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潘天寿:做人就得老老实实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年秋,我一举考上了浙江美术学院附中(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当时该校只在上海地区招收10名学生。开学不久,班里同去的一名上海女孩就偷偷告诉我,同班的潘公凯是美术学院院长的儿子。
  “不可能,你肯定弄错了。”我立马摇头否定,潘公凯穿的衣服不仅打了补丁,而且休息日也不回家,吃住都在学校。渐渐的,“朴实、低调、对同学很有爱心”的潘公凯俘获了我的芳心。
  作画既要老实又不能老实
  潘公凯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他出生时,父亲潘天寿已经年过半百。潘家的五个孩子中,只有潘公凯真正投身于艺术,成了父亲的衣钵传人。起初,我以为潘天寿老来得子,肯定很偏爱这个幼子,所以才让他继承了自己的事业,然而,潘公凯却告诉我另一个真相:
  潘家的孩子都对自然科学、建筑学等理工科知识特别感兴趣,潘公凯读初中时,就能独立组装一台复杂的万用电表,几个孩子还喜欢在一起叽叽喳喳地捣鼓飞机模型、航空模型等小东西,潘天寿知道后,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看着孩子们举着手中做好的模型,偶尔还会摸着孩子们的脑袋,点点头表示赞赏。也许是父亲这种无声的鼓励,让几个孩子越发对数理化知识感兴趣。
  那时潘公凯在杭州第四中学读初中,无意中参加了学校的一个绘画兴趣小组,从没有拿过画笔的他竟然每次画得都很不错,让教课的美术老师感到喜出望外,觉得他是一棵学绘画的好苗子,于是瞒着他自己掏了5毛钱的报名费给他报了浙江美术学院附中。
  潘天寿对儿子说:“学不学美术,全凭你自己的兴趣。任何人的成长都应该有自己的空间,要根据兴趣爱好去选取走未来的路。你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你想去学美术,我挺高兴的,我所有的书你都用得着,你都可以拿去看。但有一点我想告诉你,做人必须老老实实,作画既要老实又不能老实。”看到儿子疑惑的神情,潘天寿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作画要老实,是要功底扎实,不能投机取巧,到处去复制别人的技法和语言;作画又不能老实,要有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没有艺术性,就像大土豆生出的小土豆,毫无个性可言。”
  父亲的“老实”理论,让潘公凯有了学画画的想法。本来以为走上了父亲曾经走过的路,会得到父亲的些许指点,可潘天寿除了提供书给儿子看之外,一笔一画都没有教过潘公凯,也不让他临习自己的画,只让他跟着学校的教学进度走,自己去揣摩与练习。偶尔看到父亲回来,潘公凯会小心翼翼拿着自己的画请父亲给予指导,然而每次父亲都會说同样的一句话:“画得不错,继续努力。”次数多了,潘公凯也不再问了,因为父亲已经教会他“自信”,而他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地练习作画。
  唯一一次不守信用
  1969年秋,我和潘公凯从附中毕业,我被分配到温州地区的乐清县在乐清花边厂从事台布、床单等出口用品的设计工作,潘公凯因为家庭原因被分配到温州地区更为艰苦的文成县,在县文化馆从事宣传工作。两个人一年只有十几天的探亲假,便约好时间相聚,我总是第一站先去看望潘天寿。有一次,得知卧病在床的潘天寿患有严重血尿,我听工友说民间利尿的方法就是吃西瓜,我便从温州乐清托人买了一个十几斤重的大西瓜,坐火车带到杭州潘家,潘天寿知道后,神情顿时似孩子般开心,对夫人说:“这是我生平吃过最甜的西瓜。”
  1971年9月5日天亮前,潘天寿长辞人世,为了能让婆婆安心,我和潘公凯于1972年在温州文成县领取了结婚证,回杭州办了桌酒席,就又赶回温州各忙各的工作了。
  婚后,我每次回家,都要陪着婆婆唠家常,婆婆总是说起公公。她告诉我,唯一一次和公公生气是因为公公不守信用。听完婆婆的话,我顿时瞪大了眼睛,在记忆中,公公是个老实人,怎会不守信用?原来,公公平时不是作画就是在学院搞教学,非常繁忙,但是家里经常有很多人来拜访,有朋友、新闻媒体记者、求画者等,这些人又不能不接待,公公私下里向婆婆抱怨,他没有时间安心作画。婆婆很心疼公公,便出了一个主意,说要是报社媒体之类的人来做采访就说他不在。公公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大加赞赏,两人便达成一致。
  有一天,公公在家作画,有好几个报社的记者来采访他,婆婆便站出来一本正经地说:“潘院长不在家,他可能要过几天才能回来。”几名记者听后,也不好多逗留,正准备往门外走,恰巧这时,有几名学生进来找公公,婆婆把刚才的托辞又说了一遍,学生正要离开,书房的门开了,公公大喊道:“我在家,你们几个有什么事?”一屋子人全愣了,正要离开的记者和学生看了看公公,又看了看婆婆,婆婆的脸瞬间红了,巴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不是明摆着骗人嘛!
