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嘟嘟,你能帮我把纸扔了吗”?我等待嘟嘟的回复。嘟嘟没有说话,拿起我手中的纸朝垃圾桶走去。我在原地等她回来。嘟嘟回来并未在意我,我拉着她手说:“谢谢你帮我扔纸”。这一次被动帮忙的经历似乎在嘟嘟身上发生了化学反应。每次嘟嘟来幼儿园后都会在我身边转几圈,我会顺势摸摸她头,拍拍她肩。几次以后,我拉着她小手问嘟嘟:“你喜欢我是吧?”她忽闪着大眼睛说:“还有纸吗?”原来她想帮我扔纸,仅仅是想扔纸吗?挖掘这件事不难发现,嘟嘟,喜欢我拉她小手的动作,喜欢我亲近她的感觉。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不经意请幼儿帮忙的行为,增加了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这种“帮忙”对幼儿发展还有那方面价值,对指导家长有没有价值,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尝试。
一、“帮忙: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增进2-3岁幼儿与教师情感交流
亲子活动以家长陪伴为主要活动形式。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无微不至,使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很满足,很难跟老师建立起很亲密的感情。尤其是性格较内向的幼儿。这种被动帮忙的经历,首先增加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在师幼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次增加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眼神、动作、表情等方式。教师向幼儿传递着我喜欢你、你真了不起、你真能干等讯息,拉进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二)促进幼儿语言表能力发展
亲子活动中,家长是幼儿第一位交流、沟通的对象。幼儿间交流通常会以家长逐渐淡出幼儿活动为标志。而家长一旦退出幼儿活动,幼儿开始使用语言交往会存在一定困难——不会使用语言与小朋友沟通,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2-3岁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口头语言的发展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此在亲子活动中,尝试使用“帮忙”的形式创设幼儿之间互相接触、互相对话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使用简单语言与小朋友对话,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帮教师忙的经历,丰富了幼儿的认知。幼儿把帮助老师的快乐体验进行迁移,就出现了幼儿间互相帮忙的情景。幼儿间的互相帮助促进了幼儿积极情感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实际的过程中形成的良好行为,会转化为一些稳定的交往技能,为幼儿之间的自主交往奠定了基础。
(四)增强了幼儿自信心
幼儿被动帮忙产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内化为幼儿的积极行为。已经从被动帮忙,转化为主动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而自信心正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认识的基础上的。教师、家长给于幼儿的积极评价,同伴的关注、赞赏使幼儿建立起自我认同感,促进了独立性的发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五)其他方面
第一,稳定幼儿情绪。案例(二班张惠言)我在擦桌子,惠言大哭,吵着要回家。“慧言你能帮我把桌布叠好吗?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了!”惠言不哭了,我拉她手走到餐桌前,对惠言说:“我来教你叠桌布好吗?”惠言叠得很认真,忘了回家的要求了……
第二,学习补书技巧。案例(二班王子馨)子馨从家带的书被小朋友撕坏了,自信大哭不止,我把子馨搂在怀里说:“我老师帮你把书修好,咱们修书需要工具。谁帮王老师拿剪刀?谁来找胶条?”我和孩子们一起把撕得书粘好。过程中我们讨论要怎样交换图书看,怎样爱护图书……
引导幼儿“帮忙”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还在学习生活技巧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帮忙”给家长的启示
家长通过观摩教师引导幼儿帮忙的方法,感受着幼儿的进步的同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切实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家长的教育技能。首先,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教育契机。理解生活即教育,多给幼儿学习做事、独立劳动的机会,创造请幼儿帮忙的机会,培养幼儿积极生活态度,提高幼儿的能力。其次,了解要尊重和信任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教师请幼儿帮忙时与幼儿的平等的对话,尊重幼儿给幼儿选择的权利等等,使家长了解要常常与幼儿交流,鼓励幼儿自己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涉及幼儿自己事情的处理上要尽可能的尊重幼儿自己的想法。民主、平等的氛围更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再次,理解教育要讲究技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很多困惑,通过教师引导幼儿“帮忙”的小技巧,使家长了解教育幼儿需要技巧、方法、策略。例如转移法解决突发事件;主动出击法鼓励幼儿与小朋友交往;变换方式法解决分享玩具为互换玩具;用戴高帽的方式引导幼儿整理自己物品等等。
