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血琉球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q1981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春秋二时,天清风静,东望依希似有烟雾之气,亦不知几千里。
  ——《隋书·流求国传》
  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
  ——《琉球国中山世鉴》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毛泽东 《祭黄帝陵》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闻一多《七子之歌》
  5月15日,一个旨在探讨冲绳从日本独立的“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学会”在冲绳成立。此事提醒人们,在被日本窃据的一系列岛屿上(不局限于冲绳),曾经存在过一个千年古国——琉球王国,而琉球人民要求复国独立的呼声从未停止过。
  在中日钓鱼岛争执中,琉球古国被双方频繁提起。日方强称,钓鱼岛从属于琉球,而琉球是日本领土。中国学者则先是根据明清两代赴琉使臣的记录等资料,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而不属于琉球,进而指出琉球王国被日本武力吞并、又在上世纪70年代由美日私相授受再由日本统治的历史事实,指出日本并不拥有对冲绳的合法主权。
  其间,《世界知识》在今年3月的第6期发表学者雷玉虹的文章《“牡丹社事件”与日本吞并琉球国》,详述日本吞并琉球和侵略台湾的一段往事,引起人们关注,内地、香港、台湾、日本和英美等媒体多有报道和评论。5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学者张海鹏、李国强的文章《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指出依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做出的战后处置日本的规定,不仅台湾及其附属诸岛(包括钓鱼岛列屿)、澎湖列岛要回归中国,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也到了可以再议的时候。此论振聋发聩,立即引发火爆议论。日本首相安倍则对此声称“必须向世界说明日本的立场”,以否定中国的主张,官房长官菅义伟也称其“完全是缺乏见识。(冲绳)毫无疑问是日本领土”。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那么对琉球问题,我们就不妨做个整体回顾。
  这些,是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往事。
  Part I 中国人,应该认识琉球
  战略上,琉球有多重要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外围,南北总长度达1000多公里,像一条篱笆,从北到南紧紧地守护着东海。它西侧是中国东海,东侧是太平洋。西南部与台湾紧紧相连,东北端与日本鹿儿岛隔海相望。从东北向西南分布着大隅诸岛、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大岛诸岛、冲绳诸岛、大东诸岛和先岛诸岛,共有60余个有名称有人居住的岛屿和400多个无名小岛,全部陆地面积为4670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是冲绳诸岛中的冲绳岛(即琉球大岛),面积1210平方公里。
  日本占领琉球后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将北部三大群岛的24个岛屿并入鹿儿岛县,剩下的岛屿(仅40余岛有人居住)以冲绳诸岛为中心组成冲绳县,面积不到总面积的一半。琉球王国的都城为首里,在今日本冲绳县行政中心、最大城市那霸市的东郊。冲绳县的总人口为130多万。
  琉球(冲绳)群岛是东北亚地区东出太平洋的必经之地,被日本称为“国门”。对于美国而言,控制了琉球群岛就等于控制了远东。因为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如同一条长长的锁链,把东亚与太平洋隔开,而琉球群岛正好处于这条锁链的中心环节。正因为如此,二战后,美国在这里苦心经营,将它建设成美国在亚洲最大的军事基地。
  琉球群岛是中国东海的安全屏障,也应是中国海洋战略的重要基点。琉球现状使中国东海的战略主动权被他人牵制,海上战略安全陷入被动,给中国保卫台湾、东海和钓鱼群岛带来根本性的障碍,使中国海军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在近海,无法进入远洋,也会使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对日本来讲,琉球群岛扼守着日本向南发展的大门,如果失去对琉球的控制,就不但失去日本本土的南部屏障,还从战略上被切断了驰援“台独”、抢占东海和钓鱼岛的通道,对中国的威胁程度大大降低,也会使美国封锁西太平洋的防御战线全面瓦解。
  重要的地理位置赋予了琉球群岛极大的军事和战略价值,它东承美国西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基地关岛,北瞰千岛群岛和朝鲜半岛,南探巴士海峡,西窥我国台湾海峡及全部沿海地区。因此,在美军眼里,琉球无疑成为美军“太平洋的基石”、“亚洲的战略枢纽”。
  二战后期,美军倾太平洋战区所属的全部陆海军,发动了攻克琉球群岛的“破门之战”,与日军进行了一场太平洋战争期间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战役。此役双方共战死23万余人,日本“帝国联合联队”被全歼,号称不沉战舰的旗舰“大和”号也葬身海底。美军共伤亡7.5万余人,损失飞机763架,沉失舰艇404艘。
  在二战期间及之后,美国趁机强占了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岛屿,并逐步将其势力扩展到西太平洋部分国家的领海和领土。基于这种优势,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首先提出了对亚洲国家实施“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国务院顾问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又指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近海岛屿链”。杜勒斯还特别强调,台湾岛构成了太平洋西边缘上岛屿锁链中的重要环节。
