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需要的不是摒弃经济学,而是更好地让经济学帮助充实公共讨论、引导政策制定
如
果说丹尼·罗德里克的《经济学规则》(Economics Rules)让读者对经济学科“窥见一斑”,那么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让·梯若尔的《公共利益经济学》(Economics for the Common Good)一书则着实能够让人“观其全豹”。这部长篇巨著,不仅详细介绍了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方法,而且在当下怀疑和抵触专家的时代,为世人传达了明确的信息——经济学虽然是一门不算精确的科学,但在改进人类社会福利方面蕴含着无穷潜力。
让·梯若尔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学科——不过分兜售其好处,也不故意掩饰其局限。阅读《公共利益经济学》,外行可以了解这门神秘的学科,内行则可以从纷繁复杂的学术讨论中脱离出来,重新认识经济学的本质。
解释经济学
“認识经济学既繁复又简单”,梯若尔开篇如是说。繁复是因为情绪和理智常常同时左右人对世界的判断,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有悖真实的,这就需要经济学帮助我们观察和理解人类生活;简单是因为了解经济学并不需要高学历或高智商,好奇心和对学科结构的基本认识就足以让我们走进这门学科。《公共利益经济学》正是这样一本引导我们认识经济学结构的书。
市场是分配稀缺资源的一种方法,通过价格机制,市场配置可以做到物尽其用,提高经济效率。中国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扩大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梯若尔也提醒读者,市场并不是唯一分配稀缺资源的方法。一方面,市场有“道德边界”(moral limit),有的资源关乎人的尊严,不适合拿来交易;另一方面,还存在其他非价格机制来分配资源。
梯若尔认为,市场乱象不是否认市场的借口,而是改进市场的原因。对于宣称市场破坏传统社会关系、导致社会物欲横流的人,梯若尔也用事实说明,传统社会的纽带和信任是市场形成的先决条件。
畅游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什么?它有什么用?经济学是科学吗?数学在经济学中扮演什么角色?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和经济学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梯若尔都一一做了回答。他通过对经济学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人员的日常生活,以及变化中的经济学的阐述,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客观、全面、真实的经济学科。
经济学家研究的话题和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他们以做学术研究为主,但时常也为公司提供咨询。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的模型假设清晰,因果推断缜密,结论可以被验证;但它又不是一门如天文学那样精确的科学。与此同时,在梯若尔看来,经济学研究大量使用数学也是必要的,数学的使用让经济学研究成为可能,也让经济学家之间能够利用这门精确语言沟通交流。
驾驭经济学
梯若尔在《公共利益经济学》中写到自己对当前人类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存在的几大挑战的看法。全书的后半部分即是作者关于应对气候挑战、劳动市场挑战、金融挑战、数字经济挑战等问题的解读。例如,梯若尔通过分析法国劳动力市场,阐述了经济政策在降低失业率、创造就业方面的作用。相比其他欧洲北部国家(德国、荷兰、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国家等),法国失业率高出很多,尤其是青年和近退休年龄人群,历届政府都未能改变劳动力市场状况。由于劳动市场分化严重,一方面是受保护的职业,公司终止合同需要支付高额遣散费;另一方面是不定期的零散工作,大部分岗位无法招到最合适的员工,导致效率流失,工作积极性低下。梯若尔给出的答案是:增强劳动合同灵活性,重点保护职员、而不是职位,同时减轻企业在招聘和遣散中的财税负担。
研究市场监管的梯若尔也对当前数字平台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做了分析。从平台市场在现代经济中的本质(商业模式、垄断可能、监管方法)出发,基于数字平台已经无处不在的事实,认识到它们对消费者的好处。同时,他从公平竞争、历史遗留原因和应对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处理新经济和旧经济矛盾的良方。在数据安全方面,梯若尔呼吁监管者冷静分析平台企业在收集和处理数据方面具体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探讨是否就数据收费;而在征税问题上,梯若尔揭示了现代企业转移支付的“花招”,并呼吁各国就避免税收竞争达成协议,通过对电子商务征收增值税来保护税基。
通读全书,读者不仅受益于梯若尔对经济现象本质的解释,还能感受到他从经济理论角度简化问题的智慧。从金融危机到欧元区的未来,从行业监管到保险市场运转,《公共利益经济学》在经济问题上可谓包罗万象。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很多人认为经济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繁琐的数学公式、机械的研究方法、不切实际的条件、过度理想的假设都让学科饱受诟病。梯若尔的《公共利益经济学》则使用极其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经济学、探讨经济问题。贯穿全书的一条信息是,经济学家有义务搭建好学界和公众之间交流的桥梁,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我们需要的不是摒弃经济学,而是更好地让经济学帮助充实公共讨论、引导政策制定,真正让它发挥经世济民的作用。
