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了今夏的记忆,我们已然明白曾经信奉和遵循的着装信条没有哪点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却误把它当成了绝对标准。
这个夏天,成都突然少了很多高跟鞋。一些女孩子开始还很担心——突然要矮个5公分、8公分,会不会“气质全无”?有点心虚。清晨从河边帐篷里出来的女人彼此打量着对方,离开了高跟鞋的腿确实没有那么修长,脚踝的曲线不大好看,没有画眼线令原来的掉眼角也有一点显露了,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都一样啊,于是一下就释然了。而且身体从未有过的轻松、踏实、舒服。但假使没有逼到这个境地,我们仍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让自己酸痛的机会。现在倒解放了,不比赛谁裙子更短,谁锁骨更清晰,反而轻松。
在大家思索我们是不是被豆腐渣工程坑了的时候我们也得以有机会想一下我们是不是被时尚坑了。时尚后面的运作姑且不说,它有多任意、多势利这些我们先不管吧,但至少它的直接表现是:它作为一种秩序,作为一种软暴力在很多层面规定和束缚着我们。作为一个女人要在这个世界生活得顺利点,完全不理会时尚可能比不买任何健康保险都还过得更加心惊胆战。但是就在那天,你觉得多少应该去商场买一双鱼嘴鞋的时候,地震发生了。地震是一场巨大而短暂的毁灭与再造运动:“大地震可不管你是中国还是美国台湾缅甸,别墅还是贫民窟,社会主义或者皇帝、腰缠万贯或者乞丐,羌族、藏族或者汉族……几分钟之后,一切从O开始。为什么救灾人员进不去,那不是抢修的问题,他们面对的是重新崛起的高山、刚刚形成的湖泊,一个原始世界。”(于坚语)在地震面前,还有什么不容置疑的秩序呢?比如时尚——它瞬间瓦解了。以前为了遵守这个秩序,我们穿衣服的标准是什么:是性感、是华美、是名牌、是身份识别。现在这个秩序崩坏了,至少在灾区崩坏了,我们穿衣服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是舒服、轻快、是安全感和温馨感。于是我们看到爱心体恤和迷彩服突然成为了潮流,怎么我们原来是一定要等到山崩低裂才看出来我们以前辛苦遵循的秩序是多么不么表浅和不可靠吗?
去年夏天我和我们杂志的专栏作家胡晴舫女士在太古广场吃饭,当时正好聊到她在帕劳水母湖的奇妙经历。然后经过一个橱窗,她问我你会买这个包吗。我说“可能要选择的话我比较倾向于用这个钱去你说的那个湖,那么你呢?”她说大概也不会买,这些东西的精致和美丽虽然是很欣赏,但看看就好,不一定要为它买单。时尚一定要有的,好的设计师理应得到高薪,企业家要实现利润,广告公司和模特还指望着它吃饭,你看时尚解决了多少就业机会......所以我们心里要明白,时尚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关系、生产秩序、权利分配,虽然它也关乎美丽,但它绝不是美丽的全部。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会重拾华服和细跟鞋。但是有了今夏的记忆,我们已然明白曾经信奉和遵循的着装信条没有哪点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却误把它当成了绝对标准。而且我们可能就此爱上穿帆布鞋的舒适,掏钱为任何一件美丽物件买单的时候不忘记想一想:它是否能帮我活得更舒心自在一点,还是只是个浮夸的道具?