  在提出岛链战略的同时,美国大力加强在岛链上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军事设施建设,扩建海空军基地,加速构建军事包围体系。此外,美还加紧拼凑“东亚集体安全体系”,建立军事同盟,增加驻兵数量,加紧岛链的封锁力度,保持对各国的遏压态势。
  自从1945年6月美军完全占领冲绳岛以后,美国就逐渐将其西太平洋的“防御前沿”前推至这一西太平洋 “第一岛链”。在冷战中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第一岛链”在美国太平洋战略乃至全球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军在亚洲驻军共10万,而在琉球群岛驻军就有3万之多。美军在日本共有133处设施,在琉球群岛就有41处。琉球群岛面积仅占“日本全国”面积的0.6%,但美军在琉球群岛基地的面积却占“驻日”全部基地面积的75%,占琉球群岛总面积的20%。美国还在冲绳基地储存有核武器。   岛链因冷战而起,然而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这条套在亚洲大陆脖子上的锁链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还在不断加长,兵力也在不断增加。表面上看,驻琉球的美军和基地都有所减少,但其实只不过是美日军队换防而已。美军驻琉球的军队有3万多人,减少的数量十分有限,而准备进入琉球的日本军队却有5.5万人之多。随着日本以中国为敌,将进攻力量调集到西南战线的战略不断落实,琉球的进一部军事化问题正日益突出,由琉球地界对中国的东海、台湾和钓鱼群岛发起军事进攻的可能性正逐日增大。
  上世纪末,美军撤出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后,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在西太平洋的地位愈发凸显,而位于西北方向的琉球群岛与之遥相呼应,呈犄角之势,成为策应“第二岛链”的“桥头堡”和美军部署在亚太最前沿的阵地。从军事和战略的角度看,作为西太平洋的前哨基地,琉球无疑是美军剑指东北亚、遏制西太平洋的永不沉没的超级“航空母舰”,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企图卷土重来,对中国实施侵略和封锁的前沿阵地。
  那些遥远而亲切的往事
  至少在两千年以前,琉球先民就与中国和朝鲜存在着直接的交流和往来。隋朝已与琉球建立了密切的官方关系,唐朝政府则派僧人到琉球传播佛教,并派各行工匠前往琉球建设寺庙等。唐朝还向琉球派送了文化专才和行政人才,协助琉球发展文化教育,提高行政管理能力,琉球也大量派遣官员和学者前来参拜和学习,带回了对其后代影响深远的中原文明。从大量的事件记录中可见,隋、唐、宋、元时期大陆与琉球已是有据可查的宗藩关系。而明清时期双方关系则更加亲密。公元13世纪出现山南王和山北王挑战中山王这种三王割踞的局面。明太祖知悉后专门去诏,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此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互不侵犯,足见当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何等的权威。15世纪前半期中山王尚巴志先后征服山北山南,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并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
  琉球与大明朝廷的关系十分密切,琉球国王形容与中国的关系是“父子之国”,年年遣使朝贡。明朝除在琉球王继位时派特使亲往册封外,还给予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才方面的大力支持,使琉球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琉球遇到自然灾害,明朝政府除给予很多援助外,还要求琉球将朝贡期延长至十年一贡,以便休养生息。但琉球还是坚持一年一贡或隔年一贡。明太祖特赐善于造船航海等技术的专才——三十六姓闽人移居琉球,为增进琉球与朝廷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琉球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朝对待藩属的朝贡一向“薄来厚往”,藩属进献少量的特产,得到的是“天朝”大量的回馈。琉球的每次朝贡都能得到大量的实惠,在与“天朝”朝贡形式的交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当时为了抗倭的需要,明朝实行严厉的倭禁政策,禁止和日本人贸易,使日本人的奇缺物资不得不通过朝鲜和琉球进行补充,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琉球中转贸易的发展。琉球将从中国获得的大量物资销往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家,成为东海上的一个贸易中转站,从这样的“转口贸易”中富裕起来,也成为了中国与海外通商的重要门户,使得明朝在实行海禁之后还能通过琉球这扇窗口了解日本和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一些事情,增强了大明朝廷对外界的把握和认识。
  进入清朝后,琉球国王于清顺治年间几次遣使臣到北京朝贡并请求册封。顺治、康熙两次颁布了《敕琉球诏》,并于康熙元年完成了册封典礼。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道光、同治皇帝都有御笔题赐匾额颁赠琉球。琉球在向清朝朝贡时总是进贡很珍贵的奢侈品,康熙体恤之,免其入贡,只允许进贡土特产,使琉球减少了不少负担。为扶持琉球的经济发展,清朝还鼓励对琉贸易,并且免收琉球物产的关税。
