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成为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常论常新的话题。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 连减》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对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片断】
师:美羊羊是个勤劳的孩子,在帮村长搬南瓜(视频呈现美羊羊搬南瓜的动画),谁能把美羊羊刚才搬南瓜的过程再完整地说一说?
生:美羊羊先搬来了4个南瓜,又搬来了2个南瓜,又搬来了1个南瓜。
师:美羊羊第一次搬来了4个南瓜,第二次搬来了2个,第三次又搬来了1个。这样就比较清楚了,谁再来试一试?(指名学生复述)要算一共搬来几个,用什么方法做呢?
生:4 2 1。
师:谁会读一读?(指名学生读一读)你会不会算呢?你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4加2,等于6。
师:4表示什么意思?2呢?老师有点不明白6表示什么。
生:6是得数。
师:美羊羊先搬4个南瓜再搬2个南瓜,合起来一共是6个,下一步再怎么算呢?美羊羊在搬南瓜,喜羊羊又在干什么呢?(视频呈现喜羊羊摘丝瓜的画面)
……
【思考】
課堂提问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在有序思维中感悟知识之间的规律和问题的实质,从而使三维目标在动态中生成。教材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呈现给学生的都是静态的信息。本片断中,教者独具匠心地把教材的图片信息编成孩子们喜爱的动画故事。通过喜羊羊帮村长搬运南瓜、美羊羊忙着摘丝瓜这一动画场景,学生经历着数量变化的过程,对数量的变化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增强了问题的趣味性,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如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争着解决数学问题。加上深厚的数学教学功底,规范的数学语言:“谁能把美羊羊刚才搬南瓜的过程再完整地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做呢?”“谁会读一读?”“你会不会算呢?你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表示什么意思?2呢?”……这一连串的追问,既注意培养学生完整地表达画面内容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有序的培养,提升了孩子们数学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美羊羊在搬南瓜,喜羊羊又在干什么呢?”很自然地从“连加”过渡到“连减”,知识之间得以有效建构。
【片断】
师:美羊羊是个勤劳的孩子,在帮村长搬南瓜(视频呈现美羊羊搬南瓜的动画),谁能把美羊羊刚才搬南瓜的过程再完整地说一说?
生:美羊羊先搬来了4个南瓜,又搬来了2个南瓜,又搬来了1个南瓜。
师:美羊羊第一次搬来了4个南瓜,第二次搬来了2个,第三次又搬来了1个。这样就比较清楚了,谁再来试一试?(指名学生复述)要算一共搬来几个,用什么方法做呢?
生:4 2 1。
师:谁会读一读?(指名学生读一读)你会不会算呢?你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4加2,等于6。
师:4表示什么意思?2呢?老师有点不明白6表示什么。
生:6是得数。
师:美羊羊先搬4个南瓜再搬2个南瓜,合起来一共是6个,下一步再怎么算呢?美羊羊在搬南瓜,喜羊羊又在干什么呢?(视频呈现喜羊羊摘丝瓜的画面)
……
【思考】
課堂提问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在有序思维中感悟知识之间的规律和问题的实质,从而使三维目标在动态中生成。教材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呈现给学生的都是静态的信息。本片断中,教者独具匠心地把教材的图片信息编成孩子们喜爱的动画故事。通过喜羊羊帮村长搬运南瓜、美羊羊忙着摘丝瓜这一动画场景,学生经历着数量变化的过程,对数量的变化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增强了问题的趣味性,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如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争着解决数学问题。加上深厚的数学教学功底,规范的数学语言:“谁能把美羊羊刚才搬南瓜的过程再完整地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做呢?”“谁会读一读?”“你会不会算呢?你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表示什么意思?2呢?”……这一连串的追问,既注意培养学生完整地表达画面内容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有序的培养,提升了孩子们数学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美羊羊在搬南瓜,喜羊羊又在干什么呢?”很自然地从“连加”过渡到“连减”,知识之间得以有效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