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代。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腾飞,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资源信息之间的传递以秒速计算。数据高度集中、信息高速互通、资源高效共享是信息化社会的显著特点。相比而言,过去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时代,信息的滞后、资源的缺失、数据的纰漏屡见不鲜,有较为明显的弊端。大力发展信息化,應当是现今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水利行业,由于涉及范围横向宽、纵向深,囊括的水利资源信息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此时,亟需采用一种先进、科学、高效的方式进行管理。水利信息化技术即可满足以上要求。
[关键词]水利设计;信息化现状;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R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042-01
1 工程概况
赤马港源于中伙铺镇的狮子脑和桐子堡等小(二)型水库,经赤马港办事处、赤壁市新城区入陆水河,本次治理范围为赤马港下游下游段,共计7.09km。
本次治理范围内,赤马港河道主要流经城区段,以居住区、农田为主,沿岸分布有京九铁路线。现状赤马港河道两岸堤防矮、薄、较不规则,沿岸有阻水建筑物,部分河段防洪标准偏低,基本没有达到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每逢汛期,洪水排泄不畅,外洪内涝较为严重;现状河岸上分布有多处排放口,排放口的污水浑浊,臭味熏天,直接排至赤马港河道,导致赤马港河水体受到污染。在咸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大背景下,赤马港河道现状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尤其本次治理范围内河道两旁分布有居民小区,市民的诉求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水利资源共享的需要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数据资料较多,对这些数据资源的收集也较为困难,并且在工程项目法人、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之间需要交流的文件信息较多,如果继续采用过去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必然会影响到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而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则可以把所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整合,这种整合是按照科学性原则进行的,可以方便工程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信息化设备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误差,且也可以解决时效性问题,使工作人员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及时、快速、高效处理,提高各单位之间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效率;其次,水利工程信息化调度系统可以顺利实现对各个单位的数据信息采集、汇总,并将其第一时间传输到需要的部门中,这是传统传输方式所难以实现的,是整个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
2.2 水利管理决策时效性的要求
一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实现可以实时化分析和汇总各种数据信息,并且在收集之后还可自动进行计算,计算之后可以按照预期设定的格式将报表进行输出,提高了数据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时效性;二是信息系统的畅通,还可以使水利单位内部管理更为高效,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达更为便捷,同时可以确保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各部门在得到传达信息后及时作出管理决策,尤其是出现突发问题时,这样水利工程的决策效率就得到了明显提升,并最终带动水利工程总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各项管理决策都必须要建立在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基础上,实现信息化建设后,可以对水利工程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准确搜索、加工和整理,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工程动态全局把握,并对建设方案进行科学调整,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实现也可以改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从而使水利工程管理更为科学化和流程化。
3 水利信息化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紧规程规范制定,建立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强化顶层设计
以水利部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为引导,层层分解落实省、市、(区)县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编制,同时由权威专家团队加紧水利信息化系列标准、规程的制定,强化规范的落实落地,建立其良好的框架体系,引导信息化产品的开发。其次强化顶层设计,从全局的角度,针对不同水利工程信息化产品开发与应用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建议,加以规范和引导。
3.2 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注重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从事上层开发团队,应多采用“老带新”方式,有专业人员作为主心骨,带动整体团队的发展。也可由技术较为成熟的院校、专家及团队,开设相应的水利信息化专业和培训课程,加快水利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对于下层应用人员,特别是各级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人员,更要加强相应的水利信息化基础与应用知识培训,提高对信息化产品的认识,将产品真正运用于日常管理工作。要多渠道、多层次来开展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并要将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各级水利部门日常工作的一项主要工作来常抓不懈,大大提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3.3 加深开发与应用合作,紧接地气,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产品
水利信息化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每个水利工程都有其自有的特性。只有开发者与应用方紧密合作,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针对应用方实际需求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开发相应产品。双方的相互探讨,才能更接地气,才能在研发过程中对产品不断完善,避免功能上的累赘、冗杂、重复。不仅可以规避同质性问题,也可提升水利信息化产品的优良性、唯一性以及先进性。开发出具有鲜明水利特色、具有针对性更强的信息化优良产品。
3.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水利工程信息化实现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信息的网络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点。要加快推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建立辐射范围广的公共网络,各个地区的水利系统构建适合自身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在得到验收确认之后再与辐射全国的公共网络进行连接。此外,水利部门还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对信息化设备进行引进,包括计算机、微电子设备等,切实为信息化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3.5 加强信息化的安全建设
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将安全建设作为第一关注点。信息化发展速度越快,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就越多且越复杂,这就需要水利工程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信息资源传达的保密性统一对待,同时要加大反黑客技术研究力度,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信息化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总之,在可预见的未来,水利信息化的作用应当同纸笔一样,是办公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渗透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个角落,甚至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以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带动水利现代化进程的步伐,更好的同信息化社会接轨,为水利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迁.水利设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与发展措施[J].北京农业,2012,09:183-184.