  朝廷的关怀备至,使琉球国民甚感温暖,很多人都转向与大陆的贸易,以致琉球的海上贸易空前繁荣。其产品销往南洋和日本,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琉球作为中国大陆对外贸易的窗口,与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很多国家都保持着长期的交流和往来。自18世纪末开始,就有一些西方国家的船舶和商队与之有所来往,并签订了一些通商友好之类的条约。这些条约一律用琉球的官方语言汉语签订,年号和国号都一律沿用大陆朝廷的年号和国号。其中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提督的舰队到达琉球一事尤其具有象征意义,正是佩里在次年3月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迫使日本开国。当时佩里误以为琉球是日本领土,所以要求日本开放包括琉球那霸在内的五个港口。日方表示,琉球是大清王朝的属国,日本的天皇和政府无权决定它的港口开放权。佩里赶回琉球后与琉球王国政府谈判,正式签订《琉球-美国修好条约》,琉球开放那霸港口与美通商。至19世纪中后期琉球被日本吞并之前,西方列强基本上都与琉球建立了友好的通商往来关系,琉球的海上贸易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自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琉球向明清派遣“官生”(王室亲族和大臣子弟留学生)达400多年之久。当时来中国大陆的琉球人还有很多,有使臣、留学生、水手和商人等,而人数最多的是留学生。“官生”在京都国子监读书,更多的人则是在福州或其他地方学习,学习内容有儒学、天文、地理、医学、音乐、绘画,以及冶炼、造船、铸钱、烧瓷、烧墨、制茶、制糖、制伞等。他们学成归国后把华夏文化连同地方性的闽南文化传播到了琉球,对琉球的文学、医学、工艺、社会风俗等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琉球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分支,其语言文字以汉语为基础。尽管各地有各地的方言,但是官方文字一直都是汉字。从明初1372年直至清末1879年(光绪五年)日本强行“废球置县”为止,琉球王国与日本、朝鲜所签的贸易协定,交往文书,以及与美、英、法、荷等国订立的外交条约等都是用汉文书写的。官方文件、历史纪录、教科书和民间纪事等也都是用汉文写的。其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被日本吞并130余年后,琉球人仍按照中国的农历过春节。   虽然琉球被日本占领多年,但琉球人从不承认自己是“日本人”。他们称日本本土人为“大和人”,称自己为“琉球人”或“中国人”、“唐人”,甚至也不愿意称自己是“冲绳人”。因为“冲绳”这个名字是日本人强加的,记录着民族的屈辱。
  Part II 琉球覆亡痛史
  1609:倭寇灭琉的第一次尝试
  自11世纪中国宋代起,“倭寇”即开始骚扰中国沿海地带。到15世纪明代时期,倭患已在中国和朝鲜为害甚烈。当时中国沿海和朝鲜、琉球面临的最大灾难就是倭寇的入侵。在国家的操纵下,倭寇的力量已变成了大部队互相配合的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抢劫范围和对象由对海滨民间的简单掳劫,发展到了深入内地几百里的攻城劫寨和对中国政府军的阵地战,成为残酷的国际战争。
  大明朝廷不得不采取严厉的抗倭、禁倭政策,一方面实行全面海禁,对整个日本进行经济封锁;一方面在嘉靖年间展开了一场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抗倭战争。
  同样深受倭寇骚扰之害的琉球,服从大陆朝廷的提调,全力协助抗倭灭倭。据载,嘉靖年间琉球王协助中国破倭,不时向中国提供倭寇的动向,还对从大陆败还抵琉的倭寇“遣兵邀击,大歼之”,受到皇帝的嘉奖。日本虽无力报复中国,预谋报复朝鲜和琉球,只因畏惧明朝的强大,一时未敢轻举妄动。
  1591年,丰臣秀吉倾日本全国之兵进攻朝鲜,而且还派人到琉球征集粮饷,但遭拒绝,后又规劝琉球向日本朝贡,也被拒绝。而在中朝联合抗击日本的战争中,琉球亦有相助之功。这就进一步加深了日本对琉球的仇恨。
  盘踞日本九州的萨摩藩主岛津家久,一直想去报复琉球。但因慑于大明的强大,未敢动手。到了1609年前后,大明因连续18年对日作战,元气大伤,加上农民起义四面楚歌,疲于奔命,应接不暇。不可能再出兵庇护琉球和朝鲜。萨摩遂决定使用武力攻打琉球。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3月4日,萨摩藩出动3000精兵和100余艘战船,携带精锐武器火绳枪,渡海攻打琉球,很快夺占首里城,大规模掠夺后,将琉球王尚宁及王子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扣作人质。胁迫琉球在作为中国藩属国的同时,向萨摩纳贡,进入所谓的“双属”时期。 直至清朝建立,慑于大清的强大,才不得已于1654年退出琉球。前后压榨琉球45年之久。
  德川幕府(日本的中央政府)远隔千里,信息不灵,不知道萨摩擅自出兵。得知萨摩掳得琉球国王后,吓得满朝皆惊。因为日本刚刚在朝鲜半岛与明军鏖战了十几年,知道明朝的厉害,如果灭亡琉球,无疑要重启与大明的战端,冒倾城灭国的风险,因此强令萨摩藩维持琉球王统,并让岛津用天皇车舆将尚宁王护送到江户(幕府所在地,即现东京),以皇室之礼接见尚宁王。见面后,幕府首领德川家康(相当于今天的总理大臣)又是赔礼、又是解释,一再说明马上护送尚宁王回国。又当面斥责岛津无理,令他马上护送尚宁王回国。其实德川幕府无法控制实力强大的藩属,要让萨摩藩将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萨摩不仅是强藩,野心也很大,傲气还很足。加上远离江户,天高皇帝远,中央政权想管也管不着,因此屡屡视江户将军(中央首脑)如无物,并没有按日本政府决策让琉球国王早日回国,而是继续把他们关押起来,但最终还是迫于大明的天威和幕府的压力才将他们释放回国。
  尚宁一行在被萨摩折磨了两年五个月后,于1611年9月底带着一身伤病走出牢笼回国时,王子还被继续扣押在萨摩当人质,江山已经失去了一大半。萨摩的条件是除继续按约纳贡外,一是割让奄美列岛、吐噶喇列岛和大隅诸岛等五大群岛(是琉球国土总面积的一多半)作为萨摩藩自己的私有领地;二是规定琉球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必须由萨摩管理,这就实现了萨摩取代琉球贸易地位的战略目标。
  但萨摩并不甘心就此罢休。到明末大起义风起云涌、明朝政府即将灭亡之时,它的野心又开始恶性膨胀,1631年竟再次将军队开进首里王宫,企图长期占据琉球的统治中心。
  需要强调的是,即便身陷囹圄,琉球对大明的忠诚也丝毫没有动摇。不但坚持每年都遣使朝贡,在得知日本有侵台之意后,琉球国王尚丰还秘密遣使向明朝汇报。清兵入关后明朝皇子逃亡福建建立南明流亡朝廷,琉球也还继续遣使朝贡。
  1644年明亡。1646年,出使南明的琉球使者被清军抓获,经盘问得知是到清朝来请求册封的,而且身上还有求见顺治皇帝的国书,遂被护送到京,于1647年在北京持琉球国书谒见了顺治皇帝,并请求册封。但是,清朝礼部认为前朝的印玺尚未交还,不便册封。其实国书是琉球使者临时写的,因为清军入关前明朝就已被李自成推翻,为因应大陆政治局势的变化,琉球使者所带国书就只是盖有国王玺印的空白纸,以备临机应变,怎么可能退回前朝的印玺呢?
