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时代,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大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逐日被重视,人文类的学科却被轻视或忽略,尤其是音频的迅猛发展,导致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能力急剧下降。这一现象日趋严重,必将不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大学现代文学老师,我们有责任结合现代文学阅读的具体情况,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向导,使大学生们真正整体文学素养得到提升,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作品;阅读
一、当前大学生现代文学阅读现状
现代文学是以文字为载体,传达现代人的情感和思想。因此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建设。然而当前大学生面临形形色色的外界诱惑,文本阅读似乎成为意见奢侈的事情。目前大学在现代文学阅读方面的现状是:大部分学生厌倦文字、尤其是纸质文字,只对音频感兴趣,即使阅读也是选择一些品味不佳的类别,只为放松,读过就忘。作为现当代文学老师,在教学中强烈地感受到当下大学生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过少,以至于课堂教学时难以构成有效互动,形成教师上课口干舌燥,而大部分学生则无动于衷。因此,提高大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二、培养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策略
1.教师教学侧重点应该由文学史转变到文学作品
很多学者在研究文学时,更倾向于文学史,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则是相对甚少的。与此相应,现代文学教学中,文学思潮、流派等相關知识占据大部分的课时,讲课主要以文学史知识为主体,课堂文学作品教学严重缺失。大学老师忽视文本感受与研究,缺少对经典作品的分析与见解,久而久之,只能照本宣科,难以从文本中汲取文学的审美内涵,仅能就教材而论道。此种现象同样束缚了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制约了大学生的独自分析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其学习阅读文本的兴致。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必须要改变这一教学思想,因为文学的根本在于作品,失去作品的支撑,现代文学史也就成为空中楼阁,同时老师的重视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积极引导作用。
2.抓住大学生的好奇心,提高阅读兴趣
中国现代文学短短三十余年的时间,在变幻莫测的中国文学流变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对于现代文学的学习,把握住其转型性特点,需要学生在名家经典作品中去感受和体会。而面对现代文学背景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许多学生对阅读现代文学作品产生了畏惧心理,少了阅读的环节,就缺乏了整体的历史感知,“正是由于历史感的欠缺,使许多大学生在现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了误解和误区”,从而进一步丧失了阅读兴趣。对于学生畏惧无兴趣这一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利用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性,找到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既然现代文学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其背景又丰富复杂,我们便需要运用这复杂性,挖掘阅读新鲜点。例如对于现代文学家鲁迅的讲解,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而凸显“鲁迅”在现代文学潮流中的思想价值。然而鲁迅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和价值,短短的几个课时远不能达到想要的授课目标,因此,对于鲁迅的学习,便需要实施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以以旧见新找角度,重新唤起学生阅读兴奋点。例如《祝福》的阅读,学生读过之后,脑中已然有悲惨命运的“祥林嫂”形象,然而这部作品是第一部将女性作为重点描述对象的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可以成为“女性文学”的“第一”,将这个作品作为“女性文学“的研究文本再一次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新鲜感。再如,提到现代文学中的“儿童文学”,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叶圣陶的《稻草人》、《小白船》,其实鲁迅的《朝花夕拾》、《社戏》都可以看做现代文学中“儿童文学”的开端,这也在一定意义上从新的角度定义了这两部作品。针对学生反复阅读的厌倦心理,教师寻找新的亮点,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3.了解大学生丰富的思维特性,培养“多层次阅读法”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然而要持续让学生自主阅读还需要研究他们的思维特性,有的放矢。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多层次阅读法”。
培养多层次阅读法,首先要重视阅读思维的初级感知层次,学生思维的阅读感知层次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文字转化为可听、可视、可感的意象。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文本题材的不同,准备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案。在学习现代诗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视频,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似的反复诵读,体会诗句在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情感。例如阅读徐志摩的诗作,可以把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添加在其中,结合一些电视剧情节和爱情诗句的朗读,体会他们当年的惺惺相惜的爱恋的浪漫与美好。
其次培养多层次阅读法有了初级感知之后要挖掘阅读的精神感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教育一方面要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素养的传播。“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现代文学经典中的人文精神丰富而厚重,如周作人具有哲学性的散文、许地山小说中超脱的宗教观和各种民俗风情韵味、鲁迅和胡适等对现代文学为“人的文学”的建立、冰心“爱与自然”的情感、张爱玲对生活和人性的剖析、梁实秋对乡土文学的承接等等。面对这些蕴含丰厚人文精神的经典现代文学作品,需要学生们深刻的感悟。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现状来说,阅读教学亟待提高。高校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教学侧重点和学生特性方面,挖掘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继而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家平.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陈香珍等. 谈消费主义文化与大学生的文学阅读[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3]刘梦琴等.浅谈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1).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作品;阅读
