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大量读写,可以使一个人的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得到提升,人文素养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基于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大量读写方面的训练,具体做法: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课外让学生多读一些美文,精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文章,拿到班级朗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除了日常的阅读积累外,在寒暑假,我还让学生系统地读一些“课标”中推荐的名著,并交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实际——读活书,多写作。
【关键词】读写训练 人文素养 提高 具体做法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大量读写是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大量读写,可以使一个人的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得到提升,人文素养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基于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大量读写方面的训练,具体做法是:
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通过训练,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教学中,凡是优秀的课文,尤其是名家作品中的精美语段,都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在诵读中品味文章或语段的精妙所在,摘抄后写出点评、感悟,然后进行仿写训练。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这些优美的写景散文,都让学生尽量背过,并自己选择一个季节,以“家乡的(春、夏、秋、冬)天”为题,进行模仿练笔。学习《社戏》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语段背诵、摘抄,(如:月夜乘船、月下归航等优美的景物描写段落)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以《童年趣事》为题练笔。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课外让学生多读一些美文,精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文章,拿到班级朗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几年来,我都坚持课前朗读训练,每节课在学习教材前都拿出5分钟时间,专门进行这个项目的训练,这样,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了很好地展现自我,他们在选文上都动起了脑筋。在老师的建议下,《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情感读本》《新概念作文》以及名人传记、名著片段、优美散文等都相继进入了学生的选文视野。这样,一学期下来,有上百篇经过精选的文章,以不同的文体、内容及语言风格,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那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学滋养啊!经过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除了日常的阅读积累外,在寒暑假,我还让学生系统地读一些“课标”中推荐的名著,并交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拿着红笔进行简单的勾画,就像自己在跟作者交流,在与他交换意见,做到文本、读者、作者的三者互动,这种互动对理解作品很有帮助。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告诉学生,要读中有悟,有所创新。有些文章读后,如果产生了灵感,就应该马上构思,在大脑中粗略地列个提纲,这是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果读书能达到这个境界,那就达到了入木三分。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实际——读活书,多写作。我告诉学生,现实生活就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活教材”。只要留心,写作的素材比比皆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在家里,有家庭琐事;在学校,有那么多的同学,那么多的故事;在社会上,一出门就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在大自然中,到处是优美的画卷等。我们要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关注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事物,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有感就发。为了让学生不再“怵”写作文,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及时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作文课上,文思泉涌,再也不用绞尽脑汁“挤牙膏”了。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大量读写确实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谈读书体会时,有的同学说:“畅游书海,我的心灵极度自由,我可以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大师对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无所不去。”有的同学说:“在书中,我认识了孔子、孟子,认识了屈原、文天祥,认识了毛泽东、周恩来;在书中,我了解了巴尔扎克,了解了托尔斯泰,了解了雨果,了解了卢梭……”还有的同学说:“通过读书,我感悟了人生,懂得了怎样去写作,反过来写作文又促使我去读更多更好的书,因为在写作时,我常感‘到書到用时方恨少’。”
几年来大量读写的训练下来,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不少同学的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或获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真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读写训练 人文素养 提高 具体做法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大量读写是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大量读写,可以使一个人的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得到提升,人文素养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基于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大量读写方面的训练,具体做法是:
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通过训练,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教学中,凡是优秀的课文,尤其是名家作品中的精美语段,都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在诵读中品味文章或语段的精妙所在,摘抄后写出点评、感悟,然后进行仿写训练。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这些优美的写景散文,都让学生尽量背过,并自己选择一个季节,以“家乡的(春、夏、秋、冬)天”为题,进行模仿练笔。学习《社戏》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语段背诵、摘抄,(如:月夜乘船、月下归航等优美的景物描写段落)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以《童年趣事》为题练笔。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课外让学生多读一些美文,精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文章,拿到班级朗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几年来,我都坚持课前朗读训练,每节课在学习教材前都拿出5分钟时间,专门进行这个项目的训练,这样,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了很好地展现自我,他们在选文上都动起了脑筋。在老师的建议下,《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情感读本》《新概念作文》以及名人传记、名著片段、优美散文等都相继进入了学生的选文视野。这样,一学期下来,有上百篇经过精选的文章,以不同的文体、内容及语言风格,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那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学滋养啊!经过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除了日常的阅读积累外,在寒暑假,我还让学生系统地读一些“课标”中推荐的名著,并交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拿着红笔进行简单的勾画,就像自己在跟作者交流,在与他交换意见,做到文本、读者、作者的三者互动,这种互动对理解作品很有帮助。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告诉学生,要读中有悟,有所创新。有些文章读后,如果产生了灵感,就应该马上构思,在大脑中粗略地列个提纲,这是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果读书能达到这个境界,那就达到了入木三分。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实际——读活书,多写作。我告诉学生,现实生活就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活教材”。只要留心,写作的素材比比皆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在家里,有家庭琐事;在学校,有那么多的同学,那么多的故事;在社会上,一出门就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在大自然中,到处是优美的画卷等。我们要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关注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事物,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有感就发。为了让学生不再“怵”写作文,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及时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作文课上,文思泉涌,再也不用绞尽脑汁“挤牙膏”了。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大量读写确实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谈读书体会时,有的同学说:“畅游书海,我的心灵极度自由,我可以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大师对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无所不去。”有的同学说:“在书中,我认识了孔子、孟子,认识了屈原、文天祥,认识了毛泽东、周恩来;在书中,我了解了巴尔扎克,了解了托尔斯泰,了解了雨果,了解了卢梭……”还有的同学说:“通过读书,我感悟了人生,懂得了怎样去写作,反过来写作文又促使我去读更多更好的书,因为在写作时,我常感‘到書到用时方恨少’。”
几年来大量读写的训练下来,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不少同学的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或获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真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