  1647年国王尚贤逝世,其子尚质继位,次年派人报知清朝,清朝即派人经福州去琉球致吊并祝贺新王。顺治皇帝派使臣去与琉球恢复交往,给琉球以及尚质国王壮了胆气,也给了萨摩侵略军极大的震慑。1654年萨摩从琉球撤出全部军队,返还所割五岛。琉球也中止了对萨摩的朝贡外交。
  可以看出,萨摩人是何等心虚和狼狈,畏惧大清到了这种地步,又岂敢再让琉球朝贡呢!换句话说,看到萨摩的这种狼狈相,琉球又怎么还会继续向它朝贡呢?有史可查的资料证明,自1654年萨摩撤兵直到1872年,日琉之间是没有朝贡关系的。日本史学界所谓“自萨摩出兵至琉球灭国,琉球一直向日本朝贡”的说法,无非是想强调吞并琉球的合法性而已。
  1879:再次入侵,琉球终遭吞并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明治天皇宣布要建立一个“八纮一宇”的大帝国,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鼓吹要“开疆拓土”、“开拓万里波涛”,日本军方积极鼓吹“征台”、“征韩”和“吞琉”。日本政府“开疆拓土”的第一个目标就选定了琉球,而且与侵略台湾同步进行。
  1868年明治政府刚刚成立,就向历来地位相等的邻国琉球下达“太政官令”,妄称将琉球王国置于日本鹿儿岛县的管辖之下。随后又称将琉球改为日本政府的直辖地。1872年10月明治天皇亲政之时,琉球王子等人到日本东京祝贺。明治天皇竟突然向琉球来使下诏,宣布将琉球王室“升为琉球藩王,叙列华族”。就此一道诏旨,抹杀了千年古国琉球的社稷,还自称是“升为琉球藩王”,似乎原来的琉球国王连当藩王的资格都没有。次年又下诏书命琉球受内务省管辖,租税上缴大藏省,将其纳入日本内政的轨道。琉球只好再次像对待当年的萨摩入侵一样,答应纳贡。这就是日本人所称的“日清两属”。   此后日本政府不断施加政治、军事压力,进一步胁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宗属关系。正在此时,1871年发生了“牡丹社事件”,即在台湾南部牡丹社附近发生的琉球船难民被误杀事件,为急于侵占台湾、吞并琉球的明治政府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清朝官员将台湾土著居民称作“化外之民”的不当言论,又被日本抓住作为出兵侵略台湾的依据。此一情节,本刊曾在今年第6 期发表雷玉虹所写《“牡丹社事件”与日本吞并琉球国》一文予以详细介绍。
  有资料称,日本在这次侵台战争中,加上后面陆续赶到的援兵共6000多人。但几乎是全军非死即伤或卧病不起,溃不成军,无力抵抗清朝的反攻。赶到台湾的清朝大军,总兵力为日军数倍,使日军陷于全军覆没的绝境。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沈葆桢等人从马尾分乘军舰前往台湾。沈葆桢布置“扬武”、“飞云”、“安澜”、“靖远”、“振威”、“伏波”各舰常驻澎湖,“福星”舰驻台北,“万年清”舰驻厦门,“济安”舰驻福州,“永保”、“琛航”、“大雅”三艘运输舰运送军队、装载军火,“测海”号快舰则在闽沪间递送消息。中国自制的大批军舰第一次在反侵略作战中发挥了作用。淮军13个营6500人携洋炮20门入台,福建水师5000名洋枪队随即渡台增援,福建巡抚王凯泰又带兵25000人渡台,使日军处于进退两难境地,不得不通过外交渠道寻求体面撤军。这为通过谈判解决事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沈葆桢抓住机会派人与日军进行谈判,申明台湾高山族人杀害琉球人一事,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中国有能力、有决心维护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谈判代表与日本人“反复辩论”,“逐条穷诘”,使日寇理屈辞穷,无言以对。
  但中国的交涉策略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和”字,坚强抵抗只为求和,军事布置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最后竟然不顾前方的有利形势,于1874年与日方签定了《中日台湾事件专约》,即《北京专条》。该约虽仍强调台湾为中国领土,却将日本的入侵称为“保民义举”,以赔银50万两达成日本撤军的协议。
  《北京专条》的最大耻辱是不敢对侵略说“不”,打了胜仗反而给侵略者赔钱,从此助长了日本和列强的侵略气焰,给了国际社会一个软弱好欺、甘心任人宰割的窝囊形象,招致了以后几十年的无穷灾难。
  签完《北京专条》之后没几天,日本灭琉的方案就已搬上了台面。所谓的合法借口正是那个令人千古浩叹的“保民义举”四个字。
  必须说明的是,《北京专条》中说,日本此次出兵,“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所指之“民”,日方在与中方交涉时是指的佐藤利八等 “被劫”的日本人,并没有明确指出是“被杀的琉球船民”。中方从未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如果说明包括琉球船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在北京签订完《北京专条》,内务卿大久保利通回国后便向明治政府提出迫使琉球与中国切断宗藩关系,如此才能使琉球接受改变,奉日本天皇之正朔。
  根据大久保利通的建议,1875年初,日本政府拟定了一份针对琉球王国的强制“命令”《琉球处分》方案:一、琉球对中国朝贡、派遣使节及庆贺清帝即位等惯例一概废止;二、撤销在福州的琉球商馆,其与中国的贸易业务,以后一概归设在厦门的日本领事馆管辖;三、琉球王登基需经中国派员册封这种礼仪今后一概废止;四、命琉球王速赴东京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对琉球王国的政治改革及设施兴建等一系列方案;五、琉球王国与中国今后交涉,一概归日本外务省管辖。