(作者单位:北京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责任编校:合欢)
一、“帮忙: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增进2-3岁幼儿与教师情感交流
亲子活动以家长陪伴为主要活动形式。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无微不至,使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很满足,很难跟老师建立起很亲密的感情。尤其是性格较内向的幼儿。这种被动帮忙的经历,首先增加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在师幼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次增加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眼神、动作、表情等方式。教师向幼儿传递着我喜欢你、你真了不起、你真能干等讯息,拉进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二)促进幼儿语言表能力发展
亲子活动中,家长是幼儿第一位交流、沟通的对象。幼儿间交流通常会以家长逐渐淡出幼儿活动为标志。而家长一旦退出幼儿活动,幼儿开始使用语言交往会存在一定困难——不会使用语言与小朋友沟通,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2-3岁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口头语言的发展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此在亲子活动中,尝试使用“帮忙”的形式创设幼儿之间互相接触、互相对话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使用简单语言与小朋友对话,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帮教师忙的经历,丰富了幼儿的认知。幼儿把帮助老师的快乐体验进行迁移,就出现了幼儿间互相帮忙的情景。幼儿间的互相帮助促进了幼儿积极情感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实际的过程中形成的良好行为,会转化为一些稳定的交往技能,为幼儿之间的自主交往奠定了基础。
(四)增强了幼儿自信心
幼儿被动帮忙产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内化为幼儿的积极行为。已经从被动帮忙,转化为主动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而自信心正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认识的基础上的。教师、家长给于幼儿的积极评价,同伴的关注、赞赏使幼儿建立起自我认同感,促进了独立性的发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五)其他方面
第一,稳定幼儿情绪。案例(二班张惠言)我在擦桌子,惠言大哭,吵着要回家。“慧言你能帮我把桌布叠好吗?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了!”惠言不哭了,我拉她手走到餐桌前,对惠言说:“我来教你叠桌布好吗?”惠言叠得很认真,忘了回家的要求了……
第二,学习补书技巧。案例(二班王子馨)子馨从家带的书被小朋友撕坏了,自信大哭不止,我把子馨搂在怀里说:“我老师帮你把书修好,咱们修书需要工具。谁帮王老师拿剪刀?谁来找胶条?”我和孩子们一起把撕得书粘好。过程中我们讨论要怎样交换图书看,怎样爱护图书……
引导幼儿“帮忙”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还在学习生活技巧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帮忙”给家长的启示
家长通过观摩教师引导幼儿帮忙的方法,感受着幼儿的进步的同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切实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家长的教育技能。首先,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教育契机。理解生活即教育,多给幼儿学习做事、独立劳动的机会,创造请幼儿帮忙的机会,培养幼儿积极生活态度,提高幼儿的能力。其次,了解要尊重和信任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教师请幼儿帮忙时与幼儿的平等的对话,尊重幼儿给幼儿选择的权利等等,使家长了解要常常与幼儿交流,鼓励幼儿自己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涉及幼儿自己事情的处理上要尽可能的尊重幼儿自己的想法。民主、平等的氛围更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再次,理解教育要讲究技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很多困惑,通过教师引导幼儿“帮忙”的小技巧,使家长了解教育幼儿需要技巧、方法、策略。例如转移法解决突发事件;主动出击法鼓励幼儿与小朋友交往;变换方式法解决分享玩具为互换玩具;用戴高帽的方式引导幼儿整理自己物品等等。
(作者单位:北京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