方法。
文章提出了基于弹簧模型和优化技术的刚度性能解耦方法,将轿车前保险杠系统匹配性能解耦至关键零件的设计要求。首先通过载荷路径分析,识别出中支架是影响前保险杠系统匹配性能的关键零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弹簧模型简化中支架结构,并通过对最优匹配性能的定义以及优化求解,将前保险杠系统匹配性能解耦至中支架安装点刚度目标值。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康复机构 康复环境 特殊教育 设计策略  引言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里奥·坎纳(Leo Kanner)医生于1943年首次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自闭症,自闭症通常起病于三岁以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情感表达障碍、刻板行为三大特征。它作为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有定论,无法通过治疗达到痊愈,但及时的行为干预及协调治疗可提升其自我照顾、沟通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摘要: 锗纤维面料是含锗面料中最常见的一类,但其机织面料的开发和性能研究较少。文章开发四种含量比的秋冬衬衫用锗纤维面料,测试其基础服用性能和抗静电性能,并基于面料的抗静电性能,通过改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探究面料抗静电性能的改变,以对其他抗静电产品的开发起到一定借鉴作用。结果表明,四种含量比的锗纤维面料的透气性、悬垂性符合开发目的,同时抗静电性均可达到GB/T 12703.4—2010中的C级以上技
为准确描述城市地下快速路换道行为特性,基于8自由度驾驶模拟试验,获取了不同交通流情况下,全时全员车辆高精度轨迹数据,并提取了471个自由换道和164个强制换道样本.分析主车与目标车道前、后车以及当前车道的前车间隙特征,选取车速为性能指标,均方根百分比误差为拟合优度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GIPPS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及效果验证.结果 表明:自由换道决策时,与目标车道前车的间隙远大于与目标车道后车的间隙,而强制换道决策更多受驾驶任务影响,周围车辆间隙大小无显著差异.自由换道间隙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强制换道间隙符合伽马
摘要: 为探究织物表面处理对涤纶织物/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得到了三种不同表面性质的涤纶织物,通过接触成型技术制备了涤纶织物/PVC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动态机械性能和剥离强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涤纶织物的表面性质对涤纶织物/PVC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有显著影响,三种复合材料的阻尼因子的峰值分别为0.53、0.49、0.40,剥离强度的的平均值分别为0.4
摘要: 为拓展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在电磁防护领域的应用,文章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3O4@ZnO核壳结构纳米微粒,借助XRD、HRTEM、DLS和EDS分析其结构形态及元素成分,利用半导体参数测试系统、振动样品磁强计(VSM)与磁导率计分别测试产物电、磁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微粒壳层厚度分别为9.35、23.25 nm和36.65 nm;当ZnO壳层厚度增加,产物的相对磁导率由1.142 H/m降至1
摘要: 为研究主播个人特质及其销售行为对成交率的影响,文章在文献研读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主播颜值”等18个观察点为自变量、“成交率”为因变量的研究模型。通过观察记录和问卷调研共收集120位女装主播的直播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主播颜值”等15个观察点对成交率均有正向影响;在个人特质方面影响的重要性程度为着装效果>主播颜值>粉丝量级>主播
摘要: 在近代,由于日本养蚕缫丝技术落后,以及日本人喜欢丝织品,再加上生丝贸易有利可图,荷兰人便将生丝批量运往日本销售。文章结合历史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17—18世纪日荷生丝贸易的盛衰变化。在1640年德川幕府锁国前,日荷生丝贸易兴起并兴盛。17世纪中期日本锁国,荷兰人的商贸活动受限,生丝贸易受到不利因素影响。至18世纪,虽然荷兰一直向日本输入生丝,但其贸易额减少,相关贸易逐渐衰落。生丝无
摘要: 近代上海洗染业在传统手工洗染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的洗涤机器、化学染料等技术,从最初分散的洗衣作坊、染坊逐步合并成长为现代化的新法洗染店。在上海经历了“西风东渐”的影响后,洗染业整体上也不断得到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已然达到繁荣规模,并与西服业、百货业等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成为这一时期上海不可或缺的服务行业。文章从服装专业史的角度,结合借鉴相关史料,对20世纪40年代前后上海洗染业发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