  为了迫使琉球王国接受这一“命令”,日本陆军开始在琉球群岛设置兵营,加紧为吞并琉球做军事部署。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1875年(光绪元年)6月,日本政府正式派内务大丞松田道之到琉球,传达了上述“命令”,正式禁止琉球对清朝贡及一切往来。规定琉球改用日本年号,遵从日本法律,并派遣学生至东京就读。琉球国王尚泰对此表示拒绝。9月6日,日本内务省特使松田道之向琉球提出最后通牒,强迫其执行。松田调集驻扎琉球的日本军力,拘捕了琉球国王尚泰及诸王子,以武力控制了琉球的内政外交。次年,日本强行接管琉球的司法权和警察权,并对其实行海外护照制。凡琉球人前往中国,必须申请护照。
  中国据理力争,但日本置之不理。1878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改琉球为郡县,琉球与中国的关系由日本外务省处理。1879年3月30日,日本450名军人和160名警察组成的队伍到琉球,配合驻琉部队,采取突然行动,冲进琉球王宫,勒令国王尚泰遵照范本写誓词,保证不再向中国及其他各国乞援。然后不容分说命令琉球王代理今归仁王子交出政权,将王室成员全数逮捕,强行押往东京。随即大肆抢掠宫中财宝、中琉往来的文书、文物、宝印,以及琉球国的政府档案,将琉球藩改为由日本政府直辖的冲绳县。并以王宫为军事大本营,展开对整个琉球的残酷镇压。
  就这样,琉球这一千年古国,硬是活生生地被日本灭了社稷。
  清朝政府和琉球官民的反侵占斗争
  日本吞并琉球后,大清不肯割让主权,丢弃属国;琉球王室和各级官僚领主不甘社稷被毁,国统被灭;人民群众不愿意当丧家之犬,亡国之奴,沦落为受日本人任意欺凌的下等贱民,大家奋起抗争,留下了千千万万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悲壮故事。
  琉球民众不愿就此亡国,广大的官僚士族和老百姓一道奋起抗击日本的侵略。各岛臣民自发组织起来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殊死的搏斗,武装抗争之事此起彼伏,直到甲午战争清朝战败,连朝鲜、辽东、台湾都被日本占有,明显复国无望,也还是坚决不承认自己是日本人,不服从日本的管理。
  日本侵占琉球时,琉球国王子急赴天津,每天早上都要长跪在李鸿章的辕门外,哭请他援救琉球,坚持几个月后痛哭而归。
  1876年10月,琉球密使紫巾官尚德宏、通事林世功、都通事蔡大鼎等39人,奉王命驾乘小船,秘密冒险出海。次年4月抵达福州,递交国王咨文,呼吁清廷救助。此后为躲过日本杀手的跟踪又剃发化装到天津谒见李鸿章,陈奏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朝贡之事。据传,到最后向德宏一连几天几晚跪在总理衙门前,不喝一口水,不进半点食,“泣血呼号”只求朝廷早发救兵,终至绝望,从此不知所终。有说他跳海殉国了,也有说他上吊身亡了。   1880年,滞留北京的林世功多次以绝食上书清政府,请朝廷出兵援助复国。后绝命陈情,拔剑自刎,以死殉国,遗下一纸“陈情书”和“一死犹期存社稷”的绝命诗,为古老的琉球王国留下了悲壮的血色印记。
  大清的据理力争,使日本阴谋未能全面得逞。日本吞琉的时机,正好跟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地区、阿古柏分裂势力作乱新疆全境的事件碰到了一起。殊不知日本是以同意俄国军舰驻扎长崎为条件,换取俄国同时向清廷发难的。清朝倾举国之力应付新疆战事,尚且胜负难料。在东北,大量沙俄陆军分屯于海参崴、旅顺一带,虎视眈眈,不但想将疆界南移,还企图吞灭我蒙满以挟制京师。在南疆,法军已攻入越南河内,眼看属国不守。西藏的抗英斗争正值关键阶段,英军一路北上,与新疆的阿古柏分裂势力互相串通,对西藏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况且,刚刚打败太平天国和捻军,大清元气大伤,无论军力、财力都无法支撑同时打多个方向的国际战争。
  而且琉球问题,决不是尚德宏他们想象的只要大清出兵就能解决的问题。派兵即是开战,不仅3000余里长的琉球群岛可能双面受敌,而且大陆东南沿海处处都会成为战场,纵有百万雄师也不足以布防。你攻其一点,它可以从任意几十个点上进行反扑和骚扰,不是派几个兵就能打走日本人的事。国力衰弱、边患四起、内外交困、又无可用之船舰水兵,实在有心无力。清朝既然不可能通过全面开战去救琉球,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外交上的鼓噪、施压了。根据史料记载,清政府在能做的工作方面,还是尽了力的,也正是由于大清的据理力争,致使日本强迫大清割让琉球主权的阴谋至今尚未得逞。
  根据有关史料记录,清政府在以下五个方面与日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简而言之,一是向日本驻华大使施压,强烈抗议日本侵略琉球。
  二是我驻日代表据理力争,如驻日公使何如璋与副使张斯桂共同署名,于1878年10月7日,义正词严地向日本外务卿发出抗议日本侵犯琉球的照会,表明中国政府的立场。此后何如璋多次照会寺岛要求日本撤退派往琉球的军队,恢复琉球对中国的进贡都没有得出结果。
  三是通过国际社会向日本施压。列强的干涉对日本是不利的,英国驻清公使威妥玛批评日本占领琉球是凭借武力,没有合理的根据,并到处发表同情清政府的见解。威妥玛甚至极力主张中国进行武力抗争。驻清德国公使巴兰德也批评日本对清外交“行迹近乎欺凌”。美国、法国、荷兰和其他各国也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表示了愤慨。美国前总统甚至亲自出面逼日本退出琉球。来自中国方面的抗议和国际社会的非难,的确使日本遇到了外交的困境,使之认识到如果没有中国的割让和认可,吞并琉球的行径不但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还有可能得不偿失。以致不得不提出与中国共同瓜分琉球王国,以此来解脱困境。
