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磨牙桩核修复后牙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4例磨牙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2例/组,对照组采用单桩核加冠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组合桩核治疗,对比分析修复之后两组患者牙边缘适应性、出血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分组治疗,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3月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牙周边缘适应性情况以及出血指标分析,其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2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随访结果,采用组合桩核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方法不会增加牙周边损伤,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磨牙;桩核修复;牙周情况;对比
磨牙牙体损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临床疾病,若患者其牙冠残缺面积较大时可能会造成残冠和残根生成,目前其治疗方法有单桩修复和组合桩核修复。由于两种修复方法在治疗中具有差异,单桩核修复其方法简单,组合桩核修复方法手术复杂,但是组合桩核修复具有可以利用多根管特点,目前临床医学更多采用组合桩核修复方法来解决磨牙修复问题[1]。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4例磨牙缺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4例磨牙缺损患者,分组之后,观察组62例患者,男占34例,年龄在25~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11.6)岁,女占28例,年龄在24~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11.7)岁;对照组62例患者,男占32例,年龄在24~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11.2)岁,女占30例,年龄在23~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1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桩核修复方法,主要以根管进行单独支撑冠修复,治疗时上颌以腭根为主,下颌则使用相对较粗大的根管为主。观察组采用组合桩核修复方法,其具体操作为:①判断牙体组织量以及根管口位置分布。使用X射线对牙根直径、方向、形态以及数目等进行判定;②去除冠填充物,保护牙体。使用与根管型号相配的麻花钻车针缓慢取出根管填充物,制备根长约为2/3车针长度的主副桩道;③冠桩修复。将桩模置于80℃温水中浸泡5~10min,取下红膏桩模,并将根管风干,涂上石蜡油,制作蜡型时需与髓室方向一致根管与根管口径车针固定在根管相同方向,待将蜡型修复完善取出车针,然后试戴,检查修整残冠阻挡部位是否结合紧密。若结合紧密,则固位稳定之后消毒粘固,实施全冠修复;结合不紧密则重复蜡型修复操作,直到结合紧密。
1.3 指标评价
边缘适应性评价:①A级标准:边缘完整,且经探针探测未见缝隙;②B级标准:边缘微小缝隙,探针可见缝隙;③C级标准:探针可探入缝隙,可触及牙本质和牙齿基底暴露。临床疗效评价:①显效标准:患者牙齿修复情况良好,符合边缘适应性A级标准,无缝隙;②有效标准:患者牙齿修复之后,偶感疼痛,仍然有缝隙,符合边缘适应性B级或者B级以下标准。③无效标准:患者牙齿修复体脱落、破裂或者移动,无修复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使用t检验,技术资料使用(%)表示,用x2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周边缘情况
经分组治疗之后,采用上门随访、电话随访3月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牙周边缘适应性情况以及出血指标分析,其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牙周边緣性情况及出血指标
组别 牙周边缘性评价 出血情况[n(%)]
A级[n(%)] B级[n(%)] C级[n(%)]
对照组(n=62)
观察组(n=62) 42(67.74)
43(69.35) 16(25.81)
19(30.65) 4(6.45)
0(0.00) 4(6.45)
3(4.84)
注: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效果
分组治疗之后,随访3月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观察组显效例数为42例,有效例数为18例,无效为2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显效例数为32例,有效例数为19例,无效为11例,总有效率为82.26%,则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磨牙是口腔发生龋齿率较高区域,极易出现残根和残冠,从以往的临床调查显示,磨牙所产生的残根和残冠被大量纳入拔牙指证,使得很多残根或者残冠被拔除[2~3]。但是随着人们对于口腔保护意识加强,往往不愿意拔牙,而是采用牙根修复,修复常采用根管治疗,由于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的发展,对于残根和残冠治疗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却不足[4]。
残根、残冠修复治疗时,往往需要避免修复义牙出现翘动、压痛和下沉问题,另外在保存残根和残冠时,保留了牙周感觉系统以及牙周膜,但是会造成牙槽骨高度升高[5]。目前,传统方法是采用单根管治疗,随着治疗技术发展组合桩核修复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但是相关研究文献有限,因此牙冠、残根修复效果相关问题仍然值得临床研究进行证实[6]。
经本院的治疗研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6%,但是从牙周边缘适应性以及出血情况的对比来看,两组治疗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结果提示:采用组合桩核修复方法与单桩核修复方法比较,其治疗效果较优,且不会增加牙周边损伤,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兵.磨牙不同类型桩核修复后的牙周比较[J].当代医学,2011,08:149-150.
[2]付钢.上颌第一磨牙残根桩核冠修复后的生物力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
[3]李莉莉.不同桩系统结合不同粘固剂修复薄弱残根应力分布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
[4]赵丰,曹华. 磨牙不同类型桩核修复后的牙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0,04:108-109.
