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而知之

来源 :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及“行走”二字,我自觉“心向往之”。
  很久以前我认识了这么个人,他游历名山大川、访山河水、寻己之乐,好不快活。虽是一生无缘仕途,但并非因才学,而是因心性。在十五岁那年童子试未中之后,便不再学习八股之文和陈腔滥调的经典,而偏爱“奇异”之书。奇山异水、奇景异地,在他心中一点点堆积成山河,渐次扩大、扩大,最终勾勒出整个大明的疆土。
  他平生未有什么流传的诗词,而大明文化的八股之风也并未对他做出局限,他的一手好文章于是流传了许多年。即使未曾悉心拜读过其文之人,听到其名,也必有一两句由衷赞叹。所以这次就破个例,以文评代词评,写一写我心中的“行者”——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历史上称他为“千古奇人”。的确,他一生仅有的五十五年,其中三十多年致力于行走四方,在山水中放逐心灵,在探索中收获快乐。
  许是因了家居江阴(今江苏江阴)的缘故吧,他成日面对着家门口一条日夜奔涌的大江,心中尽是崇敬与好奇:大江之源,何以究之?这个问号从年少时植根于脑海,一直伴了他一生,到五十四岁为其《溯江纪源》定稿时,他才算最终使心中之疑得解。
  弘祖一生得有此般旷达,我想是离不开其父母支持的。
  其父徐有勉一生傲视权贵,未入仕途,见儿子无心科举,自那次童子试之后便未再强求儿子考取功名。徐家先辈所修藏书的“万卷楼”,奇异之书颇多,且让弘祖由着喜好去读。做不做官又有什么,做个有学问的人,才不枉此生。
  我对弘祖其父,心中满是敬佩。中国千百年来科举的传统风尚,儒家的入世之义,徐父却傲然将其置于身外。这种“不为功名,只为学术”的教子观念,怕是到现在放在中国的高考体制之下,都是少见之开明吧。弘祖其学问,其放达、其溯源之毅力,终究离不开其父的鼓励和支持。
  溯源路上,种种坎坷艰辛,一一经历,弘祖从不畏惧的心性,也使他的行走更添了开拓求实中的韧劲儿。
  在游历途中,他常为了一探奥秘而徒手攀高峰、下悬崖。几次险因系绳断裂而丧命,也未能让他探索之心有丝毫动摇。由此可见,他对于自然科学的热忱之心和那种实践的果毅。
  我犹记得地理老师讲喀斯特地貌时特别提到了弘祖对它的文字记载早于西方多少多少年。而弘祖的数本游记,在详述自己对山脉、河流、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研究成果的同时,对于人文地理风情也有颇多记载。
  《禹贡》一书中认为“岷山导江”,弘祖在实地探访观察后却认为江源溯金沙江而上,至昆仑南麓。
  这也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地理课上老师讲起关于河流袭夺的猜想:藏南三江并流,唯金沙江转折。许是岷山為岭,大江袭夺,而终其南路。
  我于是也在心里发了问:前人寻江,谓其源在岷山耳。独弘祖谓其源自金沙江溯上。其问出入,是否真真为误察?亦或以“袭夺”二字可解?不论事实本为如何,至少弘祖一文让我对山河变迁、自然变幻又多了分猜问和遥想。
  也许有一天,我也可学他那样,溯源而上,知其根本吧。
其他文献
互相羡慕的小孩  于知乐最讨厌的句式是“每个女生小时候都有……”,最心爱的布娃娃、最喜欢的裙子、做新娘子的美梦、披上毛巾扮古装美人的小趣事,无论哪一件,她都没有。  她的父母生活十几年仍在恋爱中,他们都爱好天文、热爱摄影、喜欢旅游。因为兴趣太多,彼此间的黏性又大,于知乐常常被排除在两人之外。她从没被父母催促着做过作业,也没被押送着去上补习班,她不知道一边被妈妈念叨一边也要想尽办法蹭两集电视看是什么
期刊
这个时代不缺聪明的人,用心的人却不多。所以那些所谓很聪明,不用心的孩子,普遍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  *1*  昨天和一帮朋友吃饭,突然接到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  得知学期考试结束就会重新分班,她怕孩子进不了重点班,急着找我商量对策,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此之前,她一直以为高中要读到高三才分文理科。  感觉她一时半会儿没法消停,我特意走出包厢和她讲电话,并尽可能客观地去评价她的孩子,让她知道孩子在学