  四是对日本进行外交报复。从拒绝日方一直企图将“内地通商”及“利益均沾”条文列入条约的要求,到“闭关绝市以困之”,断绝日本从中国大陆获取战略物资和谋取商业利益的渠道。这使日本政府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在琉球问题上采取妥协态度。
  五是请人从中斡旋。李鸿章请1879年5月来华游历并拟东渡日本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出面调停中日琉球争端,格兰特慷慨答应。格兰特的调解并不代表美国政府,但日本再怎么猖狂,在列强面前还是不敢造次的。加上格兰特享有很高的国际威望,日本就更不敢拒绝他的调停了。理屈词穷之下,日本与格兰特草拟了一个“分岛方案”,即将琉球国一分为三,北部日本占据的五岛由日本统辖;中部诸岛让琉球立国;南部的宫古岛及八重山列岛划归中国。
  但随后日本出尔反尔,并没有遵守与格兰特商定的三分方案,而是将三分方案改成二分,不但不提琉球复国问题,而且将南部宫古岛与八重山岛归还中国还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修改1871年中日通商条约,允许日本商民跟西方人一样进入中国内地经商。
  当时中俄关系十分紧张,俄国战舰15艘云集长崎威逼中国沿海,日本充分利用这个时机,以贫瘠荒凉的两个小岛换取清政府对其吞并琉球的承认,并要在中国取得与欧洲列强相同的地位与权益。李鸿章和总理衙门始终没有接受过各种瓜分琉球的方案。按李鸿章回答格兰特时所声明的,中方对于琉球没有领土需求,惟日本将琉球王“无故废灭之,违背公法,是为各国所无之事”,因此,琉球复国是大清所考虑的惟一目标。当时李鸿章等人并不知道所谓南岛是个什么概念,还以为王宫首里城就在南岛,认为只要归还了王宫和南岛,琉球就可以复国了,一度准备接受日本方案。直到最后搞清原来南岛贫瘠荒凉,既无王城,也根本无法立国,才将签约之事放弃。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连台湾、朝鲜和辽东都割给了日本,争琉之事就没法再谈了,近代涉及中琉日三方的“球案”事件也就这样不了了之地束之高阁了。日本在割占台湾的同时,也巩固了对于琉球群岛的殖民统治。琉球人民从此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
  日本不但未能得到中国对琉球主权的割让,还因为琉球王室始终拒绝日本的吞并,一直没有同日本签订有关国家主权的条约。既没有琉球王室承认琉球是日本领土的文字依据,也没有琉球君臣投降或愿意归顺日本的所谓“誓约”,因此,日本军国主义占领琉球,没有任何国际条约为依据,完全是暴力侵略的结果。
  据日本人编的有关史料:1873年2月23日,同治帝大婚亲政,日本派遣外务卿副岛种臣及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来中国祝贺并互换《中日修好条规》。柳原前光前往总理衙门拜见了办事大臣毛昶熙和董恂,就台湾“生番”杀害船民事件提出质问。柳原强辩“琉球向来是日本的藩国”,“贵国放弃不管,而我国却要向岛人问罪。”答辩间,毛、董两人说:“杀人者皆‘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日本之虾夷,美国之红番,皆不服王化,此亦万国之所时有。”“‘生番’既然是我国化外之民,伐与不伐,贵国自裁。”柳原闻言如获至宝,急忙告辞并迅即回国。
  但是,这只是日本的一面之辞,所谓毛、董说的“伐与不伐,贵国自裁”很可能是日本方面添油加醋捏造的。按一般常识来推理,身为朝廷外交高官,任由外国政府到本国土地上来用兵伐民的话是不可能说的。而且日本伐台的计划早在明治初年就已制定,舆论和物质准备也早就做好了,不可能会因毛、董之说而伐台,也不可能无毛、董之说就不伐台。之所以抛出所谓毛、董此语,无非是为日本侵台开脱罪责,增加借口而已。   当然,尼克松也知道琉球主权问题的敏感性。如果中国向他追索琉球的主权怎么办呢?美国军方会同意退出琉球吗?西方世界能放弃西太平洋的这一重要战略防线吗?答案是不可能!如果将琉球主权牵扯进去。不光西方的战略布局会遭到破坏,日美关系会出现紧张,他的中国政策也将无法实施。如果要在琉球继续维持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与中国复交前将琉球主权的包袱扔给日本。因此,尼克松政府加快了向日本移交琉球主权的步伐,其所以在谈判桌上扭住不放,只不过是需要讨价还价,争取更多的利益而已。
  1969年11月佐藤首相赴美,与尼克松总统会谈三次。21日,发表尼克松-佐藤联合公报,宣布1972年归还琉球。同日,佐藤首相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讲演,承诺日本继续充当美国侵略远东尤其是朝、台的前出基地,实际上放弃了在事前协商时说“不”的权利。这意味着,即使在归还琉球后,日本的主权也是不完整的。
  佐藤—尼克松11月会谈决定1972年归还琉球后,双方的事务当局继续就归还的具体问题谈判,于1971年6月17日签署《归还琉球协定》。该协定于1972年5月15日生效时,日美间的领土问题即告解决。
  1971年6月11日,台湾当局“外交部”专就美国拟将琉球移交给日本之事发表声明,表达不满之意,特别是对美日之间擅自转移钓鱼台列屿领土归属部份,表示坚决反对(该声明被收入日本外务省监修的日本外交文集“日中关系基本数据集1970-1992年”)。
  据曾在台湾“外交部”任“常务次长”的钱复在其《回忆录》中指出,台湾当局曾数次与美方洽商琉球问题,但美方表示归还日本的仅为行政权,并非认定琉球主权应属日本,有关主权的争议,美国不拟介入。
  这很大程度上使美国将“琉球主权”归还日本的说法,改变为将“琉球的行政托管权”归还日本,使日本企图窃取琉球主权的阴谋再次落空!因此,今天日本人声称“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国际法上来讲琉球的主权都属于日本”的说法,完全是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美国对琉球的托管,从来就只是行政托管,而不是主权托管。琉球主权属于琉球人民,谁也无权剥夺,更无权转让,美国对这个问题也是心知肚明的。