[5]廖沐莹.不同临床冠根比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2.
[6]葛绵.改向纤维桩核对牙根抗折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
关键词:磨牙;桩核修复;牙周情况;对比
磨牙牙体损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临床疾病,若患者其牙冠残缺面积较大时可能会造成残冠和残根生成,目前其治疗方法有单桩修复和组合桩核修复。由于两种修复方法在治疗中具有差异,单桩核修复其方法简单,组合桩核修复方法手术复杂,但是组合桩核修复具有可以利用多根管特点,目前临床医学更多采用组合桩核修复方法来解决磨牙修复问题[1]。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4例磨牙缺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4例磨牙缺损患者,分组之后,观察组62例患者,男占34例,年龄在25~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11.6)岁,女占28例,年龄在24~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11.7)岁;对照组62例患者,男占32例,年龄在24~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11.2)岁,女占30例,年龄在23~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1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桩核修复方法,主要以根管进行单独支撑冠修复,治疗时上颌以腭根为主,下颌则使用相对较粗大的根管为主。观察组采用组合桩核修复方法,其具体操作为:①判断牙体组织量以及根管口位置分布。使用X射线对牙根直径、方向、形态以及数目等进行判定;②去除冠填充物,保护牙体。使用与根管型号相配的麻花钻车针缓慢取出根管填充物,制备根长约为2/3车针长度的主副桩道;③冠桩修复。将桩模置于80℃温水中浸泡5~10min,取下红膏桩模,并将根管风干,涂上石蜡油,制作蜡型时需与髓室方向一致根管与根管口径车针固定在根管相同方向,待将蜡型修复完善取出车针,然后试戴,检查修整残冠阻挡部位是否结合紧密。若结合紧密,则固位稳定之后消毒粘固,实施全冠修复;结合不紧密则重复蜡型修复操作,直到结合紧密。
1.3 指标评价
边缘适应性评价:①A级标准:边缘完整,且经探针探测未见缝隙;②B级标准:边缘微小缝隙,探针可见缝隙;③C级标准:探针可探入缝隙,可触及牙本质和牙齿基底暴露。临床疗效评价:①显效标准:患者牙齿修复情况良好,符合边缘适应性A级标准,无缝隙;②有效标准:患者牙齿修复之后,偶感疼痛,仍然有缝隙,符合边缘适应性B级或者B级以下标准。③无效标准:患者牙齿修复体脱落、破裂或者移动,无修复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使用t检验,技术资料使用(%)表示,用x2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周边缘情况
经分组治疗之后,采用上门随访、电话随访3月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牙周边缘适应性情况以及出血指标分析,其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 牙周边緣性情况及出血指标
组别 牙周边缘性评价 出血情况[n(%)]
A级[n(%)] B级[n(%)] C级[n(%)]
对照组(n=62)
观察组(n=62) 42(67.74)
43(69.35) 16(25.81)
19(30.65) 4(6.45)
0(0.00) 4(6.45)
3(4.84)
注: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效果
分组治疗之后,随访3月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观察组显效例数为42例,有效例数为18例,无效为2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显效例数为32例,有效例数为19例,无效为11例,总有效率为82.26%,则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磨牙是口腔发生龋齿率较高区域,极易出现残根和残冠,从以往的临床调查显示,磨牙所产生的残根和残冠被大量纳入拔牙指证,使得很多残根或者残冠被拔除[2~3]。但是随着人们对于口腔保护意识加强,往往不愿意拔牙,而是采用牙根修复,修复常采用根管治疗,由于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的发展,对于残根和残冠治疗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却不足[4]。
残根、残冠修复治疗时,往往需要避免修复义牙出现翘动、压痛和下沉问题,另外在保存残根和残冠时,保留了牙周感觉系统以及牙周膜,但是会造成牙槽骨高度升高[5]。目前,传统方法是采用单根管治疗,随着治疗技术发展组合桩核修复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但是相关研究文献有限,因此牙冠、残根修复效果相关问题仍然值得临床研究进行证实[6]。
经本院的治疗研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6%,但是从牙周边缘适应性以及出血情况的对比来看,两组治疗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结果提示:采用组合桩核修复方法与单桩核修复方法比较,其治疗效果较优,且不会增加牙周边损伤,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兵.磨牙不同类型桩核修复后的牙周比较[J].当代医学,2011,08:149-150.
[2]付钢.上颌第一磨牙残根桩核冠修复后的生物力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
[3]李莉莉.不同桩系统结合不同粘固剂修复薄弱残根应力分布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
[4]赵丰,曹华. 磨牙不同类型桩核修复后的牙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0,04:108-109.
[5]廖沐莹.不同临床冠根比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2.
[6]葛绵.改向纤维桩核对牙根抗折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