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渐行渐近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su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数据在万目注视下如期出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顺差等这些宏观经济数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们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衣、食、住、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了闲钱参与的投资活动越来越多,炒股、买基金、炒外汇、炒黄金、投资买房等等。这些投资活动都离不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经济向好,投资预期就好,就有可能赚到钱。经济发展的好与坏需要通过宏观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研判、甄别数据的个中信息成为投资人的必修“功课”。本期宏观栏目汇集有关专家言论、有关部门披露的数据及记者的分析,以期对上半年的经济走势为读者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报道。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5%,是否说明经济全面过热
  
   ■专家解读: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说“我们的数据是准确的,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应该是正常的。中国经济发展没有过快,而是偏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是国际收支不平衡还比较突出,流动性过剩问题还比较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压力;食品价格的上涨受畜产品生产周期及国际粮价影响,近期难以回落,价格上涨压力还比较大;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较多,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短期内还很难根本缓解。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强调,经济过热不过热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而不是从单一的某一方面,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去分析,也就是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判断。所谓全面的观点,就是不能仅看经济增长速度,还要看价格,因为价格是反映总供给和总需求最综合的指标,同时还要看重要物资的供应情况。今年的价格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重点主要是在食品,有一些产品还在下降,比如交通和通信价格在下降,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也在下降,而其他包括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大约2.1%,衣着是持平的,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5%。核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同时,因为反映供需情况的价格实际上是一套,我们工业品出厂价格基本是稳定的,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还在回落。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员韩孟认为,GDP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实在不值得高兴”。虽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差幅在缩小,但是毫无疑问这个GDP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的,经济转型非常缓慢,积重难返的现象很明显。必须注意这几年GDP的质量并没有真正改善。
  
   ■记者观察:
  现在,参与炒股的人数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10836.05万户左右。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一直处于稳健增长之中,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的向好,促使股市的繁荣,因此,参与炒股的人数剧增;与此同时,也招致了大量的游资,游资的大量涌入造成了流动性过剩局面。大幅炒做题材股将造成股市的泡沫,虚拟经济疯狂繁荣的后果就是由泡沫经济发展成为金融危机。上半年,GDP一直在高位运行,保持在11.5%,有专家预测,下半年GDP会回落,但幅度不会太大。对于目前过热的股市,政府连续出台政策进行调控,最近又出台了“加息+减税”的“组合拳”——自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和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等宏观政策。今后,也许类似这种政策还会出台,目的就是保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由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态势不变,股市的中长期向好也不会改变。
  
  上半年,CPI上涨3.2%,六月上涨4.4%,能否引发通货膨胀
  


  
   ■专家解读: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指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6月份同比上涨4.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2%,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呈现出结构性上涨,主要原因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所带动。具体讲,在3.2%的上涨中,食品带动了2.5个百分点,扣掉食品的因素,其他项目才上涨0.7%。而在食品价格中,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蛋价格上涨27.9%,水产品价格上涨3.7%,鲜菜价格下降2.9%,鲜果同样也下降2.9%。这说明,在食品价格的上涨中,主要还是集中在粮食、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上涨。从目前看,工业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如果控制得当,不会引发全面物价上涨。“当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比较大,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目前CPI的恐慌被放大了。我们的模型显示,CPI全年将达到5.35%,第四季度会达到8%。如果分析CPI的八个构成要素,粮食、肉价的确在上涨,但是鲜果、鲜菜是下降的。在以往的通货膨胀中,这两个数据都是最早上涨的。另外,通信价格、教育价格都是下跌的。现在城市居民对于食品价格其实并没有这么敏感,CPI的恐慌被是放大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则认为,政府目前通过保险来鼓励养猪户发展养猪业,这些因素都将使今年第四季度的食品价格会稳定下来。中长期看,经济发展过程中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有其合理性,但要平缓上涨。“今年物价的上涨对需求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从供给来看是能够保证的。”
  