  1972年5月13日,美国和日本正式签订协议,美国把琉球的“行政托管权”交回日本政府。
  1972年6月17日,美国和日本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将全部琉球岛屿的行政权移交日本政府。日本重新霸占琉球的阴谋终于再次得逞。
  琉球人民虽聚众号哭于市,抗议美军剥夺他们的自主权利,不承认日本的统治权,不承认自己是日本人,强调琉球自古就是中国的属国。但是,既已落入日本的贼手,一切就由不得琉球人民了。不但琉球复国从此无期,而且美国在归还琉球群岛时,又擅自将不属于琉球的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的行政权交也与了日本,致使钓鱼岛问题复杂化,迁延至今仍在争论。
  1945年3月25日美军登陆琉球之时,其实日本的太平洋战争已经全部失败。美军对日本本土的狂轰滥炸和日本在其他各地战场的节节败退,都使日本政府和军事大本营明白:败局已定。
  既然琉球不能为我所有了,那就宁可“玉碎”也不能让你“瓦全”。因此,日本大本营向当地守军下达“玉碎令”——血洗琉球、杀光琉球民众。这是日本守军开展琉球大屠杀的首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日本占领琉球数十年,对琉球人民实行长期惨无人道的奴役和压迫,早已将琉球人民逼向了敌对面。琉球民众的反抗从来没有断过,一旦战败撤离琉球,岛上的几十万民众为美军所用,将成为进攻日本本土的生力军。琉球人民的复仇行动,将加速日本本土的灭亡。为防后患,需要斩草除根,使你没有复仇的机会。
  第三个原因是,琉球群岛上的所有军事设施都是日军奴役琉球民众修建起来的,大多数岛上的民众对周边的防御工事、军队驻地和后勤基地都一清二楚。如果为美军所用,则一切军事部署都会暴露无遗。
  第四个原因是,岛上没有补给来源,不利于长期抗敌。而十倍于军队的民众又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形成了一种军民争食的局面。很多岛上守军为减少民众对物资的消耗,还没等军方下“玉碎令”就将成批成批的民众赶到悬崖上去集体跳海“自杀”,将赤手空拳的民众赶到阵地前沿和弹着密集区去送死,以减少民众对战争的“拖累”。
  美军每拿下一个据点或防线时,看到的阵地前沿都是大群大群的妇女和孩子们的尸体,还以为日军的主力就是这么些人。即使攻下日军的最后一个堡垒——牛岛司令部,战死的人员也是层次分明,最外面一层死的全是妇女儿童,他们的弹孔大多在背后。第二层尸体才是日本军人,牛岛和他的参谋长则死在最深最隐蔽的山洞里。
  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到底杀害了多少人,至今还扑朔迷离。有资料显示,冲绳大战之前,冲绳本岛的人口是47万人,到美军占领冲绳后,岛上居民只剩下11万人。剩下的36万人哪里去了?尽管当年日本当局制定了疏散29万老弱病残的计划,但是,在盟军飞机、鱼雷、军舰和潜艇团团围困的情况下,冲绳本岛的船只根本就走不出去。只有靠近台湾的宫古和八重山等西南诸岛向台湾疏散了一两万人,靠近日本的奄美等北方各岛向日本本土和朝鲜疏散了六、七万人,这中间有大量的疏散船被击沉或被风浪掀翻,真正成功登陆的疏散人群相当有限。据现存数据记载,包括疏散过程中被击沉和因海难死去的人,总共疏散了不到九万人。相比之下,冲绳本岛与南北方都相隔一个星期以上的航行距离,要在重重围困的敌方鱼雷、飞机和舰群中漫漫航行一个星期到十几天,无异于自己找死。也就是说,当年人口最集中的冲绳本岛,是无法疏散也很少有人疏散的。
  岛上减少的36万人,基本上都死在了岛内。尽管有一部分是被战争双方的枪炮夺去了性命,但战争统计资料中,算作战斗死亡的,参与修建战斗工事或后勤搬运死于炮火,或战败时被日军逼迫“集体自杀”的冲绳人为55246人;被编入军队的冲绳学生兵等战死或被逼“集体自杀”的有28228人。如果这些人都算战死的话,那么冲绳的战死人数就是83474人。
  还有27万人就是死于屠杀。大多数的历史资料称冲绳大战造成了20多万平民死亡。但这20多万冤死的平民中,被幸存者揭发的记录在案的日军屠杀人数只有38754人,加上所谓“战斗死亡”的83474人,有记录的死亡人数才122228人;还有14多万人,因为没有幸存者可以说明他们是如何被屠杀的,成了日本当局掩盖屠杀真相的悬案。因为日军逐村逐岛地集体屠杀,很少留下活口。加上那些实施屠杀的军人又都战死或自杀,那些被屠杀的琉球人就永远冤沉大海,连一个证实他们是怎么被害的人也找不到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冲绳本岛的人口少了36万和日本军队组织了屠杀,是永远抹消不掉的事实。而且这种出于种族灭绝目的的屠杀规模,世所罕见。它与南京大屠杀不相上下,也有可能比南京大屠杀的规模还要大。不过,与南京大屠杀有所不同的是,日本军队在琉球屠杀的几乎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
其他文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8月19日表示,IMF执行董事会批准将现行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有效期延长9个月至明年9月30日。  IMF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延长现行SDR货币篮子的有效期是为了有关SDR的操作能够平稳进行。现行SDR货币篮子的有效期预计于今年年底到期。IMF表示,SDR使用者向IMF反映,由于年初市场清淡,根据全新的SDR货币篮子估值和权重来平衡储备货币头寸并不容易。此外,如
