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它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朗读,学生逐渐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记忆。而记忆、背诵是向大脑输入信息,储存知识财富,这是学语文的基础。没有基础,一切都成了空中楼阁。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丰富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表达方式,进而将语文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从而养成精练、准确、流畅的说话习惯。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文章是作者描写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寄托理想的物质载体。作者叙述一件事情、描写一个人物、说明一个问题、论述一个道理都是被一定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所驱使,为一定的道德理想生活态度所引发的。因此,在作者的匠心妙笔之下,无不饱蘸着酣畅淋漓、强烈鲜明的爱憎感情。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读好一篇文章会令人心荡神驰、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舒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从朗读活动中得到的宝贵教益,对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生活信念,振奋进取精神,激发拼搏意志,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该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通过朗读来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同时,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朗读目标要具体、明确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仅仅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这样不仅抑制学生朗读的激情,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标。如: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同学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在教文言文时,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或范读,并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在书上标记,然后让学生自己练读。在学生读准读通的前提下,再点名让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接下去就引导学生来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让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加快,对文章理解的程度也加深了。
  
  二、朗读方法要灵活、多样
  
  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不同形式的朗读有不同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依次读、分角色读、赛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与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需要激情而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笔者教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时,自己先示范朗读,那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一节课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齐读虽能造声势、烘气氛,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有益,但也有可能产生“滥竽充数”的现象,故要慎用齐读。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三、朗读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性,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此时适宜采用速度较快的轻声读或者默读,不宜采用大声朗读、齐读或表演读等形式。从朗读的主体角度来看,一般先是个别读,再到小组读,直到齐读。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受,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笔者在教《最后一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轻声跟读,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说说各自对文章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就顺理成章了。
  新课标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反对教师替代的繁琐分析,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责编 周侯辰)
其他文献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态教育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利用校本资源进行生态教育是达成课程标准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拟对如何利用校本资源实施生态教育进行探讨。    一、丰富的校本资源,提供物质基础    我校地处苏北里下河水乡,海溱河贯穿校园东西,河岸两侧垂柳成荫,校园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设计规划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历史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单纯传授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历史教育的多功能性,为当代改革开放提供借鉴,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做到古为今用,外为中用。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审美情趣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创新思维品质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    一、爱
实验探究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科学的分析和合乎逻辑的推理,从而得出某种结论的过程,是人们总结自然规律的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验证他人总结出来的定律、法则的正确与否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  众所周知,历史上许多自然规律都是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来而后得出某些发明创造来造福人类的.    一、初中物理课本中介绍的科学家动人事迹,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一种途径    榜样的力量
为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方式,从基本情况、学生对沟通的看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了解与实施路径等方面,以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调查
随着人们对领导现象和领导行为分析和研究的深入,对领导力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主要对领导力、胜任要素和素质理论的研究做出简要描述,然后在情境理论的基础上,与胜任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