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妇产科学临床技能操作的隐私性制约了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提高。本文利用实训中心引入现代化模型的契机,从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入手,进一步规范基本技能的考核评价标准,促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形成规范、熟练的操作手法。
关键词:实训模型;妇产科学;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29-02
加强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是医学院校的重要培养过程,技能考核是保障临床课程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妇产科学专业临床技能操作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传统的以病人为主要学习操作对象的临床技能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学生几乎没有可以在患者身上练习的机会,甚至许多医院已经出现了连见习都无法完成的地步。
通过实训中心引进现代化教学模拟模型或模拟人,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真实性。技能考核规范的、严格的评分细则使学生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操作程序,让学生在刻苦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一、配合先进操作模型,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实训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特别是具有高仿真度的妇产科技能训练室,妇科检查模型、孕妇腹部触诊模型、分娩机转示教模型都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教研室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和考核的优点和不足,并借鉴国内一些本科院校对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价的经验,依据考试大纲要求,以一名临床医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妇产科临床技能为主,制定了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新的规范,以适应当前妇产科学临床教学的需求,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听边看边操作,可有效提高操作水平。
经过修订的妇产科实训大纲,妇产科实训课时共18学时。整合部分操作,将原先每次2学时改为每次4学时,共4次教学练习,剩余2学时进行技能考核。课时分配修改前后对比见表1。2学时进行实训教学时,学生和老师都感觉时间紧张,4学时的时间可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使学生目标更明确,学习更有针对性。平时每周安排一次实训室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操作掌握情况,自行选择项目练习。
从表中可明显看出,旧的实训大纲有近一半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动手的技能操作,而是理论教学的病例讨论等内容,这是由于受当时实训中心教学模块种类、数量不足,操作场地有限等因素制约而制定的。通过整合内容,剔除了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部分,这两项内容改为见习、案例式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而将实训课时真正地安排学生动手,让学生在高仿真的实训室、高仿真的模型上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操作规范。
二、制定详细的技能考核项目表和考核标准,规范基本技能的考核评价方式
目前临床中出现的病人不配合、实习生操作难以实施等困难,与实习生操作时手法生疏、不规范是有关系的。例如产前检查,孕妇孕期要接受9~12次的孕期检查,加上平时从各种途径掌握的知识,有些孕妇对于产前检查的步骤比个别学生还要熟悉,所以一旦实习生操作有误,立刻会引起孕妇的反感,甚至引发医患矛盾,所以当目前病人及家属不合作的现状无法解决时,学生想要真正在患者身上操作,必须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做到规范化、熟练化。教研室现在开展的妇产科技能操作,就是在模型上进行常用技能操作考核,考核学生对于操作过程的熟练度和规范性。为此制定了以操作过程为主,根据操作时间、步骤、程序、量化的评分标准,减少主观差异,降低主观评价因素的影响,能保证考核的顺利进行,增加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性。该方法简单易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考核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和考核效果。为此教研室以教学大纲为准,全体教师根据教材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考核的范围和内容,确定考核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产前检查和妇科检查。每个内容再细分为两部分。考核前制订好各项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细化评价指标,让考官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考核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逐项评分。重点考核学生妇产科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妇科检查中的双合诊检查为例,见表2。每个考站由1~2名教师负责,学生轮流进站接受考核。印刷《妇产科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册》学生人手一册,以备考核使用。在教研室主任负责下成立考核小组,考核组成员由教研室高年资讲师及附院主治医师担任。
妇产科实训教学结课考核方式,在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最初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书写首次病程等考核,到目前的妇科检查和产前检查,摒弃了病史采集和书写首次病程的考核环节,主要是借鉴了国内某些医院正在进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培训的经验,突出专科技能操作,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妇产科专科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前期对比研究表明,与以往未实践技能考核的学生相比,学生临床思辨能力、人文沟通能力显著提高。
三、在现代化模型上的“教”与“学”,共同提高“师”与“生”技能素养
模拟技术在医学教学与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提供逼真、多样的临床场景,而且操作难度可控,能及时提供反馈学习效果。为适应现代化的实训模型与模拟人环境,教研室先后就高仿真产前检查模型、分娩“Simmom”模型等技能操作模型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在培训中统一教学内容,达到科学、规范地指导学生操作的目的。临床技能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也是强化师资培养的过程,这十分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临床技能考核与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临床技能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教学的要求,查漏补缺,不断完善,使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临床教学改革。在培训和技能考核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高仿真的模型练习,强化学生技能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学习积极性。改变了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课时分配的改变充分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反复练习时间,改变了既往实训课教师做学生看、看老师操作很简单,自己动手效果不佳,实训课动手操作基本上是“照猫画虎”的习惯。充分的考核的时间可保障让每个同学都要“逐个亮相”,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形成规范、熟练的操作手法。
参考文献:
[1]付婷辉,张璐等.妇产科住院医师第一阶段临床技能考核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2):111-114.
