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运动员的成才,是长期培养,基础积累,系统训练,逐渐提高的一个过程。过去几十年。上海贯彻执行“三级训练网”的业余训练体制,培养了许多优秀运动员,上海各项目运动队全国比赛基本名列前茅。然而,从90年代初开始,上海市区、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逐渐萎缩,取而代之是各级各类,各种营运模式的单项运动学校,使原来培养输送和管理有序的训练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到目前为止,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与过去相比,不仅越来越薄弱,而且参与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少,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的基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目前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不够健全
在我国体育职业化改革之前,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基本是“三级训练网”的体制,即基层学校、区县少体校、市少体校。职业化改革后。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原来的“三级训练网”向社会多元化方向发展。其特点就是诞生了许许多多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培训机构。其中“三集中”和“二集中”是为最突出、最典型的“办训形式”,这些体育运动项目学校大多都属于民办、获取资助或自负盈亏的状况。在少数人鼓吹市场经济有偿培训的前提下,这些“办训单位”为了生存,降低标准。大量的招收学生,使原来作为既有水平层次,又有年龄层次性质的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变成了低水平的体育活动中心。
1.2 体育运动缺乏广泛的普及基础
早在建国初期,当时的国家体委就提出:“体育运动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以足球运动为例,近年来我国的足球水平不断下降,各级国家队,包括女子足球,参加各种世界重大比赛成绩都非常不理想。根据全国各省市足球协会的注册情况看,参加足球活动的青少年人数逐年下降。比如有足球传统和400~500万左右青少年的上海,注册上海足球项目的青少年只有几百人。除足球以外,其它许多运动项目,尤其是集体对抗项目,都有和足球相似的状况。
1.3 不能保证青少年文化学习,影响青少年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参加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基本都是半训半读,虽然目前已有所改变,但是,他们毕竟既要和普通学生同样文化学习,又要用较多的时间参加体育运动训练,学习的有效时间就会减少,学生学习就会觉得越来越难,从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文化学习是青少年阶段的根本任务,如果青少年不打好文化基础,必然会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4 应试教育使青少年学习负担加重,缺乏参加体育活动时间
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根据学校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不断的学习,以应付考试,很少有自由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虽然国家和主管部门放眼世界,已经意识到现代社会的发展没有改革创新的人才是不行的,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是以升学率作为考核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家长更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学少了。会吃亏跟不上,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的主要原因。使学生基本没有多少体育活动和自由放松的时间。
2、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改进对策
2.1 健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针对上海市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的现状,健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建立一个全市性的、既有年龄层次、又有水平层次、层层衔接的训练培养体制是目前首要的任务。这个训练体制是否可以考虑由基层中小学——社区街道——区业余青少年体育学校(业余训练)——上海市级体育学校四级培训机构所构成。四级训练机构均是业余的性质,原则上高中毕业前只能在区内流动,除进入职业队和国家队外。
2.2 广泛普及青少年体育运动,从小培养打好基础
普及就是给青少年实践的机会,要创造这样的机会,学校是主要的环境。体育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各项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要建立这样的氛围,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将体育活动真正排上学校的工作议程。从教育局、学校领导到教师都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健康,努力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学校体育运动一定能广泛开展起来。由于体育运动是从小培养、多年训练、逐步提高的过程。所以各级学校、各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与衔接也应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必要重视。
2.3 保证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促进全面发展
保证青少年的文化学习,就是指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仅应学习和完成普通学生同样的学习课程和任务,而且要保证与普通学生同样的授课量。体育运动是青少年兼学别样、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应在不影响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坚持在放学后、节假日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体育项目兴趣,体现自我,愉悦心情,同时,又能发掘各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苗子,加以深造和培养,使有天赋的一部分学生成为体育的优秀人才。
2.4 减轻学生负担,改变教育理念,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我国的各级教育部门三声五令提出要减轻学生负担,但实际上学生的负担是有增无减。这是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关。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就是教师教得越多越好,而学生学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人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学生的身体成长和智力开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作为规律,我们只能遵循,违背规律就是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身。可见,教育与体育同样不能拔苗助长。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而又有特长的优秀运动员。训练中应充分发挥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教练员要善于发现运动员的身体能力特长,科学训练,积极引导,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改变教练教,学生练的被动状况。