期刊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黄花岗起义的林觉民是堂兄弟。值得一说的是林长民学识渊博、善于雄辯且为人慷慨。在带女儿留学欧洲时与徐志摩一见如故。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学哲学问题。有一次为了验证罗素的爱情观,林长民提议模拟一场“恋爱游戏”,林长民扮演有室男子苣冬,徐志摩则扮已嫁少妇仲昭,两人书信往返,倾诉情思。所以说不光现在的城里人会玩,民国时的人也会玩。
期刊
最近碰到的一些事,提及教养这个问题。雖然对“教养”这个词很是熟悉,但是我还是好奇地百度了一下“教养”这个词,出来的解释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期刊
一  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个大集团,公司的茶水间很大,每天早上刚上班的那半个小时,茶水间很是热闹,男士们喜欢泡绿茶,女士们喜欢泡花茶。每次洗杯子时,他们总是把杯子里前一天的茶叶、枸杞、红枣等,直接往水槽里倒,不用几个人,就能把水槽堵住了。于是,有人开始大喊:“清洁阿姨,过来啊!”  清洁阿姨正在清洁厕所,于是赶忙出来,用手把茶叶一类的东西掏出来,冲洗一下水槽。结果下一拨人来清洗杯子,不一会儿又堵住
期刊
1  经常坐火车往返两地,每次在卧铺隔断里都能遇见整个车厢最淘气的孩子。  中国的父母经常误解“淘气”和“可爱”这两个词的含义。小孩大声喊叫,满车厢跑,声嘶力竭地哭闹,上蹿下跳,父母就在一旁微笑,放任自流,以为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真可爱!  更糟糕的情况是,孩子一边闹,父母一边打。我见过一个母亲,直接打孩子的脸,孩子也顽皮得厉害,除了疼痛,毫无自尊受挫之感。打了一会儿,母亲也累了,孩子跑过来,抱着妈
期刊
唐代名臣狄仁杰向来很火,被电视剧、电影盯着不放。正史上的狄仁杰以治理国家留名千古,之所以被塑造成中国古代的福尔摩斯,完全得益于《狄公案》这样的小说。其实,中国古代的断案奇才太多了,没有受过任何刑侦教育,却个个都是“狄仁杰”。  宽和神探——黄霸  黄霸是西汉宣帝时大臣。黄霸为人精明聪敏,熟悉文法,以宽和知名,受到吏民的尊敬。  一家富户兄弟两的媳妇都怀孕了。兄长媳妇生了死胎,一直隐瞒。弟弟媳妇生了
期刊
寒假到家第一天,床上打滚抠眼屎的时候,收到初中同学群聊的微信。家里的阳光有点像只慵懒的猫的脚步,舒服地迎着阳光打开群聊消息。  “约不约?”  翻个身,眯着眼顺利地找到头绳,利落地扎上。  不约,干干脆脆。  我曾在最优秀的班级里,现在,再也聚不起来了  高中时就读的是全市乃至全省最优秀的班级,尽管当年创下過的高考奇迹早已过去,但所有老师仍对我们班赞赏有加。当年每两个月大家都一起过生日,高一到高三
期刊
单身时,一直想写一本书叫《练习一个人》。那个时候,常有朋友问我:如何让一个人的生活过得更有品质,过得有滋有味,甚至令人羡慕?(原来有人羡慕我!)确实,我对独处有点心得。但是,“懂得独处”和“能把孤独说得言之成理”,毕竟不是一回事。我始终没能好好跟他人分享我的心得。直到自己“脱单”,想再唠叨这事,却越想越怪了。  于是转个念,我就聊聊独处与相处的关系吧。  我常常觉得,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你
期刊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花了许多时间寻找做事的原因。我的第一部电影在1994年上映,那时我才13岁。至今我仍能一字不差地复述《纽约时报》当时对我的评价:“波特曼小姐摆造型的功力比演戏强很多。”这部电影叫《这个杀手不太冷》,它在当时得到的所有评价是普普通通,商业方面更是惨败。直到今天,在拍完35部电影之后,它仍是人们见到我时最常提到的影片。  我很幸运,自己首次参演的电影起初用所有的标准来看都是一场灾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