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pd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与“人的终身发展”不和谐的因素,最突出地体现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淡薄,其主要表现有:
  (1)学生喜欢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现在的学生好动,吵起来追追跑跑,不亦乐乎,一旦到了体育课上却没了劲,或者自己搞点活动还有点劲,一到体育课上对规定的练习、任务就没有了积极性。
  (2)除了几个足球迷外,真正能参与到日常体育活动中的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即使是足球迷,可能也只停留在电视观看上,对球星、球赛虽可以作肤浅的评头论足,自己却不会去参与,也难以有欣赏品位。
  (3)把体育当作一种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任务与负担。如果没有考试,可能连最起码的活动也不乐意,一旦出了校门,可能就不再对体育有什么兴趣。有这种应试的观念在,就是在学校也难以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难以养成体育活动与欣赏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4)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认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考高分上大学寄予厚望,而非高考课目的体育认为可有可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殊不知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作业布置量非常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无法抽身于体育锻炼,也就谈不上兴趣培养。
  下面结合日常体育教学的一些尝试,谈谈体育兴趣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 多方激励,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学生升人高中后,都有一种新鲜感,在各方面都有一种“重新做人”的感觉。高中的体育课是怎么样的,苦不苦,有趣不有趣,这些都是他们关注的。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不少教师怕学生不听话,第一堂课总是扳着脸讲体育课的规矩,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学生听听高中的体育课不过就是多年来“领教”过的东西,心理上就有了抵触情绪,这样要想培养兴趣是困难的。
  针对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在高中体育教育起始中,想方设法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意义是深远的。
  1.1 名人激励。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明星的成长历程和辉煌成绩以及轶闻趣事,如篮球名星美国的乔丹、奥尼尔,足球名星巴西的罗纳尔多、英格兰的欧文、贝克汉姆。特别向学生介绍我国奥运会冠军的辉煌成绩和他们为国争光的奋斗足迹,如乒乓球名将邓亚萍,跳水名将伏明霞、田亮、熊倪,举重冠军我省运动员占旭刚,以及我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得主许海峰等等。
  1.2 体坛趣事。通过对体坛趣事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六十九年前刘长春一人独闯奥运会,到四十九年前新中国体育健儿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擎起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空,到十七年前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一枪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2 多维改革,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2.1 精心备课,改变教师形象。既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有严格要求但平易近人,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体育老师有学问,懂技术、会指导,对体育的接受往往从对教师的接受开始。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一开始就要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向学生问好。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要简洁,语言精炼,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根据教材情况可编一些通俗、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口诀等;教师的指导语,一要准确,说中要害;二要用积极性语言。挖掘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赞许、肯定。同时还要善待包容每一位学生,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一点沟通与交往,少一点架子与对立;多一点肯定与鼓励,少一点轻视与批评;多一点疏导与宽容,少一点禁令与责罚。
  2.2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需要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任何方法如果常年不变,不管一开始有多大吸引力,到后来肯定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在教学中经常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意犹未尽;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变换中,游戏和教学比赛是经常采用,并且应用面广。
  2.3 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参与能力。有了能力,会有成功的享受,就会乐意参与,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3 多方合作,确保兴趣培养的顺利进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靠体育教师“独家经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效果不好,能依靠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那么肯定事半功倍。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一般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对学生具有较大影响力,班主任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也会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以上是笔者粗浅的认识,体育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在现行教学条件下,许多工作难以到位,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在这方面有所松懈的借口,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为了国民的基本素质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能为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多做点什么,我们当努力为之。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要着重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或她)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或她)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也可以产生动力。”  数学课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
[摘要]书香幼儿园文化的建设在幼儿园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重要的教育资源。本文重点探讨了幼儿园文化建设内涵和特征与如何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内涵;特征;统一建设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和创设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一般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种形态。由于幼儿园制度
语文教学新大纲指出:“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德调节着才的运用,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新课程标准
听课、评课是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也是英语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锤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英语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有效途径。本文仅浅谈听课、评课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极其对策。    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工作压力大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66-01  摘要: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新的课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究竟该怎样备一节课,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索。  关键词:英语 教师 精备课  新课程给我们英语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
[摘要] 本文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揭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动机,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的思路。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同时《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合作交流表
[摘要]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对于德育工作都很重视,但问题在于:德育工作仅仅局限于学生行为的“外化”,因而德育的效果不明显。改变这种现象的关键应该在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巧,促进学生主动认识自己、调适自己和发展自己,从而达到心理品德的内化,最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对全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赋予了我们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要求。科学探究被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气于受时间、器材、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科学探究活动受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较大,本文就如何改善教学策略,提高物理课堂探究学习时实效性提出探讨。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改善策略;提高课堂探究实效性    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
人文主义(humanism)一词是19世纪初才出现的,但其渊源应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古希腊、古罗马人把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行、理解力和批判力等理想的人性称之为“人文”。后来,西方学者把与古典文化复活有关的新态度、新理念称之为“人文主义”,其精神核心是强调希腊、罗马古典著作中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提倡个性解放与自由,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神学体系束缚。  一谈到人文主义,易使人想到这是“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