1、目前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不够健全
在我国体育职业化改革之前,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基本是“三级训练网”的体制,即基层学校、区县少体校、市少体校。职业化改革后。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原来的“三级训练网”向社会多元化方向发展。其特点就是诞生了许许多多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培训机构。其中“三集中”和“二集中”是为最突出、最典型的“办训形式”,这些体育运动项目学校大多都属于民办、获取资助或自负盈亏的状况。在少数人鼓吹市场经济有偿培训的前提下,这些“办训单位”为了生存,降低标准。大量的招收学生,使原来作为既有水平层次,又有年龄层次性质的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变成了低水平的体育活动中心。
1.2 体育运动缺乏广泛的普及基础
早在建国初期,当时的国家体委就提出:“体育运动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以足球运动为例,近年来我国的足球水平不断下降,各级国家队,包括女子足球,参加各种世界重大比赛成绩都非常不理想。根据全国各省市足球协会的注册情况看,参加足球活动的青少年人数逐年下降。比如有足球传统和400~500万左右青少年的上海,注册上海足球项目的青少年只有几百人。除足球以外,其它许多运动项目,尤其是集体对抗项目,都有和足球相似的状况。
1.3 不能保证青少年文化学习,影响青少年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参加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基本都是半训半读,虽然目前已有所改变,但是,他们毕竟既要和普通学生同样文化学习,又要用较多的时间参加体育运动训练,学习的有效时间就会减少,学生学习就会觉得越来越难,从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文化学习是青少年阶段的根本任务,如果青少年不打好文化基础,必然会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4 应试教育使青少年学习负担加重,缺乏参加体育活动时间
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根据学校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不断的学习,以应付考试,很少有自由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虽然国家和主管部门放眼世界,已经意识到现代社会的发展没有改革创新的人才是不行的,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是以升学率作为考核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家长更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学少了。会吃亏跟不上,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的主要原因。使学生基本没有多少体育活动和自由放松的时间。
2、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改进对策
2.1 健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针对上海市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的现状,健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建立一个全市性的、既有年龄层次、又有水平层次、层层衔接的训练培养体制是目前首要的任务。这个训练体制是否可以考虑由基层中小学——社区街道——区业余青少年体育学校(业余训练)——上海市级体育学校四级培训机构所构成。四级训练机构均是业余的性质,原则上高中毕业前只能在区内流动,除进入职业队和国家队外。
2.2 广泛普及青少年体育运动,从小培养打好基础
普及就是给青少年实践的机会,要创造这样的机会,学校是主要的环境。体育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各项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要建立这样的氛围,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将体育活动真正排上学校的工作议程。从教育局、学校领导到教师都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健康,努力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学校体育运动一定能广泛开展起来。由于体育运动是从小培养、多年训练、逐步提高的过程。所以各级学校、各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与衔接也应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必要重视。
2.3 保证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促进全面发展
保证青少年的文化学习,就是指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仅应学习和完成普通学生同样的学习课程和任务,而且要保证与普通学生同样的授课量。体育运动是青少年兼学别样、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应在不影响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坚持在放学后、节假日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体育项目兴趣,体现自我,愉悦心情,同时,又能发掘各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苗子,加以深造和培养,使有天赋的一部分学生成为体育的优秀人才。
2.4 减轻学生负担,改变教育理念,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我国的各级教育部门三声五令提出要减轻学生负担,但实际上学生的负担是有增无减。这是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关。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就是教师教得越多越好,而学生学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人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学生的身体成长和智力开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作为规律,我们只能遵循,违背规律就是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身。可见,教育与体育同样不能拔苗助长。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而又有特长的优秀运动员。训练中应充分发挥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教练员要善于发现运动员的身体能力特长,科学训练,积极引导,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改变教练教,学生练的被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