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德育理念已不能全部适应现实的需要,要根据时代要求,大胆的探索全面的德育教育途径,遵循适度的德育理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让德育理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德育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学校德育;手段;方法;创新
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确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德育理念已不能全部适应现实的需要,所以德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势在必行。那么,现在的德育实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德育理念呢?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笔者总结了一点经验和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坚持全面的德育理念
在德育实践中,教师往往过分重视“知”的因素,而忽略了其它方面,如“情”、“意”、“行”与“信”等因素。这样导致德育的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多虽然知道道德准则,能背道德教条,却缺乏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与道德信念。另一方面,过度重视公德教育,而忽略了私德的养成。事实上,私德是公德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教师在德育实践中应该特别重视私德的培养。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而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里。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比如说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突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语文学科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必造作,可以利用原有的的课文内容,信手拈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坚持适度的德育理念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德育存在着过度的问题,主要是道德认识教育过度,对学生开展的道德知识教育过多、过繁、过于教条化与形式主义,这导致了学生比较普遍的反感,进而滋生出抵触情绪。与此相反,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信念却被过度漠视与过度虚化。这客观上加剧了学生对说一套做一套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不能不说是德育的悲哀。
四、坚持德育主体理念
坚持德育主体理念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根据人自身、教育与社会需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德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德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从而达到养成受教育者自主、主动、创造性地参加德育活动的目的。这就必须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重视在德育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判断,科学地认识自我与社会、自我与集体、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做到根据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理解社会,顺应自然,接纳外界,并自觉参与社会改造,从而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人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方向,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五、德育中的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六、德育中的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教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七、德育中让学生说“我们合作吧”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合作交往能力关系着人们事业的成败。它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有正常的合作交往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应该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交往与合作。为此,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你挣我赶,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学习、劳动都不甘落后。在不断地为集体争光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在教学方面,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配合进行课文表演,或者同座之间商讨一种写作思路。
新时期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总结,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培养更多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校德育;手段;方法;创新
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确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德育理念已不能全部适应现实的需要,所以德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势在必行。那么,现在的德育实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德育理念呢?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笔者总结了一点经验和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坚持全面的德育理念
在德育实践中,教师往往过分重视“知”的因素,而忽略了其它方面,如“情”、“意”、“行”与“信”等因素。这样导致德育的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多虽然知道道德准则,能背道德教条,却缺乏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与道德信念。另一方面,过度重视公德教育,而忽略了私德的养成。事实上,私德是公德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教师在德育实践中应该特别重视私德的培养。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而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里。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比如说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突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语文学科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必造作,可以利用原有的的课文内容,信手拈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坚持适度的德育理念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德育存在着过度的问题,主要是道德认识教育过度,对学生开展的道德知识教育过多、过繁、过于教条化与形式主义,这导致了学生比较普遍的反感,进而滋生出抵触情绪。与此相反,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信念却被过度漠视与过度虚化。这客观上加剧了学生对说一套做一套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不能不说是德育的悲哀。
四、坚持德育主体理念
坚持德育主体理念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根据人自身、教育与社会需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德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德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从而达到养成受教育者自主、主动、创造性地参加德育活动的目的。这就必须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重视在德育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判断,科学地认识自我与社会、自我与集体、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做到根据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理解社会,顺应自然,接纳外界,并自觉参与社会改造,从而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人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方向,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五、德育中的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六、德育中的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教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七、德育中让学生说“我们合作吧”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合作交往能力关系着人们事业的成败。它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有正常的合作交往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应该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交往与合作。为此,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你挣我赶,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学习、劳动都不甘落后。在不断地为集体争光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在教学方面,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配合进行课文表演,或者同座之间商讨一种写作思路。
新时期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总结,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培养更多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