   ■记者观察:
  CPI——居民价格消费指数。最近,由于我们的菜篮子负担不断加重,我们不得不对它加以特别关注。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我国CPI内容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按经济学理论解释,CPI小于4%时,物价水平在正常值之内,也就是说,菜篮子的负担不重;超过4%负担就在加重,直接的感觉就是钱“毛”了,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在加大。但目前我国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上涨,也就是,以食品为主带动的物价上涨,而不是物价的全面上涨。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统计的数据显示,这次上涨幅度较大的是粮食、猪肉、鸡蛋、食用油等商品。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猪肉每斤涨了大约10块钱,鸡蛋每斤也涨了2块多钱,就连玉米等粮食一斤也涨了1块多钱,算下来他家的生活费每个月增加了80多元。CPI的上涨,农民欢喜,居民忧。农民对于价格上涨是高兴的,因为只有物价的上涨,他们的收入才有可能增加。前几年,由于粮食和猪肉价格的大幅下跌大大挫伤了农民种粮、养猪的积极性。以去年为例,去年农民的猪肉全部卖到了成本价以下,养一头猪要亏一百块,很多人含泪杀猪,今年,他们养猪终于挣到了钱。CPI的“跷跷板”作用,使居民和农民之间的利益产生对立。一个硬币总是有其两面,政府也正是看到了这两面,选择了明智正确的做法:对于低收入人群进行补贴,而不是打压价格;保持一定合理的CPI的上涨实现了农民的增收,这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上半年,外贸顺差高达1125亿美元,原因何在
  


  
   ■专家解读: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解释到,关于7月1日出台的降低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和加征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对出口肯定是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7月1日之前,由于这个信息在7月1日之前对外进行公布,出现了部分企业在6月份抢出口的现象比较突出。所以,我们6月份出口增长是比较快的,估计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渐出台和落实,出口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目前宏观调控并未触及根本,贸易激励机制不改变,巨额顺差就不能解决。我们的外贸顺差最大的一部分来自国际产业的转移,也就是外商投资型企业,目前的政策调整对这部分影响不大。我到厦门调研,发现反映最激烈的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这恰恰是我国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一个群体。这样的打击对象是否适当?还是应当更加均匀地分散政策的调整负担,不然会对经济造成很大损害。贸易顺差对目前利率调整等措施是不太敏感的。关键是贸易激励机制的转变。一方面各地还在拼命招商引资,引来的企业又都是出口导向的,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减少顺差。
  
   ■记者观察:
  GDP是由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出拉动的。现阶段,由于出口顺差过大引发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摩擦升级、欧盟、美国等国更多的经济制裁等一系列经济领域的冲突。随着对外贸易顺差的飞速增长,迫使中央银行在对外贸易顺差形成外汇储备过程中,被动地投放大量人民币即外汇占款,从而增加了市场流动性,加大了控制流动性过剩的难度,增大了金融风险。在控制人民币流动过剩方面,中央银行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紧缩调控政策,但收效甚微。要从根本上解决顺差要靠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消费,而启动消费,就要求政府从根本上并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人群,只有让社会的大多数人解决了后顾之忧,消费才能有实质性转变。
其他文献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此外,投资反弹、顺差增加等问题也有所抬头。对此,有人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太快,已经出现过热,物价涨幅太高,全面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经济运行面临较大问题。究竟应怎样看待目前的经济形势,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经济运行的供给和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潜在增长率提高    今年上半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768亿元,
基于校立项教改项目"BMMS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出发,结合学校教学的软、硬件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设计能力为目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
重视优良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在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也常常存在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
[央行已于近日批准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展黄金白银期货业务,但属于证监会系统的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在争取开设黄金期货。业内人士表示,不管黄金期货最终花落谁家,投资者都将有望在明年“尝鲜”黄金期货交易。]    市场需求催生黄金期货    黄金期货市场可以满足市场参与主体对黄金保值、套利及投机等方面需求,是黄金市场有关参与者回避、降低价格风险的重要途径。但国内金属期货市场品种十分单一,目前仅有铜、铝、锌3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