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它是学习根的水分吸收的必备知识,通过学习理解本节内容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实验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原理;总结出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多少与外界溶液浓度大小之间的简单关系。
  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3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 重难点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及原理。
  4 教学用具
  萝卜、马铃薯、黄瓜、食盐、白糖、培养皿、烧杯、镊子、刀子、试管、清水等。
  5 教法
  本节课教法采取学生自主进行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探究式教学,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
  6 教学过程
  6.1 引入
  教师课堂导入:“我们都吃过西红柿拌白糖,开始时盘子里没有水,可快吃完时会发现盘子里会有较多的汤出来,里面有很多的水。请大家思考:这水到底是哪里来的?怎么出来的?”由此导出植物吸水和吸水的现象。
  6.2 作出假设
  教师提出问题:植物什么条件下失水?什么条件下吸水?让学生作出假设(此时可能出现多种假设,板书时一一列出)。最后,教师确定共同探究的是“植物的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液体)有关”,或“植物在清水中吸水,在盐或糖水中失水”。
  6.3 实施实验,探究交流
  第一步:将学生分组,让每一组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用具进行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第二步:让学生利用实验台上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进行自已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完成)。
  不同的学生思路不同,设计的实验可能不同,选择不同材料的用具,设计不同实验来验证该问题。同时教师加强指导,对学生设计不严密的地方及时指出,帮他们改进和完善,对错误的实验步骤及时予以纠正,对正确的操作设计和有创意的设计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6.4 小组交流
  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派出代表加以说明,其他小组注意分析点评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6.5 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是不是把植物放在盐水或糖水中就一定失水呢?和它们放的浓度有没有关系呢?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最后结论:植物的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有关,即:当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7 板书设计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表达交流;
  2)植物的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有关;
  3)当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8 设计理念
  探究性教学是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设计并操作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活动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在这节教学中力图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合作交流的课程理念。
  笔者采用的课型是探究式教学,根据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探究性教学。通过探究过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其他文献
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手段的应用,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展示与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养与综合创新能力。  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要的是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创新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内在
六安市裕安区是农业大区,水稻主产区。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栽插意义重大。近年来,裕安区农机局已连续多年开展了杂交稻机械化栽插示范推广工作(示范的机型为手扶式四行小型插秧机
信息技术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信息技术能通过声光色等方式展示英语信息,直观刺激学生的眼球,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拓宽了学习的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为更好地增强应用效果,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给教学带来巨大变化。  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英语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  
新课标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必要的地理素养,这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
摘 要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知识与技术整合的新课程,这门课程中既充满机遇与创新,也充满挑战,在教学中知识如何整合,教育手段如何突破陈规,学生如何投入,如何让课程发展更契合课改需要等问题亟待解决。基于以上困惑,从知识管理、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分析这几方面提出相关策略、方法,以期能够在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中有所帮助和突破。  关键词 通用技术课;知识管理;复杂学习;泛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