[2]刘成玉,王元松.临床技能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1):14-15.
关键词:实训模型;妇产科学;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29-02
加强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是医学院校的重要培养过程,技能考核是保障临床课程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妇产科学专业临床技能操作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传统的以病人为主要学习操作对象的临床技能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学生几乎没有可以在患者身上练习的机会,甚至许多医院已经出现了连见习都无法完成的地步。
通过实训中心引进现代化教学模拟模型或模拟人,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真实性。技能考核规范的、严格的评分细则使学生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操作程序,让学生在刻苦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一、配合先进操作模型,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实训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特别是具有高仿真度的妇产科技能训练室,妇科检查模型、孕妇腹部触诊模型、分娩机转示教模型都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教研室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和考核的优点和不足,并借鉴国内一些本科院校对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价的经验,依据考试大纲要求,以一名临床医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妇产科临床技能为主,制定了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新的规范,以适应当前妇产科学临床教学的需求,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听边看边操作,可有效提高操作水平。
经过修订的妇产科实训大纲,妇产科实训课时共18学时。整合部分操作,将原先每次2学时改为每次4学时,共4次教学练习,剩余2学时进行技能考核。课时分配修改前后对比见表1。2学时进行实训教学时,学生和老师都感觉时间紧张,4学时的时间可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使学生目标更明确,学习更有针对性。平时每周安排一次实训室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操作掌握情况,自行选择项目练习。
从表中可明显看出,旧的实训大纲有近一半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动手的技能操作,而是理论教学的病例讨论等内容,这是由于受当时实训中心教学模块种类、数量不足,操作场地有限等因素制约而制定的。通过整合内容,剔除了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部分,这两项内容改为见习、案例式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而将实训课时真正地安排学生动手,让学生在高仿真的实训室、高仿真的模型上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操作规范。
二、制定详细的技能考核项目表和考核标准,规范基本技能的考核评价方式
目前临床中出现的病人不配合、实习生操作难以实施等困难,与实习生操作时手法生疏、不规范是有关系的。例如产前检查,孕妇孕期要接受9~12次的孕期检查,加上平时从各种途径掌握的知识,有些孕妇对于产前检查的步骤比个别学生还要熟悉,所以一旦实习生操作有误,立刻会引起孕妇的反感,甚至引发医患矛盾,所以当目前病人及家属不合作的现状无法解决时,学生想要真正在患者身上操作,必须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做到规范化、熟练化。教研室现在开展的妇产科技能操作,就是在模型上进行常用技能操作考核,考核学生对于操作过程的熟练度和规范性。为此制定了以操作过程为主,根据操作时间、步骤、程序、量化的评分标准,减少主观差异,降低主观评价因素的影响,能保证考核的顺利进行,增加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性。该方法简单易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考核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和考核效果。为此教研室以教学大纲为准,全体教师根据教材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考核的范围和内容,确定考核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产前检查和妇科检查。每个内容再细分为两部分。考核前制订好各项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细化评价指标,让考官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考核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逐项评分。重点考核学生妇产科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妇科检查中的双合诊检查为例,见表2。每个考站由1~2名教师负责,学生轮流进站接受考核。印刷《妇产科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册》学生人手一册,以备考核使用。在教研室主任负责下成立考核小组,考核组成员由教研室高年资讲师及附院主治医师担任。
妇产科实训教学结课考核方式,在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最初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书写首次病程等考核,到目前的妇科检查和产前检查,摒弃了病史采集和书写首次病程的考核环节,主要是借鉴了国内某些医院正在进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培训的经验,突出专科技能操作,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妇产科专科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前期对比研究表明,与以往未实践技能考核的学生相比,学生临床思辨能力、人文沟通能力显著提高。
三、在现代化模型上的“教”与“学”,共同提高“师”与“生”技能素养
模拟技术在医学教学与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提供逼真、多样的临床场景,而且操作难度可控,能及时提供反馈学习效果。为适应现代化的实训模型与模拟人环境,教研室先后就高仿真产前检查模型、分娩“Simmom”模型等技能操作模型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在培训中统一教学内容,达到科学、规范地指导学生操作的目的。临床技能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也是强化师资培养的过程,这十分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临床技能考核与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临床技能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教学的要求,查漏补缺,不断完善,使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临床教学改革。在培训和技能考核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高仿真的模型练习,强化学生技能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学习积极性。改变了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课时分配的改变充分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反复练习时间,改变了既往实训课教师做学生看、看老师操作很简单,自己动手效果不佳,实训课动手操作基本上是“照猫画虎”的习惯。充分的考核的时间可保障让每个同学都要“逐个亮相”,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形成规范、熟练的操作手法。
参考文献:
[1]付婷辉,张璐等.妇产科住院医师第一阶段临床技能考核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2):111-114.
[2]刘成玉,王元松.临床技能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