[2] 邱锦辉.水利设计信息化现状和发展措施探析[A]..科学中国人(人文社科版)[C].:,2014:1.
[关键词]水利设计;信息化现状;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R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042-01
1 工程概况
赤马港源于中伙铺镇的狮子脑和桐子堡等小(二)型水库,经赤马港办事处、赤壁市新城区入陆水河,本次治理范围为赤马港下游下游段,共计7.09km。
本次治理范围内,赤马港河道主要流经城区段,以居住区、农田为主,沿岸分布有京九铁路线。现状赤马港河道两岸堤防矮、薄、较不规则,沿岸有阻水建筑物,部分河段防洪标准偏低,基本没有达到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每逢汛期,洪水排泄不畅,外洪内涝较为严重;现状河岸上分布有多处排放口,排放口的污水浑浊,臭味熏天,直接排至赤马港河道,导致赤马港河水体受到污染。在咸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大背景下,赤马港河道现状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尤其本次治理范围内河道两旁分布有居民小区,市民的诉求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水利资源共享的需要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数据资料较多,对这些数据资源的收集也较为困难,并且在工程项目法人、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之间需要交流的文件信息较多,如果继续采用过去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必然会影响到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而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则可以把所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整合,这种整合是按照科学性原则进行的,可以方便工程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信息化设备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误差,且也可以解决时效性问题,使工作人员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及时、快速、高效处理,提高各单位之间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效率;其次,水利工程信息化调度系统可以顺利实现对各个单位的数据信息采集、汇总,并将其第一时间传输到需要的部门中,这是传统传输方式所难以实现的,是整个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
2.2 水利管理决策时效性的要求
一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实现可以实时化分析和汇总各种数据信息,并且在收集之后还可自动进行计算,计算之后可以按照预期设定的格式将报表进行输出,提高了数据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时效性;二是信息系统的畅通,还可以使水利单位内部管理更为高效,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达更为便捷,同时可以确保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各部门在得到传达信息后及时作出管理决策,尤其是出现突发问题时,这样水利工程的决策效率就得到了明显提升,并最终带动水利工程总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各项管理决策都必须要建立在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基础上,实现信息化建设后,可以对水利工程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准确搜索、加工和整理,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工程动态全局把握,并对建设方案进行科学调整,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实现也可以改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从而使水利工程管理更为科学化和流程化。
3 水利信息化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紧规程规范制定,建立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强化顶层设计
以水利部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为引导,层层分解落实省、市、(区)县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编制,同时由权威专家团队加紧水利信息化系列标准、规程的制定,强化规范的落实落地,建立其良好的框架体系,引导信息化产品的开发。其次强化顶层设计,从全局的角度,针对不同水利工程信息化产品开发与应用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建议,加以规范和引导。
3.2 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注重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从事上层开发团队,应多采用“老带新”方式,有专业人员作为主心骨,带动整体团队的发展。也可由技术较为成熟的院校、专家及团队,开设相应的水利信息化专业和培训课程,加快水利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对于下层应用人员,特别是各级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人员,更要加强相应的水利信息化基础与应用知识培训,提高对信息化产品的认识,将产品真正运用于日常管理工作。要多渠道、多层次来开展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并要将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各级水利部门日常工作的一项主要工作来常抓不懈,大大提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3.3 加深开发与应用合作,紧接地气,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产品
水利信息化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每个水利工程都有其自有的特性。只有开发者与应用方紧密合作,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针对应用方实际需求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开发相应产品。双方的相互探讨,才能更接地气,才能在研发过程中对产品不断完善,避免功能上的累赘、冗杂、重复。不仅可以规避同质性问题,也可提升水利信息化产品的优良性、唯一性以及先进性。开发出具有鲜明水利特色、具有针对性更强的信息化优良产品。
3.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水利工程信息化实现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信息的网络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点。要加快推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建立辐射范围广的公共网络,各个地区的水利系统构建适合自身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在得到验收确认之后再与辐射全国的公共网络进行连接。此外,水利部门还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对信息化设备进行引进,包括计算机、微电子设备等,切实为信息化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3.5 加强信息化的安全建设
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将安全建设作为第一关注点。信息化发展速度越快,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就越多且越复杂,这就需要水利工程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信息资源传达的保密性统一对待,同时要加大反黑客技术研究力度,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信息化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总之,在可预见的未来,水利信息化的作用应当同纸笔一样,是办公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渗透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个角落,甚至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以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带动水利现代化进程的步伐,更好的同信息化社会接轨,为水利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迁.水利设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与发展措施[J].北京农业,2012,09:183-184.
[2] 邱锦辉.水利设计信息化现状和发展措施探析[A]..科学中国人(人文社科版)[C].:,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