一、当前大学生现代文学阅读现状
现代文学是以文字为载体,传达现代人的情感和思想。因此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建设。然而当前大学生面临形形色色的外界诱惑,文本阅读似乎成为意见奢侈的事情。目前大学在现代文学阅读方面的现状是:大部分学生厌倦文字、尤其是纸质文字,只对音频感兴趣,即使阅读也是选择一些品味不佳的类别,只为放松,读过就忘。作为现当代文学老师,在教学中强烈地感受到当下大学生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过少,以至于课堂教学时难以构成有效互动,形成教师上课口干舌燥,而大部分学生则无动于衷。因此,提高大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二、培养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策略
1.教师教学侧重点应该由文学史转变到文学作品
很多学者在研究文学时,更倾向于文学史,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则是相对甚少的。与此相应,现代文学教学中,文学思潮、流派等相關知识占据大部分的课时,讲课主要以文学史知识为主体,课堂文学作品教学严重缺失。大学老师忽视文本感受与研究,缺少对经典作品的分析与见解,久而久之,只能照本宣科,难以从文本中汲取文学的审美内涵,仅能就教材而论道。此种现象同样束缚了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制约了大学生的独自分析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其学习阅读文本的兴致。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必须要改变这一教学思想,因为文学的根本在于作品,失去作品的支撑,现代文学史也就成为空中楼阁,同时老师的重视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积极引导作用。
2.抓住大学生的好奇心,提高阅读兴趣
中国现代文学短短三十余年的时间,在变幻莫测的中国文学流变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对于现代文学的学习,把握住其转型性特点,需要学生在名家经典作品中去感受和体会。而面对现代文学背景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许多学生对阅读现代文学作品产生了畏惧心理,少了阅读的环节,就缺乏了整体的历史感知,“正是由于历史感的欠缺,使许多大学生在现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了误解和误区”,从而进一步丧失了阅读兴趣。对于学生畏惧无兴趣这一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利用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性,找到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既然现代文学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其背景又丰富复杂,我们便需要运用这复杂性,挖掘阅读新鲜点。例如对于现代文学家鲁迅的讲解,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而凸显“鲁迅”在现代文学潮流中的思想价值。然而鲁迅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和价值,短短的几个课时远不能达到想要的授课目标,因此,对于鲁迅的学习,便需要实施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以以旧见新找角度,重新唤起学生阅读兴奋点。例如《祝福》的阅读,学生读过之后,脑中已然有悲惨命运的“祥林嫂”形象,然而这部作品是第一部将女性作为重点描述对象的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可以成为“女性文学”的“第一”,将这个作品作为“女性文学“的研究文本再一次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新鲜感。再如,提到现代文学中的“儿童文学”,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叶圣陶的《稻草人》、《小白船》,其实鲁迅的《朝花夕拾》、《社戏》都可以看做现代文学中“儿童文学”的开端,这也在一定意义上从新的角度定义了这两部作品。针对学生反复阅读的厌倦心理,教师寻找新的亮点,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3.了解大学生丰富的思维特性,培养“多层次阅读法”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然而要持续让学生自主阅读还需要研究他们的思维特性,有的放矢。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多层次阅读法”。
培养多层次阅读法,首先要重视阅读思维的初级感知层次,学生思维的阅读感知层次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文字转化为可听、可视、可感的意象。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文本题材的不同,准备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案。在学习现代诗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视频,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似的反复诵读,体会诗句在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情感。例如阅读徐志摩的诗作,可以把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添加在其中,结合一些电视剧情节和爱情诗句的朗读,体会他们当年的惺惺相惜的爱恋的浪漫与美好。
其次培养多层次阅读法有了初级感知之后要挖掘阅读的精神感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教育一方面要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素养的传播。“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现代文学经典中的人文精神丰富而厚重,如周作人具有哲学性的散文、许地山小说中超脱的宗教观和各种民俗风情韵味、鲁迅和胡适等对现代文学为“人的文学”的建立、冰心“爱与自然”的情感、张爱玲对生活和人性的剖析、梁实秋对乡土文学的承接等等。面对这些蕴含丰厚人文精神的经典现代文学作品,需要学生们深刻的感悟。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现状来说,阅读教学亟待提高。高校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教学侧重点和学生特性方面,挖掘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继而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家平.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陈香珍等. 谈消费主义文化与大学生的文学阅读[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3]刘梦琴等.浅谈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