(作者为新经济思维研究所研究员)
如
果说丹尼·罗德里克的《经济学规则》(Economics Rules)让读者对经济学科“窥见一斑”,那么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让·梯若尔的《公共利益经济学》(Economics for the Common Good)一书则着实能够让人“观其全豹”。这部长篇巨著,不仅详细介绍了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方法,而且在当下怀疑和抵触专家的时代,为世人传达了明确的信息——经济学虽然是一门不算精确的科学,但在改进人类社会福利方面蕴含着无穷潜力。
让·梯若尔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学科——不过分兜售其好处,也不故意掩饰其局限。阅读《公共利益经济学》,外行可以了解这门神秘的学科,内行则可以从纷繁复杂的学术讨论中脱离出来,重新认识经济学的本质。
解释经济学
“認识经济学既繁复又简单”,梯若尔开篇如是说。繁复是因为情绪和理智常常同时左右人对世界的判断,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有悖真实的,这就需要经济学帮助我们观察和理解人类生活;简单是因为了解经济学并不需要高学历或高智商,好奇心和对学科结构的基本认识就足以让我们走进这门学科。《公共利益经济学》正是这样一本引导我们认识经济学结构的书。
市场是分配稀缺资源的一种方法,通过价格机制,市场配置可以做到物尽其用,提高经济效率。中国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扩大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梯若尔也提醒读者,市场并不是唯一分配稀缺资源的方法。一方面,市场有“道德边界”(moral limit),有的资源关乎人的尊严,不适合拿来交易;另一方面,还存在其他非价格机制来分配资源。
梯若尔认为,市场乱象不是否认市场的借口,而是改进市场的原因。对于宣称市场破坏传统社会关系、导致社会物欲横流的人,梯若尔也用事实说明,传统社会的纽带和信任是市场形成的先决条件。
畅游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什么?它有什么用?经济学是科学吗?数学在经济学中扮演什么角色?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和经济学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梯若尔都一一做了回答。他通过对经济学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人员的日常生活,以及变化中的经济学的阐述,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客观、全面、真实的经济学科。
经济学家研究的话题和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他们以做学术研究为主,但时常也为公司提供咨询。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的模型假设清晰,因果推断缜密,结论可以被验证;但它又不是一门如天文学那样精确的科学。与此同时,在梯若尔看来,经济学研究大量使用数学也是必要的,数学的使用让经济学研究成为可能,也让经济学家之间能够利用这门精确语言沟通交流。
驾驭经济学
梯若尔在《公共利益经济学》中写到自己对当前人类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存在的几大挑战的看法。全书的后半部分即是作者关于应对气候挑战、劳动市场挑战、金融挑战、数字经济挑战等问题的解读。例如,梯若尔通过分析法国劳动力市场,阐述了经济政策在降低失业率、创造就业方面的作用。相比其他欧洲北部国家(德国、荷兰、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国家等),法国失业率高出很多,尤其是青年和近退休年龄人群,历届政府都未能改变劳动力市场状况。由于劳动市场分化严重,一方面是受保护的职业,公司终止合同需要支付高额遣散费;另一方面是不定期的零散工作,大部分岗位无法招到最合适的员工,导致效率流失,工作积极性低下。梯若尔给出的答案是:增强劳动合同灵活性,重点保护职员、而不是职位,同时减轻企业在招聘和遣散中的财税负担。
研究市场监管的梯若尔也对当前数字平台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做了分析。从平台市场在现代经济中的本质(商业模式、垄断可能、监管方法)出发,基于数字平台已经无处不在的事实,认识到它们对消费者的好处。同时,他从公平竞争、历史遗留原因和应对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处理新经济和旧经济矛盾的良方。在数据安全方面,梯若尔呼吁监管者冷静分析平台企业在收集和处理数据方面具体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探讨是否就数据收费;而在征税问题上,梯若尔揭示了现代企业转移支付的“花招”,并呼吁各国就避免税收竞争达成协议,通过对电子商务征收增值税来保护税基。
通读全书,读者不仅受益于梯若尔对经济现象本质的解释,还能感受到他从经济理论角度简化问题的智慧。从金融危机到欧元区的未来,从行业监管到保险市场运转,《公共利益经济学》在经济问题上可谓包罗万象。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很多人认为经济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繁琐的数学公式、机械的研究方法、不切实际的条件、过度理想的假设都让学科饱受诟病。梯若尔的《公共利益经济学》则使用极其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经济学、探讨经济问题。贯穿全书的一条信息是,经济学家有义务搭建好学界和公众之间交流的桥梁,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我们需要的不是摒弃经济学,而是更好地让经济学帮助充实公共讨论、引导政策制定,真正让它发挥经世济民的作用。
(作者为新经济思维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