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是国家重点骨干专业。在国家倡导职业院校进行“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与推行试点背景下,依托我院成功申报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试点院校及考核点的新机遇,探讨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有效路径,将有力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为在职业院校实训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融通提供参考借鉴具有重要意义。毕业证和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互为结合,相互补充,实现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初衷。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高质量的就业打开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证书融通,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把学历证书与职业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重大改革创新试点。把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幼儿照护资格证考试结合起来,相互融通,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是幼儿照护职业能力培养的必然趋势。
突破了产教融合的机制瓶颈,有利于形成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中易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合作意愿不高。但是另一方面,近几年幼儿的家庭照护,月子会所幼儿照护,托幼机构幼儿照护等急需要掌握一定幼儿照护技能的高层次人才。在“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引入幼儿照护技能认证体系,使相关行业参与到人才培训、评价组织中,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有力地推进了人力资源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对接,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有利于适应职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技能
高职学生需要更多实际工作经验、岗位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提升。在校生普遍学习自主性不强、参与实训积极性不高。学前教育专业引入幼儿照护,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学生对职业能力有更清晰的认知,不仅在思想上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幼儿教师的专业思想,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保育技能。在校期间就可获得证书,实现高位化就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学习动力问题,从思想上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幼儿教师的专业思想,使学生个个成才、人人出彩。
对职业证书的认识不到位,对实训课程认识不到位
就我院首批参加幼儿照护考试来说,符合报考的有300人左右,实际参加培训学生270多人,参加考试学生只有45人。没有参加考试的学生大部分是认为考试难度太大,特别是实践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在培训过程中,对实训课程重视不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对X证书比较陌生,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幼儿照护作为一个新职业,1+X证作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要真正得到社会、家长和大学生认可还需要广泛宣传。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育儿照护课程在实训内容方面脱节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等级技能证书,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正处在探索阶段。“1”与“X”在实训的内容、途径方面如何通融,缺乏实践经验。在幼儿照护技能证书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对接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不够,共性融通不够,个性技能训练不鲜明,造成的重复教学,生搬硬套,实训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育儿照护课程实训平台建设有待提升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原有实训课程教学模式为校内的模拟训练、校外的见习、实习。学院建设了智慧教室,满足了幼儿照护部分实训课程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基本上是幼儿园,主要对象为3—6岁幼儿,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幼儿照护主要的工作对象为0—3岁幼儿,主要工作內容为幼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及早期教育。在幼儿照护培训过程中,借助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的智慧教室模拟训练,但幼儿的生活照护实训课程缺乏相应的校内外场所,缺乏相应的设施等。特别是个别化的训练设备不足,例如幼儿人体模型严重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证书融通,教师能力需要提升
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0年2月发布,2020年7-8月份,湖南金职伟业母婴护理有限公司举办了多场培训。我院主要在学前教育相关任课教师中选拔了十多名教学骨干参加了培训,为我院成功申请幼儿照护技能试点院校及认证站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院成功举办第一期培训和考证工作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一个新幼儿照护职业所需的特殊操作技能,教师的观念、个人实操技能及教学技能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
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培养学院的“1+X”证书融通专业带头人。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往往是来自高职院校教学一线,从事幼儿园教学管理和幼儿教育研究工作的专家。这不能完全满足幼儿照护技能实训课程的要求。吸引企业一线技能过硬的人才加入专业兼职教师队伍,优化专业教师团队结构,提高专业服务能力,组成实训教学团队,团队教师才能准确把握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能够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内涵与要求,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顶层设计,从架构到内容,实现“1+X”人才培养的完美结合。
加强专业实训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一般分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七个模块。实践课程教学环节包括军训及入学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虚拟仿真训练、模拟情境训练,幼儿园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等方面。与幼儿照护技能等级考核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应进一步探索融通的内容、方式、及考核机制,把幼儿照护技能考核标准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中,真正做到岗证融和融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证书融通,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把学历证书与职业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重大改革创新试点。把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幼儿照护资格证考试结合起来,相互融通,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是幼儿照护职业能力培养的必然趋势。
突破了产教融合的机制瓶颈,有利于形成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中易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合作意愿不高。但是另一方面,近几年幼儿的家庭照护,月子会所幼儿照护,托幼机构幼儿照护等急需要掌握一定幼儿照护技能的高层次人才。在“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引入幼儿照护技能认证体系,使相关行业参与到人才培训、评价组织中,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有力地推进了人力资源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对接,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有利于适应职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技能
高职学生需要更多实际工作经验、岗位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提升。在校生普遍学习自主性不强、参与实训积极性不高。学前教育专业引入幼儿照护,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学生对职业能力有更清晰的认知,不仅在思想上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幼儿教师的专业思想,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保育技能。在校期间就可获得证书,实现高位化就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学习动力问题,从思想上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幼儿教师的专业思想,使学生个个成才、人人出彩。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证书融通中存在的问题
对职业证书的认识不到位,对实训课程认识不到位
就我院首批参加幼儿照护考试来说,符合报考的有300人左右,实际参加培训学生270多人,参加考试学生只有45人。没有参加考试的学生大部分是认为考试难度太大,特别是实践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在培训过程中,对实训课程重视不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对X证书比较陌生,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幼儿照护作为一个新职业,1+X证作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要真正得到社会、家长和大学生认可还需要广泛宣传。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育儿照护课程在实训内容方面脱节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等级技能证书,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正处在探索阶段。“1”与“X”在实训的内容、途径方面如何通融,缺乏实践经验。在幼儿照护技能证书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对接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不够,共性融通不够,个性技能训练不鲜明,造成的重复教学,生搬硬套,实训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育儿照护课程实训平台建设有待提升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原有实训课程教学模式为校内的模拟训练、校外的见习、实习。学院建设了智慧教室,满足了幼儿照护部分实训课程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基本上是幼儿园,主要对象为3—6岁幼儿,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幼儿照护主要的工作对象为0—3岁幼儿,主要工作內容为幼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及早期教育。在幼儿照护培训过程中,借助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的智慧教室模拟训练,但幼儿的生活照护实训课程缺乏相应的校内外场所,缺乏相应的设施等。特别是个别化的训练设备不足,例如幼儿人体模型严重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证书融通,教师能力需要提升
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0年2月发布,2020年7-8月份,湖南金职伟业母婴护理有限公司举办了多场培训。我院主要在学前教育相关任课教师中选拔了十多名教学骨干参加了培训,为我院成功申请幼儿照护技能试点院校及认证站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院成功举办第一期培训和考证工作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一个新幼儿照护职业所需的特殊操作技能,教师的观念、个人实操技能及教学技能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与幼儿照护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实施策略
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培养学院的“1+X”证书融通专业带头人。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往往是来自高职院校教学一线,从事幼儿园教学管理和幼儿教育研究工作的专家。这不能完全满足幼儿照护技能实训课程的要求。吸引企业一线技能过硬的人才加入专业兼职教师队伍,优化专业教师团队结构,提高专业服务能力,组成实训教学团队,团队教师才能准确把握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能够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内涵与要求,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顶层设计,从架构到内容,实现“1+X”人才培养的完美结合。
加强专业实训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一般分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七个模块。实践课程教学环节包括军训及入学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虚拟仿真训练、模拟情境训练,幼儿园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等方面。与幼儿照护技能等级考核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应进一步探索融通的内容、方式、及考核机制,把幼儿照护技能考核标准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中,真正做到岗证融和融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