  后来,大家都走了,就剩下公公婆婆两人,婆婆生气了,数落公公:“你这人怎么这样?说好的事情,你又反悔,你这不是害我嘛。”公公哈哈大笑说:“我在里面听到学生的声音,我坐不住啊!我一着急就冲了出来,怕他们有学习上的事找我,耽误不得。记者采访嘛,今天可采,明天也可采,我人就在这,哪天都可采,但学生的学习不能误。”一番说辞让婆婆哭笑不得。
  1984年,在婆婆去世后,潘家5个子女决定遵照母亲的遗愿,将珍藏的120幅潘天寿作品捐献给国家,并将国家颁发给家属的奖金20万元用于设立“潘天寿基金会”,用于奖励资助美术学术研讨交流和奖励优秀人才的非公募基金会,由浙江美术学院代为管理。目前,潘天寿基金会由我在打理,她要把公公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热爱我们民族,热爱艺术之路的优秀人才。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什么是银行理财产品  老年人一辈子赚钱不容易,当有了闲钱以后,您一定希望“钱能生钱”,股市虽然有一夜暴富的神话,但咱们老年人还是喜欢稳稳妥妥地过日子。所以大多数老年人都会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您会问了:什么是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都有哪些类型?  所谓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
期刊
其实,异地生活的参保老人遭遇的这种不便与麻烦,并非不能免除。按照规定,公民去世之后需要医疗机构开具死亡证明书,并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销户口等等。而只要各地相关部门实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各地各部门就可自行根据共享的资料判断相关参保人员是否还健在,而用不着非要参保老人自己“证明自己还活着”。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求异地生活参保老人开证明“证明自己还活着”,实际上是一种懒政。  近段时期,媒体大量反映民
期刊
各国的端午习俗  日本:端午节在隋唐时代随着日本遣唐使而传入日本,在日本端午节又有菖蒲节之称。日本人也吃粽子,不过不是糯米做的,而是大米粉做的长圆形点心,上面裹着兰草。日本近代明治维新之后,把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改成了公历5月5日,1945年之后又把端午节定为男孩节,家家户户在这一天悬挂鲤鱼旗。  朝鲜及韩国:朝鲜半岛的人们在这一天要用菖蒲煮水洗脸,以躲避瘟疫。人们的节庆食物是车轮饼,这是用艾蒿叶子
期刊
据泉州市鲤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社保中心郑主任介绍,这种大家俗称的“健在证明”其实叫做“异地居住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表”。不少地区常发生冒领社保金,甚至在亲人去世后,家人隐瞒情况,继续领取社保金的事件。为了防范这种“吃空饷”现象出现,不少地方社保部门要求异地生活的老人每年开“健在证明”并寄到参保地,有些地方则是要求老人每年寄回自己手持当年日期的报纸的照片,以“证明自己还活着”。  尽管社保部
期刊
钱老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年轻时就被蒋英的琴声与歌声所吸引,能够时时听到她的琴声,听到她华丽的女高音”。蒋英也总是把丈夫作为第一听众,第一评论家。  钱学森夫人蒋英于2012年2月5日11时在301医院逝世,走完了她92年不平凡的人生。蒋英,浙江海宁人,生于1919年。她和钱学森的相识及相恋是一个爱情的传奇。  童年共唱《燕双飞》  蒋英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三女,蒋百里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
期刊
一、错峰行驶。每天早7点至9点,下午5点至6点半是车辆行驶高峰时段。老年人驾车相对来说速度不会太快,如果选择在较为拥挤的时段出行,更易被挤、被催促,心情容易紧张,甚至影响驾车动作进而危害行车安全。  二、避免高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变及反应能力较年轻人要迟缓,如果高速行驶出现险情,难以及时采取正确应变措施,所以应避免高速行驶,更不能强行超车。在高速公路上更应特别小心,尽量走外车道,时速不应超
期刊
她是国宝级的豫剧大师,这位“帅气了半个多世纪的穆桂英”,在耄耋之年和天下所有的祖母别无二致,她喜欢看儿孙承欢膝下,她笑谈自己的“饮食秘笈”就是面汤加粗茶淡饭……  早上起床后进入“随遇而安”模式  河南郑州,在一处阳光充沛的民居里,马金凤老人身穿一身红色外套,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笑容纯真灿烂,宛如一朵怒放的红牡丹。“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曾被老舍先生赋诗赞誉为“洛阳牡丹”的豫剧大家马金凤大师如
期刊
老年黄斑变性与白内障的区别  白内障的病因是晶体浑浊,疾病的发展及对视力的影响非常缓慢,而且一般从周边的视力开始,所以患者不会感觉到视力明显变差,而是慢慢变模糊。  黄斑变性的病人,虽然开始时疾病的进展也较慢,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往往会有突然明显的改变。  由于白内障是家喻户晓的一种疾病,许多黄斑变性患者都会认为自己老了,看不清楚,一定是白内障,而不去看医生。  另外,白内障的类型很多,有些白内障患者
期刊
新年伊始,对天下所有的老人道一声:老人家,新年好!  老人家,老人家,老人即是家,家即是老人!老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看,即将来临的春运大潮,无不指向同一个方向:家——一个老人所在的地方!  老人是一个家的根本  一个人不论岁数大小、样貌美丑、距离远近、成就高低、身份尊卑、财富多寡……只要老人尚在,在老人眼里就永远都是孩子。一个人可能同时兼具老人和孩子的角色,既是儿孙们的老人,又是老人眼里的孩子
期刊
当衰老和死亡不像过去来得那么快时,生命之河的下游就延长了。那么,如何在下游里行舟,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性。  柏林洪堡大学马克思·普克朗人类发展研究所发现,当下德国老年人口的认知功能和幸福感水平高于20年前的同龄人,也就是说,和20年前相比,现在的老年人显得更加年轻。这个结论基于老龄化研究项目第二期(2013~2014)与第一期(1990~1993)161对“数据双胞胎”(年龄、受教育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