发生在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以及缅甸密松水电站遭搁置事件提高了我国企业对境外经营环境所遇到的“非商业风险”的关注,提醒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和对外投资企业在相关问题上必须树立起风险意识。  首先,风险无时不在。提到“非商业风险”,人们可能更多关注战争、动乱、恐怖袭击等重大事变,以及对外投资被无偿没收或者投资所在国单方面毁约。事实上,这些仅是极端体现。某国某项政策变化的本意可能不是要让外资受损,对一些外商
促成美日强化同盟关系的关键因素  2001年9月,9.11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我在日本东京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随员参加一个学术层面的中美日三边安全对话会议。会议讨论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与会期间观察到的两个“一望无际”却始终留在脑海里。一个,是会议举办地樱花饭店对面美国驻日本大使馆门前排起的长龙,一眼望不到尽头,那是日本各界人士自发前往吊唁9.11事件的死难者。另一个,是成田机场上满满停着的美国联合航空
埃及多数民众信仰伊斯兰教。根据埃及官方的统计数据,全国84%的人口为穆斯林,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其他人则信仰科普特基督教等宗教。然而,随着埃及近年来的局势变革和社会变化,埃及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越来越不相信原来的宗教,有的人就成为了无神论者。在埃及这样一个国家里,怎么会出现无神论者?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是否会遇到麻烦呢?  言论自由催生无神论者  30岁的加伯尔(化名),生长在地中海城市亚历山大一个
“我应该是目前参选人中最有经验的,有治理一个俄亥俄这样的大州的行政经验,有处理如在克利夫兰发生的警察枪击事件的危机管控经验”,俄亥俄州州长约翰·卡西奇毫不掩饰地列举着自己的竞选优势,“我还有国会立法经验、平衡预算经验,我做过预算委员会主席,还在国防委员会里任职了18年”。据悉,自信满满的卡西奇将在7月21日正式宣布参与201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初选。届时,卡西奇至少是第15位宣布参选的共和党人,要
盘点过去一年,“梦”不愧是全世界最热门的词之一。  2013年12月底,《纽约时报》评出年度十大好书。其中非虚构类图书《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战争》(The Sleepwalkers: 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位列其中。当然这本书并不是教人如何做梦的,而是用“梦游者”来比喻100年前的欧洲列强在“梦游状态”中把自己的国家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梦游,是
6月27日~30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对我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与以往韩国总统访华所不同的是,此次访问前后,朴槿惠的“中国情结”受到两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朴槿惠多次谈到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喜爱,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在另一篇文章中她又说:“这本书把深藏已久的东方遗产挖掘并擦亮,教我们如何坚定地走过这花花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名片,我想对于波士顿而言,美国“文化之都”的称谓再贴切不过。波士顿位于新英格兰地区,这一地区是美国文明的发祥地,在这个被中国学生昵称为“博士屯”的地方,拥有超过100所大学,接近25万名大学生在这接受教育,其中世界级的名校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学院等。  波士顿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拥有接近400年历史。早在十八世纪中叶,波士顿已经成了北美洲第一大城市,而
2014年10月26日,四年一次的巴西总统大选落下帷幕,劳工党候选人、现任总统迪尔玛·罗塞夫以高于对手3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获得连任。大选中,代表左翼的劳工党和代表中右翼的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势均力敌,令选情跌宕起伏,充满悬念。舆论认为,这次大选堪称30年来巴西最为激烈和结果最难以预料的总统选举。胶着的选情折射出巴西民众对“第三条道路”的强烈期待,也体现了巴西各政治力量探索“第三条道路”的艰辛。  “第
近期,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达成全面协议。从外交案例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协议的达成成功实现了以明确的放弃核武器开发的承诺换取和平利用核能权利以及国际社会解除制裁的交换模式,这为朝核问题的未来谈判和最终解决提供了借鉴。  不过,就朝核问题这一具体案例来说,上述模式也不具有完全的适用性。因为朝核问题和伊核问题所处的历史背景、地缘格局迥异,两国在核问题上的项目进度、核开发活动的法律地位、核政策及国家战略重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